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装设工具及套筒装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08486发布日期:2020-11-04 04:1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套筒装设工具及套筒装设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将套筒装设于电线的套筒装设工具及套筒装设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电线的切割工法。在电线的切割工法中是将架空电线切割成第1电线与第2电线。在架空电线的接地侧进行了必要的作业后,可透过套筒来连接已切割的第1电线与第2电线。

作为相关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架线施工方法。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架线施工方法中,是通过一边的把持器来把持一边的被覆电线的被覆部,并且在已将筒状的连接套筒装设于另一边的被覆电线的芯线的状态下,通过另一边的把持器来把持另一边的被覆电线的被覆部。然后,以远程操作具来旋转操作伸缩器的操作部,由此使一边的把持器与另一边的把持器之间的距离变小,以将一边的被覆电线的芯线从连接套筒的一端开口插入至连接套筒内。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电线切割施工用柱间锚定工具。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工具包括伸缩操作体与一对伸缩棒,其中所述伸缩操作体包括操作轴,而所述伸缩棒是由连接于伸缩操作体的两侧的内外筒所构成。此外,在伸缩操作体的两侧的内筒的自由端侧,分别安装有电线用把持部件,并且在内筒的基端侧内周面分别形成有内螺纹部。在该内螺纹部中分别螺合有同轴状的螺纹轴,所述螺纹轴可使伸缩操作体的两侧的内筒对称且同时地伸缩作动。在工具的使用时是操作操作轴,使螺纹轴往预定方向螺动,由此使伸缩操作体的两侧的伸缩棒收缩。如此,即可使2个电线用把持部件间的距离变小,而使2个电线用把持部件所把持的电线放松,以进行所需的切割作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51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5-7065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当透过套筒来连接第1电线与第2电线的情况下,一般而言,由于会在第1电线的端部与第2电线的端部之间配置套筒,因此必须使第1电线的端部与第2电线的端部分开成套筒的长度以上。使用以往的电线切割工具来进行该分开动作的情况下,只要使电线切割工具的伸缩棒伸长成套筒的长度以上即可。但是,若大幅地使伸缩棒伸长,则会使第1电线及第2电线的松弛(亦即松弛度)变大,已松弛的电线会有接近或接触到位于下方的电线等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装设工具及套筒装设方法,其在透过套筒来连接第1电线与第2电线时,可以抑制第1电线及第2电线的松弛。

本发明是有关于以下所示的套筒装设工具及套筒装设方法。

(1)一种套筒装设工具,包括:

基部,包括套筒支撑件;

第1滑动棒,配置于所述基部的一侧,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基部而滑动移动;

第2滑动棒,配置于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基部而滑动移动;及

滑动棒操作部;

其中所述滑动棒操作部可独立地操作所述第1滑动棒的滑动移动与所述第2滑动棒的滑动移动。

(2)如上述(1)所记载的套筒装设工具,其中所述基部包括支撑电线的露出芯线的芯线支撑件。

(3)如上述(2)所记载的套筒装设工具,其中所述芯线支撑件包含:

第1芯线支撑件,支撑第1电线的露出芯线;及

第2芯线支撑件,支撑第2电线的露出芯线;

所述套筒支撑件是配置在所述第1芯线支撑件与所述第2芯线支撑件之间。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套筒装设工具,其中所述第1滑动棒的端部连接有第1电线把持件,或者可将第1电线把持件安装于所述第1滑动棒的端部;

所述第2滑动棒的端部连接有第2电线把持件,或者可将第2电线把持件安装于所述第2滑动棒的端部。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套筒装设工具,其中所述滑动棒操作部包含:

第1滑动棒操作部,使所述第1滑动棒滑动移动;及

第2滑动棒操作部,使所述第2滑动棒滑动移动;

或者,所述滑动棒操作部可选择性地链接于驱动所述第1滑动棒的第1载荷传递机构或驱动所述第2滑动棒的第2载荷传递机构。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套筒装设工具,其更包括把持套筒罩盖的套筒罩盖把持件。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套筒装设工具,其中所述基部可在大致中央部分上分割或弯折。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套筒装设工具,其中所述套筒支撑件包括可对所述基部的棒状部装卸的安装部。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套筒装设工具,其还包括开闭所述套筒支撑件的摆动式的操作杆。

(10)一种使用套筒装设工具的套筒装设方法,

所述套筒装设工具包括:

基部,包括套筒支撑件;

第1滑动棒,配置于所述基部的一侧,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基部而滑动移动;

第2滑动棒,配置于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基部而滑动移动;

第1电线把持件,连接于所述第1滑动棒的端部;及

第2电线把持件,连接于所述第2滑动棒的端部;

其中所述套筒装设方法具包括:

通过所述套筒支撑件来支撑套筒的步骤;

在所述第2滑动棒不相对于所述基部来相对移动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滑动棒拉往所述基部侧,使所述第1电线把持件所把持的第1电线往第2方向移动,由此将所述第1电线的露出芯线插入至所述套筒的第1端部的步骤;

在所述第1滑动棒不相对于所述基部来相对移动的状态下,使所述第2滑动棒往从所述基部侧突出的方向移动,由此使所述第2电线把持件所把持的第2电线往所述第2方向移动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第1滑动棒不相对于所述基部来相对移动的状态下,将所述第2滑动棒拉往所述基部侧,使所述第2电线把持件所把持的所述第2电线往所述第2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1方向移动,由此将所述第2电线的露出芯线插入至所述套筒的第2端部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即可提供一种套筒装设工具及套筒装设方法,其在透过套筒来连接第1电线与第2电线时,可以抑制第1电线及第2电线的松弛。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的概略主视图。

图3是显示套筒支撑件及芯线支撑件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

图4是显示套筒支撑件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显示芯线支撑件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6是显示电线支撑件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7是显示套筒罩盖把持件的一例的概略2面图。在图7的左侧记载有主视图,在图7的右侧记载有侧视图。

图8是显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显示套筒装设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0是显示套筒装设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1是显示套筒装设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2是显示套筒装设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3是显示套筒装设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4是显示套筒装设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5是显示套筒装设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6是显示套筒装设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7是显示套筒装设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图18是示意地显示1个滑动棒操作部可各别独立地操作第1滑动棒及第2滑动棒的情形的概略纵截面图。

图19是示意地显示将套筒支撑件及芯线支撑件当中的至少一者安装于基部的棒状部的安装部的变形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20是示意地显示将套筒支撑件及芯线支撑件当中的至少一者开闭的开闭操作机构的变形例的概略侧视图。再者,在图20中,为了使开闭操作机构的内部构造较容易理解,针对一部分(更具体来说为第1分割体、第2分割体)显示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1及套筒装设方法。再者,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具有同种功能的部件,会附上相同或类似的符号。并且,针对已附上相同或类似符号的部件,有时会省略重复的说明。

(方向的定义)

在本说明书中,将从第2滑动棒5朝向第1滑动棒4的方向定义为“第1方向”,并且将从第1滑动棒4朝向第2滑动棒5的方向定义为“第2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1a。图1(a)至图1(d)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1a的概略主视图。

第1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1a包括:基部2、第1滑动棒4、第2滑动棒5、滑动棒操作部6、第1电线把持件7a、第2电线把持件7b。

基部2包括:支撑套筒sv的套筒支撑件21、以及支撑露出芯线wc的芯线支撑件26。

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在基部2的第1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支撑套筒sv的一端的第1套筒支撑件21a,并且在基部2的第2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支撑套筒sv的另一端的第2套筒支撑件21b。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基部2包括2个套筒支撑件(21a、21b),但是基部2所具备的套筒支撑件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或3个以上。此外,基部2中的各套筒支撑件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图1所记载的例子,而可为任意配置。

