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3227发布日期:2020-07-07 14:2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装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机线圈的外径一般略大于电机外壳的内径从而能使电机外壳与线圈紧密配合,这种装配方式称为无间隙装配,电机外壳与线圈装配时,先对电机外壳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电机外壳通过热涨冷缩原理内径会增大,从而能够将原本外径略大于外壳内径的线圈装配至外壳内,当电机外壳冷却后内径缩小从而将线圈夹紧,完成无间隙装配,现有技术中使用热套机对电机外壳进行加热,加热时电机外壳套设在热套机的加热杆上,但因为加热杆与电机外壳尺寸形状不配适,电机外壳只能悬挂在加热杆上,从而导致加热杆只能对电机外壳顶部进行加热,因此在加热时需要手动转动电机外壳从而使电机外壳受热均匀。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热套机[申请号:201821502934.5],包括炉体、平台以及安装座,所述炉体上安装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下侧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推杆与炉门固定连接,所述炉门与两侧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安装座的左侧铰接有l形的推杆,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第二气缸的缸体铰接,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二气缸的推杆通过销轴铰接,所述平台的前后两侧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平台上活动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两侧与限位板滑动连接。该方案具有自动进料和出料,操作方便安全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上述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包括机座,所述的机座上设有水平设置的加热杆以及与加热杆平行设置并可远离或靠近加热杆端部的活动杆,所述的加热杆包括固定端和加热端,所述的加热端与活动杆活动连接,所述的加热端上还设有均匀加热组件。

在上述的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中,均匀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加热端内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可向远离加热端中心线方向做往复运动的加热块,所述的加热块的截面呈弧形。

在上述的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中,所述的加热块由金属制成,每个加热块内均设有弧度与加热块相同的弧形导线槽且所有加热块内的弧形导线槽组合形成环形导线槽,所述的环形导线槽内套设有线圈且线圈与环形导线槽活动连接。

在上述的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中,当加热块直线往复运动时,环形导线槽的内径会随加热块的运动增大或减小,当环形导线槽的内径处于最大位置时,线圈的内径与环形导线槽的内径相同。

在上述的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中,所述的加热杆内设有还设有直线驱动器,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轴,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与加热块之间还设有推块组件。

在上述的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中,推块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端靠近加热端一端的限位套筒,每个加热块中部均设有插入至限位套筒内并与限位套筒活动连接的驱动滑块,所述的驱动滑块与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之间还设有驱动部件。

在上述的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中,驱动部件包括与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相连的驱动杆,所述的直线驱动器设置在固定端内,所述的驱动杆端部插入至限位套筒内且与限位套筒活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杆靠近驱动滑块一端设有若干个与驱动滑块一一对应的一号倾斜台阶,所述的驱动滑块远离加热块一端设有与一号倾斜台阶相配适的二号倾斜台阶。

在上述的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中,每个驱动滑块两侧均设有插入至限位套筒内的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套筒上设有若干个与限位块一一对应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块插入至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活动连接,所述的限位块靠近加热块一端还连有弹簧,所述的弹簧远离限位块一端固定在限位槽的内壁上。

在上述的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中,所述的活动杆靠近加热端一端还设有插入至限位套筒内的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外径与限位套筒内径相同。

在上述的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中,所述的机座内还设有还设有加热槽,所述的加热杆和活动杆分别设置在加热槽两侧侧壁顶部,所述的加热端位于加热槽上方,所述的加热槽靠近活动杆的一侧侧壁顶部设有t型滑槽,所述的活动杆底部设有插入至t型滑槽内并与t型滑槽活动连接的t型滑块,所述的活动杆远离加热杆一端还设有拉杆,所述的固定端上还设有挡块,所述的挡块靠近加热端一侧和加热块远离活动杆一侧齐平。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活动杆远离加热杆时能将电机外壳套入加热杆上,加热杆的固定端固定在机座上,加热端能对电机外壳进行加热,在加热时均匀加热组件能使加热端与电机外壳内壁紧贴配合,从而使电机外壳在加热时无需手动转动也能够受热均匀。

2、加热块的截面呈弧形能使加热块外壁与电机外壳内壁紧贴配合从而提高对电机外壳的加热效果,至少两个加热块向远离加热端中心线方向运动能将电机外壳夹紧,从而使电机外壳在被加热时受热均匀。

