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及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车载支架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放用户的双手,方便使用者在驾车时观看手机上显示的内容。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车载支架只能对手机起固定作用,而无法满足手机的充电需求,使用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在有些车载支架,为了满足手机充电的需求,配置了用于供手机充电的电池,但在这类车载支架中,是通过磁铁将手机固定的,对手机外壳的材质有一定要求,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的移动电源及车载支架。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供电电池,所述供电电池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及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持组件,电子设备用于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及拉杆机构,所述拉杆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拉杆、以及与所述拉杆连接的弹性件,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连接,所述拉杆受控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拉杆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具备朝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移动的趋势。
上述的移动电源中,电子设备用于夹持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在夹持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先拉动拉杆,使得第一夹持组件远离第二夹持组件,以使电子设备能够放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当电子设备放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后,松开拉杆,弹性件会带动拉杆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持组件朝向第二夹持组件移动,以将电子设备夹紧。上述的移动电源可以应用到车载支架中,只需要通过第一夹持组件以及第二夹持组件即可将电子设备夹紧,对任何材质的电子设备都可适用,适用范围广。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从所述开口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外,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拉杆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具备朝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移动的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的安装座、以及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的第一夹持件,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夹持件具备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
当所述第一夹持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当所述第一夹持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安装座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的第二轴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以及所述第二轴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侧设有内孔,所述内孔的孔壁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穿设于所述内孔中,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夹持件,且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
当所述第二夹持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件收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当所述第二夹持件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相抵。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架,包括:如上所述的移动电源;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移动电源连接。
上述的车载支架中,电子设备用于夹持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在夹持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先拉动拉杆,使得第一夹持组件远离第二夹持组件,以使电子设备能够放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当电子设备放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后,松开拉杆,弹性件会带动拉杆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持组件朝向第二夹持组件移动,以将电子设备夹紧。上述的车载支架只需要通过第一夹持组件以及第二夹持组件即可将电子设备夹紧,对任何材质的电子设备都可适用,适用范围广。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架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或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架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卡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卡接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载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载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载支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夹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夹持组件在第一夹持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夹持组件在第一夹持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载支架,100、移动电源,110、壳体,111、第一容纳槽,112、第二容纳槽,113、容纳腔,120、第一夹持组件,121、安装座,1211、限位环,1212、第二限位部,122、第一夹持件,1221、第一轴孔,1222、第一限位部,1223、内孔,1224、扣手位,123、转轴,130、第二夹持组件,131、第二夹持件,140、拉杆机构,141、拉杆,142、弹性件,150、供电电池,160、无线充电模块,170、主板,180、第一连接部,200、支撑架,210、连接座,211、第二连接部,220、连接支架,230、夹紧支架,24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图3所示,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移动电源100,包括壳体110、供电电池150、夹持机构以及拉杆机构140。壳体110用于安装供电电池150、夹持机构以及拉杆机构140;供电电池150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夹持机构用于夹持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固定;拉杆机构140用于使夹持机构将电子设备夹紧。
其中,供电电池150可以以无线充电的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也可以以有线充电的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如图3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0还包括主板170以及无线充电模块160,充电电池与主板170通过导线连接以实现充电与放电功能,无线充电模块160与主板170焊接以实现无线充电功能,主板170还具有输出口,用于实现有线充电功能。可选地,无线充电模块160为无线充电线圈。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池150设置于壳体110内;夹持机构与壳体110连接,且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120、及与第一夹持组件120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持组件130;拉杆机构140包括与壳体110活动连接的拉杆141、以及与拉杆141连接的弹性件142,拉杆141与第一夹持组件120固定连接,拉杆141受控带动第一夹持组件120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组件130,弹性件142用于带动拉杆141移动以使第一夹持组件120具备朝向第二夹持组件130移动的趋势。
上述的移动电源100中,电子设备用于夹持在第一夹持组件120与第二夹持组件130之间。在夹持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先拉动拉杆141,使得第一夹持组件120远离第二夹持组件130,以使电子设备能够放在第一夹持组件120与第二夹持组件130之间。当电子设备放在第一夹持组件120与第二夹持组件130之间后,松开拉杆141,弹性件142会带动拉杆141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持组件120朝向第二夹持组件130移动,以将电子设备夹紧。上述的移动电源100可以应用到车载支架10中,只需要通过第一夹持组件120以及第二夹持组件130即可将电子设备夹紧,对任何材质的电子设备都可适用,适用范围广。