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在基部2的第1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支撑第1电线w1的露出芯线wc1的第1芯线支撑件26a,并且在基部2的第2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支撑第2电线w2的露出芯线wc2的第2芯线支撑件26b。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基部2包括2个芯线支撑件(26a、26b),但是基部2所具备的芯线支撑件的数量也可以为3个以上。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芯线支撑件26a是配置在套筒支撑件21(更具体来说为第1套筒支撑件21a)的第1方向侧,第2芯线支撑件26b是配置在套筒支撑件21(更具体来说为第2套筒支撑件21b)的第2方向侧。换句话说,套筒支撑件21是配置在第1芯线支撑件26a与第2芯线支撑件26b之间。

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套筒支撑件21与芯线支撑件26为独立的个体,但是套筒支撑件21与芯线支撑件26也可以为一体。换句话说,也可以将套筒支撑件21的至少一部分与芯线支撑件26的至少一部分共用。

再者,当使用远程操作工具来进行露出芯线wc的中心轴与套筒sv的中心轴的整合状态的维持时,或者,当套筒支撑件21兼备有芯线支撑件的功能时等,亦可将芯线支撑件26省略。

第1滑动棒4是配置于基部2的一侧(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为第1方向侧),并且为可相对于基部2而滑动移动的部件。通过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第1滑动棒4从基部2的第1方向侧端部20a的突出量即可变化。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将滑动棒操作部6(更具体来说为第1滑动棒操作部6a)往第1操作方向r1操作后,第1滑动棒4即被拉向基部2侧。其结果,第1滑动棒4从第1方向侧端部20a的突出量即减少。另一方面,将滑动棒操作部6(更具体来说为第1滑动棒操作部6a)往第2操作方向操作后,第1滑动棒4即往从基部2侧突出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第1滑动棒4从第1方向侧端部20a的突出量即增加。

第2滑动棒5是配置于基部2的另一侧(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为第2方向侧),并且为可相对于基部2而滑动移动的部件。通过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第2滑动棒5从基部2的第2方向侧端部20b的突出量即可变化。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将滑动棒操作部6(更具体来说为第2滑动棒操作部6b)往第1操作方向r3操作后,第2滑动棒5即被拉向基部2侧。其结果,第2滑动棒5从第2方向侧端部20b的突出量即减少。另一方面,将滑动棒操作部6(更具体来说为第2滑动棒操作部6b)往第2操作方向r4操作后,第2滑动棒5即往从基部2侧突出的方向移动。其结果,第2滑动棒5从第2方向侧端部20b的突出量即增加。

滑动棒操作部6是可使第1滑动棒4及第2滑动棒5滑动移动的操作部。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滑动棒操作部6包括:第1滑动棒操作部6a,使第1滑动棒4滑动移动;及第2滑动棒操作部6b,使第2滑动棒5滑动移动。并且,可独立地操作第1滑动棒4的滑动移动与第2滑动棒5的滑动移动。更具体来说,当操作第1滑动棒操作部6a后,第1滑动棒4即相对于基部2而相对移动,但第2滑动棒5并不相对于基部2而相对移动。此外,当操作第2滑动棒操作部6b后,第2滑动棒5即相对于基部2而相对移动,但第1滑动棒4并不相对于基部2而相对移动。

再者,当套筒装设工具1a具有将作用于滑动棒操作部6的操作力选择性地传达至第1滑动棒4或第2滑动棒5的任一者的机构的情况等,也可以将第1滑动棒操作部6a与第2滑动棒操作部6b共用。

第1电线把持件7a是把持第1电线w1(更具体来说为第1电线w1当中芯线未露出的部分wp1)。第1电线把持件7a是连接于第1滑动棒4的端部。据此,当第1滑动棒4相对于基部2而滑动移动时,第1电线把持件7a即相对于基部2而相对移动。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装设工具1a包括第1电线把持件7a。作为替代方案,在出货状态等中,套筒装设工具1a也可以不包括第1电线把持件7a,套筒装设工具1a是构成为安装于现有的第1电线把持件上。

第2电线把持件7b是把持第2电线w2(更具体来说为第2电线w2当中芯线未露出的部分wp2)。第2电线把持件7b是连接于第2滑动棒5的端部。据此,当第2滑动棒5相对于基部2而滑动移动时,第2电线把持件7b即相对于基部2而相对移动。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装设工具1a包括第2电线把持件7b。作为替代方案,在出货状态等中,套筒装设工具1a也可以不包括第2电线把持件7b,套筒装设工具1a是构成为安装于现有的第2电线把持件上。

在第1实施方式的套筒装设工具1a中,滑动棒操作部6可独立地操作第1滑动棒4的滑动移动与第2滑动棒5的滑动移动。据此,将第1电线w1的露出芯线wc1插入至套筒sv时,只要使第1滑动棒4移动比套筒sv的长度更短的距离即可(参照图1(a)及图1(b)),将第2电线w2的露出芯线wc2插入至套筒sv时,只要使第2滑动棒5移动比套筒sv的长度更短的距离即可(参照图1(c)及图1(d))。因此,在透过套筒sv来连接第1电线w1与第2电线w2的步骤中,和以往相较,可以更加抑制第1电线把持件7a与第2电线把持件7b之间的距离的放大。其结果,可以抑制第1电线w1及第2电线w2的整体的松弛。

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套筒装设工具1a的基部2也可以设为可在大致中央部分上分割或弯折。设为可分割的情况下,例如,在基部2的分割体的一边设置凹部,并且在分割体的另一边设置凸部,将凹部与凸部卡合后以螺丝等来固定即可。或者,亦可将分割体的形状设为在第1方向及第2方向施力时分割体不会彼此分离的形状,并且使一边的分割体相对于另一边的分割体,在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竖直方向上移动,由此来结合和/或分离两分割体。此外,设为可弯折的情况下,通过铰链等来接合成使基部2可在大致中央部分上弯折即可。由于设成在基部2的大致中央部分上分割或弯折,由此即可将套筒装设工具1a折成2段,因此在搬运时或保管时,即可将套筒装设工具1a小型化。

此外,露出芯线wc的末端具有往径外方向扩展的倾向,以往要将露出芯线wc插入至比露出芯线wc的内径更大些许的套筒开口部并不容易。相对于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当套筒装设工具1a包括芯线支撑件26的情况下,在将露出芯线wc插入至套筒sv的步骤中,可较容易地进行露出芯线wc与套筒sv之间的对齐。因此,将露出芯线wc插入至套筒开口部的作业会变得较为容易。更具体来说,通过套筒支撑件21来支撑住套筒sv,并且通过芯线支撑件26来支撑住露出芯线wc的状态下,只要将滑动棒(第1滑动棒4或第2滑动棒5)拉向基部2侧,即可使露出芯线wc自动地插入至套筒sv。因此,作业者可以容易地将露出芯线wc插入至套筒sv。

(套筒装设方法)

参照图1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方法。

在第1步骤st1中,通过套筒支撑件21来支撑套筒sv。图1(a)是显示执行了第1步骤st1后的状态。

在第2步骤st2中,将第1滑动棒4拉往基部2侧,使第1电线把持件7a所把持的第1电线w1往第2方向移动,由此将第1电线w1的露出芯线wc1插入至套筒sv的第1端部。图1(b)是显示执行了第2步骤st2后的状态。再者,第2步骤st2是通过例如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更具体来说为第1滑动棒操作部6a)来进行。

在第3步骤st3中,使第2滑动棒5往从基部2侧突出的方向移动,由此使第2电线把持件7b所把持的第2电线w2往第2方向移动。图1(c)是显示执行了第3步骤st3后的状态。再者,第3步骤st3是通过例如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更具体来说为第2滑动棒操作部6b)来进行。

