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3746发布日期:2020-06-05 20:1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第202550802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构造:所公开的马达具有外置的自冷风扇,抑制马达的温度上升。用于自冷的空气通过马达的内部,利用自冷风扇沿径向送出。通过使用于自冷的空气通过马达内部来对马达内部进行冷却。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202550802号公报

例如,根据设置马达的环境,有时使用密闭式的马达。在密闭式的马达中,不能使空气流入内部,因此需要采用与中国实用新型第202550802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不同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密闭式的马达的部件的温度的变动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该中心轴线沿上下延伸;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马达壳体,其内包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旋转叶片,其在所述马达壳体的轴向下方固定于所述轴。所述旋转叶片具有:平板部,其沿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扩展;多个叶片,它们向所述平板部的轴向上方延伸;以及突出部,其从所述平板部的径向外端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轴向上方延伸。所述马达壳体的下表面具有朝向轴向下方伸出并且与所述多个叶片在轴向上对置的凸部。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平板部具有多个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设置为与所述多个叶片的数量相同并且与所述叶片在周向上相邻。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贯穿孔在所述旋转叶片的旋转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叶片靠旋转方向前方侧的位置。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凸部的数量与所述叶片的数量相同。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叶片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所述凸部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并且在周向两端具有台阶,多个所述凸部各自的所述旋转叶片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台阶彼此和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台阶彼此中的至少一方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叶片配置为沿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凸部的周向两端所具有的所述台阶的至少一方沿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多个凸部的径向外缘部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与所述突出部的内侧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相同。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凸部的周向的宽度比沿周向相邻的所述凸部的间隔大。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叶片的径向内侧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远离中心轴线。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叶片的径向外侧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接近中心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方式的送风装置具有:所述马达;叶轮,其安装于所述轴,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以及叶轮壳体,其包围所述叶轮。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具有:燃烧部,其生成燃烧气体;热交换部,其进行所述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以及所述送风装置。

根据例示的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密闭式的马达的部件的温度的变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旋转叶片的仰视图。

图8是壳体罩的仰视图。

图9是从径向外侧观察沿周向展开后的旋转叶片和壳体罩的展开图。

图10是示出从图9所示的状态起旋转叶片旋转的状态的展开图。

图11是以包含中心轴线的面切断旋转叶片而沿周向观察叶片的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马达;11:轴;12:转子;13:定子;14:轴承;15:旋转叶片;151:叶片;151a:倾斜面部;151b:外倾斜部;152:平板部;1523:突出部;1521:旋转叶片贯穿部;1522:衬套部;1524:贯穿孔;16:马达壳体;161:壳体主体部;162:壳体罩;1611:上侧轴承收纳部;1612:凸缘部;1621:下侧轴承收纳部;1622:轴孔;17:凸部;171:前方侧台阶;172:后方侧台阶;2:送风装置;2a:排气口;21:叶轮;211:叶轮基座部;2111:轴安装孔;212:叶轮桨片;213:叶轮环状部;22:叶轮壳体;221:叶轮壳体开口部;222:轴孔;23:空气通路;24:排气部;25:配件部件;26:螺母;100:热水提供装置;101:燃烧部;102:热交换部;103:外壳体;104:内壳体;105:入水管;106:出热水管;c:中心轴线;fw: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在对马达1和送风装置2进行说明时,将图3所示的与马达1的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1的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马达1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对马达1和送风装置2进行说明时,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图3所示的叶轮21将马达1侧作为上侧,从而对各部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上下方向只是用于进行说明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分别表示由图1所示的燃烧部101生成的燃烧气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1.热水提供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的概略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水提供装置100是气体热水提供装置。如图1所示,热水提供装置100具有燃烧部101、热交换部102以及送风装置2。热水提供装置100还具有外壳体103和内壳体104。外壳体103收纳燃烧部101、热交换部102、送风装置2以及内壳体104。