3、直线驱动器能通过驱动部件驱动驱动滑块向远离或靠近加热端中心线方向做往复运动,驱动滑块能带动加热块向远离或靠近加热端中心线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将电机外壳涨紧或松开,限位套筒能对驱动滑块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加热端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机座1、加热杆3、活动杆4、固定端5、加热端6、均匀加热组件7、加热块8、弧形导线槽9、环形导线槽10、线圈11、直线驱动器12、推块组件13、限位套筒14、驱动滑块15、驱动部件16、驱动杆17、一号倾斜台阶18、二号倾斜台阶19、限位块20、限位槽21、弹簧22、定位柱23、加热槽24、t型滑槽25、t型滑块26、拉杆27、挡块2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线圈无间隙装配用电机外壳热套机,包括机座1,所述的机座1上设有水平设置的加热杆3以及与加热杆3平行设置并可远离或靠近加热杆3端部的活动杆4,所述的加热杆3包括固定端5和加热端6,所述的加热端6与活动杆4活动连接,所述的加热端6上还设有均匀加热组件7。

现有技术中,电机线圈的外径一般略大于电机外壳的内径从而能使电机外壳与线圈紧密配合,这种装配方式称为无间隙装配,电机外壳与线圈装配时,先对电机外壳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电机外壳通过热涨冷缩原理内径会增大,从而能够将原本外径略大于外壳内径的线圈装配至外壳内,当电机外壳冷却后内径缩小从而将线圈夹紧,完成无间隙装配,现有技术中使用热套机对电机外壳进行加热,加热时电机外壳套设在热套机的加热杆上,但因为加热杆与电机外壳尺寸形状不配适,电机外壳只能悬挂在加热杆上,从而导致加热杆只能对电机外壳顶部进行加热,因此在加热时需要手动转动电机外壳从而使电机外壳受热均匀。

本实施例中,活动杆4远离加热杆3时能将电机外壳套入加热杆上,加热杆3的固定端固定在机座1上,加热端6能对电机外壳进行加热,在加热时均匀加热组件7能使加热端6与电机外壳内壁紧贴配合,从而使电机外壳在加热时无需手动转动也能够受热均匀。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活动杆4远离或靠近加热杆3可通过手动拉动或电机、油缸、气缸等进行驱动,加热端6对电机外壳加热可通过电磁感应使加热端发热或直接对加热端通电加热的方式。

均匀加热组件7包括设置在加热端6内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可向远离加热端6中心线方向做往复运动的加热块8,所述的加热块8的截面呈弧形。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加热块8的截面呈弧形能使加热块外壁与电机外壳内壁紧贴配合从而提高对电机外壳的加热效果,至少两个加热块8向远离加热端6中心线方向运动能将电机外壳夹紧,从而使电机外壳在被加热时受热均匀。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加热块8可通过电磁感应使加热端发热或直接对加热块8通电加热,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选用电磁感应对加热块进行加热。

加热块8由金属制成,每个加热块8内均设有弧度与加热块8相同的弧形导线槽9且所有加热块8内的弧形导线槽9组合形成环形导线槽10,所述的环形导线槽10内套设有线圈11且线圈11与环形导线槽10活动连接,当加热块8直线往复运动时,环形导线槽10的内径会随加热块8的运动增大或减小,当环形导线槽10的内径处于最大位置时,线圈11的内径与环形导线槽10的内径相同。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加热块8由金属制成,环形导线槽10内套设有线圈11,线圈11两端连接交变电流,通电后线圈11能产生磁场从而对金属制成的加热块8进行加热。

其次,线圈11的内径大于加热块8处于收缩状态时环形导线槽10的内径,线圈11与环形导线槽10活动连接能使线圈11在环形导线槽10内随加热块的运动自动调整位置。

当环形导线槽10的内径处于最大位置时,线圈11的内径与环形导线槽10的内径相同能防止加热块运动撑破线圈导致加热杆无法发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电磁加热也称电磁感应加热,即电磁加热(外文:electromagneticheating缩写:eh)技术,电磁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因为是铁制容器自身发热,所以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是一种直接加热的方式。电磁炉,电磁灶电磁加热电饭锅都是采用的电磁加热技术。