再者,在第3步骤st3的执行后,当露出芯线wc2的端部与套筒sv的第2方向侧端部并未彼此相向的情况下,使用远程操作工具,使露出芯线wc2的端部移动到与套筒sv的第2方向侧端部相向的位置即可。更具体来说,使用远程操作工具,使露出芯线wc2的端部移动,并且使第2芯线支撑件26b支撑该端部即可。

在第4步骤st4中,将第2滑动棒5拉往基部2侧,使第2电线把持件7b所把持的第2电线w2往第1方向移动,由此将第2电线w2的露出芯线wc2插入至套筒sv的第2端部。图1(d)是显示执行了第4步骤st4后的状态。再者,第4步骤st4是通过例如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更具体来说为第2滑动棒操作部6b)来进行。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的套筒装设方法中,可以抑制第1电线w1及第2电线w2的整体的松弛,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套筒sv装设于第1电线w1的露出芯线wc1及第2电线w2的露出芯线wc2。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2至图7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1b。图2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1b的概略主视图。图3是显示套筒支撑件21及芯线支撑件26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图4是显示套筒支撑件21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图5是显示芯线支撑件26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图6是显示电线支撑件8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图7是显示套筒罩盖把持件9的一例的概略2面图。在图7的左侧记载有主视图,在图7的右侧记载有侧视图。

有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各部件,针对和第1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部件具有同样功能的部件,会附上和第1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且针对已附上相同符号的部件,会省略掉重复的说明。

第2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1b包括:基部2、第1滑动棒4、第2滑动棒5、滑动棒操作部6。套筒装设工具1b亦可包括第1电线把持件7a、第2电线把持件7b、电线支撑件8、及套筒罩盖把持件9当中的至少一者。

(基部2)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基部2包括: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棒状部20、套筒支撑件21、芯线支撑件26、滑动棒操作部6。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棒状部20包括第1方向侧端部20a与第2方向侧端部20b,且为至少一部分为中空的管状体。棒状部20亦可为frp制(纤维强化塑料制),或亦可为金属制。

接着,参照图3至图5来说明套筒支撑件21及芯线支撑件26。

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支撑件21包括:安装于棒状部20的安装部23、支撑套筒sv等的支撑部210。在安装部23上设置有收容棒状部20的一部分的贯穿孔231(参照图4)。套筒支撑件21也可以相对于棒状部20而沿着第1方向来调整位置。在此情况下,即可以对应于实际使用的套筒sv的长度,来调整套筒支撑件21的位置。据此,即可提升套筒装设工具1b的通用性。此外,套筒支撑件21也可以对棒状部20装卸自如。在此情况下,即可以对应于实际使用的套筒sv的直径,将最适合的套筒支撑件21安装于棒状部20。据此,即可提升套筒装设工具1b的通用性。

在支撑部210上设置有套筒支撑件操作部212,该套筒支撑件操作部212可使支撑部的状态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变化。当支撑部210为关闭状态时,支撑部210会限制住套筒sv,使套筒sv在实质上无法相对于支撑部210来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当支撑部210为打开状态时,可以将套筒sv载置于支撑部210,或者从支撑部210取下套筒sv。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支撑件操作部212为具有贯穿孔的环首螺栓(eyebolt)或环首螺帽(eyenut),所述贯穿孔可收容远程操作工具的前端。

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支撑部210包括:支撑套筒sv的第1部分214、可插入露出芯线wc的第2部分216。此外,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部分216的内面包括随着朝向第1部分214而缩径的锥形面216a。第2部分216包括锥形面216a,由此即使在露出芯线wc的末端有扩展或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地将露出芯线wc插入至第2部分216。再者,由第2部分216的内面所规定的芯线引导路217、以及由第1部分214的内面所规定的套筒收容部215是彼此连通的。较理想的是,第1部分214的内面包括端面支撑面214a与外周面支撑面214b,其中所述端面支撑面214a是与套筒sv的端面相向,所述外周面支撑面214b是与套筒sv的外周面相向。

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芯线支撑件26包括:安装于基部2的棒状部20的安装部23、支撑露出芯线wc和/或被覆电线的支撑部260。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芯线支撑件26的安装部23与套筒支撑件21的安装部23是相同的。换句话说,芯线支撑件26与套筒支撑件21是共享安装部23。在此情况下,在已维持套筒支撑件21与芯线支撑件26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即可将安装部23安装于棒状部20。再者,如图1所记载的例子所示,芯线支撑件26的安装部与套筒支撑件21的安装部也可以为独立的个体。

在支撑部260上设置有芯线支撑件操作部262,该芯线支撑件操作部262可使支撑部的状态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变化。当支撑部260为关闭状态时,支撑部260会限制住露出芯线wc和/或被覆电线,使露出芯线wc无法在垂直于第1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撑部260来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当支撑部260为打开状态时,可以将露出芯线wc和/或被覆电线载置于支撑部260,或者从支撑部260取下露出芯线wc和/或被覆电线。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芯线支撑件操作部262为具有贯穿孔的环首螺栓(eyebolt)或环首螺帽(eyenut),所述贯穿孔可收容远程操作工具的前端。

较理想的是,支撑部260包括可插入露出芯线wc和/或被覆电线的芯线收容部267。再者,虽然在图3中未图示,但芯线收容部267的内面也可以包括随着朝向套筒sv的支撑部210而缩径的锥形面。当芯线收容部267包括锥形面的情况下,即可顺利地将露出芯线wc插入至芯线收容部267。

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在芯线支撑件26的支撑部260与套筒支撑件21的支撑部210之间设置有间隙g。通过该间隙g的存在,作业者就可以确认从芯线支撑件26侧插入的露出芯线wc是否已到达套筒支撑件21。换句话说,作业者可以确认将露出芯线wc插入至套筒sv的作业是否正顺利地进行。再者,也可以没有间隙g。

参照图4来进一步地说明套筒支撑件21。在图4所记载的例子中,支撑套筒sv的支撑部210包括第1分割体218a与第2分割体218b。并且,通过操作套筒支撑件操作部212,即可调整第1分割体218a与第2分割体218b之间的间隔。在图4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分割体218a与第2分割体218b可沿着垂直于第1方向的方向(第3方向)来接近或分开。再者,第1分割体218a与第2分割体218b之间的间隔已变小的状态,是对应于套筒sv受到限制的关闭状态,第1分割体218a与第2分割体218b之间的间隔已放大的状态,是对应于将套筒sv的限制解除的打开状态。

如图4所示,在第1分割体218a与第2分割体218b当中的一者,也可以设置有导引部件219(例如导引板),该导引部件219可引导套筒sv对套筒收容部215的插入。第1分割体218a与第2分割体218b当中的一者包括导引部件219,由此即可顺利地将套筒sv插入至套筒收容部215。再者,在图4所记载的例子中,导引部件219包括垂直于第3方向的导引表面219c。

参照图5来进一步地说明芯线支撑件26。在图5所记载的例子中,支撑露出芯线wc和/或被覆电线的支撑部260包括第1分割体268a与第2分割体268b。并且,通过操作芯线支撑件操作部262,即可调整第1分割体268a与第2分割体268b之间的间隔。在图5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分割体268a与第2分割体268b可沿着垂直于第1方向的方向(第3方向)来接近或分开。再者,第1分割体268a与第2分割体268b之间的间隔已变小的状态,是对应于露出芯线wc和/或被覆电线受到限制的关闭状态,第1分割体268a与第2分割体268b之间的间隔已放大的状态,是对应于将露出芯线wc和/或被覆电线的限制解除的打开状态。

