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摩擦生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0226发布日期:2020-10-02 08:5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摩擦生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摩擦生电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以及化石能源的紧缺,未来国家命运取决于能源的掌控。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能够将自然界存在的能源最大程度进行转化利用,是未来能源掌控的重要方向和命题。

在生活中,旋动力无处不在,包括自然界中的洪水排泄形成的涡旋、风流形成的涡流、车轮高速旋转产生的旋动力等。如果能够将这些自然存在、且无处不在的能量加以转化利用,将能有效提高能源的掌控,并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摩擦生电系统。该生电系统能够将利用旋动力进行摩擦生电,充分利用了旋动力能源,从而能够对能源进行有效掌控利用以及回收利用,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技术的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转摩擦生电系统,包括若干生电模组;所述生电模组包括绝缘塑钢转盘、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以及绝缘线匝;所述绝缘塑钢转盘与所述绝缘线匝可发生相对旋转转动;所述绝缘线匝上缠绕有线圈;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设置在所述绝缘塑钢转盘和所述绝缘线匝之间,且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的一面与所述绝缘塑钢转盘抵接,另一面与所述绝缘线匝在旋转方向上固定配合并可与所述绝缘线匝同步旋转;

在所述绝缘塑钢转盘与所述绝缘线匝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绝缘塑钢转盘与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发生摩擦而产生磁场,所述磁场切割所述绝缘线匝上缠绕的线圈而生电。

优选的,所述绝缘线匝的两侧均分布有绝缘塑钢转盘和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

更优选的,若干的所述生电模组呈阵列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生电模组之间的所述绝缘塑钢转盘通过调节弹簧连接;所述调节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生电模组为三个。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旋转摩擦生电系统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可与所述绝缘塑钢转盘同步旋转的固定钢转盘;所述固定钢转盘与邻近的所述绝缘塑钢转盘通过调节弹簧连接;所述调节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优选的,所述绝缘线匝朝向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的一面上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旋转方向的轴向垂直;

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的朝向所述绝缘线匝的一面上具有限位凸脊;所述限位凸脊与所述限位槽对应适配;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与所述绝缘线匝通过所述限位凸脊与所述限位槽在旋转方向上固定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生电系统中,绝缘塑钢转盘与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可发生相对旋转而进行摩擦生磁,从而使磁场切割绝缘线匝上的线圈而产生电能;而绝缘塑钢转盘与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的相对旋转可利用旋动力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利用旋动力进行摩擦生电,充分利用了旋动力能源,实现对能源进行有效掌控利用以及回收利用,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技术的发展。

(2)本实用新型的生电系统中,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与绝缘线匝在旋转方向上为固定配合,而相邻的绝缘塑钢转盘之间采用弹簧连接,从而可有效保障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与绝缘塑钢转盘的摩擦接触,并可有效避免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与绝缘塑钢转盘摩擦力过大,从而使旋动力的损耗降低且不影响发电。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摩擦生电系统套设在转子轴芯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绝缘线匝套设在转子轴芯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与绝缘塑钢转盘套设在转子轴芯上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绝缘塑钢转盘套设在转子轴芯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与绝缘线匝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绝缘线匝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生电模组,11-绝缘塑钢转盘,12-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1-限位凸脊,13-绝缘线匝,131-限位槽,14-线圈,15-调节弹簧,16-固定钢转盘,2-转子轴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仅用于区分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摩擦生电系统。该旋转摩擦生电系统包括若干生电模组1。其中,所述生电模组1包括绝缘塑钢转盘11、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以及绝缘线匝13;并且,所述绝缘塑钢转盘11与所述绝缘线匝13可发生相对旋转转动。

参见图2所示,绝缘线匝13上具有线匝缠绕位,所述绝缘线匝13的线匝缠绕位上缠绕有线圈14。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设置在所述绝缘塑钢转盘11和所述绝缘线匝13之间,且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的一面与所述绝缘塑钢转盘11抵接,另一面与所述绝缘线匝13在旋转方向上固定配合并可与所述绝缘线匝13同步旋转。

