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炉集气罩上具有降温冷却功能的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5060发布日期:2020-06-30 22:01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阻炉集气罩上具有降温冷却功能的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阻炉集气罩上具有降温冷却功能的配电箱。



背景技术:

碳化硅磨料是光伏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原料,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均存在较多的烟气排放,如果对排放的烟气不及时回收处理,将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为了能够对排放的烟气及时回收,目前普遍采取的办法是在处于生产状态的电阻炉的上方设置集气罩,该集气罩可在多台并列的电阻炉的上方移动并根据需要罩盖在任一电阻炉上,为了方便控制集气罩,现有常采用机电一体化的方式对集气罩的运行进行控制,同时,为了方便布线和维修,在集气罩上设置配电箱,该配电箱内安装有用于控制集气罩工作的各种电器元件以及电源,在实际使用时发现,配电箱内的各电器元件长时间运作会产生大量热能,如果不及时降温将导致电器元件跳停或烧坏,进而导致集气罩无法正常工作,同时,频繁更换或维修电器元件将增加配电箱的使用成本,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阻炉集气罩上具有降温冷却功能的配电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阻炉集气罩上具有降温冷却功能的配电箱,解决现有电阻炉集气罩上的配电箱由于无法对各电器元件进行降温易导致各电器元件跳停或烧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阻炉集气罩上具有降温冷却功能的配电箱,包含箱体(3)和送风管道,所述箱体(3)的顶部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上设有进气管道(31);所述送风管道包含送风主管道(4)和与电阻炉(1)数量对应的多组送风支管道(5),该多组所述送风支管道(5)与所述送风主管道(4)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风阀(51),或,多组所述送风支管道(5)内均设有风阀(51);所述送风主管道(4)的末端延伸至电阻炉(1)所在厂房的外部并连接有正压风机(6),至少多组所述送风支管道(5)设置于对应电阻炉(1)的上方,且该多组所述送风支管道(5)的末端可与设置于箱体(3)进气口上的进气管道(31)对接,所述送风支管道(5)的末端或所述进气管道(31)的末端设有自动对接装置(32),利用该自动对接装置(32)可实现送风支管道(5)和进气管道(31)的密封对接。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道(31)的末端设有自动对接装置(32),该自动对接装置(32)包含抱箍架(311)和设置在抱箍架(311)上的不透气柔性套(312),所述抱箍架(311)与所述不透气柔性套(312)构成了一软连接套管,该软连接套管的一端固定在进气管道(31)的末端,另一端连接有自动推杆(313),且所述软连接套管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送风支管道(5)的管径,自动推杆(313)移动可推动软连接套管伸展并与所述送风支管道(5)的管口密封对接。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道(31)的末端的管口处设有滤网(314),利用该滤网(314)可避免杂尘进入箱体(3)内。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3)内设有温度感测器(34),该温度感测器(34)设置于箱体(3)内部靠上的位置,根据该温度感测器(34)采集的箱体(3)内的实时温度值确定是否启停正压风机(6)、自动推杆(313)以及对应风阀(51)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3)上设有换气口(33),该换气口(33)上设有百叶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中的该配电箱存在的优势包含:

(1)、可及时或实时对各电器元件进行降温,降温速度快且效率高。

(2)、增加了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节省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配电箱与送风管道之间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配电箱与送风管道之间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配电箱与送风管道之间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5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送风支管道与进气管道之间通过自动对接装置32对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送风支管道与进气管道之间通过自动对接装置32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9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箱体内设有温度感测器时各器件之间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阻炉1,集气罩2,箱体3,进气管道31,自动对接装置32,抱箍架311,柔性套312,自动推杆313,滤网314,换气口33,温度感测器34,送风主管道4,送风支管道5,风阀51,风机6,厂房墙壁7,控制终端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阻炉集气罩上具有降温冷却功能的配电箱,该配电箱设置在电阻炉集气罩的上部并对集气罩2同步移动,该配电箱包含箱体3和送风管道,箱体3上设有进气口和换气口33,其中,进气口设置在箱体3的顶部,换气口33设置在箱体3一侧靠下的位置,且该换气口33上设有百叶窗,利用该百叶窗可根据需要对箱体3内进行换气,本实施例中,进气口上设有进气管道31,该进气管道31的一端与进气口密封连接;送风管道包含送风主管道4和与电阻炉1数量对应的多组送风支管道5,该多组送风支管道5与送风主管道4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风阀51,或,多组送风支管道5内均设有风阀51,本实施例优选风阀51设置在各送风支管道5内,通过控制任一风阀51的启停来控制对应送分支管道的通断;至少多组送风支管道5设置于对应电阻炉1的上方,当然,根据需要或设置要求或空间位置限定也可将送风支管道5设置在电阻炉1的上方,本实施例优选送风支管道5和送风主管道4均设置于电阻炉1的上方,多组送风支管道5的末端可分别与设置于箱体3进气口上的进气管道31对接,也即在箱体3随集气罩2移动至任意电阻炉1的上方时,与该电阻炉1对应的送风支管道5将与箱体3上的进气管道31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并实现对接,送风支管道5的末端或进气管道31的末端设有自动对接装置32,利用该自动对接装置32可实现送风支管道5和进气管道31的密封对接,送风主管道4的末端穿过厂房墙壁7延伸至电阻炉1所在厂房的外部并连接有正压风机6,通过启动该正压风机6可将厂房外部的凉风通过送风管道输送至箱体3内,进而对箱体3内的各电器元件进行降温。