其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地图导航仪等。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壳体110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113,拉杆141的第一端从开口可移动地穿设于容纳腔113内,拉杆141的第二端与第一夹持组件120固定连接。
具体地,容纳腔113为上部具有开口的条形腔体,容纳腔113位于壳体110的侧方。拉杆141的第一端从开口伸入容纳腔113中,拉杆141不拉被拉出时,拉杆141内藏于容纳腔113中,壳体110对拉杆141起到防护作用;当拉杆141被拉出时,连接在拉杆141的第二端的第一夹持组件120朝远离第二夹持组件130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夹持组件130与第一夹持组件120的距离可调整,以便夹持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
更进一步地,弹性件142为弹簧,弹簧套设于拉杆141外,且弹簧的一端与拉杆141抵接,另一端与壳体110抵接,弹性件142用于使第一夹持组件120具备朝向第二夹持组件130移动的趋势。
具体地,弹簧位于容纳腔113内并套设于拉杆141外,拉杆14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凸,容纳腔113的开口位置设有第二限位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凸以及第二限位凸抵接,以使得第一夹持组件120具备朝向第二夹持组件130移动的趋势。
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142也可以是弹片或弹性橡胶等。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拉杆机构140为两个,两个拉杆机构140分别设置于供电电池150的两侧,能够合理利用壳体110的内部空间。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120包括第一夹持件122,第二夹持组件130包括与第一夹持件122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持件131,电子设备能够在第一夹持件122与第二夹持件131的共同作用下被夹紧。
可选地,第一夹持件122和/或第二夹持件131的形状可以为板状、杆状或块状等。
如图1、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120还包括与拉杆141固定连接的安装座121,第一夹持件122与安装座121转动连接,壳体110设有第一容纳槽111,第一夹持件122具备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第一夹持件12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夹持件122收纳于第一容纳槽111内;当第一夹持件12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夹持件122用于与电子设备相抵。第一夹持件122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第一夹持件12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夹持件122收纳于第一容纳槽111内,减小整个移动电源100的占用空间;当第一夹持件12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夹持件122用于与电子设备相抵,且在第二夹持件131的共同作用下将电子设备夹紧。
具体地,壳体110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1,当第一夹持件12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夹持件122能够收纳于第一容纳槽111中,且第一夹持件122收纳于第一容纳槽111后不凸出于壳体110的表面。当第一夹持件12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夹持件122与壳体110的正面接近垂直,用于与电子设备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件122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是指第一夹持件122相对于安装座121所处的位置。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120还包括转轴123,第一夹持件122的一侧设有第一轴孔1221,安装座121设有与安装孔相对的第二轴孔,转轴123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轴孔1221以及第二轴孔中。如此,可以实现第一加班与安装座121的转动连接。
具体地,转轴123为阻尼转轴123,阻尼转轴123设计有3°-8°的预压角,用于使第一夹持件122在第一位置时与第一容纳槽111的底壁紧贴。
如图5-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122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1222,安装座121设有第二限位部1212,第一限位部1222在第一夹持件122处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二限位部1212限位配合。如此,当第一夹持件122转到第二位置后,第二限位部1212与第一限位部1222相抵,用于实现第一夹持件122的限位,使得第一夹持件122在第二夹持件131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夹紧电子设备。
具体地,第一夹持件122的另一侧设有内孔1223,内孔1223的孔壁设有第一限位部1222,安装座121上设有具有第二限位部1212的限位环1211,限位环1211穿设于内孔1223中,且第一限位部1222在第一夹持件122处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二限位部1212相抵。限位环1211穿设于内孔1223中,使得第一夹持件122相对于安装座121可转动,当第一夹持件12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部1222与第二限位部1212相分离,当第一夹持件122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限位部1222与第二限位部1212相抵,用于实现第一夹持件122的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内孔1223与第一轴孔1221可以相互连通,也可以不连通。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22上设有扣手位1224,方便使用者将第一夹持件122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
如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上设有第二容纳槽112,第二夹持件131与壳体110转动连接,且第二夹持件131包括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当第二夹持件131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二夹持件131收纳于第二容纳槽112内,当第二夹持组件130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夹持件131用于与电子设备相抵。第二夹持件131能够转动至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当第二夹持件131转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二夹持件131收纳于第二容纳槽112内,减小整个移动电源100的占用空间;当第二夹持件131转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二夹持件131用于与电子设备相抵,且在第一夹持件122的共同作用下将电子设备夹紧。
具体地,第一夹持件122与壳体110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壳体110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容纳槽112,当第二夹持件131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夹持件122能够收纳于第二容纳槽112中,且第二夹持件131收纳于第二容纳槽112后不凸出于壳体110的表面。当第二夹持件131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夹持件131与壳体110的正面接近垂直,用于与电子设备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夹持件131处于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是指第二夹持件131相对于壳体110所处的位置。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载支架10,包括如上所述的移动电源100及支撑架200;支撑架200与移动电源100连接,支撑架200用于固定在车内,以实现整个车载支架10的固定。
上述的车载支架10中,电子设备用于夹持在第一夹持组件120与第二夹持组件130之间。在夹持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先拉动拉杆141,使得第一夹持组件120远离第二夹持组件130,以使电子设备能够放在第一夹持组件120与第二夹持组件130之间。当电子设备放在第一夹持组件120与第二夹持组件130之间后,松开拉杆141,弹性件142会带动拉杆141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持组件120朝向第二夹持组件130移动,以将电子设备夹紧。上述的车载支架10只需要通过第一夹持组件120以及第二夹持组件130即可将电子设备夹紧,对任何材质的电子设备都可适用,适用范围广。
如图3、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80,支撑架200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80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1。如此,移动电源100可以单独拆卸下来使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80为开设于壳体110上的卡接孔,第二连接部211为卡接件,卡接件可拆卸地卡设于卡接孔内。
具体地,支撑架200包括连接座210,连接座210上设置有梅花状卡接件,卡接件用于旋转拧入卡接孔,以实现支撑架200与移动电源100的连接。
如图8-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200还包括连接支架220,连接座210与连接支架220转动连接,连接座210可绕连接支架220进行转动,以改变连接座210的角度。
如图8-9所示,进一步地,支撑架200还包括螺栓240,用于将连接座210与连接支架220固定。
更进一步地,支撑架200还包括与连接支架220连接的夹紧支架230,夹紧支架230用于夹持在空调出口片上,用于实现车载支架10的固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