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剥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9175发布日期:2020-08-25 19:5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剥皮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剥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剥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电线、网线、光纤等运用场景越来越多。通常,电线、网线、光纤在施工时,都需要剥除绝缘皮或是保护皮;为加速这一工序,线缆剥皮机、线缆剥皮器等剥皮工具应运而生。

但传统的线缆剥皮机均采用切刀等通过直接施力作用在线缆上的方式剥皮,存在损坏线缆内部线路的风险,且对于不能过分压迫的电缆,作业人员采用常规的线缆剥皮工具实施剥皮作业必须更为小心谨慎。且由于线缆受压,往往在切口上不太美观。

进而激光线缆剥皮机逐步面世,改善了切口不美观的问题,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切割效率;但激光切割虽快,但其深度控制需非常精确,要从各方面杜绝精确度不足而导致切割位置偏移甚至切割过深而损坏内部线路的问题,这些都是现有的激光线缆剥皮机所不具备的;因此,线缆在剥皮前的理线尤为重要。

另外,从美观的角度出发,部分线缆先剥皮后卡入配件,其位置精确度会受到影响、进而美观度、配件连接的牢固程度都被影响,因此对于此类线缆需要先插入配件,后剥皮,因此,现有的激光线缆剥皮机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剥皮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缆剥皮系统,包括:理线治具、依次设置的理线装置、双头激光切割装置、剥皮装置以及驱动该理线治具在所述理线装置、双头激光切割装置、剥皮装置间移动的治具输送线;所述理线治具包括底座和相对应设置的辅助理线部,所述辅助理线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于所述辅助理线部上卡置有线缆消弯组件;所述线缆消弯组件包括卡入部、消弯部;所述卡入部为中空的壳体,所述消弯部包括固定在该卡入部底端内侧的线缆引导块以及从该卡入部底端内侧延伸出该卡入部底端外侧的消弯柱型管;于所述消弯柱型管的内壁并排地固定有若干套圈,该套圈上间隔均匀地活动安装有若干滑珠。

所述理线治具还包括用于调整线首伸出量的线首定位部,所述线首定位部可纵向移动地活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辅助理线部包括卡置所述线缆消弯组件的固定块以及与该固定块固定连接的辅助理线座;该辅助理线座上对应所述消弯柱型管设有第一缆线放置道。

所述线首定位部包括对应所述辅助理线座可纵向移动地活动在所述底座上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固定有线首定位块,该线首定位块上对应所述线缆引导块固定有第二缆线放置道;且于所述线首定位块的首端对应所述第二缆线放置道设有配件定位槽。

所述定位座、辅助理线座上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缆线放置道、第一缆线放置道活动安装有可翻转的第一压块、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的一端均固定有向下延伸的卡扣公扣,所述定位座、辅助理线座上均对应所述卡扣公扣设有卡扣母扣。

述理线装置包括分别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翻转的第一压块气缸、第二压块气缸以及纵移机构;所述第一压块气缸、第二压块气缸横向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纵移凹槽,所述纵移凹槽中活动地安装有拉块,所述拉块的首端与所述定位座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纵移机构用于驱使所述拉块在纵移凹槽中移动。

所述纵移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直线模组以及活动安装在该直线模组上的移动座;所述拉块的末端设有夹指容置槽,所述移动座上对应该夹指容置槽固定有第一气动夹爪。

所述双头激光切割装置包括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激光输出头、第二激光输出头以及用于切割定位的线缆定位模组;所述线缆定位模组包括对应所述线首定位块设有用于夹持线缆配件的第二气动夹爪,所述第二气动夹爪的夹指上还设有激光通槽。

所述剥皮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滑轨滑块模组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滑轨滑块模组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有下脱料块,所述安装座上还对应该下脱料块可上下移动地设有上脱料块,所述下脱料块、上脱料块上相对应地设有第一夹料槽、第二夹料槽;所述安装座由一脱料气缸驱使移动,所述上脱料块由一升降气缸驱使移动。

其还包括用于将理线治具从治具输送线中取出的取料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通过理线装置、双头激光切割装置、剥皮装置依次对线缆自动进行弯曲理直、激光切割、剥皮处理,实现线缆快速剥皮,先激光切割后剥皮,改善了线缆剥皮切口处不美观的问题,适用于装有配件的线缆;且在激光切割前先通过理线装置进行弯曲理直,保证在后续激光切割时,线缆不会因自身的弯曲应力使得线缆的线首伸出量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进而避免切割位置的偏移,保证了切割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理线装置、理线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理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缆消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头激光切割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剥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剥皮系统,包括:理线治具1、依次设置的理线装置2、双头激光切割装置3、剥皮装置4以及驱动该理线治具1在所述理线装置2、双头激光切割装置3、剥皮装置4间移动的治具输送线5;所述理线治具1包括底座11和相对应设置的辅助理线部12、用于调整线首伸出量的线首定位部13,所述辅助理线部12与所述底座11固定连接,所述线首定位部13可纵向移动地活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且于所述辅助理线部12上卡置有线缆消弯组件14。

