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6172发布日期:2020-05-26 18:2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力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



背景技术:

在电控行业,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滤波模块用于抑制电源网络中的谐波,防止其进入负载中,同时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还用于抑制负载产生的谐波,防止其进入电源网络。

如图1、2所示,在现有电控系统中,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一般采用lc拓扑结构,从电池包过来的正铜排11、负铜排12首先通过磁环13,然后经过两个y电容14后输出。每一y电容14的两个引脚分别与转接铜排通过电阻焊连接在一起。转接铜排与正铜排11、负铜排12使用螺栓15实现电连接,转接铜排与参考地也使用螺栓16实现连接。磁环13、y电容14、正铜排11、负铜牌12及正负铜牌支撑塑胶件10相互独立。

然而,在上述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中,铜排和磁环相互独立,并采用组装方式结合在一起,造成产品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体积难进行压缩,致使产品空间增大。

文献号为cn10978742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emc滤波模组及其电机控制器,其采用了clc拓扑结构的方式进行滤波,并具体公开了磁力组件和电力组件,其中磁力组件包括导流柱和磁芯,电力组件包括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且印制电路板上设有一级滤波电路和二级滤波电路。一级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母排连接,二级滤波电路输出端与第二母排连接,第一母排和导流柱的第一端连接输入母排,第二母排连接输出母排。该结构具有占用空间小,功率密度高的优点。然而,上述导流柱与第一母排、第二母排连接,其电力组件零部件较多,而且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中铜排和磁环相互独立造成产品生产效率低下、体积难进行压缩,以及采用印制电路板的方案中电力组件零部件较多、通用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包括绝缘主体、正铜排、负铜排、磁环、印制电路板以及滤波电容组,所述正铜排、负铜排以及磁环包塑在所述绝缘主体上,且所述正铜排和负铜排穿过所述磁环;所述印制电路板固定到所述绝缘主体上,所述正铜排、负铜排以及滤波电容组分别焊接到所述印制电路板,且所述滤波电容组经由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电路与所述正铜排、负铜排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绝缘主体上具有安装腔,且所述滤波电容组装设在所述安装腔内。

优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安装腔上方并覆盖所述安装腔的开口,且所述印制电路板上具有接地端子。

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包括两个第一腔室,且两个所述第一腔室分别位于所述磁环外周面的两侧;

所述滤波电容组包括两个第一y电容,且所述两个第一y电容分别以引脚突伸到所述第一腔室开口外的方式装设在一个所述第一腔室内。

优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第一焊孔,所述正铜排和负铜排上分别具有第一端子,且每一所述第一端子焊接到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一个第一焊孔;

所述印制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第二焊孔和两个第三焊孔,且每一所述第二焊孔与一个第一焊孔导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三焊孔连接到所述印制电路板的接地端子;

每一所述第一y电容的第一引脚焊接到一个所述第二焊孔,每一所述第一y电容的第二引脚焊接到一个所述第三焊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包括一个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磁环的端部与所述正铜排和负铜排的输出接线端之间;所述滤波电容组包括两个第二y电容和一个x电容,所述两个第二y电容分别以引脚突伸到所述第一腔室开口外的方式装设在一个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x电容以引脚突伸到所述第二腔室开口外的方式装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优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第四焊孔,所述正铜排和负铜排上分别具有第二端子,且每一所述第二端子焊接到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一个第四焊孔;

所述印制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第五焊孔、两个第六焊孔、一个第七焊孔和一个第八焊孔,且每一所述第五焊孔与一个第四焊孔导电连接,每一所述第六焊孔连接到所述印制电路板的接地端子,所述第七焊孔和第八焊孔分别与一个第一焊孔导电连接;

每一所述第二y电容的第一引脚焊接到一个所述第五焊孔,每一所述第二y电容的第二引脚焊接到一个所述第六焊孔,所述x电容的第一引脚焊接到所述第七焊孔,所述x电容的第二引脚焊接到所述第八焊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位于所述正铜排或负铜排的输出接线端与磁环之间;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正铜排或负铜排的输入接线端与磁环之间。

优选地,所述绝缘主体上具有预留螺母孔位,且所述正铜排、负铜排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所述预留螺母孔位内。

优选地,所述绝缘主体上具有预留锁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绝缘主体、正铜排、负铜排、磁环采用一体化集成结构,不仅使得整体结构紧凑,简化生产工艺,而且可有效提升滤波效果,抑制对外产生的高压传导电磁干扰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的电路拓扑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的电路拓扑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3-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的示意图,该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可应用于电控系统中,并抑制对外产生的高压传导电磁干扰噪声。本实施例的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包括绝缘主体30、正铜排31、负铜排32、磁环33、印制电路板34以及滤波电容组,上述正铜排31、负铜排32以及磁环33包塑在绝缘主体30上,且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分别穿过磁环33(例如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平行),即正铜排31、负铜排32、磁环33与绝缘主体30集成为一体(例如在绝缘主体30注塑成型时将正铜排31、负铜排32、磁环33置于注塑模具内);印制电路板34固定到绝缘主体30上,正铜排31、负铜排32以及滤波电容组分别焊接到印制电路板34,即正铜排31、负铜排32以及滤波电容组上的连接端子分别焊接到印制电路板34,且滤波电容组经由印制电路板34上的电路(例如由印制电路板34上的铜皮构成)与正铜排31、负铜排32导电连接,从而形成相应的电路拓扑。