具体的,参见图3所示,绝缘塑钢转盘11的中间具有朝向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方向延伸的延伸部;而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的中部位置中空并套设在绝缘塑钢转盘11的延伸部上,并可与绝缘塑钢转盘11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可发生相对摩擦而产生磁场。

在所述绝缘塑钢转盘11与所述绝缘线匝13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绝缘塑钢转盘11与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发生摩擦而产生磁场,所述磁场切割所述绝缘线匝13上缠绕的线圈14而生电。而其中,绝缘塑钢转盘11与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的相对旋转可利用外界的旋动力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利用旋动力进行摩擦生电,充分利用了旋动力能源,从而能够对能源进行有效掌控利用以及回收利用,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技术的发展。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线匝13的左右两侧均分布有绝缘塑钢转盘11和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即一个绝缘线匝13的两侧分别均设置有绝缘塑钢转盘11和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从而在绝缘线匝13的两侧均能产生磁场并切割绝缘线匝13上的线圈14而生电,提高生电功率。

并且,若干的所述生电模组1呈阵列排布,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生电模组1为三个。且若干生电模组1呈阵列排布分布并且电连接的方式为并联,使产生的电能可集中输出使用。

而且,若干的生电模组1的排布阵列中,相邻两个所述生电模组1之间的所述绝缘塑钢转盘11通过调节弹簧15连接;所述调节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保证能够对绝缘塑钢转盘11形成趋向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的弹性作用力。参见图4所示,以绝缘塑钢转盘11背离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的一面为正视面,绝缘塑钢转盘11上具有弹簧孔110,且具体的,弹簧孔110为八个,用于调节弹簧15的连接设置。相邻的绝缘塑钢转盘11之间采用调节弹簧15连接,从而可有效保障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与绝缘塑钢转盘11的摩擦接触,并可通过调节弹簧15的弹性调节而有效避免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与绝缘塑钢转盘11摩擦力过大,从而有效保障旋动力不受影响,降低旋动力的损耗。

而且,旋转摩擦生电系统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可与所述绝缘塑钢转盘11同步旋转的固定钢转盘16。其中,所述固定钢转盘16与邻近的所述绝缘塑钢转盘11通过调节弹簧15连接,且所述调节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保证能够对绝缘塑钢转盘11形成趋向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的弹性作用力。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7所示,所述绝缘线匝13朝向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的一面上具有限位槽131;所述限位槽131的长度方向与旋转方向的轴向垂直。而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的朝向所述绝缘线匝13的一面上具有限位凸脊121;并且,所述限位凸脊121与所述限位槽131对应适配;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与所述绝缘线匝13通过所述限位凸脊121与所述限位槽131在旋转方向上固定配合。如此,在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与绝缘线匝13的配合过程中,将限位凸脊121对准并嵌合在限位槽131上,安装方便,且可保证使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与绝缘线匝13在旋转方向上固定配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将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摩擦生电系统用于利用汽车车轮的旋动力进行生电。具体的,绝缘塑钢转盘11套设在转子轴芯2上且可随所述转子轴芯2同步旋转,而绝缘线匝13通过轴套套设在所述转子轴芯2上,并且绝缘线匝13与汽车车体固定而不会随转子轴芯2转动。如此,在所述转子轴芯2旋转时,所述绝缘塑钢转盘11随所述转子轴芯2同步转动并与所述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发生摩擦产生磁场,所述磁场切割所述绝缘线匝13上缠绕的线圈14而生电。

而具体的,转子轴芯2与汽车的车轮毂旋转中心连接。如此,车轮毂在旋转过程中,其中心点产生的旋动力将传递至转子轴芯2并驱动转子轴芯2旋转,而转子轴芯2在旋转过程中将带动绝缘塑钢转盘11与绝缘塑钢连体铜摩块12发生摩擦而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切割绝缘线匝13上的线圈14从而产生电能。从而能够将利用车轮的旋动力进行摩擦生电,充分利用了车轮产生的旋动力能源,避免车轮旋动力的浪费,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技术的发展。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及原理下所做的变更、组合、删除、替换或修改等均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