具体地,通过理线装置2、双头激光切割装置3、剥皮装置4依次对线缆自动进行弯曲理直、激光切割、剥皮处理,实现线缆快速剥皮,先激光切割后剥皮,改善了线缆剥皮切口处不美观的问题,且在激光切割前先通过理线装置2进行弯曲理直,保证在后续激光切割时,线缆不会因自身的弯曲应力使得线缆的线首伸出量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进而避免切割位置的偏移,保证切割精度。

所述线缆消弯组件14包括卡入部141、消弯部142;所述卡入部141为中空的壳体,所述消弯部142包括固定在该卡入部141底端内侧的线缆引导块以及从该卡入部141底端内侧延伸出该卡入部141底端外侧的消弯柱型管1421;于所述消弯柱型管1421的内壁并排地固定有若干套圈,该套圈上间隔均匀地活动安装有若干滑珠。

具体地,卡入部141与辅助理线部12过盈配合;通过消弯柱型管1421、套圈、滑珠的设置,在把线缆消弯组件14卡置于理线治具1的固定块前,将线缆a未装配件b的一端插入消弯柱型管1421中,根据线缆a的长度将线缆消弯组件14套在线缆a上来回滑动数次,通过滑珠对线缆a的压力,在滑动的过程中,将线缆a拉直,实现对线缆a的初步理料;其中,若干滑珠组合成滑珠圈组,该滑珠圈组的内径等于或略小于线缆a外径。

所述辅助理线部12包括卡置所述线缆消弯组件14的固定块121以及与该固定块121固定连接的辅助理线座122;该辅助理线座122上对应所述消弯柱型管1421设有第一缆线放置道1221。

具体地,第一缆线放置道1221的设置,用于放置已初步理料后的缆线a,避免后续作业将线缆a折弯。

所述线首定位部13包括对应所述辅助理线座122可纵向移动地活动在所述底座11上的定位座131;所述定位座131上固定有线首定位块132,该线首定位块132上对应所述线缆引导块固定有第二缆线放置道1321;且于所述线首定位块132的首端对应所述第二缆线放置道1321设有配件定位槽132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线缆的配件b接近线首,且后续剥皮位置位与该配件b的端面平行;所述配件定位槽1322的形状根据线缆的配件b设置,当线缆消弯组件14卡置在固定块121上时,线缆消弯组件14驱使线缆接近其自身首端的一段放置于第二缆线放置道1321,并驱使线缆原理其自身首端的一端放置在第一缆线放置道1221中,并使线缆的线首在第二缆线放置道1321中向外伸出至少一个配件b的长度。

在后续的理料作业中,当配件b卡入配件定位槽1322时,完成对线缆a的径向定位,避免线缆a的转动和偏移。

所述定位座131、辅助理线座122上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缆线放置道1321、第一缆线放置道1221活动安装有可翻转的第一压块133、第二压块134;所述第一压块133、第二压块134的一端均固定有向下延伸的卡扣公扣1331,所述定位座131、辅助理线座122上均对应所述卡扣公扣1331设有卡扣母扣1332。

具体地,第一压块133、第二压块134用于在设定时刻将线缆压紧在第二缆线放置道1321、第一缆线放置道1221中;另外,卡扣公扣1331、卡扣母扣1332的设置,使得第一压块133、第二压块134在离开外力施加的情况下,仍能持续地对缆线a施以压力,节省能耗,且通过该方式对缆线a的压力能保持不变,避免压损缆线a。

在理料时,线首定位部13纵向远离所述辅助理线座122,使得线缆的配件b卡入配件定位槽1322,第一压块133翻转下压,将线缆接近其自身首端的一段压紧在第二缆线放置道1321中;线首定位部13纵向复位靠近所述辅助理线座122,第二压块134翻转下压,将线缆原理其自身首端的一端压紧在第一缆线放置道1221中,完成对待剥皮线缆a的理料;

通过上述方式理料后,保证线缆a能保持笔直的状态固定在理线治具1中,避免了线缆在激光切割或剥皮时因自身弯曲应力导致的偏移,提高剥皮精度。

所述理线装置2包括分别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压块133、第二压块134翻转的第一压块气缸21、第二压块气缸22以及纵移机构23;所述第一压块气缸21、第二压块气缸22横向设置,所述底座11上设有纵移凹槽,所述纵移凹槽中活动地安装有拉块111,所述拉块111的首端与所述定位座13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纵移机构23用于驱使所述拉块111在纵移机构23中移动。

