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导风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9336发布日期:2020-01-21 23:51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电机导风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导风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电机长时间工作发热量较大,为了避免电机高温损坏,则需要对电机进行散热降温。散热降温的方式主要包括风冷和液冷,由于液冷需要在电机的外壳上设置水道,并连接液体循环泵、热交换器等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风冷更为常用。

为了充分利用电机的动力,风扇直接安装在电机的主轴上,电机工作时则会带动风扇旋转,产生气流对电机进行降温。对于较高转速的旋转电机来讲,风扇的转速较快,产生的风量较大,此设计散热效果良好。但变频一体机中的电机为变频电机,对于变频电机来讲,当工况要求电机只能在低频、低速状态下运转时,风扇的转速较低,产生的风量较小,单单只靠电机驱动风扇所产生的风量将很难满足散热需求。

为了解决变频电机一体机风量不足的问题,出现了一种变频一体机风冷装置,通过在包覆风扇的导风筒中设置挡板,形成多个风道,使一部分气流经过与变频器相连的散热片,另一部分气流直接经过电机,提高散热效率。但该风冷装置仍然存在较多不足,风冷装置的壳体为一体结构,并且位于变频一体机底部,由于散热器的阻挡,壳体只能由下方安装或拆卸。由于变频一体机常用于井下等空间狭小的场所,从下方安装和拆卸难以实现,则需要将变频一体机整体移出井外进行壳体拆卸,增加了风冷装置维修养护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风冷装置的壳体在井下拆卸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便于拆卸和组装的电机导风壳体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机导风壳体结构,安装在变频一体机上,包括筒状的罩壳,所述罩壳的侧壁设置有开口;

所述开口一端延伸到罩壳后端的端口上,另一端连接有挡板;

所述罩壳后端的端口上安装有端盖,所述罩壳前端的端口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罩壳的内径,用以套接到位于所述变频一体机底部的电机外壳上;

位于所述变频一体机顶部的变频器,其底面后端安装的散热片位于所述挡板的后侧;

所述散热片与挡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安装部的宽度;

所述开口两侧的边缘均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一端与挡板相连,另一端与端盖顶部设置的凸起部相连;

所述侧板之间安装有层板,所述层板位于散热片下方,并且其后端与凸起部顶部边缘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侧板分为位于前侧的第一板件和位于后侧的第二板件;

所述第一板件前端与挡板相连,所述第一板件后端与第二板件前端相连,所述第二板件后端与端盖的凸起部相连;

所述层板与第二板件相连,所述第二板件前端与挡板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挡板与散热片之间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两侧的边缘之间安装有支撑板。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两侧的边缘通过向外侧弯折设置有支承座;

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用以连接变频器;

所述侧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支承座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罩壳的外壁上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顶部与支承座相连,用以对支承座进行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电机导风壳体结构设置有能够拆卸的侧板,能够使罩壳能够从电机外壳上抽出后,向一侧移出,在变频一体机无须移动的情况下,对罩壳进行安装或拆卸,使风冷装置的维修和养护可以直接在空间狭小的井下操作,提高了安装维护的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2、侧板分成两块,使第一板件拆卸后即可实现罩壳的拆装,第二板件可保持与变频一体机变频器的连接,减少了所需拆卸的螺栓数量,降低了工作量,同时保持固定在变频器上的第二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之间的层板将散热片包覆,防止罩壳拆卸时对散热片造成磕碰,保证设备完好。

3、开口两侧安装支撑板,能够对罩壳进行支撑,保证设置了开口的罩壳的结构强度。

4、侧板连接在支承座上,提高了连接面积,从而提高了侧板与罩壳的连接强度,同时支承座能够对侧板进行支撑,提高侧板的稳定性。

5、罩壳安装的吊耳不仅能够用于变频一体机整体的吊装,同时能够对支承座进行支撑,从而提高支承座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支承座支撑的侧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导风壳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导风壳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导风壳体结构安装在变频一体机上时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以上各图中:1、罩壳;11、端口;12、安装部;2、开口;3、挡板;4、端盖;41、凸起部;5、侧板;51、第一板件;52、第二板件;53、第一连接板;54、第二连接板;6、层板;7、支撑板;8、吊耳;a、外壳;b、变频器;c、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导风壳体结构,包括筒状的罩壳1。