如图5所示,在第1分割体268a与第2分割体268b当中的一者,也可以设置有导引部件269(例如导引板),该导引部件269可引导露出芯线wc和/或被覆电线对芯线收容部267的插入。第1分割体268a与第2分割体268b当中的一者包括导引部件269,由此即可顺利地将露出芯线wc和/或被覆电线插入至芯线收容部267。再者,在图5所记载的例子中,导引部件269包括垂直于第3方向的导引表面269c。

可以将图3至图5所记载的套筒支撑件21和/或芯线支撑件26采用作为图2所记载的第2套筒支撑件21b和/或第2芯线支撑件26b。此外,可以将图3至图5所记载的套筒支撑件21和/或芯线支撑件26的镜像体采用作为图2所记载的第1套筒支撑件21a和/或第1芯线支撑件26a。

再者,在图2至图5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支撑件操作部212与芯线支撑件操作部262为个别的操作部。作为替代方案,套筒支撑件操作部212与芯线支撑件操作部262也可以是通过1个操作部来构成。在此情况下,通过操作1个操作部,即可以同时地调整第1分割体218a与第2分割体218b之间的间隔、以及第1分割体268a与第2分割体268b之间的间隔。再者,也可以通过一个操作部来构成对应于一边的套筒支撑件及芯线支撑件(例如,第1套筒支撑件21a及第1芯线支撑件26a)的操作部,并且通过个别的操作部(212、262)来构成对应于另一边的套筒支撑件及芯线支撑件(例如,第2套筒支撑件21b及第2芯线支撑件26b)的操作部。

(第1滑动棒4)

如图2所示,第1滑动棒4为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细长部件。第1滑动棒4可为中空或实心。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滑动棒4的一部分是插入于基部2的内部。第1滑动棒4与第1滑动棒操作部6a是构成为可传达操作力,通过操作第1滑动棒操作部6a,即可使第1滑动棒4从基部2的突出量变化。第1滑动棒4的前端部连接有第1电线把持件7a。

(第2滑动棒5)

第2滑动棒5为沿着第2方向延伸的细长部件。第2滑动棒5可为中空或实心。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滑动棒5的一部分是插入于基部2的内部。第2滑动棒5与第2滑动棒操作部6b是构成为可传达操作力,通过操作第2滑动棒操作部6b,即可使第2滑动棒5从基部2的突出量变化。第2滑动棒5的前端部连接有第2电线把持件7b。

(滑动棒操作部6)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滑动棒操作部6a及第2滑动棒操作部6b分别为具有贯穿孔的环首螺栓(eyebolt)或环首螺帽(eyenut),所述贯穿孔可收容远程操作工具的前端。

针对使用远程操作工具来操作第1滑动棒操作部6a,由此使第1滑动棒4相对于基部2而滑动移动的机制的一例来进行说明。在一个例子中设想以下情况:(a)在第1滑动棒操作部6a上设置有第1伞齿轮,该第1伞齿轮可和该第1滑动棒操作部6a一起绕旋转轴ax1旋转,(b)在基部2的内侧配置有第2伞齿轮,该第2伞齿轮是与第1伞齿轮连接成可传递载荷,(c)第2伞齿轮可和外周配置有外螺纹的螺纹棒一起绕该螺纹棒的长边方向轴旋转,(d)第1滑动棒4是螺合于该螺纹棒。在此情况下,通过远程操作工具,使第1滑动棒操作部6a绕旋转轴ax1旋转后,第1伞齿轮会绕旋转轴ax1来旋转,且第2伞齿轮及螺纹棒会绕螺纹棒的长边方向轴来旋转。当螺纹棒旋转后,螺合于螺纹棒的第1滑动棒4会往被拉向基部2的方向(或从基部2突出的方向)移动。如此,第1滑动棒4即可相对于基部2而相对地滑动移动。

再者,作为操作第1滑动棒操作部6a,由此使第1滑动棒4相对于基部2而滑动移动的机制,也可以采用上述机制以外的任意机制。

作为使用远程操作工具来操作第2滑动棒操作部6b,由此使第2滑动棒5相对于基部2而滑动移动的机制,可以采用和操作第1滑动棒操作部6a,由此使第1滑动棒4相对于基部2而滑动移动的机制同样的机制。

(电线把持件7)

第1电线把持件7a包括第1把持片71与第2把持片72,且通过第1把持片71与第2把持片72来夹持第1电线w1(更具体来说,为第1电线当中未露出芯线的部分)。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电线把持件7a具备平行连杆机构。并且,当第1把持片71与第2把持片72之间所配置的第1电线w1欲相对于第1电线把持件7a而往第1方向移动时,通过该平行连杆机构的作用,第1把持片71及第2把持片72夹持第1电线w1的力会增大。

第1电线把持件7a是透过第1连接部74而连接于第1滑动棒4。再者,第1电线把持件7a与第1滑动棒4之间的连接可以连接成绕着垂直于第1方向的摆动轴来摆动,或者也可以是不可摆动的连接。第1电线把持件7a也可以包含于套筒装设工具1b中,或者也可以不包含于套筒装设工具1b中。当套筒装设工具1b不包含第1电线把持件7a的情况下,将现有的第1电线把持件安装于套筒装设工具1b即可。

第2电线把持件7b是透过第2连接部76而连接于第2滑动棒5。由于第2电线把持件7b的构成是和第1电线把持件7a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第2电线把持件7b的重复的说明。再者,第1电线把持件7a与第1滑动棒4之间的连接、以及第2电线把持件7b与第2滑动棒5之间的连接当中的一者连接,也可以是可绕着垂直于第1方向的摆动轴来摆动的连接,而另一边的连接为不可摆动的连接。

(电线支撑件8)

电线支撑件8是在第1电线把持件7a与第2电线把持件7b之间的区域中,支撑第1电线w1或第2电线w2的部件。电线支撑件8可以是通过直接接触电线(第1电线w1或第2电线w2)来支撑电线的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包围电线的周围,来规定电线的位置的部件。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电线支撑件8的个数为3个(第1电线支撑件8a、第2电线支撑件8b、第3电线支撑件8c)。作为替代方案,电线支撑件8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2个、或4个以上。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各电线支撑件(第1电线支撑件8a、第2电线支撑件8b、第3电线支撑件8c等)是安装于套筒装设工具1b的基部2。此外,第1电线支撑件8a是配置在比第1芯线支撑件26a更往第1方向侧,第2电线支撑件8b(及第3电线支撑件8c)是配置在比第2芯线支撑件26b更往第2方向侧。

第1电线支撑件8a在通过切断电线以形成第1电线w1与第2电线w2时,可支撑第1电线w1的端部(其中,“支撑端部”包含“规定端部的位置”)。第2电线支撑件8b在电线的切断后会支撑第2电线w2的端部(其中,“支撑端部”包含“规定端部的位置”)。

第3电线支撑件8c是相对于基部2而配置于第2电线支撑件8b的相反侧。换句话说,当第2电线支撑件8b位于基部2的上方时,第3电线支撑件8c是构成为位于基部2的下方。设想以下情况:使用远程操作工具使第2电线w2移动,由此将第2电线w2的端部位置,从通过第2电线支撑件8b支撑的位置,变更至通过第3电线支撑件8c支撑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可适当地将第1电线支撑件8a所支撑的第1电线w1的端部、以及第3电线支撑件8c所支撑的第2电线w2的端部分开(例如,上下分开)。