燃烧部101在进行热水提供运转时使燃料气体燃烧。燃烧部101生成燃烧气体。详细而言,燃烧部101包含气体燃烧器。燃烧部101配置于外壳体103内的上游部。从未图示的气体提供管向燃烧部101提供燃料气体和氧气。燃烧部101所生成的燃烧气体对热交换部102进行加热,通过内壳体104内而向外部排出。

在热水提供装置100进行热水提供运转时将燃烧部101点火。从入水管105向热交换部102提供的水与燃烧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从而使热水从出热水管106排出。送风装置2在开始热水提供运转的同时开始运转,送风装置2抽吸在热交换中使用而温度降低后的燃烧气体并向外部排出。因此,适当向热交换部102提供燃烧部101所产生的高温的燃烧气体。

内壳体104与热交换部102的下游侧连接。通过热交换部102与水进行热交换后的燃烧气体流入内壳体104。燃烧气体在内壳体104的内部流动。

送风装置2配置于内壳体104的下游侧。送风装置2吸入在内壳体104内流动的燃烧气体,从排气口2a向外壳体103的外部排出燃烧气体。在图1中,虚线箭头示出燃烧气体的流动。排出的燃烧气体的温度例如为200℃左右,是比常温高很多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2是能够提高高温环境下的耐久性的离心风扇。

热交换部102与燃烧部101连接,进行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介质是水。热交换部102与燃烧部101的下游侧连接。详细而言,热交换部102具有未图示的传热管和翅片。传热管的一侧与入水管105相连,传热管的另一侧与出热水管106相连。翅片配置于传热管的周围,从燃烧气体中吸收热量。热交换部102在由燃烧部101的燃烧动作产生的高温的燃烧气体与从入水管105提供的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被热交换部102加热后的水(热水)从出热水管106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2采用如下结构:能够抑制从内壳体104内吸入的高温的燃烧气体所导致的对马达1的部件的影响。在此之上,送风装置2采用尽可能使装置尺寸小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100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和装置尺寸的小型化。

<2.送风装置>

图2是送风装置2的立体图。图3是送风装置2的纵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送风装置2具有马达1、叶轮21以及叶轮壳体22。

<2.1关于叶轮壳体>

如图3所示,叶轮壳体22包围叶轮21。在叶轮壳体22的下表面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叶轮壳体开口部221。换言之,叶轮壳体22呈向轴向下方开口的有盖筒状。在叶轮壳体开口部221安装有具有未图示的吸气口的罩部件。吸气口位于叶轮21的比后述的叶轮桨片21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具有吸气口的罩部件例如设置于内壳体104。

在叶轮壳体22的轴向上方的上壁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轴孔222。轴11通过轴孔222,一部分配置在叶轮壳体22内。在叶轮壳体22内,叶轮21安装于轴11。在叶轮壳体22内,在叶轮21的径向外侧构成空气通路23。通过叶轮21的旋转使叶轮21的径向内侧的空气向空气通路23吹出。

在叶轮壳体22的周面设置有排气部24。换言之,送风装置2还具有排气部24。排气部24通过叶轮壳体22的外部。

在通过马达1的驱动使叶轮21旋转时,从设置于内壳体104的未图示的吸气口向叶轮21的径向内侧吸入高温的气体。吸入叶轮21的径向内侧后的高温的燃烧气体通过叶轮21的旋转向叶轮21的径向外侧吹出。从叶轮21吹出的高温的气体通过空气通路23,能够从排气部24向热水提供装置100的外部排出。

马达壳体16与叶轮壳体22通过配件部件25在轴向上隔着间隙连结。换言之,送风装置2还具有配件部件25。在本实施方式中,配件部件25的数量为3个。但是,配件部件25的数量也可以为3个以外,例如也可以为1个等。通过设置配件部件25,能够使马达壳体16远离由于高温的燃烧气体的影响而温度变高的叶轮壳体22。因此,能够抑制热量对构成马达1的部件的影响。

旋转叶片15在轴向上配置于马达壳体16与叶轮壳体22之间的间隙。在送风装置2中,能够使朝向马达1的内部的热量的一部分从叶轮壳体22和叶轮壳体22内顺着轴11传递至旋转叶片15,从而能够从旋转叶片15向外部放出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轴承14等马达部件受到热量的影响。

