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的尾缆尾纤盘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7646发布日期:2020-05-20 02:40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智能变电站的尾缆尾纤盘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变电站应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变电站的尾缆尾纤盘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由电气驱动的设备越来越多,而电力资源的传送离不开变电站的辅助作用。传统的智能变电站内一般安装有多个变电箱体,每一变电箱体内均设置有多个端子架,在端子架上安装有接线尾缆、尾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避免线缆长度过短导致连接困难,一般会在智能变电站中对尾缆尾纤进行一定长度的留存,而这些留存较长的尾缆尾纤通常是掖在变电柜内接线端子架两侧的挡板内。

传统的智能变电站中空间极其有限,难以为留存的备用线缆提供储存空间,导致在使用时,这些留存的线缆会在机体中相互缠绕,不仅严重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质量,且当智能变电站发生故障时,对维修工人的维护检修工作具有妨碍影响作用,抽取一根电缆可能造成多根电缆的相互牵扯,复杂的线缆相互缠绕十分影响尾缆尾纤的正常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智能变电站内的电线进行适当卷收管理的问题,而提出的智能变电站的尾缆尾纤盘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变电站的尾缆尾纤盘线结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两侧上下端对应开设有导向槽,且上下两道导向槽之间垂直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下端焊接有滑动套设于两道导向槽中的导向块,两块所述导向板延伸至机体外的上端均焊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中均安装有与机体上端螺纹相连接的限位螺钉,两块所述导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且两根水平设置的转轴之间转动连接有端子架,两根所述转轴上均对应固定套设有线轴,且线轴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滑动套设有限位杆,且空腔中焊接有与限位杆套设连接的弹簧,所述限位杆上固定套设有与弹簧相焊接的凸缘,且限位杆延伸出空腔外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曲面垫板。

优选地,两块所述导向板上端的导向块延伸至机体上端外,且限位块通过限位螺钉与机体上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轴水平设置于两块导向板之间,且转轴一端贯穿导向板延伸至机体外。

优选地,所述端子架两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且端子架两端通过伸缩杆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的线轴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线轴水平对应。

优选地,所述空腔与曲面垫板均为环状结构,所述限位杆与弹簧一一对应的周向等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凸缘与空腔开口滑动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体中对应开设导向槽,在导向槽中利用导向块活动安装可进行水平间距调整的导向板,并利用伸缩杆结构在两根转轴之间水平安装端子架,以便于根据电线长度通过导向板对两个线轴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轴中开设空腔,在空腔中利用弹簧弹性支撑可伸缩移动的限位杆,再利用限位杆在线轴中设置曲面垫板,使得曲面垫板可根据电线的卷收长度进行调整,避免电线卷收层数与长度过大从线轴上脱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体中开设导向槽,在导向槽中设置可水平移动的导向板,在导向板之间利用伸缩杆活动安装端子架,可根据电线的实际长度利用水平移动导向板以对两个线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通过在线轴中利用弹簧弹性支撑限位杆,通过限位杆在线轴中设置可自由张合的曲面垫板,以便于对线轴上对电线进行卷收限位,避免电线紊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变电站的尾缆尾纤盘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变电站的尾缆尾纤盘线结构的线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变电站的尾缆尾纤盘线结构的a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中:1机体、2导向槽、3导向板、4导向块、5限位块、6限位螺钉、7转轴、8端子架、9线轴、10空腔、11限位杆、12弹簧、13凸缘、14曲面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智能变电站的尾缆尾纤盘线结构,包括机体1,机体1两侧上下端对应开设有导向槽2,且上下两道导向槽2之间垂直设置有导向板3,导向板3上下端焊接有滑动套设于两道导向槽2中的导向块4,两块导向板3延伸至机体1外的上端均焊接有限位块5,且限位块5中均安装有与机体1上端螺纹相连接的限位螺钉6,两块导向板3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7,进一步说明,导向板3中固定安装有用于安装转轴7的阻尼轴承,使得转轴7只有受到大于阻尼轴承与转轴7之间的阻力的外力作用时转轴7才会产生转动,且两根水平设置的转轴7之间转动连接有端子架8,两根转轴7上均对应固定套设有线轴9,且线轴9内开设有空腔10,空腔10中滑动套设有限位杆11,且空腔10中焊接有与限位杆11套设连接的弹簧12,限位杆11上固定套设有与弹簧12相焊接的凸缘13,且限位杆11延伸出空腔10外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曲面垫板14,限位杆11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自由伸缩运动,从而为曲面垫板14提供可调整的活动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板3数量为四块,具体参照说明附图1-2,转轴7设置于纵向对应的两块导向板2之间,端子架8设置于横向对应的两根转轴7之间。

两块导向板3上端的导向块4延伸至机体1上端外,且限位块5通过限位螺钉6与机体1上端相连接,以便于在机体1中对间距适合的两块导向板3进行限位固定,转轴7水平设置于两块导向板3之间,且转轴7一端贯穿导向板3延伸至机体1外,且该端上可连接把手,以便于外力驱动旋转。

端子架8两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且端子架8两端通过伸缩杆与转轴7转动连接,转轴7上的线轴9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线轴9水平对应。

空腔10与曲面垫板14均为环状结构,限位杆11与弹簧12一一对应的周向等距设置,凸缘13与空腔10开口滑动相抵,在弹簧12的张力作用下,以为曲面垫板14提供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

通过在机体1上端水平移动与导向板3相连接的导向块4,使得导向板3带动导向块4在导向槽2中滑动,在此过程中,端子架8两端上的伸缩杆进行同步的伸缩调节,从而对两个线轴9之间的电线进行牵引拉直;

在机体1外旋转转轴7延伸出的一端,转轴7带动线轴9进行同向旋转,线轴9对电线进行依次卷收;

线轴9上的电线对曲面垫板14进行挤压,使得曲面垫板14对限位杆11进行进一步的挤压,限位杆11受力向空腔10中滑动,限位杆11带动凸缘13同步运动,凸缘13对弹簧12进行挤压,使得弹簧12受力缩合,在弹簧12的张力作用,以为曲面垫板14提供弹性支撑,从而使缠绕在曲面垫板14上的电线进行拉紧卷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