作为替代方案、或者作为附加方案,第1电线支撑件8a和/或第2电线支撑件8b也可以绕基部2的长边方向轴旋转。在此情况下,使第1电线支撑件8a或第2电线支撑件8b绕基部2的长边方向轴旋转,由此即可将第1电线支撑件8a所支撑的第1电线w1的端部、以及第2电线支撑件8b所支撑的第2电线w2的端部分开(例如,上下分开)。再者,当第1电线支撑件8a和/或第2电线支撑件8b可绕基部2的长边方向轴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3电线支撑件8c。

在图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电线支撑件8b包括收容空间sp,该收容空间sp是收容电线(例如第2电线w2)。在图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电线支撑件8b包括框部件81b与开闭部件82b,该开闭部件82b可将框部件81b的开口部开闭自如。并且,通过框部件81b与开闭部件82b来规定收容空间sp。

此外,在图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3电线支撑件8c包括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是收容电线(例如第2电线w2)。在图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3电线支撑件8c包括框部件81c与开闭部件82c,该开闭部件82c可将框部件81c的开口部开闭自如。并且,通过框部件81c与开闭部件82c来规定收容空间。在图2及图6所记载的例子中,第3电线支撑件8c是与第2电线支撑件8b一体地构成。作为替代方案,第3电线支撑件8c也可以与第1电线支撑件8a一体地构成,或者,亦可和第1电线支撑件8a及第2电线支撑件8b独立地构成。

第1电线支撑件8a的构造与第2电线支撑件8b的构造是相同的。因此,在此省略第1电线支撑件8a的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第1电线支撑件8a包括框部件81a及开闭部件82a,该开闭部件82a可将框部件81a的开口部开闭自如。

(套筒罩盖把持件9)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装设工具1b包括把持套筒罩盖sc(参照图13等)的套筒罩盖把持件9。套筒罩盖把持件9是把持沿着第1电线w1或第2电线w2配置的套筒罩盖sc。套筒罩盖把持件9是安装于例如第1滑动棒4、第2滑动棒5、第1电线把持件7a、第2电线把持件7b的任一者。

当套筒装设工具1b包括套筒罩盖把持件9的情况下,将第1电线的露出芯线wc1及第2电线的露出芯线wc2插入至套筒sv时,可抑制套筒罩盖sc的移动,使套筒罩盖sc不会妨碍作业。此外,通过压缩工具来压缩已插入有露出芯线wc1及露出芯线wc2的套筒sv时,可抑制套筒罩盖sc的移动,使套筒罩盖sc不会妨碍作业。在套筒sv的压缩后,套筒罩盖sc会移动到覆盖套筒sv的位置,通过套筒罩盖sc来保护套筒sv与露出芯线(wc1、wc2)之间的连接部。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罩盖把持件9包含把持第1套筒罩盖sc1(参照图13等)的第1套筒罩盖把持件9a、以及把持第2套筒罩盖sc2(参照图15等)的第2套筒罩盖把持件9b。第1套筒罩盖把持件9a是安装于例如第1滑动棒4或第1电线把持件7a,第2套筒罩盖把持件9b是安装于例如第2滑动棒5或第2电线把持件7b。

套筒罩盖把持件9包含有第1套筒罩盖把持件9a及第2套筒罩盖把持件9b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分割型的套筒罩盖来作为套筒罩盖,其可分割成第1套筒罩盖sc1与第2套筒罩盖sc2。使用分割型的套筒罩盖的情况下,各套筒罩盖(第1套筒罩盖sc1、第2套筒罩盖sc2)的长度会变短。据此,即使电线有些许的弯曲,仍然可以较容易地实施使套筒罩盖沿着电线(第1电线w1或第2电线w2)移动的作业。再者,当第1套筒罩盖sc1与第2套筒罩盖sc2移动到覆盖套筒sv的位置后,第1套筒罩盖sc1与第2套筒罩盖sc2会彼此连结。

参照图7来更详细地说明套筒罩盖把持件9的构造的一例。

在图7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罩盖把持件9包括:安装于滑动棒(例如第2滑动棒5)或电线把持件(例如第2电线把持件7b)的安装部93、支撑套筒罩盖sc的支撑部95。

在支撑部95上设置有套筒罩盖把持件操作部952,该套筒罩盖把持件操作部952可使支撑部95的状态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变化。当支撑部95为关闭状态时,支撑部95会把持住套筒罩盖sc。另一方面,当支撑部95为打开状态时,可以将套筒罩盖sc插入至支撑部95,或者从支撑部95取下套筒罩盖sc。在图7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罩盖把持件操作部952为具有贯穿孔的环首螺栓(eyebolt)或环首螺帽(eyenut),所述贯穿孔可收容远程操作工具的前端。

在图7所记载的例子中,支撑套筒罩盖sc的支撑部95包括第1分割体958a与第2分割体958b。并且,通过操作套筒罩盖把持件操作部952,即可调整第1分割体958a与第2分割体958b之间的间隔。在图7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分割体958a与第2分割体958b可沿着垂直于第1方向的方向(第3方向)来接近或分开。再者,第1分割体958a与第2分割体958b之间的间隔已变小的状态,是对应于套筒罩盖sc受到把持的关闭状态,第1分割体958a与第2分割体958b之间的间隔已放大的状态,是对应于将套筒罩盖sc的把持状态解除的打开状态。

可以将图7所记载的套筒罩盖把持件9采用作为图2所记载的第2套筒罩盖把持件9b。此外,可以将图7所记载的套筒罩盖把持件9的镜像体采用作为图2所记载的第1套筒罩盖把持件9a。

第2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1b可以发挥和第1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工具1a同样的效果。除此以外,当第2实施方式的套筒装设工具1b具备至少1个电线支撑件8的情况下,即可以将第1电线w1的端部与第2电线w2的端部分开。在此情况下,即可抑制第1电线w1的端部与第2电线w2的端部之间无法预期的接触(短路)。此外,当第2实施方式的套筒装设工具1b具备至少1个套筒罩盖把持件9的情况下,即可防止套筒罩盖sc的移动。因此,在将露出芯线插入至套筒sv的作业中,或者在压缩套筒sv的作业中,套筒罩盖sc不会妨碍作业。再者,也可以将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支撑件8和/或套筒罩盖把持件9的构成采用于第1实施方式中。

(套筒装设方法)

参照图8至图17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方法的一例。图8是显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套筒装设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9至图17分别为显示套筒装设方法的一步骤的图。

在第1步骤st101中,将套筒装设工具1b安装于电线w。该安装是通过将第1电线把持件7a及第2电线把持件7b安装于电线w来执行。在图9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装设工具1b是安装于电线w,以相向于剥下电线w的被覆层而露出芯线wc的部分(露出部a)。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将套筒装设工具1b安装于电线w后,再剥下电线w的被覆层以形成露出部a。

在第1步骤st101中,较理想的是,通过电线支撑件8(具体而言为第1电线支撑件8a及第2电线支撑件8b)来支撑电线w。通过电线支撑件8来支撑电线w的步骤,例如是使开闭部件(82a、82b)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使电线w移动到框部件(81a、81b)内,然后,使开闭部件(82a、82b)移动到关闭位置来执行。再者,通过电线支撑件8来支撑电线w的步骤、以及将第1电线把持件7a及第2电线把持件7b安装于电线w的步骤,先执行任一步骤皆可。

在第2步骤st102中,使第1电线把持件7a与第2电线把持件7b之间隔缩小,由此使电线w当中位于第1电线把持件7a与第2电线把持件7b之间的部分弯曲(参照图10)。第2步骤st102是通过以下来执行: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例如第1滑动棒操作部6a),将第1滑动棒4拉往基部2侧,并且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例如第2滑动棒操作部6b),将第2滑动棒5拉往基部2侧。再者,第1滑动棒4的拉入步骤与第2滑动棒5的拉入步骤,先执行任一步骤皆可。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交互地重复执行第1滑动棒4的拉入步骤与第2滑动棒5的拉入步骤。