送风装置2的轴11贯穿叶轮壳体22的轴孔222。而且,配件部件25使马达壳体16与叶轮壳体22在轴向上隔着间隙连结。而且,插入于叶轮壳体22的内部的轴11贯穿叶轮基座部211的轴安装孔2111。

通过将螺母26安装于轴11的贯穿轴安装孔2111的前端,而使叶轮21与轴11固定。送风装置2通过使马达1的驱动而使叶轮壳体22内的叶轮21旋转。送风装置2从叶轮壳体开口部221吸入气体(燃烧气体),并从排气部24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通过设计旋转叶片15和壳体罩162的形状和配置,而提高排热效果。后面对旋转叶片15和壳体罩162进行详细叙述。

<2.2关于马达>

图4是马达1的立体图。图5是马达1的纵剖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马达1具有定子13、轴承14、旋转叶片15、马达壳体16以及具有轴11的转子12。

<2.2.1关于转子>

转子12具有轴11。轴11沿着中心轴线c配置,该中心轴线c沿上下延伸。轴11例如是由金属构成的柱状的部件。但是,轴11例如也可以是筒状等不同的形状。轴11也可以由金属以外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轴11绕中心轴线c旋转。

转子12绕中心轴线c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12还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转子磁铁121。转子磁铁121配置于轴11的径向外侧,固定于轴11。转子磁铁121可以直接固定于轴11,也可以间接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轴11压入于转子磁铁121,转子磁铁121直接固定于轴11。在转子磁铁121的径向外表面上,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排列。另外,转子磁铁121可以由1个磁铁构成,也可以由多个磁铁片构成。另外,转子12也可以代替转子磁铁121而例如采用具有作为磁性体的转子铁芯和被转子铁芯保持的多个磁铁片的结构。

<2.2.2关于定子>

定子13与转子12在径向上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3配置于转子12的径向外侧。定子13是根据驱动电流而产生磁通的电枢。定子13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件以及线圈(均未图示)。

定子铁芯是磁性体。定子铁芯例如通过沿轴向层叠电磁钢板而构成。定子铁芯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和多个齿。多个齿从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多个齿与转子12的径向外表面在径向上对置。

绝缘件是绝缘体。绝缘件的材料例如使用树脂。绝缘件覆盖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

线圈通过将导线隔着绝缘件卷绕于齿而构成。通过向线圈提供驱动电流,而在转子12与定子13之间产生旋转扭矩。由此,转子12相对于定子13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在定子13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12的内转子型的马达。但是,马达1也可以是在定子13的径向外侧配置有转子12的外转子型的马达。

<2.2.3关于轴承>

轴承14将轴11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14是球轴承。轴11固定于轴承14的内圈。轴承14的外圈固定于马达壳体16。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具有两个轴承14。一个轴承14配置于比转子磁铁121靠轴向上方的位置。另一个轴承14配置于比转子磁铁121靠轴向下方的位置。轴承14的数量和种类也可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而变更。

<2.2.4关于旋转叶片>

旋转叶片15在比轴承14靠轴向下方位置固定于轴11,该轴承14配置于比定子13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即,旋转叶片15在马达壳体16的轴向下方固定于轴。热量从轴11传递至旋转叶片15。旋转叶片15由热传导率较高的物质构成。旋转叶片15例如由铝等金属构成。旋转叶片15与轴11一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热量从轴11传递至旋转叶片15。旋转叶片15是将来自轴11的热量向送风装置2的外部进行散热的散热体。

图6是旋转叶片15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旋转叶片15的仰视图。在图7中,以带箭头的线示出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如图6所示,旋转叶片15具有叶片151、平板部152以及突出部1523。旋转叶片15固定于轴11,与轴11一同绕中心轴线c旋转。

平板部152沿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扩展。平板部152呈环状,详细而言,呈圆环状。在平板部15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叶片151。即,多个叶片151向平板部152的轴向上方延伸。如图6和图7所示,具有7个叶片151。叶片151不限定于7个,但优选为奇数。通过使叶片151的数量为奇数,能够隔着旋转叶片15的中心轴线c成为非点对称的形状。由此,使旋转叶片15不容易变形。

