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4993发布日期:2020-05-22 21:5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在为移动终端无线充电时,其一面与移动终端适配,将移动终端固定,以实现无线充电装置位置与移动终端位置的对应。这一种结构的无线充电装置,其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接触面较大,造成无线充电装置的体积大,不利于携带。由于无线充电线圈和移动终端在充电过程中大量放热,无线充电装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不利于散热,会降低无线充电装置和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线圈和移动终端在充电过程中大量放热,无线充电装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不利于散热,会降低无线充电装置和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无线充电机构,所述无线充电机构包括无线充电线圈以及用于向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供电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具有用于与移动终端配合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外周面,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位于所述壳体之第一面的内侧;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靠近所述壳体之第二面的一侧设有散热腔,所述外周面上沿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周向设有与所述散热腔连通的多个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外周面靠近所述壳体之第一面的一侧,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散热腔靠近所述壳体之第二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腔的顶部设有供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安装的散热板。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之第一面的内侧设有容置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容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支撑所述无线充电机构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具有连通所述散热腔和所述散热孔的多个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机构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供电的电源,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源连接的电源电路板、控制按键以及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连接端口,所述电源电路板与所述电源、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和所述连接端口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音响机构,所述音响机构位于所述壳体内远离所述第一面的一侧,所述音响机构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音响机构包括喇叭和用于向所述喇叭供电的控制模组,所述喇叭朝向所述壳体之第一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组和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喇叭的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外部固定部位连接的提手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采用散热腔和散热孔,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在为移动终端充电时,能够快速的将无线充电线圈和移动终端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了散热效率,有利于提高无线充电装置和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无线充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无线充电装置沿a-a剖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支架的爆炸图;

图7为图1中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上壳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1—壳体、111—上壳、112—下壳、100—散热腔、1110—散热孔、1101—壳体的第一面、1102—外周面、1103—壳体的第二面、1104—容置槽、12—支架、121—上支架、1210—窗口、122—下支架、13—散热板、14—压盖、15—提手带、20—音响机构、21—喇叭、22—控制模组、221—音响电路板、222—音响按键、223—指示灯、30—无线充电机构、31—控制组件、311—电源电路板、312—控制按键、313—连接端口、32—无线充电线圈、33—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8,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进行说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1、无线充电机构30,无线充电机构30设置在壳体11内。无线充电机构30包括无线充电线圈32和控制组件31,控制组件31用于向无线充电线圈32供电,控制组件31与无线充电线圈32电性连接。壳体11具有第一面、第二面和外周面1102,壳体的第一面1101可用于与移动终端配合,支撑移动终端;壳体的第二面1103与壳体的第一面1101相对,可使无线充电装置平稳的放置在平面(如桌面、台面、底面等)上;壳体11的外周面1102位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外周面1102的两侧分别与壳体的第一面1101和壳体的第二面1103连接。无线充电线圈32位于壳体的第一面1101的内侧,壳体11内设有散热腔100,散热腔100位于无线充电线圈32靠近壳体的第二面1103的一侧。外周面1102上设有多个散热孔1110,多个散热孔1110沿无线充电线圈32周向设置,且散热孔1110与散热腔100和壳体11外部连通。采用散热腔100能够加速无线充电线圈32与散热腔100内空气的热交换,采用散热孔1110便于散热腔100内空气与外部空气之间的流通,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线圈32的散热效率,能够降低无线充电线圈32工作时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和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降低无线充电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其中,移动终端为可进行无线充电的终端设备,如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平板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散热孔1110位于外周面1102靠近壳体的第一面1101的一侧,控制组件31固定在外周面1102内侧,且控制组件31位于散热腔100靠近壳体的第二面1103的一侧。控制组件31和无线充电线圈32分别位于散热腔100的两侧,这样既有利于无线充电线圈32的散热,也有利于控制组件31的散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5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散热腔100的顶部设有散热板13,无线充电线圈32安装在散热板13的上侧。采用散热板13,能够使得无线充电线圈32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提高无线充电线圈32的散热效率,同时,散热均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的第一面1101的内侧设有容置无线充电线圈32的容置槽1104。容置槽1104一方面能够起到定位无线充电线圈32的作用,另一方面,减小了无线充电线圈32与壳体11外表面的距离,有利于降低无线充电装置为移动终端充电时的能量损耗,同时,容置槽1104的内壁有助于无线充电线圈32的散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1内还设有支撑无线充电机构30的支架12,支架12的顶部具有连通散热腔100和散热孔1110的多个窗口1210。采用支架12一方面起到定位支撑无线充电机构30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支撑壳体11,增强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强度。设置窗口1210便于壳体11外部与散热腔100的连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无线充电机构30还包括电源33,电源33用于向无线充电线圈32供电。控制组件31包括电源电路板311、控制按键312和连接端口313,连接端口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为电源33充电,电源电路板311与电源33、连接端口313和无线充电线圈32电性连接。电源33能够为移动终端充电提供电能,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可以作为移动电源使用。采用连接端口313可以便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为无线充电装置的电源33充电;当然,也可设置成双向传输电路,既可为外部电源充电,也可通过外部电源为无线充电装置的电源33充电。设置控制按键312便于控制无线充电装置,优选地,控制按键312为滑动按键,即:控制按键312通过向两侧滑动实现导通和断开。这样能够避免携带过程中误碰导致无线充电装置开启。优选地,连接端口313为type-c接口。其中,外部电源可以是家用电源、车载电源等可为无线充电装置内电源33充电的供电装置。当然地,无线充电装置内部也可不设置电源,作为一个充电座(或电源适配器),在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将外部电源的电能通过无线充电线圈32输送至移动终端。优选地,电源与控制组件环绕喇叭设置。