在第3步骤st103中,在第1电线把持件7a与第2电线把持件7b之间,通过切断工具来切断电线w。通过该切断,电线w即分离成第1电线w1与第2电线w2。再者,切断位置较理想的是电线w当中露出芯线wc的部分(露出部a)。在此情况下,通过切断,第1电线w1的端部即成为露出芯线wc1,而第2电线w2的端部即成为露出芯线wc2。再者,也可以取代于在电线的切断前将电线的被覆层剥下的作法,而在电线的切断后,将第1电线w1的端部及第2电线w2的端部的被覆层剥下。在此情况下,就不需要在第1步骤st101之前剥下电线的被覆层。

第3步骤st103中所使用的切断工具例如为安装于远程操作工具的前端的切断工具。图11显示执行了第3步骤st103后的状态。

如图12所示,在第4步骤st104中,将第1电线w1的端部与第2电线w2的端部分开(例如上下分开)。第4步骤st104例如是通过以下来执行:使第2电线w2的端部从第2电线支撑件8b朝向第3电线支撑件8c移动,并且通过第3电线支撑件8c来支撑第2电线w2的端部。作为替代方案,第4步骤st104也可以通过以下来执行:使支撑第2电线w2的端部的第2电线支撑件8b,绕着基部2的长边方向轴旋转。

在第4步骤st104中,作为附加方案,为了使第1电线w1的端部与第2电线w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加大,也可以使第1滑动棒4和/或第2滑动棒5往从基部2突出的方向移动。该移动是通过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具体而言为第1滑动棒操作部6a和/或第2滑动棒操作部6b)来进行。

在第4步骤st104的执行后,也可以将绝缘帽ic(参照图13)装设于第1电线w1的端部及第2电线w2的端部当中的一者。或者,也可以将绝缘帽装设于第1电线w1的端部及第2电线w2的双方。

再者,在上述第1步骤st101至第4步骤st104的执行中,套筒支撑件21及芯线支撑件26较理想的是为打开状态。同样地,在上述第1步骤st101至第4步骤st104的执行中,套筒罩盖把持件9较理想的是为打开状态。

如图13所示,在第5步骤st105中,将第1套筒罩盖sc1压入,使第1电线w1通过第1套筒罩盖sc1的内部,然后,通过第1套筒罩盖把持件9a来把持第1套筒罩盖sc1。第5步骤st105例如是使用绝缘性钳具等的远程操作工具来执行。

再者,当第1电线w1的端部装设有绝缘帽的情况下,在第5步骤st105的执行前,要从第1电线w1的端部取下绝缘帽。此外,如箭头b所示,也可以在第5步骤st105的执行前,使第1滑动棒4往从基部2突出的方向移动。

如图13所示,在第6步骤st106中,通过套筒支撑件21来支撑套筒sv。在第6步骤st106中,首先,使用绝缘钳具等的远程操作工具,将套筒sv载置于套筒支撑件21上。然后,使用远程操作工具,操作套筒支撑件操作部212,将套筒支撑件21的状态从打开状态变更成关闭状态。其结果,可通过套筒支撑件21来定位支撑套筒sv。再者,当套筒支撑件21包含有第1套筒支撑件21a及第2套筒支撑件21b的情况下,是通过第1套筒支撑件21a及第2套筒支撑件21b来定位支撑套筒sv。

如图13所示,在第7步骤st107中,通过第1芯线支撑件26a来支撑第1电线w1的露出芯线wc1。在第7步骤st107中,首先,使用远程操作工具,将露出芯线wc1移动至第1芯线支撑件26a内。然后,使用远程操作工具,操作第1芯线支撑件操作部262a,将第1芯线支撑件26a的状态从打开状态变更成关闭状态。其结果,可通过第1芯线支撑件26a来限制住露出芯线wc1。通过该限制,即可进行套筒sv与露出芯线wc1之间的对齐,并且矫正第1电线w1的弯曲。其结果,即可顺利地执行后续的步骤(将露出芯线wc1插入至套筒sv的步骤)。

第7步骤st107也可以在第6步骤st106之前执行。

如图14所示,在第8步骤st108中,将第1电线w1的露出芯线wc1插入至套筒sv内。第8步骤st108是通过以下来执行: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例如第1滑动棒操作部6a),将第1滑动棒4拉往基部2侧。通过第8步骤st108的执行,第1电线w1及第2电线w2往下方的弯曲即可减少。此外,通过第8步骤st108的执行,第1套筒罩盖sc1即可接近第1芯线支撑件26a。

第1套筒罩盖把持件9a所把持的第1套筒罩盖sc1也可以作为将第1电线w1维持为直线形状的限制具来发挥功能。据此,当套筒装设工具1b包括第1套筒罩盖把持件9a的情况下,将露出芯线wc1插入至套筒sv内的步骤即可更加顺利地进行。

如图15所示,在第9步骤st109中,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例如第2滑动棒操作部6b),使第2滑动棒5往从基部2突出的方向移动。通过第9步骤st109的执行,第2电线w2的露出芯线wc2即可退避至套筒sv的第2方向侧。再者,通过第9步骤st109的执行,第1电线w1及第2电线w2往下方的弯曲即增加。

再者,当第2电线w2的端部装设有绝缘帽的情况下,在第9步骤st109的执行前,要从第2电线w2的端部取下绝缘帽。

在第10步骤st110中,将第2套筒罩盖sc2压入,使第2电线w2通过第2套筒罩盖sc2的内部,然后,通过第2套筒罩盖把持件9b来把持第2套筒罩盖sc2。第10步骤st110例如是使用绝缘性钳具等的远程操作工具来执行。再者,第10步骤st110是在使第2电线w2的端部移动到第2滑动棒5的上方后执行。第2电线w2的端部的移动包含:例如将第2电线w2的端部从第3电线支撑件8c内移至第2电线支撑件8b内。

在第11步骤st111中,通过第2芯线支撑件26b来支撑第2电线w2的露出芯线wc2。在第11步骤st111中,首先,使用远程操作工具,将露出芯线wc2移动至第2芯线支撑件26b内。然后,使用远程操作工具,操作第2芯线支撑件操作部262b,将第2芯线支撑件26b的状态从打开状态变更成关闭状态。其结果,可通过第2芯线支撑件26b来限制住露出芯线wc2。通过该限制,即可进行套筒sv与露出芯线wc2之间的对齐,并且矫正第2电线w2的弯曲。

如图16所示,在第12步骤st112中,将第2电线w2的露出芯线wc2插入至套筒sv内。第12步骤st112是通过以下来执行:操作滑动棒操作部6(例如第2滑动棒操作部6b),将第2滑动棒5拉往基部2侧。通过第12步骤st112的执行,第1电线w1及第2电线w2往下方的弯曲即可减少。此外,通过第12步骤st112的执行,第2套筒罩盖sc2即可接近第2芯线支撑件26b。

第2套筒罩盖把持件9b所把持的第2套筒罩盖sc2也可以作为将第2电线w2维持为直线形状的限制具来发挥功能。据此,当套筒装设工具1b包括第2套筒罩盖把持件9b的情况下,将露出芯线wc2插入至套筒sv内的步骤即可更加顺利地进行。

在第12步骤st112的执行后,也可以解除或减少套筒支撑件(21a、21b)对套筒sv的限制、芯线支撑件(26a、26b)对露出芯线的限制、以及套筒罩盖把持件(9a、9b)对套筒罩盖的限制。这些限制的解除或减少是通过远程操作工具来操作套筒支撑件操作部212、芯线支撑件操作部262、及套筒罩盖把持件操作部952而执行。在已将这些限制解除或减少的状态下,将第1滑动棒4和/或第2滑动棒5拉往基部2侧后,露出芯线wc1及露出芯线wc2即可插入至套筒sv中更深的位置。并且,使用套筒压缩装置来压缩套筒sv,由此即可连接原本切割开的第1电线w1与第2电线w2。