叶片151从平板部152的上表面向轴向上方延伸。从叶轮壳体22和叶轮壳体22内经由轴11传递至旋转叶片15的热量被从叶片151和平板部152向外部放出。叶片151作为散热翅片而发挥功能。通过使具有叶片151的旋转叶片15进行旋转,能够在旋转叶片15的周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高效地对来自旋转叶片15的热量进行放出。另外,通过使旋转叶片15直接固定于轴11,能够高效地将热量从轴11传递至旋转叶片15。因此,能够高效地通过旋转叶片15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叶片151沿周向等间隔配置。由此,通过多个叶片151,能够在周向上均匀地进行散热。详细而言,各叶片151呈沿径向延伸的平板状。即,叶片151配置为沿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延伸。但是,各叶片151例如也可以采用沿包含径向成分的方向延伸的弯曲的形状等其它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151与平板部152是同一部件。通过切割平板部152的一部分而构成叶片151。在平板部152中,随着切割叶片151而形成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1524。即,平板部152还具有沿轴向贯穿的多个贯穿孔1524。而且,贯穿孔1524设置为与多个叶片151的数量相同,并且与叶片151在周向上相邻。

通过在平板部152设置贯穿孔1524,能够使旋转叶片15轻量化。另外,通过切割而形成叶片151,因此相比于将叶片151作为分体部件的情况,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因此,不降低马达1的效率,而能够高效地对马达1进行冷却。另外,通过切割而形成叶片151,因此能够简单地制作出旋转叶片15。但是,叶片151与平板部152可以是分体部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贯穿孔1524。

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孔1524在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上配置于比叶片151靠旋转方向ar前方侧的位置。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前方侧压力偏高。通过在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前方侧设置贯穿孔1524,能够抑制空气从贯穿孔1524向旋转叶片15与马达壳体16之间流入。例如,有时在隔着平板部152而与叶片151相反的一侧变得高温的位置配置有马达1。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高温的空气经由贯穿孔1524流入马达壳体16与旋转叶片15之间。由此,能够抑制马达1的冷却效率的降低。

突出部1523从平板部152的径向外端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轴向上方延伸。换言之,旋转叶片15在径向外端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突出部1523。通过在径向外端设置突出部1523,能够提高旋转叶片15的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523设置于平板部152的径向外端的整周。突出部1523呈圆环状。优选通过折曲平板部152的外缘而形成突出部1523。

在平板部152的中央部152c设置有沿轴向贯穿并供轴11通过的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叶片15直接固定于轴11。轴11压入于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详细而言,平板部152具有从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的缘部向轴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衬套部1522。衬套部1522与平板部152是同一部件。轴11除了压入于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之外,还压入于衬套部1522。通过设置衬套部1522,能够将旋转叶片15牢固地固定于轴11。筒状的衬套部1522也可以从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的缘部向轴向上方延伸。

在平板部152的具有衬套部1522的中央部152c与设置有叶片151的外缘部152o的边界,还具有凸缘嘴部18。凸缘嘴部18是平板部152的轴向上侧的面向轴向上方突出,并且轴向下侧的面向轴向上方凹陷而成的。即,凸缘嘴部18向轴向上方突出,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向轴向下方突出。

<2.2.5关于马达壳体>

在图4、图5中,马达壳体16内包转子12和定子13。详细而言,马达壳体16具有壳体主体部161和壳体罩162。壳体主体部161呈向轴向下方开口的有盖圆筒状。转子12和定子13收纳于壳体主体部161内。在壳体主体部161的上壁的中央部设置有朝向轴向上方凹陷的上侧轴承收纳部1611。在上侧轴承收纳部1611收纳有配置于转子12的轴向上方的轴承14。在壳体主体部161的下端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612。

