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端盖和齿轮室一体式结构及电机及空压机。
背景技术:
:
现在的空压机,包括电机和增压器,电机和增压器之间设有齿轮室,齿轮室外设有单独的齿轮室壳体,设在电机前端盖与增压器壳体之间。齿轮室内设有润滑油,因此在齿轮室壳体内设有若干油路,用于齿轮室内润滑油的进油、出油及油量监测。齿轮室内的齿轮在高速转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时间长了需要对齿轮室内进行降温,因此在齿轮室壳体内还设有循环水路,在齿轮室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空压机运行过程中,时间长了电机一般也都需要降温,因此在电机壳体内也设有循环水路,在电机壳体上也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这种设计存在如下缺点:
(1)齿轮室壳体内既设有油路又设有水路,增加了齿轮室壳体的厚度,从而增加了整个空压机的长度,在对空间尺寸要求非常高的汽车领域,无疑是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不了汽车内部尽量压缩空间的要求;
(2)齿轮室壳体厚度的增加,导致增加了整个空压机的重量,不符合目前汽车领域轻量化的潮流;
(3)齿轮室壳体及电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外接一套循环水管路,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影响整个空压机的外形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机端盖和齿轮室一体式结构及电机及空压机,将齿轮室壳体与电机前端盖结合为一体,缩短了整个空压机的长度,减轻了整个空压机的重量,节省了一套循环水管路,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整个空压机的外形美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端盖和齿轮室一体式结构,包括:
集成壳体,所述集成壳体一侧与电机壳体相连,另一侧与增压器壳体相连,集成壳体内部设有齿轮室;
水路结构,所述水路结构设在集成壳体内靠近电机壳体的一侧,水路结构与电机壳体内的水路系统相连通;
油路结构,所述油路结构设在集成壳体内靠近增压器壳体的一侧,油路结构与齿轮室相连通。
所述水路结构包括设在集成壳体内的循环水管路,循环水管路上设有循环水入口和循环水出口,循环水入口和循环水出口分别与电机壳体内的水路系统相连通。
所述循环水管路包括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组成u形相连通,循环水入口和循环水出口分别设在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上,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的外端分别设有丝堵。
所述油路结构包括设在集成壳体内的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的内端分别与齿轮室相连通,第一油路外端设有通气阀,第二油路外端设有封堵,第三油路外端设有放油堵,设在集成壳体外侧的第一管式油标分别与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通,设在集成壳体外侧的第二管式油标分别与第三油路和齿轮室连通。
所述电机壳体内的水路系统包括设在电机壳体内的循环水路,电机壳体上设有与内部循环水路相连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端盖和齿轮室一体式结构。
一种空压机,包括上述的电机端盖和齿轮室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将齿轮室壳体与电机前端盖结合为一体,形成集成壳体,集成壳体内部设置油路和水路,水路直接与电机壳体内的水路连通,既可作为电机前端盖使用,又可给内部齿轮室供油,还可对齿轮室进行降温,集三个功能于一体,设计合理巧妙;
(2)缩短了整个空压机的长度,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能够满足汽车内部尽量压缩空间的要求;
(3)减轻了整个空压机的重量,符合目前汽车领域轻量化的潮流;
(4)节省了一套循环水管路,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整个空压机的外形美观度;
(5)电机厂商在生产电机时,可根据要求直接预制完成,降低了空压机的生产及装配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壳体内油路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壳体内水路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壳体内水路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集成壳体,2、电机壳体,3、增压器壳体,4、齿轮室,5、第一水路,6、第二水路,7、第三水路,8、循环水入口,9、循环水出口,10、第一油路,11、第二油路,12、第三油路,13、通气阀,14、放油堵,15、第二管式油标,16、循环水路,17、进水口,18、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4所示,一种电机端盖和齿轮室一体式结构,包括:
集成壳体1,所述集成壳体1一侧与电机壳体2相连,另一侧与增压器壳体3相连,集成壳体1内部设有齿轮室4;
水路结构,所述水路结构设在集成壳体1内靠近电机壳体2的一侧,水路结构与电机壳体2内的水路系统相连通;
油路结构,所述油路结构设在集成壳体1内靠近增压器壳体3的一侧,油路结构与齿轮室4相连通。
所述水路结构包括设在集成壳体1内的循环水管路,循环水管路上设有循环水入口8和循环水出口9,循环水入口8和循环水出口9分别与电机壳体2内的水路系统相连通。
所述循环水管路包括第一水路5、第二水路6和第三水路7,第一水路5、第二水路6和第三水路7组成u形相连通,循环水入口8和循环水出口9分别设在第一水路5和第二水路6上,第一水路5、第二水路6和第三水路7的外端分别设有丝堵。
所述油路结构包括设在集成壳体1内的第一油路10、第二油路11和第三油路12,第一油路10、第二油路11和第三油路12的内端分别与齿轮室4相连通,第一油路10外端设有通气阀13,第二油路11外端设有封堵,第三油路12外端设有放油堵14,设在集成壳体1外侧的第一管式油标分别与第一油路10和第二油路11连通,设在集成壳体1外侧的第二管式油标15分别与第三油路12和齿轮室4连通。
所述电机壳体2内的水路系统包括设在电机壳体2内的循环水路16,电机壳体2上设有与内部循环水路16相连的进水口17和出水口18。
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端盖和齿轮室一体式结构。
一种空压机,包括上述的电机端盖和齿轮室一体式结构。
水路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循环水从进水口17进入,首先进入到电机壳体2内的循环水路16,然后再经循环水入口8进入第一水路5,循环水在集成壳体1内依次经过第一水路5、第三水路7和第二水路6,然后经循环水出口9循环回电机壳体2内的循环水路16,最后从出水口18排出,实现对集成壳体1及齿轮室4内部的降温。
油路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油路10、第二油路11和第三油路12的内端分别与齿轮室4相连通,第一油路10外端设有通气阀13,通气阀13既可保证齿轮室4内外气压平衡,又可通过打开通气阀13向齿轮室4内加润滑油,对齿轮室4内的齿轮进行润滑,第三油路12外端设有放油堵14,通过放油堵14可将齿轮室4内的润滑油放出。设在集成壳体1外侧的第一管式油标和第二管式油标可以观察齿轮室4内润滑油的液位。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