在第13步骤st113中,从第1电线w1及第2电线w2上取下套筒装设工具1b。

在第14步骤st114中,将第1套筒罩盖sc1及第2套筒罩盖sc2移动到覆盖套筒sv的位置,并且将第1套筒罩盖sc1与第2套筒罩盖sc2相连结。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应可清楚得知可对各实施方式作适当变形或变更。此外,可以将各实施方式中所用的任意构成要素,与其他实施方式组合,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任意的构成要素。

例如,在图1或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说明了滑动棒操作部6包含使第1滑动棒4滑动移动的第1滑动棒操作部6a、以及使第2滑动棒5滑动移动的第2滑动棒操作部6b的例子。作为替代方案,如图18所示,也可为1个滑动棒操作部6c可各别独立地操作第1滑动棒4及第2滑动棒5。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滑动棒操作部6c可选择性地连结于第1载荷传递机构61或第2载荷传递机构62,其中所述第1载荷传递机构61可驱动第1滑动棒4,所述第2载荷传递机构62可驱动第2滑动棒5。更具体来说,滑动棒操作部6c包括操作部侧卡合部63,第1载荷传递机构61包括可卡合于操作部侧卡合部63的第1卡合部61a,第2载荷传递机构62包括可卡合于操作部侧卡合部63的第2卡合部62a。并且,操作部侧卡合部63可选择性地卡合于第1卡合部61a或第2卡合部62a。如此,可以将作用于滑动棒操作部6c的操作力,透过第1卡合部61a或第2卡合部62a,选择性地传达至第1滑动棒4或第2滑动棒5。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滑动棒操作部6c是安装成可相对于基部2而相对移动。在滑动棒操作部6c与基部2之间存在有赋与势能部件64,该赋与势能部件64是将滑动棒操作部6c往朝向第1卡合部61a或第2卡合部62a的方向赋与势能。此外,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在操作部侧卡合部63上配置有磁铁65,该磁铁65是吸附于第1卡合部61a(或第2卡合部62a)。作为替代方案、或者作为附加方案,也可以在第1卡合部61a及第2卡合部62a上分别配置有吸附操作部侧卡合部63的磁铁。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载荷传递机构61包括:第1伞齿轮61b,和第1卡合部61a一起转动;及第2伞齿轮61e,和螺合于第1滑动棒4的第1螺纹棒61c一起转动。因此,当滑动棒操作部6c被操作成绕着第1轴at1旋转后,卡合于操作部侧卡合部63的第1卡合部61a即会和第1伞齿轮61b一起绕着第1轴at1旋转。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伞齿轮61b与第2伞齿轮61e是彼此咬合的。据此,当第1伞齿轮61b绕着第1轴at1旋转后,咬合于第1伞齿轮61b的第2伞齿轮61e即会和第1螺纹棒61c一起绕着垂直于第1轴at1的第2轴at2来旋转。第1螺纹棒61c的螺纹部61d是与第1滑动棒4相螺合。因此,当第1螺纹棒61c绕着第2轴at2旋转后,第1滑动棒4则会在沿着第2轴at2的方向上滑动移动。

同样地,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载荷传递机构62包括:第3伞齿轮62b,和第2卡合部62a一起转动;及第4伞齿轮62e,和螺合于第2滑动棒5的第2螺纹棒62c一起转动。因此,当滑动棒操作部6c被操作成绕着第3轴at3旋转后,卡合于操作部侧卡合部63的第2卡合部62a即会和第3伞齿轮62b一起绕着第3轴at3旋转。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3伞齿轮62b与第4伞齿轮62e是彼此咬合的。据此,当第3伞齿轮62b绕着第3轴at3旋转后,咬合于第3伞齿轮62b的第4伞齿轮62e即会和第2螺纹棒62c一起绕着垂直于第3轴at3的第4轴at4来旋转。第2螺纹棒62c的螺纹部62d是与第2滑动棒5相螺合。因此,当第2螺纹棒62c绕着第4轴at4旋转后,第2滑动棒5则会在沿着第4轴at4的方向上滑动移动。再者,第4轴at4与第2轴at2是配置在一直在线的轴。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设想将滑动棒操作部6c的操作部侧卡合部63的卡合对象,从第1卡合部61a切换到第2卡合部62a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首先,使用远程操作工具,对抗于赋与势能部件64的赋与势能力和/或磁铁65的吸附力,使滑动棒操作部6c往离开第1卡合部61a的方向移动。接着,使用远程操作工具,使滑动棒操作部6c从相向于第1卡合部61a的位置滑动移动到相向于第2卡合部62a的位置。较理想的是,在基部2设置长孔等的导引部,以导引滑动棒操作部6c的该滑动移动。接着,通过赋与势能部件64的赋与势能力和/或磁铁65的吸附力,使滑动棒操作部6c卡合于第2卡合部62a。

由于将滑动棒操作部6c的操作部侧卡合部63的卡合对象,从第2卡合部62a切换到第1卡合部61a的动作,是与将滑动棒操作部6c的操作部侧卡合部63的卡合对象,从第1卡合部61a切换到第2卡合部62a的动作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9显示将套筒支撑件21及芯线支撑件26当中的至少一者安装于基部2的棒状部20的安装部23的变形例。在图19所记载的例子中,安装部23是可对基部2的棒状部20装卸。

在图19所记载的例子中,安装部23包括:安装部基部部件23a,安装有套筒支撑件21及芯线支撑件26当中的至少一者;及握持部件23b,可相对于安装部基部部件23a而相对移动。当握持部件23b相对于安装部基部部件23a而位于握持位置时,安装部23是通过握持部件23b及安装部基部部件23a来固定于棒状部20。另一方面,当握持部件23b相对于安装部基部部件23a而位于握持开放位置时,即可从棒状部20取下安装部23(或者,将安装部23安装至棒状部20)。

在图19所记载的例子中,握持部件23b是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基部部件23a,握持部件23b可相对于安装部基部部件23a而绕着第1摆动轴as1自如摆动。安装部基部部件23a及握持部件23b分别具有与棒状部20的外面形状互补的内面(更具体来说为圆弧状的面)。在安装部基部部件23a的内面也可以配置有弹性体24a,其用于抑制相对于棒状部20的滑动。同样地,在握持部件23b的内面也可以配置有弹性体24b,其用于抑制相对于棒状部20的滑动。

在图19所记载的例子中,在握持部件23b上配置有磁铁235,用于将握持部件23b保持于握持位置。磁铁235是被安装部基部部件23a所吸附,以将握持部件23b保持于握持位置。作为替代方案、或者作为附加方案,也可以在安装部基部部件23a上配置磁铁,用于将握持部件23b保持于握持位置。

在图19所记载的例子中,安装部23包括锁定部件25,所述锁定部件25是防止握持部件23b从握持位置朝向握持开放位置移动。锁定部件25例如是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基部部件23a。在图19所记载的例子中,锁定部件25可相对于安装部基部部件23a而绕着第2摆动轴as2自如摆动。

将安装部23安装于棒状部20时,首先,将安装部基部部件23a配置于棒状部20的周围。接着,使握持部件23b从握持开放位置朝向握持位置移动。如此,即可将安装部23安装于棒状部20。接着,使锁定部件25从锁定开放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由此将握持部件23b锁定成不会从握持位置移动。