壳体罩162呈圆板状。壳体罩162配置于壳体主体部161的下侧,包围壳体主体部161的开口。即,壳体罩162是马达壳体16的下表面。

壳体罩162例如通过凿紧而将外缘固定于凸缘部1612。壳体罩162与凸缘部1612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凿紧,例如也可以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在壳体罩162的中央部设置有朝向轴向下方凹陷的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在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收纳有轴承14,该轴承14配置于比定子13靠轴向下方的位置。换言之,马达壳体16在轴向下端部具有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该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向轴向下方突出,收纳轴承14,该轴承14配置于比定子13靠轴向下方的位置。

在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的轴向下方的底壁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轴孔1622。轴11通过轴孔1622,从马达壳体16的下端向轴向下方突出。旋转叶片15在比马达壳体16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安装于轴11。

在壳体罩162的比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朝向轴向下侧伸出的多个凸部17。即,马达壳体16的下表面(162)具有朝向轴向下方伸出的凸部17。而且,凸部17与旋转叶片15的叶片151在轴向上对置。即,凸部17与多个叶片151在轴向上对置。

图8是壳体罩162的仰视图。在图8中,以带箭头的线示出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如图8等所示,壳体罩162具有7个凸部17。而且,7个凸部17沿周向等间隔排列。即,凸部17与叶片151的数量相同(参照图4)。

通过使凸部17与叶片151数量相同,而在所有的叶片151越过后方侧台阶172时,同时产生叶片151的前侧的压力的变动。因此,能够使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与旋转叶片15之间的空间的压力的变动较大。由此,能够使流入和流出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与旋转叶片15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量变多。

例如,在使叶片151与凸部17对置时,从叶片15朝向轴向流动的气流fw(参照图11)与凸部17碰撞,在所有7个部位都容易朝向径向外侧。因此,外部的空气同时从7个部位的凸部17之间的部分流入。因此,以恒定的周期进行空气向轴向内侧的流入和向轴向外侧的流出,因此提高空气流入、流出的效率。因此,能够提高马达1的冷却效率。

如图8所示,在从轴向观察时,凸部17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在周向上形成为弓状。

凸部17在周向两端的轴向下方具有台阶171、172。另外,台阶171、172将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前方侧作为前方侧台阶171,将旋转方向ar后方侧作为后方侧台阶172。前方侧台阶171、后方侧台阶172是壳体罩162的下表面的位置在轴向上急剧变化的部分。另外,前方侧台阶171和后方侧台阶172的一个也可以采用面的位置圆滑地变化的结构。

前方侧台阶171和后方侧台阶172沿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径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侧台阶171和后方侧台阶172的双方沿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延伸,但也可以是任意一方沿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延伸。即,多个凸部17的周向两端所具有的台阶171、172的至少一方沿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延伸。

在壳体罩162具有7个凸部17,7个凸部17配置为沿周向等间隔排列。在沿轴向观察时,各凸部17均呈相同形状。因此,各凸部17的前方侧台阶171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另外,各凸部17的后方侧台阶172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另外,凸部17也可以不全都是相同形状,即使在该情况下,各凸部17的前方侧台阶171或后方侧台阶172也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即,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前方侧的台阶171和旋转方向ar后方侧的台阶172的至少一方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另外,如图8所示,沿周向相邻的凸部17间的距离比凸部17的周向的宽度小。即,凸部17的周向的宽度比沿周向相邻的凸部17的间隔大。

<2.3关于叶轮>

如图3所示,叶轮21安装于轴11,能够绕中心轴线c旋转。详细而言,叶轮21在比马达壳体16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安装于轴11。更详细而言,叶轮21安装于轴11的下端部。叶轮21配置于比旋转叶片15靠轴向下方的位置。

叶轮21具有叶轮基座部211、多个叶轮桨片212以及叶轮环状部213。叶轮基座部211向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扩展。在本实施方式中,叶轮基座部211呈圆板状,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扩展。在叶轮基座部211的中央部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轴安装孔2111。叶轮21使轴11的下端部通过轴安装孔2111而被固定。详细而言,叶轮21使用配置于叶轮基座部211的轴向下方的螺母26而固定于轴11。