本实施例中,送风支管道5与进气管道31在垂直方向对接,该对接方式对应的送风管道与进气管的结构包含:

结构a:送风支管道5呈“t”型结构,该“t”型结构的送风支管道5的横向部分与送风主管道4连接,竖向部分与进气管道31对接,进气管道31的管道口竖直向上,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该结构需要的送风主管道4的尺寸较短。

结构b:送风支管道5与送风主管道4垂直设置,也即送风支管道5设置在送风主管道4的下方,且管口竖直向下,进气管道31的管道口竖直向上,参见图3-4;本实施例中,该结构需要的送风主管道4的尺寸较长。

本实施例中,送风支管道5与进气管道31在水平方向对接,该对接方式对应的送风管道与进气管的结构包含:进气管道31呈“t”型结构,也即该“t”型结构的进气管道31的竖直部分与箱体3上的进气口接通,水平部分的一端作为进气端,送风支管道5与送风主管道4水平连接,参见图5-6;本实施例中,该结构中需要的送风管道的尺寸较短,而进气管道31的尺寸需要的较长。

以上为本实施例优选但不限定的三种送风支管道5与进气管道31的对接结构,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厂房以及电阻炉1的位置选择或设计更为合适的对接结构。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配电箱的箱体3随集气罩2在电阻炉1上方移动直至集气罩2罩盖在某一运作状态的电阻炉1上方,此时,箱体3上方的进气管道31与送风管路中的送风支管路位于同一水平,同时,与上述处于运作状态的电阻炉1对应的送风支管道5位于进气管道31的正前方或正上方,当箱体3内的温度较高(即各电器元件的温度高)时,启动自动对接装置32中的自动推杆313将进气管道31与对应的送风支管道5密封对接,与此同时,启动正压风机6以及位于进气管道31正上方或正前方的送风支管道5内的风阀51,通过正压风机6将厂房外部相对厂房内部温度较低的空气通过送风管路输送至箱体3内,利用该温度较低的空气实现对箱体3以及其内的各电器元件进行降温。

综上分析可知,本实施例通过正压风机6将厂房外部温度较低的空气通过送风管道输送至箱体3内进而实现对箱体3以及各电器元件降温,也即利用风冷的方式实现降温,无需在箱体3内安装制冷设备,由于制冷设备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存在损耗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或需要添加制冷剂等成分的需要,因此,使用制冷设备存在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而本实施例采用风冷的方式不仅降温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可增加了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因此,节省了使用以及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控制和节省成本,优选在进气管道31的末端设有自动对接装置32,该自动对接装置32包含两组抱箍架311和设置在抱箍架311上的不透气柔性套312,两组抱箍架311分别设置在不透气柔性套312的前后两端,且该两组抱箍架311与不透气柔性套312构成了一软连接套管,该软连接套管的一端固定在进气管道31的末端,另一端连接有自动推杆313,软连接套管的直径略大于送风支管道5的管径,自动推杆313伸缩可推动软连接套管伸展或收缩进而实现与送风支管道5的管口密封对接或分开,参见图7-8;本实施例中,自动推杆313为电动推杆,柔性套312为不透气的耐高温布。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道31的末端的管口处设有滤网314,参见图9-10,利用该滤网314可避免厂房或送风管道内的杂尘进入箱体3内,进而影响各电器元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箱体3内设有温度感测器34,该温度感测器34优选设置在箱体3内侧的顶壁上,该温度感测器34可实时感测箱体3内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传输至控制终端8,根据温度感测器34采集的箱体3内的实时温度值确定是否人为手动或利用控制终端8自动启停正压风机6、自动推杆313以及对应的风阀51中的至少一个,为了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本实施例优选温度感测器34将采集到的温度值传输至控制终端8,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终端8可为平板等移动终端,也可为电阻炉1控制机房内的控制器,参见图11。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温度感测器34实时采集箱体3内的温度值,并将该温度值远程传输至控制终端8,控制终端8将该温度值与其内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在高于预设范围时,则启动自动推杆313实现进气管道31与送风支管道5的密封对接,与此同时,启动正压风机6以及对应送风支管道5内的风阀51,然后通过正压风机6将厂房外部的低温空气通过送风管道输送至箱体3内实现降温功能;在采集温度值低于预设范围时,此时仅启动自动推杆313实现进气管道31与送风支管道5的密封对接,或,当正在实施降温处理时,关闭正压风机6和对应送风支管道5内的风阀51,由于正压风机6以及对应送风支管道5内的风阀51未打开,因此,箱体3内的温度将会保留在箱体3内不会外排,如此,可实现箱体3自动预热的功能,当然,也可在进气管道31内单独设置风阀51,利用进气管道31内的该风阀51实现箱体3空气的外排或内留控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做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