从棒状部20取下安装部23时,只要进行和将安装部23安装于棒状部20的动作相反的动作即可。

在图19所记载的例子中,安装部23包括安装部基部部件23a与握持部件23b。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安装部23安装至基部2的棒状部20,此外,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从基部2的棒状部20取下安装部23。此外,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安装部23安装于棒状部20,是表示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而沿着棒状部20的长边方向来变更安装部23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即可以因应于所使用的套筒sv的长度等,来简单地调整安装部23对棒状部20的安装位置。

在图20中显示将套筒支撑件21及芯线支撑件26当中的至少一者开闭的开闭操作机构m的变形例。在图4或图5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支撑件21或芯线支撑件26的开闭是通过使环首螺栓、环首螺帽等的操作部(212、262)旋转来进行。相对于此,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套筒支撑件21或芯线支撑件26的开闭是通过摆动式的操作杆(212a、262a)来进行。操作杆(212a、262a)例如为肘节杆(togglelever)。

参照图20来说明通过摆动式的操作杆(212a、262a)来进行套筒支撑件21或芯线支撑件26的开闭的机制的一例。

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当操作杆(212a、262a)位于第1位置(例如上侧位置)时,支撑件(21、26)为开放状态。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支撑件(21、26)的开放状态是指将第1分割体(218a、268a)与第2分割体(218b、268b)分开配置的状态。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当操作杆(212a、262a)位于第2位置(例如下侧位置)时,支撑件(21、26)为闭锁状态。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支撑件(21、26)的闭锁状态是指将第1分割体(218a、268a)与第2分割体(218b、268b)接近配置的状态。

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当操作杆(212a、262a)从第1位置(上侧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下侧位置)时,第1按压体27a是将第1分割体(218a、268a)往朝向第2分割体的方向按压,而第2按压体27b是将第2分割体(218b、268b)往朝向第1分割体的方向按压。如此,支撑件(21、26)即成为闭锁状态。

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在第1分割体(218a、268a)与第2分割体(218b、268b)之间配置有赋与势能部件28。赋与势能部件28是往第1分割体(218a、268a)及第2分割体(218b、268b)彼此分开的方向,对第1分割体(218a、268a)及第2分割体(218b、268b)赋与势能。因此,当操作杆(212a、262a)从第2位置(下侧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上侧位置)时,赋与势能部件28会将第1分割体(218a、268a)往离开第2分割体的方向按压,且赋与势能部件28会将第2分割体(218b、268b)往离开第1分割体的方向按压。如此,支撑件(21、26)即成为开放状态。

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固定有第1按压体27a的第1轴杆29a是枢设于第1插销29c,且第1插销29c是安装于操作杆(212a、262a)。此外,第2按压体27b可沿着第1轴杆29a的长边方向滑动自如,且第2按压体27b是透过连结部件cn而安装于操作杆(212a、262a)。更具体来说,连结部件cn是透过第2插销29d以可枢动的方式安装于第2按压体27b,并且透过第3插销29e以可枢动的方式安装于操作杆(212a、262a)。

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通过操作杆(212a、262a)从第1位置(上侧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下侧位置),使操作杆(212a、262a)绕着第3插销29e转动时,第1插销29c即会绕着第3插销29e转动。其结果,连接于第1插销29c的第1轴杆29a及第1按压体27a即会往接近第2按压体27b的方向移动。如此,支撑件(21、26)即成为闭锁状态。

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在支撑件(21、26)上设置有定位止挡件(更具体来说为定心销cp)。因此,当支撑件(21、26)处于闭锁状态时,支撑件(21、26)即可被定位于定位止挡件所规定的位置。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定位止挡件所规定的位置是对应于棒状部20的中心轴的正上方位置。

更具体来说,第1分割体(218a、268a)包括可卡合于定位止挡件的卡合部en1。因此,第1分割体(218a、268a)无法超过定位止挡件而移动到第2分割体侧。此外,第2分割体(218b、268b)包括可卡合于定位止挡件的卡合部en2。因此,第2分割体(218b、268b)无法超过定位止挡件而移动到第1分割体侧。如此,第1分割体(218a、268a)及第2分割体(218b、268b)会变成在定位止挡件所配置的位置上彼此接触。

再者,开闭操作机构m也可以使用misumi股份公司制的肘节夹具(型号:mc02-s2)。

在图20所记载的例子中是通过摆动式的操作杆(212a、262a)来开闭支撑件(21、26)。据此,就可以使用远程操作工具来容易地进行支撑件(21、26)的开闭。

工业实用性

使用本发明的套筒装设工具及套筒装设方法后,即可以抑制第1电线及第2电线的整体的松弛,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套筒sv装设于第1电线的露出芯线及第2电线的露出芯线。从而,对于套筒装设工具的制造业者、实施套筒装设作业的业者而言,本发明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1a、1b…套筒装设工具

2…基部

4…第1滑动棒

5…第2滑动棒

6…滑动棒操作部

6a…第1滑动棒操作部

6b…第2滑动棒操作部

6c…滑动棒操作部

7…电线把持件

7a…第1电线把持件

7b…第2电线把持件

8…电线支撑件

8a…第1电线支撑件

8b…第2电线支撑件

8c…第3电线支撑件

9…套筒罩盖把持件

9a…第1套筒罩盖把持件

9b…第2套筒罩盖把持件

20…棒状部

20a…第1方向侧端部

20b…第2方向侧端部

21…套筒支撑件

21a…第1套筒支撑件

21b…第2套筒支撑件

23…安装部

23a…安装部基部部件

23b…握持部件

24a…弹性体

24b…弹性体

25…锁定部件

26…芯线支撑件

26a…第1芯线支撑件

26b…第2芯线支撑件

27a…第1按压体

28a…第2按压体

28…赋与势能部件

29a…第1轴杆

29c…第1插销

29d…第2插销

29e…第3插销

61…第1载荷传递机构

61a…第1卡合部

61b…第1伞齿轮

61c…第1螺纹棒

61d…螺纹部

61e…第2伞齿轮

62…第2载荷传递机构

62a…第2卡合部

62b…第3伞齿轮

62c…第2螺纹棒

62d…螺纹部

62e…第4伞齿轮

63…操作部侧卡合部

64…赋与势能部件

65…磁铁

71…第1把持片

72…第2把持片

74…第1连接部

76…第2连接部

81a、81b、81c…框部件

82a、82b、82c…开闭部件

93…安装部

95…支撑部

210…支撑部

212…套筒支撑件操作部

212a…操作杆

214…第1部分

214a…端面支撑面

214b…外周面支撑面

215…套筒收容部

216…第2部分

216a…锥形面

217…芯线引导路

218a…第1分割体

218b…第2分割体

219…导引部件

219c…导引表面

231…贯穿孔

235…磁铁

260…支撑部

262…芯线支撑件操作部

262a…第1芯线支撑件操作部

262b…第2芯线支撑件操作部

262a…操作杆

267…芯线收容部

268a…第1分割体

268b…第2分割体

269…导引部件

269c…导引表面

952…套筒罩盖把持件操作部

958a…第1分割体

958b…第2分割体

a…露出部

as1…第1摆动轴

as2…第2摆动轴

at1…第1轴

at2…第2轴

at3…第3轴

at4…第4轴

ax1…旋转轴

cn…连结部件

cp…定心销

en1…卡合部

en2…卡合部

m…开闭操作机构

g…间隙

ic…绝缘帽

sc…套筒罩盖

sc1…第1套筒罩盖

sc2…第2套筒罩盖

sp…收容空间

sv…套筒

w…电线

w1…第1电线

w2…第2电线

wc…芯线

wc1…露出芯线

wc2…露出芯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