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基于无线充电器加热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2858发布日期:2020-01-17 21:14阅读:19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基于无线充电器加热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基于无线充电器加热的杯子。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波感应,其过程类似于变压器通电,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

现阶段无线充电存在四种不同的商用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电磁共振技术、电场耦合技术,主要用在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是电磁感应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

现有的无线充电器只能对手机进行充电,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基于无线充电器加热的杯子,用于通过无线充电器对杯子进行加热,增加了无线充电器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充电接口、控制单元和线圈;所述充电接口、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线圈用于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杯子进行识别并加热,或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终端进行识别并充电;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线圈上的电流大小,并控制所述充电接口的导通和关闭。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用于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杯子进行识别并加热,或/和,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终端进行识别并充电;所述第二线圈用于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所述预置终端或所述预置杯子进行识别。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边缘,所述充电接口用于连接电源适配器,所述充电接口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壳的高度。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顶部。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外侧,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一线圈之间设置有隔离板。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为并联或串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充电器加热的杯子,包括:杯体、杯底和金属导体;所述金属导体设置在所述杯底的下方,所述金属导体贯穿所述杯底,所述金属导体用于加热所述杯体。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杯体上设置有杯盖,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之间磁扣连接。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杯体上设置有防烫把手。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防烫把手与所述杯体之间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充电接口、控制单元和线圈;所述充电接口、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线圈用于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杯子进行识别并加热,或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终端进行识别并充电;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线圈上的电流大小,并控制所述充电接口的导通和关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无线充电器对杯子进行加热,增加了无线充电器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无线充电器加热的杯子的一个示意图。

其中,外壳—1,充电接口—2,控制单元—3,第一线圈—401,第二线圈—402,隔离板—5,杯体—6,杯底—7,加热金属片—8,杯盖—9,防烫把手—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基于无线充电器加热的杯子,用于通过无线充电器对杯子进行加热,增加了无线充电器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使用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具体包括:

外壳1、充电接口2、控制单元3和线圈4;

所述充电接口2、所述控制单元3和所述线圈4设置于所述外壳中;

所述线圈4用于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杯子进行识别并加热,或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终端进行识别并充电;

所述控制单元3用于控制所述线圈4上的电流大小,并控制所述充电接口2的导通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无线充电器对杯子进行加热,增加了无线充电器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使用率。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所述线圈4包括第一线圈401和第二线圈402;

所述第一线圈401用于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杯子进行识别并加热,或/和,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终端进行识别并充电;

所述第二线圈402用于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所述预置终端或所述预置杯子进行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一线圈401和第二线圈402为2个单独的线圈,并通过隔离材料进行隔离,避免第一线圈401和第二线圈402之间产生干扰。

第一线圈401和第二线圈402都分别与控制单元3连接,控制单元3用于控制充电接口2分别与第一线圈401和第二线圈402的电流导通情况,控制线圈4上的电流大小,并控制充电接口2的导通和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线圈401和第二线圈402为独立控制的两个线圈,可以单独控制第一线圈401进行识别、无线充电功能和加热功能,单独控制第二线圈402进行预置杯子或预置终端的识别。如图2所示,第一线圈401的直径小于第二线圈402的直径,便于集中进行加热或充电,并增强第二线圈402的识别范围,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所述充电接口2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边缘,所述充电接口2用于连接电源适配器,所述充电接口2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壳1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1为圆柱形,充电接口在圆柱形的外壳1上开设一个缺口,并安装有插头接口,插头接口用于连接电源适配器。其中,插头接口可以包括多种规格,例如,可以是usb接口,或者是typ-c接口,或者是其他充电接口,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外壳1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或椭圆形,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同样的,第一线圈401和第二线圈40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提高线圈的识别准确率。例如,三角形,圆形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或图3,所述第一线圈401设置于所述外壳1中的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圈401可以在外壳1内部,也可以在外壳1的外表面,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或图3,所述第二线圈402设置于所述第一线圈401的外侧,所述第二线圈402和所述第一线圈401之间设置有隔离板5。

需要说明的是,隔离板5将第二线圈402和第一线圈401分离,以减少两个线圈之间的干扰。其中,第二线圈可以是绕制线圈,也可以是pcb板上的线圈形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线圈401和所述第二线圈402之间为并联或串联。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第一线圈401和第二线圈402之间是并联还是串联,控制单元3都可以单独控制两个线圈的导通和关闭。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充电器加热的杯子,具体包括:

杯体6、杯底7和金属导体8;

所述金属导体8设置在所述杯底7的下方,所述金属导体8贯穿所述杯底7,所述金属导体8用于加热所述杯体6。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所述杯体6上设置有杯盖9,所述杯盖9与所述杯体6之间磁扣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所述杯体7上设置有防烫把手10。

需要说明的是,杯体上还可以包括防烫把手10,该防烫把手10为塑料或其他隔热材料,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如图4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烫把手10与杯体6固定连接,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如活动连接,具体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当采用活动连接时,防烫把手10上设置有凸起结构,杯体6上设置有滑动凹槽,且滑动凹槽向下开口,凸起结构可以与滑动凹槽滑动连接,并且连接后的防烫把手10的移动能带动杯体6的移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防烫把手10与杯体6之间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使用无线充电器进行加热的杯子,增加了无线充电器的应用范围,也增加了杯子的加热途径。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充电接口、控制单元和线圈;所述充电接口、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线圈用于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杯子进行识别并加热,或对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预置终端进行识别并充电;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线圈上的电流大小,并控制所述充电接口的导通和关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无线充电器对杯子进行加热,增加了无线充电器的应用范围。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