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循环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9713发布日期:2020-09-18 20:3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智能循环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循环泵,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生活热水循环的智能循环泵。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家用生活冷热水循环增压系统的循环泵,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形式,应用于不同的工况而细分市场,如采用铝壳电机的循环泵或者采用塑壳电机的循环泵。这些形式的循环泵上的电机难以拆卸。应用于家用生活冷热水循环增压系统时,管路上容易产生冷凝,冷凝水容易致使电机烧机。

而且,家用生活冷热水循环增压系统中,难免存在管路堵塞、电机卡机等情况。当出现这些情况时,需要对智能循环泵进行拆解、清理泵内部流道。但是,铝壳电机或者塑壳电机难以拆解,给泵内壁流道清理带来极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循环泵,采用塑封电机结构,通过模塑料整体形成塑封机壳,将定子总成不可拆卸的密封在塑封机壳内,避免定子总成暴露在空气中,提高电机的可靠性(特别是在绝缘耐压、防冷凝方面);在圆筒形的塑封机壳上一体模塑出凸缘环,通过套设在凸缘环上的活动卡环套与泵体上的相应位置的螺纹形成啮合螺纹连接,将塑封电机固定在泵体上,拆装泵体时,只需要拧动活动卡环套,即可拆下电机,方便清理泵内流道,操作简单,结构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智能循环泵,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为塑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封电机包括圆筒形的塑封机壳,所述塑封机壳的一端的表面一体塑封一径向外凸的凸缘环,所述凸缘环配合一活动卡环套,所述活动卡环套的一端对所述凸缘环轴向限位,所述活动卡环套的另一端与所述泵体形成可拆卸连接,使所述塑封电机与所述泵体形成可拆卸连接。采用塑封电机结构,通过模塑料整体形成塑封机壳,将定子总成不可拆卸的密封在塑封机壳内,避免定子总成暴露在空气中,提高电机的可靠性(特别是在绝缘耐压、防冷凝方面);在圆筒形的塑封机壳上一体模塑出凸缘环,通过套设在凸缘环上的活动卡环套与泵体上的相应位置的螺纹形成啮合螺纹连接,将塑封电机固定在泵体上,拆装泵体时,只需要拧动活动卡环套,即可拆下电机,方便清理泵内流道,操作简单,结构合理。

进一步详细说明,电机上的定子总成和/或电路板包覆在不可拆卸的塑封机壳中,所述电机内具有隔离介质泄漏的屏蔽套,所述电机的转子设置在屏蔽套内,转子上的转子轴伸入泵体的流道内,且转子轴上设置叶轮,叶轮与泵体流道对应设置。屏蔽套的端面与泵壳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配合。

塑封电机的主体外形制作成圆筒形,使得套设在其上的活动卡环套能够360度旋转,凸缘环的外径大于塑封壳体主体部位的外径,凸缘环与活动卡环套形成钩扣配合,防止活动卡环套脱出塑封机壳。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凸缘环与所述活动卡环套之间设置一垫圈,垫圈为橡胶垫圈。设置橡胶垫圈,有利于防止金属材质的活动卡环套不与塑封电机直接接触,避免拧紧时活动卡环套划伤塑封电机的表面(即凸缘环的端面)。

所述凸缘环上具有一断口,所述垫圈的一端面上设置轴向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断口配合。垫圈上的凸台与断口形成插接,在拧紧时用于防止橡胶垫圈跟随活动卡环套一起转动,使垫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利于提高垫圈的耐用性能。断口的设置也有利于塑封电机的进胶点更合理。

所述活动卡环套的一端设置螺纹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与所述泵体形成螺接。活动卡环套上设置有内螺纹,泵体的外圆周面上设置相应的外螺纹,活动卡环套上与泵体上的外螺纹形成啮合,将塑封电机固定在泵体上。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连接可靠性,外螺纹和内螺纹配合为放松螺纹配合。

所述活动卡环套的另一端设置内折环部,所述内折环部与所述活动卡环套为一体结构,所述内折环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凸缘环的外径,所述凸缘环的端面与所述内折环部的内端面配合。装配时,内折环部和凸缘环之间设置垫圈。

所述塑封机壳内设置屏蔽套,所述电机内的转子总成设置在屏蔽套内,所述转子总成的转子轴延伸至所述泵体内,所述转子轴上设置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泵体内,所述叶轮与所述泵体内的流道对应设置。

所述塑封机壳内设置屏蔽套,所述电机内的转子总成设置在屏蔽套内,所述转子总成的转子轴延伸至所述泵体内,所述转子轴上设置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泵体内,所述叶轮与所述泵体内的流道对应设置。