所述纵移机构23包括纵向设置的直线模组231以及活动安装在该直线模组231上的移动座232;所述拉块111的末端设有夹指容置槽1111,所述移动座232上对应该夹指容置槽1111固定有第一气动夹爪233。

具体地,该直线模组231只需设置一个即可,夹指容置槽1111的设置,当直线模组231需要控制拉块111纵向移动时,通过治具输送线5带动理线治具1移动至该直线模组231对应的位置,直线模组231驱使第一气动夹爪233的夹指伸入夹指容置槽1111中,第一气动夹爪233向外扩张以连接该拉块111,则当直线气缸驱动第一气动夹爪233纵向移动时,也将同时驱使拉块111移动,以实现对定位座131的纵向位移控制;

通过上述的方式控制定位座131的纵向位移,能大幅地减少对直线模组231的需求,节省设备成本。

所述双头激光切割装置3包括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激光输出头31、第二激光输出头32以及用于切割定位的线缆定位模组;所述线缆定位模组包括对应所述线首定位块132设有用于夹持线缆配件b的第二气动夹爪33,所述第二气动夹爪33的夹指上还设有激光通槽。

具体地,第一激光输出头31、第二激光输出头32一上一下同时切割线缆的(皮)保护层,第二气动夹爪33用于进一步对线缆的末端定位,避免部分软质线缆末端因重力下垂,提高激光切割的精度。

所述剥皮装置4包括纵向设置的滑轨滑块模组41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滑轨滑块模组41上的安装座42;所述安装座42上固定有下脱料块43,所述安装座42上还对应该下脱料块43可上下移动地设有上脱料块44,所述下脱料块43、上脱料块44上相对应地设有第一夹料槽、第二夹料槽;所述安装座42由一脱料气缸45驱使移动,所述上脱料块44由一升降气缸46驱使移动。

具体地,升降气缸46驱使上脱料板对应下脱料板下移,通过第一夹料槽、第二夹料槽夹持待脱料的线缆皮,再通过脱料气缸45驱使安装座42移动,带动上脱料板、下脱料板夹持线缆皮纵向外移,完成脱料。

其还包括用于将理线治具从治具输送线中取出的取料机械手。

一种线缆剥皮的理料方法,包括:将线缆消弯组件14套在线缆a上来回滑动数次后,把线缆消弯组件14卡置于理线治具1的固定块121上,使线缆a置于第一缆线放置道1221、第二缆线放置道1321上;直线模组231驱使定位座131纵向移动,带动线首定位块132远离固定块121,使得线缆a首端的配件b置于该线首定位块132的配件定位槽1322中,并通过第一压块气缸21驱使第一压块133翻转压紧线缆a;直线模组231驱使定位座131纵向复位,第二压块气缸22驱使第二压块134翻转压紧线缆a,完成对线缆a的理料。通过该理料方法,保证了线缆a的直线度、定位的精准度,进而为激光切割提供了足够的线缆定位精确度,解决了现有激光剥皮机存在的精确度不足而导致切割位置偏移甚至切割过深而损坏内部线路的问题,保证剥皮的成功率。

在使用时,将线缆消弯组件14套在线缆上来回滑动数次后,把线缆消弯组件14卡置于理线治具1的固定块121上,使线缆置于第一缆线放置道1221、第二缆线放置道1321上;将理线治具1放置到治具输送线5中,通过治具输送线5带动理线治具1移动至该直线模组231对应的位置,直线模组231驱使第一气动夹爪233的夹指伸入夹指容置槽1111中,第一气动夹爪233向外扩张以连接该拉块111,此后,线首定位部13纵向远离所述辅助理线座122,使得线缆的配件b卡入配件定位槽1322,第一压块133翻转下压,将线缆接近其自身首端的一段压紧在第二缆线放置道1321中;线首定位部13纵向复位靠近所述辅助理线座122,第二压块134翻转下压,将线缆原理其自身首端的一端压紧在第一缆线放置道1221中,完成对待剥皮线缆的理料;

治具输送线5带动理线治具1经双头激光切割装置3切割线缆皮后输送至剥皮装置4,最后,升降气缸46驱使上脱料块44对应下脱料块43下移,通过第一夹料槽、第二夹料槽夹持待脱料的线缆皮,再通过脱料气缸45驱使安装座42移动,带动上脱料板、下脱料板夹持线缆皮纵向外移,完成脱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通过理线装置2、双头激光切割装置3、剥皮装置4依次对线缆自动进行弯曲理直、激光切割、剥皮处理,实现线缆快速剥皮,先激光切割后剥皮,改善了线缆剥皮切口处不美观的问题,适用于装有配件b的线缆;且在激光切割前先通过理线装置2进行弯曲理直,保证在后续激光切割时,线缆不会因自身的弯曲应力使得线缆的线首伸出量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进而避免切割位置的偏移,保证了切割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