多个叶轮桨片212在叶轮基座部211的下侧沿周向配置。详细而言,多个叶轮桨片212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各叶轮桨片212的上端部固定于叶轮基座部211。各叶轮桨片212沿轴向延伸。叶轮环状部213呈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圆环状,固定于各叶轮桨片212的下端部。

<3.旋转叶片和壳体罩的详细情况>

图9是从径向外侧观察沿周向展开的旋转叶片15和壳体罩162的展开图。图10是示出从图9所示的状态起旋转叶片15旋转的状态的展开图。图11是以包含中心轴线c的面切断旋转叶片15,沿周向观察叶片151的放大剖视图。在图9和图10中,示出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在图9和图10中,旋转叶片15从左向右移动。另外,在图11中,旋转叶片15从纸面里侧朝向近前侧旋转。

壳体罩162与旋转叶片15在轴向上对置。详细而言,旋转叶片15的叶片151与壳体罩162的凸部17在轴向上对置。在旋转叶片15中,在平板部152的径向外侧(即,叶片151的径向外侧),突出部1523沿轴向延伸。如图11所示,旋转叶片15的突出部1523与凸部17的径向外缘部在轴向上对置。即,多个凸部17的径向外缘部距中心轴线c的距离与突出部1523的内侧距中心轴线c的距离相同。这里,距离“相同”包含严格地相同的情况,并且也包含“大致相同”的情况。

这样,相比于没有形成凸部17的部分(例如,凸部17相邻的部分),与凸部17碰撞的气流fw容易向径向外侧流动。由此,能够提高对配置于马达壳体16的内部的部件和轴承14进行冷却的效率。另外,凸部17的径向外缘部具有台阶。该径向外侧的台阶也可以具有随着在轴向上接近壳体罩162而朝向径向外侧的倾斜。通过该倾斜,气流容易向径向外侧流动。

在通过马达1的驱动使轴11旋转时,固定于轴11的旋转叶片15也绕中心轴线c旋转。通过使旋转叶片15旋转,而使旋转叶片15的周围的空气被叶片151按压,产生气流fw(在图11中以箭头示出)。气流fw沿平板部152向径向外侧流动。沿平板部152向径向外侧流动的空气与突出部1523碰撞。而且,气流fw利用突出部1523朝向轴向上方(即,朝向壳体罩162)流动。朝向壳体罩162流动的空气与壳体罩162的底面碰撞,向径向内侧和外侧流动。向径向内侧流动的空气沿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的径向外表面向轴向下方流动。

这样,通过使旋转叶片15旋转,而使被叶片151按压的空气在旋转叶片15与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之间进行循环。而且,通过产生气流,能够在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的径向外部产生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将轴承14所产生的热量(摩擦热)向外部高效地排出。另外,气流fw不仅能够使轴承14的热量向外部高效地排出,还能够使来自配置于马达壳体16的内部的部件(例如,定子13的线圈)的热量向外部高效地排出。

如图9、图10所示,在使旋转叶片15旋转时,在壳体罩162的下表面的与叶片151在轴向上对置的部分中,凸部17与没有凸部17的部分交替切换。而且,当叶片151在轴向上对置的部分从没有凸部17的部分切换至凸部17时,叶片151与后方侧台阶172在轴向上对置(参照图9)。

当叶片151在轴向上对置的部分靠近后方侧台阶172时,旋转叶片15与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急剧变窄。即,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与旋转叶片15之间的空间急剧变小。由此,使叶片151的旋转方向ar前方侧的压力增加。因此,在叶片151与凸部17对置的期间,叶片151的旋转方向ar前方侧的空气向径向外侧流动。

另外,如图10所示,当叶片151在轴向上对置的部分靠近前方侧台阶171时,旋转叶片15与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急剧变大。即,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与旋转叶片15之间的空间变大。由此,使叶片151的前侧的压力降低。

如上所述,在旋转叶片15旋转时,从突出部1523朝向壳体罩162的气流fw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流动。由此,使径向内侧的压力降低。

