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及其防退磁分流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5930发布日期:2020-07-29 03:1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电机及其防退磁分流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及其防退磁分流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稀土永磁体的变频永磁同步电机由于运行条件突变等情况发生,容易产生短时的大电流。该大电流一般能达到运行电流的4-8倍左右,同时会使电机绕组快速升温,导致永磁体发生不可逆退磁,使电机性能大幅度下降,甚至无法启动。永磁同步电机所使用的控制器端设置的过流保护会有保护不及时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退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及其防退磁分流电路,在控制器现有过流保护不及时的情况发生时,进行大电流分流,达到退磁保护,提高电机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退磁分流电路。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应用于电机,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包括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的控制器的分流模块,控制器的分流模块包括检测电路、开关电路以及分流电路,其中,控制器的分流模块中的开关电路打开和闭合控制分流电路是否接入控制器的常规电路,检测电路根据控制器输出的电流控制控制器的分流模块中开关电路的打开和闭合;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还包括电机的分流模块,电机的分流模块包括开关电路和分流绕组,其中,电机的分流模块中的开关电路打开和闭合控制分流绕组是否接入电机的常规绕组,检测电路根据控制器输出的电流控制电机的分流模块中开关电路的打开和闭合。

可选地,对于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检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

可选地,对于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检测电路包括分别设置在控制器的输出端的三相各相的电流传感器。

可选地,对于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分流电路包括并联的两个分流电阻。

可选地,对于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分流电路包括分别设置在控制器输出端的三相各相的并联的两个分流电阻。

可选地,对于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各相上的两个分流电阻中,一个电阻能够传输电流到电机绕组,另一个电阻与其余两相上的电阻并联接地。

可选地,对于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分流电阻能够根据电机正常运行电流调整电阻值。

可选地,对于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分流绕组与电机的常规绕组并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所述防退磁分流电路,分流绕组与电机的常规绕组均绕制在定子槽内。

可选地,对于所述电机,常规绕组与分流绕组的电阻比为4~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主要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及其防退磁分流电路通过二次分流的方法,按不同比例逐步减小电流,达到防退磁效果。控制器端的分流电路可以根据不同电机运行范围调节分流电阻大小,具备分流3~4倍电机常规运行电流的能力,在控制器输出端将大电流减小约一半。电机的分流绕组需要根据常规运行绕组方案进行设计,一般常规绕组与分流绕组的电阻比为=3~5:1,将通过控制器分流模块减小的电流再次减小1/3-1/5倍大小,减小分流绕组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及其防退磁分流电路采用电路二次分流的方法,大电流通过控制器分流电路和电机分流绕组进行二次分流,最终使电机绕组中运行的电流控制在电机退磁电流限度之下,防止电机发生退磁,提高电机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防退磁分流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运用电阻并联分流原理,在控制器端和电机端设置不同的电流分流结构,通过两个模块的二次分流,达到逐步分流大电流,减小绕组电流的效果,有效防止大电流导致电机退磁。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防退磁分流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的防退磁分流电路应用于电机。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防退磁分流电路包括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的控制器的分流模块100。控制器的分流模块100包括检测电路110、开关电路120以及分流电路130。其中,控制器的分流模块100中的开关电路120打开和闭合控制分流电路130是否接入控制器的常规电路,检测电路110根据控制器输出的电流控制控制器的分流模块100中开关电路120的打开和闭合。

该实施例的防退磁分流电路还包括电机的分流模块200。电机的分流模块200包括开关电路220和分流绕组230。其中,电机的分流模块200中的开关电路220打开和闭合控制分流绕组230是否接入电机的常规绕组,检测电路110根据控制器输出的电流控制电机的分流模块200中开关电路220的打开和闭合。

检测电路110可以包括电流传感器。进一步地,检测电路110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控制器的输出端的uvw三相各相的电流传感器。控制器输出端处设置电流传感器,对控制器输出电流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控制后续的控制器端和电机端开关电路120和220的闭合,在有大电流通过电机绕组之前,瞬间控制开关电路的切换开关,从常规电路切换为分流电路。电流传感器通过将电流信息传递到开关电路的切换开关进行电路控制,也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来控制开关电路的闭合和打开,不过尽量减少控制信息传递路径,缩短传递时间。这里,“大电流”主要是跟电机正常运行电流相比,不同大小的电机正常运行电流范围较广,一般在0~20a之间,“大电流”一般会是正常电流的4~8倍左右。

分流电路130可以包括并联的两个分流电阻。进一步地,分流电路130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控制器输出端的uvw三相各相的并联的两个分流电阻。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各相上的两个分流电阻中,一个电阻能够传输电流到电机绕组,另一个电阻与其余两相上的电阻并联接地。

分流电阻可以根据电机正常运行电流调整电阻值。电阻值可以根据r=u/i公式进行调整,根据所接电源和计算的电流最大峰值进行计算。控制器端的分流电路可以根据不同电机运行范围调节分流电阻的大小,当电流过流时,具备至少分流3-4倍电机常规运行电流的能力。控制器输出端最终输出的大电流减小约一半。

开关电路220的切换开关由控制器端的电流传感器控制,电流传感器与开关电路220的切换开关连接,由电流传感器传输的信号进行控制,电机正常运行工作时,开关电路220的切换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有大电流产生时才由电流传感器控制闭合。分流绕组230可以将通过控制器的分流模块减小的电流通过分流绕组230再次减小1/4~1/5倍大小,使得常规绕组上电流为控制输出电流的3/4~4/5倍,从而达到二次分流的效果。

分流绕组230可以与电机的常规绕组并联。

该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上述防退磁分流电路。分流绕组230可以与电机的常规绕组均绕制在定子槽内。

电机的分流绕组230需要根据常规运行绕组方案进行设计,常规绕组与分流绕组230的电阻比可以为4~5:1。分流绕组230的电阻不宜设计过大,以减小分流绕组230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分流绕阻230需要占用原有正常工作绕组的空间,占用过多会影响到正常工作绕组。分布空间范围一定的条件下,分流绕组230阻值设置过大,则所用导线线径会变小。在电流过大而且线径过小的情况下,会导致电流密度过高,产生高温,烧融电机绝缘材料。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用到不能太细的线径,这时候若设置的分流电阻过大,就需要占用正常工作绕组的一定空间,影响到电机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及其防退磁分流电路通过二次分流的方法,按不同比例逐步减小电流,达到防退磁效果。控制器端的分流电路可以根据不同电机运行范围调节分流电阻大小,具备分流3~4倍电机常规运行电流的能力,在控制器输出端将大电流减小约一半。电机的分流绕组需要根据常规运行绕组方案进行设计,一般常规绕组与分流绕组的电阻比为=3~5:1,将通过控制器分流模块减小的电流再次减小1/3-1/5倍大小,减小分流绕组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及其防退磁分流电路采用电路二次分流的方法,大电流通过控制器分流电路和电机分流绕组进行二次分流,最终使电机绕组中运行的电流控制在电机退磁电流限度之下,防止电机发生退磁,提高电机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