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0720发布日期:2020-05-06 23:4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电缆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试验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电缆密封装置,主要用于电力电缆运输安装的密封及密封状态的现场测试。



背景技术:

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是电力输送的重要环节,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缆的绝缘层和缓冲层性能对电缆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电缆的运输、现场安装及检修过程中,常常出现因密封不严导致的电缆进水受潮,特别是我国南方城市,地下水位低,四季多雨,电缆进水受潮屡见不鲜。由于电缆进水受潮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在短期并不会引发击穿性故障,但在电场的长期作用下,电缆水树及电树对绝缘层的破坏,会大大缩短电缆设计30年的使用寿命,且电缆水树较难修复,只能更换整段电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目前,对于电缆进水受潮缺陷,市场上目前使用电缆端头密封封帽防止,但密封帽的密封性无法检测,且在进行密封性能试验测试时,需将密封帽取下,试验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电缆密封装置,其可以保护电力电缆在运输、现场安装及检修过程中的密封性,并提供测试密封性的试验接口,对不同型号的电缆具有通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力电缆密封装置,包括支撑元件、密封元件、固定元件、试验接口与检测元件,密封元件为u形结构设置,密封元件的两侧壁与电缆端部的轴向表面贴合设置,支撑元件设于密封元件的底部,并与电缆端部的横切面抵触设置,固定元件与密封元件对应设置,支撑元件、密封元件、固定元件与电缆对应构成密闭气流通路,试验接口与密闭气流通路对应设置,检测元件设于试验接口内。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元件包括支撑底盘、支撑管与气路,支撑底盘为圆盘结构,支撑管为圆管结构,气路设于支撑管内,支撑底盘与支撑管通过不锈钢一体化制成,其剖面为t形结构,密封元件的底部上设有便于支撑管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底盘外表面光滑无毛刺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底盘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电缆端部的直径。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管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元件的硬度大于75。

进一步而言,所述密封元件材料为橡胶或可受热收缩的聚烯烃材质制成。

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元件上设有与支撑管外表面的外螺纹配合设置的内螺纹。

进一步而言,所述试验接口包括胶垫与u形堵头,胶垫设于u形堵头的底部上,u形堵头两侧壁上设有与支撑管外表面的外螺纹配合设置的内螺纹。

进一步而言,所述检测元件为贴片式圆形结构,检测元件贴于试验接口(4)的胶垫上,检测元件的直径小于支撑管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力电缆密封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支撑元件、密封元件、固定元件、试验接口及检测元件构成,可同时满足密封、密封性能检测功能;

2)所述密封元件由橡胶材料构成,依靠橡胶与电缆结构尺寸的匹配,实现密封,密封效果好,对不同电缆型号具有通用性;

3)所述试验接口为电缆密封性能提供测试条件,简化了运输安装后的测试流程,大大提高电缆密封性能测试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电力电缆密封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一电力电缆密封装置支撑元件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一电力电缆密封装置试验接口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二电力电缆密封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二电力电缆密封装置支撑元件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二电力电缆密封装置试验接口结构图。

1.支撑元件;11.支撑底盘;12.支撑管;13.气路;2.密封元件;3.固定元件;4.试验接口;41.胶垫;42.u形堵头;43.金属管;5.检测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力电缆密封装置,包括支撑元件1、密封元件2、固定元件3、试验接口4与检测元件5,密封元件2为u形结构设置,密封元件2的两侧壁与电缆端部的轴向表面贴合设置,用于保证密封元件2的两侧壁与电缆端部的轴向表面之间的密封性;支撑元件1设于密封元件2的底部,并与电缆端部的横切面抵触设置,用于隔离电缆端部与密封元件2的底部,起到保护密封元件2;固定元件3与密封元件2对应设置,用于保证密封元件2的密封性;支撑元件1、密封元件2、固定元件3与电缆对应构成密闭气流通路,用于为电缆的密封性提供测试接口;试验接口4与密闭气流通路对应设置,检测元件5设于试验接口4内,用于检测电缆内部进水受潮情况。

更具体而言,所述支撑元件1包括支撑底盘11、支撑管12与气路13,支撑底盘11为圆盘结构,支撑管12为圆管结构,气路13设于支撑管12内,支撑底盘11与支撑管12通过不锈钢一体化制成,其剖面为t形结构,密封元件2的底部上设有便于支撑管12穿过的通孔。安装时,将支撑元件1的支撑管12穿过密封元件2底部上的通孔,并通过支撑底盘11贴合于密封元件2底部上实现支撑元件1与密封元件2之间的限位。

更具体而言,所述支撑底盘11外表面光滑无毛刺设置。可有效避免对密封元件2造成磨擦受损。

更具体而言,所述支撑底盘1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电缆端部的直径。

更具体而言,所述支撑管12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可用于固定元件3的锁紧。

更具体而言,所述支撑元件1的硬度大于75。

更具体而言,所述密封元件2材料为橡胶或可受热收缩的聚烯烃材质制成。用于保证密封元件2的两侧壁与电缆端部的轴向表面之间的密封性。

更具体而言,所述固定元件3上设有与支撑管12外表面的外螺纹配合设置的内螺纹。可用于将密封元件2与支撑管1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更具体而言,所述试验接口4包括胶垫41与u形堵头42,胶垫41设于u形堵头42的底部上,u形堵头42两侧壁上设有与支撑管12外表面的外螺纹配合设置的内螺纹。可通过试验接口4用于密闭支撑管12上的气路13。

更具体而言,所述检测元件5为贴片式圆形结构,检测元件5贴于试验接口4的胶垫41上,检测元件5的直径小于支撑管12的内径。便于将检测元件5贴于试验接口4的胶垫41上,同时通过检测元件5用于检测电缆内部进水受潮情况。

本实施例一中,在电力电缆端部安装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1:将支撑元件1的支撑管12穿过密封元件2底部上的通孔;

步骤2:将固定元件3套入支撑管12上并拧紧;

步骤3:将检测元件5贴于胶垫41表面,并将胶垫41与置于u形堵头42内底部上;

步骤4:将试验接口4安装于支撑管12端部上,将气路13进行密闭;

步骤5:将密封元件2套入电力电缆端部,通过过盈配合实现与电缆本体的紧密贴合。

本实施例一中电力电缆的密封是通过密封元件2与试验接口4实现的,而密封元件2的密封完整性是通过支撑元件1的支撑底盘11与固定元件3的机械结合产生的压力实现的。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支撑元件1由空心圆环体构成,材质选用环氧树脂,为密封元件2与电缆端面提供隔离作用,密封元件2为一体式橡胶件,其外径大于电缆直径,固定元件3为密封元件2与电缆接触面提供紧固力,典型地可选用不锈钢轧带,试验接口4由胶垫41、u形堵头42及金属管43构成,胶垫41与置于u形堵头42内部,金属管43一端通过螺纹配合与u形堵头42,另一端与密封元件2紧密连接,检测元件5贴于胶垫41表面,设计为圆形结构,直径小于与金属管43的内径。

本实施例二中,在电力电缆端部安装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1:将密封元件2与金属管43连接好;

步骤2:将检测元件5贴于胶垫41表面,并胶垫41与置于u形堵头42内部,形成完整的试验接口4;

步骤3:将支撑元件1放入密封元件2内部;

步骤4:将密封元件2套入电力电缆端部;

步骤5:将固定元件3套在密封元件2外部,并通过密封元件2在电力电缆本体上进行紧固。

本实施例二中电力电缆密封是通过密封元件2、固定元件3与试验接口4实现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