旋转叶片15旋转,当叶片151在轴向上与凸部17之间的部分对置时,空间变大,因此压力降低。由此,当叶片151在轴向上对置的部分位于相邻的凸部17之间的部分时,空气从凸部17之间的径向外缘向径向内侧流通。由此,能够将温度较低的外部空气取入于由旋转叶片15的旋转而产生的循环的气流fw。因此,能够提高马达1的冷却效率。

如上所述,前方侧台阶171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后方侧台阶172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因此,所有的叶片151同时在轴向上与后方侧台阶172或前方侧台阶171对置。因此,在周向上同时在多个部位产生旋转叶片15的旋转所导致的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与旋转叶片15之间的空间的压力变动。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与旋转叶片15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流出和流入变多。外部的空气的温度比在旋转叶片15与壳体罩162之间进行循环的气流fw的温度低。因此,能够提高马达1的冷却效率。

如上所述,叶片151相对于中心轴线c垂直地延伸。而且,各凸部17的前方侧台阶171和后方侧台阶172也相对于中心轴线c垂直地延伸。因此,在径向上一起产生通过旋转叶片15的旋转而叶片151越过后方侧台阶172或前方侧台阶171时的压力变动。从径向外部向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与旋转叶片15之间的空间流出或流入的空气变多。外部的空气的温度比在旋转叶片15与壳体罩162之间进行循环的气流fw的温度低。因此,能够提高马达1的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突出部1523折曲并与凸部17碰撞的气流fw容易向径向外侧流动。即,在通过旋转叶片15的旋转而使叶片151与凸部17在轴向上对置时,气流fw的向径向外侧流动的量变多。而且,气流从凸部17彼此之间的部分向径向内侧流入。通过使凸部17的周向的宽度较长,能够使更多的气流向外部流出。

即,通过使凸部17与凸部17的周向的间隔比凸部17的周向的宽度小,而使从凸部17向径向外侧流出的气流变多。由此,容易将外部的空气从沿周向相邻的凸部17之间的部分引入径向内侧。外部的空气的温度比在旋转叶片15与壳体罩162之间进行循环的气流fw的温度低。由此,能够提高马达1的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151的径向内端具有倾斜面部151a,该倾斜面部151a的轴向的高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高。即,叶片151的径向内侧(倾斜面部151a)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远离中心轴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面部151a由曲面构成。但是,倾斜面部151a也可以由平面或曲面与平面的组合而构成。可以是,叶片151的径向内端的整体是倾斜面部151a,也可以是,叶片151的径向内端的一部分是倾斜面部151a。

通过使叶片151的径向内侧为曲面形状的倾斜面部151a,能够在径向内侧使从壳体罩162的下表面向旋转叶片15流动的空气平稳地朝向径向外侧。由此抑制乱流,抑制叶片151的变形等,从而能够降低噪音。

另外,通过在叶片151的径向内端设置倾斜面部151a,避免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与叶片151的接触而能够使叶片151较大。通过叶片151的大型化,能够产生较强的气流。另外,通过叶片151的大型化,增加从叶片151放出的热量的量,能够提高旋转叶片15的散热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151的径向外端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轴向高度变高的外倾斜部151b。即,叶片151的径向外侧(外倾斜部151b)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接近中心轴线c。

通过叶片151具有外倾斜部151b,能够使朝向径向外侧的气流fw的流动向轴向倾斜,从而能够对马达1整体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提高马达的冷却效率。

<4.注意事项>

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各种技术的特征能够在不脱离该技术创作的主旨的范围内追加各种变更。另外,也可以将本说明书所示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在可能的范围内组合而实施。

以上,对旋转叶片15进行散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旋转叶片15也可以采用进行吸热的结构。例如,轴11也可以安装于冷冻室。在该情况下,轴11的温度为低温。因此,旋转叶片15向轴11赋予热量,轴11从旋转叶片15接受热量。旋转叶片15为了向轴11赋予热量而从外部吸收热量。由于从旋转叶片15向轴11赋予热量,因此能够将从马达1的内部夺取的热量的量抑制为较低。由此,例如能够抑制轴承14所包含的润滑油凝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利用于热水提供装置、炉灶以及冷冻装置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