罩壳1的侧壁设置有开口2,开口2一端延伸到罩壳1后端的端口11上,另一端连接有挡板3。

罩壳1后端的端口11上安装有端盖4,罩壳1前端的端口11上设置有安装部12,安装部12的内径大于所述罩壳1的内径。

开口2两侧的边缘均连接有侧板5,侧板5一端与挡板3相连,另一端与端盖4顶部设置的凸起部41相连。

侧板5之间安装有层板6,层板6后端与凸起部41顶部边缘相连。

变频一体机包括位于下部的电机和位于上部变频器b,变频器b底面的后端安装散热片c。

电机导风壳体结构安装在变频一体机上,罩壳1的安装部12套装在电机的外壳a后端上,挡板3和侧板5的顶端固定在变频器的底面上,挡板3位于散热片c前侧,层板6位于散热片c下方。

端盖4中心设置通风口,对齐罩壳内安装的风扇,使气流直接进入罩壳1,并送向电机a进行散热。两侧的侧板5和层板6形成风道,散热片c位于该风道中,使气流通过风道中的散热片c后,通过层板6前端与挡板3之间的间隔进入罩壳1,将散热片c上的热量带走,从而提高变频器b的散热效率。

当电机导风壳体结构需要从变频一体机上拆下时,由于散热片c与挡板3之间的间距大于安装部12的宽度,拆下侧板5后,散热片c与挡板3之间的空间能够使罩壳1向后移动,从而将安装部12从电机外壳a上卸下。

安装部12脱离电机外壳4后,将罩壳1向一侧移动。由于侧板5被拆下,散热片c不会对罩壳1向一侧的移动形成遮挡,从而使罩壳能够离开变频器b下方,从变频一体机上拆出。

反向操作即可实现电机导风壳体结构的安装,拆卸容易,并且无须对变频一体机进行移动,从而使风冷装置的维修和养护可以直接在空间狭小的井下操作,提高了安装维护的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拆卸便利性,侧板5分为位于前侧的第一板件51和位于后侧的第二板件52。

第一板件51前端与挡板3相连,第一板件51后端与第二板件52前端相连,第二板件52后端与端盖4的凸起部41相连。

层板6与第二板件52相连,第二板件52前端与挡板3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挡板3与散热片c之间的间距。

将电机导风壳体结构从变频一体机上拆下时,将第一板件51拆下后,第二板件52前端与挡板3之间的间距,使挡板3能够后移,且后移的距离能够使安装部12脱离电机外壳a。安装部12脱离电机外壳后,罩壳1能够向一侧移动,从变频一体机上拆出。

电机导风壳体结构拆下的过程中,第二板件52始终固定在变频器b上,层板6始终固定在第二板件52上,无须拆下,减少了需要拆卸的部件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分别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二板件52和层板6始终将散热片c包覆,从而防止罩壳1拆卸时与散热片c发生磕碰,保证设备完好。

为了保证罩壳1的强度,开口2两侧的边缘之间安装有支撑板7。

支撑板7将罩壳1两侧拉紧,并能对罩壳1外壁进行支撑,提高罩壳1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便于拆装侧板5,开口2两侧的边缘通过向外侧弯折设置有支承座21。

侧板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3,第一连接板53通过螺栓与变频器b底面固接。

侧板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54,第二连接板54通过螺栓与支承座21相连。

支承座21增加了与侧板5的接触面积,并能够对侧板5进行支撑,提高侧板5稳定性。

为了提高支承座21的稳定性,罩壳1的外壁上设置有吊耳8,吊耳8顶部与支承座21相连。

通过吊耳8设置的吊孔,能够对变频一体机进行吊装。

吊耳8顶部与支承座21接触连接或固定连接,能够对支承座21形成支撑,提高支承座21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侧板5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