所述活动卡环套的外筒面均匀设置轴向棱。

所述电机上的控制盒的形状为方形,所述控制盒的一个角上设置有用于电联接的电源插座311,电源插座和控制盒成45度夹角,设置在45度角上的电源插座可节约空间,使得控制盒占据的回转半径更小,便于泵在狭小的管路空间中安装。

所述控制盒由上盖和底壳组成,所述电源插座设置在底壳的周面上,底壳上的底面上设置有和所述塑封电机顶面相对应卡点,以及设置在底面中央的通孔,螺钉通过所述孔将控制盒固定在塑封电机上。

所述塑封电机的顶面设置卡槽,顶面的中心设置有螺母嵌件,底壳底面的卡点和塑封电机顶面的卡槽相配合,限制控制盒的相对转动,螺钉通过底壳中央的通孔锁紧在螺母嵌件上,将控制盒固定在塑封电机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在塑封电机上一体模塑的出凸缘环,通过活动卡环套和泵体螺纹啮合固定,结构简单,便于拆装。2、利用塑封电机,使得电机避免了冷凝烧机的风险,电泵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循环泵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塑封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活动卡环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橡胶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和3所示,智能循环泵,包括电机1,与电机连接的泵体2,电机背离泵体方向的端面上轴向连接一容纳控制及操作部分的控制盒3。电机为塑封电机,电机内的定子总成11(或连同电路板一起)包覆在不可拆卸的塑封机壳12内,电机内具有隔离介质泄漏的屏蔽套4,电机的转子总成5设置在屏蔽套内,转子总成上的转子轴伸入泵体流道,转子轴上设置叶轮51,叶轮51与泵体流道对应设置。

为了方便制作,塑封机壳12为圆筒形,在靠近泵体的一端一体塑封出凸缘环122,所述塑封电机上套设有开口朝向泵体2的活动卡环套6,活动卡环套上设置有内螺纹61,所述泵体的外圆周面上设置相应的外螺纹21,螺纹间啮合将塑封电机固定在泵体上。啮合采用的螺纹为特殊的防松螺纹,以防止塑封电机从泵体上脱开

所述塑封机壳12通过模塑料整体塑封成型,将定子总成不可拆卸的密封在塑封机壳内,避免定子总成暴露在空气中,提高电机的可靠性,特别是在绝缘耐压、防冷凝方面。

塑封电机的外形模塑成圆筒形,套设在其上的活动卡环套6能够360度旋转,凸缘环122在径向上超出塑封电机圆筒形的外圆周面121,活动卡环套上的内折环部61具有直径大于塑封电机外圆周面并且小于凸缘环外径的通孔62,保证活动卡环套不从塑封电机上脱出。

活动卡环套优选为铜冲压成型后,通过机械加工而成,活动卡环套的开口朝向泵体,活动卡环套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用于扳手安装卡紧用的棱64。

如图2所示,所述凸缘环122具有一个断口1221,断口1221的设置有利于塑封电机的进胶点更合理。

如图1,2和4所示,凸缘环122和所述活动卡环套6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7,所述橡胶垫圈上设置有和凸缘环的断口1221相对应的凸台71,设置橡胶垫圈,保证金属材质的活动卡环套不和塑封电机直接接触,避免拧紧时活动卡环套划伤塑封电机表面,橡胶垫圈上的凸台,保证在拧紧时橡胶垫圈不跟转。

如图5所示,电机上的控制盒3的整体形状为方形,并在方形控制盒的一个角上设置有用于电联接的电源插座311,电源插座和控制盒成45度夹角,设置在45度角上的电源插座可节约空间,使得控制盒占据的回转半径更小,便于泵在狭小的管路空间中安装。

控制盒由上盖32和底壳31组成,上盖32上布置有显示/操作界面321,电源插座311设置在底壳的周面上,底壳上的底面上设置有和所述塑封电机顶面相对应卡点312,图示卡点数量为3个,沿周向均匀分布,底壳的底面中央的具有通孔313,螺钉通过所述孔将控制盒固定在塑封电机上。

如图1和2所示塑封电机的顶面设置卡槽123,顶面的中心设置有螺母嵌件124,以上特征在模塑成型是一体成型而成,底壳的卡点312和塑封电机顶面的卡槽123相配合,限制控制盒的相对转动,螺钉通过底壳中央的通孔锁紧在螺母嵌件上,将控制盒固定在塑封电机上,防止控制盒和塑封电机相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