上述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通过将绝缘主体30、正铜排31、负铜排32、磁环33采用一体化集成结构,不仅使得整体结构紧凑,简化了生产工艺,而且可有效提升滤波效果,抑制对外产生的高压传导电磁干扰噪声。并且由于印制电路板34直接与正铜排31、负铜排32以及滤波电容组焊接固定,可减少相应的电气连接组件。

上述磁环33可以选用铁氧体材质,尤其是镍锌铁氧体材质。该磁环33具体可由两部分组合而成,在每个部分的中间开设通道,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从该通道穿过。采用该结构,能够使磁环33缩减体积,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主体30上可具有安装腔301,滤波电容组装设在安装腔301内,且滤波电容组的连接端子(例如引脚)突伸到安装腔301外。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安装腔具体可由绝缘主体30表面的凹槽(或穴,即绝缘主体30上低于表面的部分)构成,且为了避免滤波电容组在安装腔301内松动,可通过灌封胶将滤波电容组固定在安装腔301内。

印制电路板34可固定在安装腔301上方并覆盖安装腔30的开口,且印制电路板34上具有接地端子,并且,接地端子可通过接地螺钉36接地。通过上述结构,方便了滤波电容组的连接端子的焊接操作,使得产品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组装时,可将滤波电容组插入到安装腔301内,然后把包塑有正铜排31、负铜排32、磁环33的绝缘主体30倒扣到印制电路板34上,并将印制电路板34与绝缘主体30相固定(例如可以采用卡扣37扣接的方式),最后将印制板34与滤波电容组件、正铜排31、负铜排32相焊接固定,完成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安装腔301包括两个第一腔室,且该两个第一腔室分别位于磁环33外周面的两侧。相应地,滤波电容组包括两个第一y电容351,该两个第一y电容351分别以引脚突伸到第一腔室开口外的方式装设在一个第一腔室内。上述结构可使得产品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缩减了绝缘主体30的体积。

印制电路板34上具有两个第一焊孔341,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上分别具有第一端子311、321,且每一第一端子311、321焊接到印制电路板34的一个第一焊孔341。印制电路板34上还具有两个第二焊孔和两个第三焊孔,且每一第二焊孔与一个第一焊孔导电连接(通过印制电路板34上的铜皮),每一第三焊孔连接到所述印制电路板的接地端子(通过印制电路板34上的铜皮),每一第一y电容351的第一引脚焊接到一个第二焊孔,每一第一y电容351的第二引脚焊接到一个第三焊孔。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两个第一y电容351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另一端分别接地。上述第一焊孔341、第二焊孔、第三焊孔分别可由印制电路板34上的通孔以及环绕通孔设置的焊盘构成。

此外,上述安装腔301还可包括一个第二腔室(该第二腔室可与第一腔室连通),且该第二腔室位于磁环33的端部与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的输出接线端(即连接负载的接线端)之间;滤波电容组包括两个第二y电容352和一个x电容353,两个第二y电容352分别以引脚突伸到第一腔室开口外的方式装设在一个第一腔室内,x电容353以引脚突伸到第二腔室开口外的方式装设在第二腔室内。通过上述的安装腔结构,可简化绝缘主体的模具,并且第一y电容351和第二y电容352可同时安装,简化工序。

相应地,印制电路板34上具有两个第四焊孔342,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上分别具有第二端子312、322,且每一第二端子312、322焊接到印制电路板34的一个第四焊孔342。印制电路板34上具有两个第五焊孔、两个第六焊孔、一个第七焊孔和一个第八焊孔,且每一第五焊孔与一个第四焊孔导电连接,每一第六焊孔连接到印制电路板34的接地端子,第七焊孔和第八焊孔分别与一个第一焊孔导电连接。并且每一第二y电容352的第一引脚焊接到一个第五焊孔,每一第二y电容352的第二引脚焊接到一个第六焊孔,从而使两个第二y电容352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另一端分别接地;上述x电容353的第一引脚焊接到第七焊孔,x电容的第二引脚焊接到第八焊孔,从而使x电容35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同样地,上述第四焊孔342、第五焊孔、第六焊孔、第七焊孔以及第八焊孔分别可由印制电路板34上的通孔以及环绕通孔设置的焊盘构成。

特别地,上述第一端子位于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的输出接线端(即连接负载的接线端)与磁环33之间;第二端子位于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的输入接线端(即连接电源的接线端)与磁环33之间。这样,使得第一y电容351连接在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的输入接线端与磁环33之间,第二y电容352连接在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的输出接线端与磁环33之间,实现如图4所示的电路拓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电磁兼容性滤波模块还可预留一定的功能模块接口,例如,可以在绝缘主体30上对应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的端部的附近预留螺母孔位304,且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预留螺母孔位304内,在外部线缆接入时可以采用螺栓直接与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拧紧固定;或者可以在绝缘主体30上预留螺母孔位304,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在所述预留螺母孔位304上方,并在正铜排31和负铜排32与预留螺母孔位304对应的位置开孔,在外部线缆接入时采用螺栓直接穿过正铜排31或者负铜排32并将螺栓与预留螺母孔位相配合,将外部线缆、正铜排31、负铜排32、绝缘主体30相接,无需采取多余的固定措施,而且还能确保触点绝缘。

此外,还可在绝缘主体30上预留锁孔,从而可对控制器箱体与塑胶部分采用高压互锁的方式实现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