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种类越来越多,对应的机器人的自动充电装置种类也就比较多。
机器人自动充电更是当下发展的趋势,机器人自动充电首先会给机器人本身上预留外置插头,然后配合一个外接电源通过程序实现机器人的自动控制。市面上自动充电桩多为特用特指使用,对公司而言若因开发很多款机器人,还需要每一个都配备不同高度的充电桩,大大增加成本,并且难区分,难使用。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只能对应一种机器人,因为机器人充电桩的高度不能做到通用尺寸。传统的智能机器人自动充电桩,都是采用固定式的方式,放置在墙角或者柱子旁边无法调节高度,通用充电桩底部脚垫摩擦面积小,不能起到更强的抓地作用,使用时会出现滑动,造成配合不成功,无法连接充电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方便对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进行充电的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包括:主箱体;充电元器件,所述充电元器件位于所述主箱体内;箱体前盖,所述箱体前盖固定套设在所述主箱体的外侧,且所述箱体前盖与所述充电元器件相接触;两个主动铰链,两个所述主动铰链均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的底部;两个从动铰链,两个所述从动铰链均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的底部;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贯穿两个所述主动铰链和两个所述从动铰链并与两个所述主动铰链和两个所述从动铰链转动连接;升降卡轴,所述升降卡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的两侧;升降盒,所述升降盒位于所述主箱体的下方,所述从动铰链与所述升降盒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箱体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转动安装有提手。
优选的,所述升降盒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主动铰链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凹槽内,两个主动铰链的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凹槽内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升降盒的底部设有软垫,所述软垫与所述升降盒之间填充有胶水。
优选的,所述升降盒的顶部对称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升降卡轴的底部延伸至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八到十二个,且八到十二个所述卡槽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主箱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螺纹槽,所述箱体前盖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螺纹槽相适配。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所述主箱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螺纹槽,所述箱体前盖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螺纹槽相适配,可利用螺丝贯穿固定孔并将螺丝拧进螺纹槽内,从而方便了对箱体前盖与主箱体的固定安装;所述充电元器件位于所述主箱体内,所述箱体前盖固定套设在所述主箱体的外侧,且所述箱体前盖与所述充电元器件相接触,可在更换充电元器件来适用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时,只需将箱体前盖从主箱体上拆除,就可快速的将充电元器件从主箱体内拿出,从而方便了充电元器件的更换工作,同时通过主箱体和箱体前盖可对充电元器件进行有效的限位和保护作用;所述升降盒的底部设有软垫,所述软垫与所述升降盒之间填充有胶水,软垫选用硅橡胶材料,并将软垫的底部增加花纹,整个装置的摩擦力增大,抓地力更强,从而可避免充电桩因机器人撞击造成位移;所述主箱体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转动安装有提手,方便了提手收进主箱体内,从而也方便了整个装置的携带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提手,2、主箱体,3、充电元器件,4、箱体前盖,5、主动铰链,6、旋转主轴,7、从动铰链,8、升降卡轴,9、升降盒,10、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包括:主箱体2;充电元器件3,所述充电元器件3位于所述主箱体2内;箱体前盖4,所述箱体前盖4固定套设在所述主箱体2的外侧,且所述箱体前盖4与所述充电元器件3相接触;两个主动铰链5,两个所述主动铰链5均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2的底部;两个从动铰链7,两个所述从动铰链7均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2的底部;旋转主轴6,所述旋转主轴6贯穿两个所述主动铰链5和两个所述从动铰链7并与两个所述主动铰链5和两个所述从动铰链7转动连接;升降卡轴8,所述升降卡轴8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2的两侧;升降盒9,所述升降盒9位于所述主箱体2的下方,所述从动铰链7与所述升降盒9转动连接。
所述主箱体2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转动安装有提手1。
所述升降盒9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主动铰链7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凹槽内,两个主动铰链5的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凹槽内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相接触。
所述升降盒9的底部设有软垫10,所述软垫10与所述升降盒9之间填充有胶水。
所述升降盒9的顶部对称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升降卡轴8的底部延伸至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八到十二个,且八到十二个所述卡槽对称分布。
所述主箱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螺纹槽,所述箱体前盖4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螺纹槽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对充电元器件3的高度进行调节来对不同高度的机器人进行充电时,向上提动提手1,提手1通过主箱体2带动升降卡轴8运动,使升降卡轴8从卡槽内移出,然后转动升降卡轴8使升降卡轴8位于相应的两个卡槽内,此时就可松开提手1,在充电元器件3、主箱体2和箱体前盖4的重力作用下,主箱体2对主动铰链5和从动铰链7施加压力,从而使主动铰链5和从动铰链7以旋转主轴6为轴转动,此过程主动铰链5的底部在凹槽的底部滑动,直至升降卡轴8的底部与相对应的卡槽的底部内壁相接触时,就完成了对充电元器件3的高度调节工作,从而可使充电元器件3适合不同高度的机器人。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桩便携式可调支架,所述主箱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螺纹槽,所述箱体前盖4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螺纹槽相适配,可利用螺丝贯穿固定孔并将螺丝拧进螺纹槽内,从而方便了对箱体前盖4与主箱体2的固定安装;所述充电元器件3位于所述主箱体2内,所述箱体前盖4固定套设在所述主箱体2的外侧,且所述箱体前盖4与所述充电元器件3相接触,可在更换充电元器件3来适用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时,只需将箱体前盖4从主箱体2上拆除,就可快速的将充电元器件3从主箱体2内拿出,从而方便了充电元器件3的更换工作,同时通过主箱体2和箱体前盖4可对充电元器件3进行有效的限位和保护作用;所述升降盒9的底部设有软垫10,所述软垫10与所述升降盒9之间填充有胶水,软垫10选用硅橡胶材料,并将软垫10的底部增加花纹,整个装置的摩擦力增大,抓地力更强,从而可避免充电桩因机器人撞击造成位移;所述主箱体2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转动安装有提手1,方便了提手1收进主箱体2内,从而也方便了整个装置的携带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