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防水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8122发布日期:2020-06-26 22:13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防水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接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防水接头。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电缆内进水,在安装套接电缆的塑料软管时,常使用防水接头。在安装时,将套接有电缆的塑料软管穿于防水接头内,再旋动防水接头进线端的螺帽,直至螺帽及螺母内的卡环将塑料软管固定于防水接头处,则可以实现塑料软管的固定,无论是先将防水接头安装于电盒处,还是先固定塑料软管,通过旋转螺栓锁紧塑料软管的方式均较为繁琐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快速防水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水接头固定塑料软管的方式繁琐不便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快速防水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及至少两片弹性卡扣;

所述接头本体呈管状,接头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进线端包括外层及内层,且外层和内层之间存在空隙;

所述弹性卡扣设置于空隙处,弹性卡扣顺着软管插入的方向朝内层倾斜;软管由进线端插入弹性卡扣和内层之间,并被弹性卡扣卡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活动卡接件,所述外层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活动卡接件;所述卡环套设于空隙处,且通过第一活动卡接件和第二活动卡接件与外层连接;所述弹性卡扣的顶端连接至卡环的内壁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活动卡接件为限位卡扣,所述第二活动卡接件为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卡扣于卡环插入空隙后卡接于限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限位卡扣为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卡环的外壁连接,且弹片沿着圆周方向向外层倾斜;所述限位槽设置于限位凸台朝向卡环的一面;卡环于弹片与限位凸台交错时插于空隙处,弹片于卡环插入空隙且旋转后,卡至限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还包括限旋凸台和限旋挡块;所述限旋挡块设置于外层的内壁处;所述限旋凸台设置于卡环的外壁处,且与限旋挡块同高度设置;限旋凸台于限位卡扣卡接于限位槽内时,抵靠着限旋挡块,以限制卡环的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外层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与抵靠着限旋挡块的限旋凸台正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弹性卡扣设置有四个,四个弹性卡扣两两正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内层的外径与软管的内径相适配,使软管插于内层外,与内层过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进线端的内层与出线端直径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还包括铁环螺母和密封垫片,所述铁环螺母旋于出线端外,以将接头本体固定于电盒处;所述密封垫片套设于出线端外,且位于进线端和铁环螺母之间。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快速防水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及至少两片弹性卡扣;所述接头本体呈管状,接头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进线端包括外层及内层,且外层和内层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弹性卡扣设置于空隙处,弹性卡扣顺着软管插入的方向朝内层倾斜;软管由进线端插入弹性卡扣和内层之间,并被弹性卡扣卡紧。软管可直接插入接头本体的进线端内,并套于内层外,在此过程中,无需再旋紧螺帽,软管插于弹片之间,各个弹片共同卡紧软管,这样则可以快速安装软管,方便且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快速防水接头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卡环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卡环的竖向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接头本体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接头本体的横向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快速防水接头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快速防水接头的横向截面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快速防水接头的横向截面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快速防水接头的纵向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接头本体;

10、外层;

11、限位凸台;

110、限位槽;

12、限旋挡块;

13、内层;

14、观察孔;

15、出线端;

2、卡环;

20、限位卡扣;

21、限旋凸台;

3、弹性卡扣;

4、密封垫片;

5、铁环螺母;

6、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防水接头,用于固定串设电缆用的塑料软管6,尤其是可以实现快速插接,更为便捷,且接插稳定性好。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快速防水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及至少两片弹性卡扣3;所述接头本体1用于使软管6连接至电盒处,且不影响电缆的穿过;所述弹性卡扣3用于在软管6插入接头本体1内时,卡紧软管6,以限制软管6的脱出。

所述接头本体1呈管状,接头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进线端和出线端15,所述软管6套于进线端处,软管6内的电缆从出线端15处穿出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的出线端15穿于电盒的孔洞处。所述进线端包括外层10及内层13,且外层10和内层13之间存在空隙,即所述空隙呈圆环状,软管6可插于空隙处。