具体地,电源32为可充电电池,如锂电池等。采用可充电电池,能够重复使用,节约成本,更加环保。

具体地,请继续一并参阅图3,连接端口313和控制按键312固定在电源电路板311上。这样便于控制组件31的装配和生产,便于无线充电装置的装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固定于壳体11内的音响机构20,音响机构20位于壳体11内远离第一面1101的一侧,音响机构20与控制组件31电性连接。采用音响机构20,使得无线充电装置还可作为音箱使用,增加了无线充电装置的功能,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音响机构20远离壳体的第一面1101,能够避免音响机构20与无线充电线圈32之间相互干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音响机构20包括喇叭21和控制模组22,控制模组22用于向喇叭21供电,喇叭21朝向壳体的第一面1101设置。这样使得喇叭21的声音能够经散热板13反射,由散热腔100经窗口1210和散热孔1110向外传播。同时,散热腔100构成一个扩音腔,使得声音能够均衡地向无线充电装置周向呈传播,呈环状向外辐散,扩大声音传播的范围。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5,控制模组22包括音箱电路板221、设置在音箱电路板221上的指示灯223。可采用指示灯223指示电源33的电量情况,以便用户能够了解电源33电量的使用情况。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控制模组22还包括音响按键222,电源33和喇叭21与控制模组22电性连接。电源33能够为控制模组22供电,这样可以在没有外接电源时使用该无线充电装置。请继续一并参阅图1及图4,音响按键222位于控制模组22的外侧,且音响按键222活动嵌设于所述外周面1102上。将音响按键222设置在壳体11的外周面1102上,一方面布局紧凑,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收纳或者携带过程中,误碰到音响按键222致使无线充电装置开启。其中,由于壳体的第一面1101和壳体的第二面1103是主要的支撑面,在放置时,壳体的第一面1101和壳体的第二面1103为主要的承压部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控制模组22和控制组件31设置在喇叭21的侧边。这样一方面能够节省空间,降低无线充电装置的高度,减小无线充电装置的体积,便于用户携带;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整个壳体11呈饼状结构,使得壳体11美观,可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地,支架12包括上支架121和下支架122,下支架122与壳体的第二面1103固定,下支架122呈筒状,上支架121固定在靠近壳体11第一面的一侧,上支架121呈框状。喇叭21固定在下支架122内,电源33、音响机构20和电源电路板311固定在下支架122的外周面1102上。上支架121的底部扣在下支架122的顶部,且上支架121与下支架122固定,上支架121的顶部抵靠在壳体11内壁上,上支架121上这有向内延伸并与下支架122顶部配合的翻边,这样能够引导声音由散热腔100经窗口1210、散热孔1110传播出去。优选地,壳体11的底部设有与下支架122配合的卡凸,下支架122与卡凸配合将喇叭21密封在音箱内侧,减小了壳体11内的空腔,降低了声音在壳体11内喇叭21后侧的损耗。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1的横截面由喇叭21前端所在位置向喇叭21前侧呈渐缩状。即:壳体11在散热腔100外侧的横截面积沿喇叭21朝向方向呈渐缩状。其中,喇叭21前端是指喇叭21出声的一端。这样就使得散热孔1110分布在一个渐缩状的曲面上,使得声音在无线充电装置纵向截面上也具有较合适的辐散角度。这样有助于无线充电装置适应不同的放置高度位置,能够适应不同听众的高度和与无线充电装置之间的距离;同时,能够减小与移动终端的接触面积,防止移动终端在无线充电时热量在接触面之间积累,加速热量的散失。

具体地,请继续一并参阅图6及图7,壳体11包括上壳111和下壳112,下壳112可与平面配合,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平稳的放置在平面上;上壳111与下壳112配合并形成容纳音响机构20的容腔,壳体的第一面位于上壳111上,壳体的第二面位于下壳112上,壳体11的外周面1102包括上壳111的外周面和下壳112的外周面,上壳111的外周面与下壳112的外周面相连。散热孔1110位于上壳111的外周面上,上支架121与上壳111固定,下支架122与下壳112固定。下支架122的顶部设有向壳体11第一面凸出的连接柱,散热板13固定于连接柱上。上支架121的底部与下壳112配合固定,以支撑上壳111,散热腔100位于上支架121内侧;上壳111的顶端设有与散热板13配合的开口,这样使得无线充电线圈32能够贴近容置槽1104的底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3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支架122上邻近喇叭21的部位设有压盖14,压盖14用于将喇叭21固定在下支架122内,防止喇叭21在下支架122内移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1上设有提手带15,用于将无线充电装置与外部固定部位连接的提手带15。其中,外部连接部位可以是皮带、钥匙环、挂钩等。这样便于无线充电装置的携带和使用。在需要使用无线充电装置播放音乐时,可通过提手带15将无线充电装置悬挂起来。当然地,也可采用金属拉环或拉绳环代替提手带15。

具体地,提手带15的一端与壳体11外周面1102邻近壳体11第二面的部位连接。这样既不会影响无线充电装置放置在平面上的平稳性,也不会干扰外部可充电设备的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