加热杆3内设有还设有直线驱动器12,所述的直线驱动器12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轴,直线驱动器12的输出轴与加热块8之间还设有推块组件13,推块组件13包括固定在固定端5靠近加热端6一端的限位套筒14,每个加热块8中部均设有插入至限位套筒14内并与限位套筒14活动连接的驱动滑块15,所述的驱动滑块15与直线驱动器12的输出轴之间还设有驱动部件16。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直线驱动器12能通过驱动部件16驱动驱动滑块15向远离或靠近加热端6中心线方向做往复运动,驱动滑块15能带动加热块8向远离或靠近加热端6中心线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将电机外壳涨紧或松开,限位套筒14能对驱动滑块15进行限位。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直线驱动器12可为油缸、气缸、直线电机等,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选用直线电机。

驱动部件16包括与直线驱动器12的输出轴相连的驱动杆17,所述的直线驱动器12设置在固定端5内,所述的驱动杆17端部插入至限位套筒14内且与限位套筒14活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杆17靠近驱动滑块15一端设有若干个与驱动滑块15一一对应的一号倾斜台阶18,所述的驱动滑块15远离加热块8一端设有与一号倾斜台阶18相配适的二号倾斜台阶19。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直线驱动器12能驱动驱动杆17运动,驱动杆17运动能通过一号倾斜台阶18与二号倾斜台阶19配合驱动驱动滑块15运动,直线驱动器12设置在固定端5内能防止直线驱动器18发热损坏。

每个驱动滑块15两侧均设有插入至限位套筒14内的限位块20,所述的限位套筒14上设有若干个与限位块20一一对应的限位槽21,所述的限位块20插入至限位槽21内并与限位槽21活动连接,所述的限位块20靠近加热块8一端还连有弹簧22,所述的弹簧22远离限位块20一端固定在限位槽21的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限位槽21配合限位块20能对驱动滑块15进行限位,弹簧22能使加热块8复位。

活动杆4靠近加热端6一端还设有插入至限位套筒14内的定位柱23,所述的定位柱23外径与限位套筒14内径相同。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定位柱23能对活动杆4进行定位,且当电机外壳套设至加热端后能配合固定端对加热端进行固定。

机座1内还设有还设有加热槽24,所述的加热杆3和活动杆4分别设置在加热槽24两侧侧壁顶部,所述的加热端6位于加热槽24上方,所述的加热槽24靠近活动杆4的一侧侧壁顶部设有t型滑槽25,所述的活动杆4底部设有插入至t型滑槽25内并与t型滑槽25活动连接的t型滑块26,所述的活动杆4远离加热杆3一端还设有拉杆27,所述的固定端5上还设有挡块28,所述的挡块28靠近加热端6一侧和加热块8远离活动杆4一侧齐平。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加热槽24能方便放置电机外壳,t型滑槽25配合t型滑块26能对活动杆4进行限位,拉杆27能方便手动拉动活动杆,挡块28能对电机外壳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手拉拉杆27使活动杆向远离加热杆方向运动,t型滑槽25配合t型滑块26能对活动杆4进行限位,将电机外壳套入至加热杆的加热端并使电机外壳端部与挡块28紧贴,打开直线驱动器12,直线驱动器12能驱动驱动杆17运动,驱动杆17运动能通过一号倾斜台阶18与二号倾斜台阶19配合驱动驱动滑块15运动,驱动滑块15能带动加热块8向远离或靠近加热端6中心线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将电机外壳涨紧,限位槽21配合限位块20能对驱动滑块15进行限位,弹簧22能使加热块8复位,线圈11两端连接交变电流,通电后线圈11能产生磁场从而对金属制成的加热块8进行加热,在加热时加热块与电机外壳内壁紧贴配合,从而使电机外壳在加热时无需手动转动也能够受热均匀。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机座1、加热杆3、活动杆4、固定端5、加热端6、均匀加热组件7、加热块8、弧形导线槽9、环形导线槽10、线圈11、直线驱动器12、推块组件13、限位套筒14、驱动滑块15、驱动部件16、驱动杆17、一号倾斜台阶18、二号倾斜台阶19、限位块20、限位槽21、弹簧22、定位柱23、加热槽24、t型滑槽25、t型滑块26、拉杆27、挡块2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