所述弹性卡扣3设置于空隙处,弹性卡扣3顺着软管6插入的方向朝内层13倾斜。具体地,弹性卡扣3顺着软管6插入的方向设置,弹性卡扣3远离出线端15的一端为顶端,弹性卡扣3靠近出线端15的一端为底端,弹性卡扣3的顶端与外层10的内壁连接。弹性卡扣3的底端,较弹性卡扣3的顶端更靠近内层13,且弹性卡扣3的底端与内层13的间距,是能够在软管6插入时,受到挤压并储存弹性势能的间距,即软管6插入弹性卡扣3和内层13之间时,能够推动弹性卡扣3的底端靠近外层10,且弹性卡扣3在此时储存弹性势能,以反作用挤压软管6,此时弹性卡扣3作用于软管6处的力分为朝向出线端15的力和朝向软管6中轴线的力,因此不仅可以夹紧软管6,还可以限制软管6沿着软管6插入的反方向脱出。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扣3可以设置有四个,四个弹性卡扣3两两正对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软管6卡紧于接头本体1内时,软管6四周受力均匀,软管6稳定地被弹性卡扣3咬紧。

请参阅图6,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卡环2,所述弹性卡扣3的顶端连接至卡环2的内壁处,且弹性卡扣3顺着软管6插入的方向朝内层13倾斜。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扣3可以为弹片,所述弹片的顶端与卡环2的内壁连接,且弹片顺着软管6插入的方向朝内层13倾斜;具体地,所述弹性卡扣3可由卡环2的局部侧板被竖向切割,且折向圆心而成。

为了能够使卡环2能够快速安装至接头本体1内,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卡环2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活动卡接件,所述外层10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活动卡接件;所述卡环2套设于空隙处,且通过第一活动卡接件和第二活动卡接件与外层10连接。

请参阅图4,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卡接件为限位卡扣20,所述第二活动卡接件为限位凸台11,所述限位凸台11开设有限位槽110;限位卡扣20于卡环2插入空隙后卡接于限位槽110内,这样则可以快速地将卡环2安装至所述空隙处,且相对接头本体1固定不动。

请参阅图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卡扣20也可以为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卡环2的外壁连接,且弹片沿着圆周方向向外层10倾斜;具体地,所述限位卡扣20可由卡环2的局部侧板被圆周方向切割并折向外层10而成。所述限位槽110设置于限位凸台11朝向卡环2的一面。请参阅图7,卡环2于限位卡扣20与限位凸台11交错时插于空隙处,请参阅图8,限位卡环2于卡环2插入空隙且旋转后,卡至限位槽110内。

请参阅图2及图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限旋凸台21和限旋挡块12;所述限旋挡块12设置于外层10的内壁处;所述限旋凸台21设置于卡环2的外壁处,且与限旋挡块12同高度设置;限旋凸台21于限位卡扣20卡接于限位槽110内时,抵靠着限旋挡块12,以限制卡环2的转动。具体地,所述限位凸台11远离进线端端口的一面为底面,所述限旋挡块12设置于限位凸台11的底面下,所述限旋凸台21设置于同一高度处,在卡环2插于空隙处并旋转后,限旋凸台21抵靠着限旋挡块12,且位于限位凸台11的底面下,这样则不仅可以限制卡环2的旋转,还可以进一步限制卡环2脱离接头本体1。

为了能够观察限旋凸台21是否抵靠至限旋挡块12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层10开设有观察孔14,所述观察孔14与抵靠着限旋挡块12的限旋凸台21正对设置,通过观察观察孔14,则可以知道限旋凸台21是否移动至抵靠着限旋挡块12,以此为依据判断卡环2是否真实地卡紧于接头本体1内。

所述限位凸台11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卡扣20的数量与限位凸台11的数量一致;所述限旋凸台21设置有至少一个,限旋挡块12也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台11可以设置有四个,四个限位凸台11两两正对设置;所述限位卡扣20的数量与限位凸台11的数量对应,也为四个;所述限旋凸台21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限旋凸台21在限位卡扣20卡紧至限位凸台11的限位槽110处时,分别位于限位凸台11的底面下。

所述内层13的端面与外层10的端面齐平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将软管6插于空隙处。另外,所述内层13的外径与软管6的内径相适配,使软管6插于内层13外,与内层13过盈配合,从而可以在压紧软管6时即能实现防水的目的。

在需要将软管6安装于电盒处时,可以先将接头本体1固定至电盒处,也可以先将软管6安装至接头本体1处,在需要将接头本体1固定至电盒处时,则使用铁环螺母5和密封垫片4,先将密封垫片4套设于接头本体1的出线端15处,然后将接头本体1的出线端15穿于电盒的孔洞处,再将所述铁环螺母5旋于出线端15外,并旋紧铁环螺母5。具体地,所述进线端的内层13与出线端15直径一致,即所述进线端的外层10的直径则大于出线端15的直径,将出线端15穿过电盒的孔洞时,外层10抵靠于电盒处,铁环螺母5则旋动至外层10和铁环螺母5夹紧电盒壁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