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构件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3583发布日期:2021-09-22 23:4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电磁屏蔽构件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磁屏蔽构件及线束。


背景技术:

2.以往,适用于例如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具备多条电线和电磁屏蔽构件,该电磁屏蔽构件具有导电性,通过将多条电线单独地覆盖而进行电磁屏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磁屏蔽构件具备屏蔽保护器和盖,该屏蔽保护器具有能够将各电线单独地收纳的槽状收纳部,该盖将槽状收纳部封闭。并且,通过利用屏蔽保护器和盖覆盖各电线的外周,从而各电线被电磁屏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446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但是,在包括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磁屏蔽构件在内的以往的电磁屏蔽构件及具备该电磁屏蔽构件的线束中,期望散热性的提高。特别是,当为在逆变器等高电压的电气设备连接有电线的线束时,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变大,因此电线发热的课题变得显著。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电线的散热性的电磁屏蔽构件及线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电磁屏蔽构件,具有将电线单独地收纳的筒状的收纳部,在所述收纳部设置有通过使一部分朝向内侧切起而形成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电线。
7.根据该结构,因为在电磁屏蔽构件的收纳部设置有按压电线的按压部,所以通过在收纳部内收纳电线,从而电线被按压部按压。因此,能够提高电线的外周面和收纳部的内周面的密合程度。由此,电线的热容易经由包括按压部的收纳部向外部散热。
8.另外,通过在收纳部形成按压部,从而形成将收纳部的内外连通的贯穿孔。因此,电线的热不易闷在收纳部的内部,容易通过贯穿孔向收纳部的外部散热。因此,能够提高电线的散热性。
9.在本公开的几个例子中,所述收纳部通过壳体和盖构成,所述壳体具有收纳所述电线的槽部,所述盖装配于所述壳体,将所述槽部覆盖,所述按压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壁及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对置的所述盖的对置壁中的任一方。
10.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具有槽部的壳体装配盖,从而电线的周围被壳体的槽部及盖覆盖,电线被电磁屏蔽。并且,在槽部的底壁及盖的对置壁中的任一方形成有作为切起部的按压部。因此,当在收纳有各电线的壳体装配盖时,电线被按压部朝向壳体或者盖按压。由此,能够同时进行在壳体装配盖的作业、和使按压部与电线的外周面接触的作业。
11.在此,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越容易向上方移动。因此,例如当以按压部位于上方的姿势配置电磁屏蔽构件时,经由伴随作为切起部的按压部的形成而形成于收纳部的贯穿孔,电线的热容易向收纳部的外部散热。因此,能够将电线的散热性提高。
12.另外,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线束具备多条电线和上述任一个电磁屏蔽构件。根据该结构,能够起到与上述任一个电磁屏蔽构件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电线的散热性。
附图说明
14.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3

3线的剖视图。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图6是第1变更例的线束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图7是第2变更例的线束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3对电磁屏蔽构件及线束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夸张或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也有时与实际不同。
16.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布设于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包括地板下面的路径,并且将多个设备电连接。如图1及图2所示,线束具备:并排配置的两条电线10;和导电性的电磁屏蔽构件20,具有将电线10单独地收纳的四方筒状的收纳部20a、20b。
17.各电线10例如具有导电性的芯线和将该芯线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另外,以下将电线10的延伸方向称为长度方向l,将与长度方向l正交的方向、且电线10并排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w。
18.电磁屏蔽构件20呈在长度方向l延伸的长条状,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如图2所示,电磁屏蔽构件20具备:壳体30,具有两个槽部30a、30b;和盖40,装配于壳体30,将槽部30a、30b覆盖。
19.壳体30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底壁31和多个侧壁32。在图示的例子中,壳体30具有从底壁31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及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突出的三个侧壁32。各侧壁32遍及底壁31的长度方向l的整体而延伸。
20.通过底壁31和在宽度方向w上相邻的一对侧壁32构成槽部30a、30b。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30a和槽部30b共有位于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的侧壁32。
21.如图2及图3所示,在构成各槽部30a、30b的一对侧壁32设置有通过将各自的一部分朝向内侧切起而形成的按压部33,按压部33按压收纳于各收纳部20a、20b的电线10。设置
于槽部30a的一对按压部33形成于长度方向l上的同一位置,在宽度方向w上对置。同样,设置于槽部30b的一对按压部33形成于长度方向l上的同一位置,在宽度方向w上对置。
22.如图3所示,各按压部33以底壁31侧为基端、以与底壁3相反的一侧为顶端从侧壁32被切起。也可以使各按压部3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以各按压部33的一部分、例如顶端部沿着电线10的外周面的方式弯曲。在图示的例子中,各按压部33以越往顶端侧越位于内侧、即接近对置的侧壁32或者底壁31的方式弯曲。
23.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构成各槽部30a、30b的一对侧壁32,伴随按压部33的形成而形成有将收纳部20a、20b的内外连通的贯穿孔34。如图2所示,各贯穿孔34的长度方向l上的宽度比各按压部33的长度方向l上的宽度稍大。
24.槽部30a的一对按压部33和槽部30b的一对按压部33形成于壳体30中的长度方向l的不同位置。因此,在位于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的侧壁32,在宽度方向w上相互向不同方向被切起的两个按压部33形成于长度方向l的不同位置。
25.壳体30具有从外侧与宽度方向w的两端的侧壁32接合的一对l字形的支架35。各支架35具有与上述侧壁32的长度方向l的一端接合的接合部36、和从接合部36的长度方向l的一端折弯的装配部37。在各装配部37形成有在长度方向l贯穿的装配孔38。另外,各装配部37与各侧壁32的长度方向l的一端面成为同一面。
26.如图1及图2所示,盖40具有:对置壁41,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并且与壳体30的底壁31对置;和两个侧壁42,从对置壁41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突出。各侧壁42遍及对置壁41的长度方向l的整体而延伸。
27.如图3所示,盖40的各侧壁42从宽度方向w的外侧将壳体30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的侧壁32覆盖。如图1~图3所示,在各侧壁42的长度方向l上的中途部分形成有切口部44。各切口部44形成于与在壳体30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的侧壁32形成的两个贯穿孔34对应的位置。因此,与这两个贯穿孔34同样,各切口部44形成于各侧壁42中的长度方向l的不同位置。各切口部44的长度方向l上的宽度与各贯穿孔34的长度方向l上的宽度相同或者比其稍大。通过各贯穿孔34及各切口部44将各收纳部20a、20b的内外连通。
28.盖40具有从外侧与宽度方向w的两端的侧壁42接合的一对l字形的支架45。各支架45具有与上述侧壁42的长度方向l的一端接合的接合部46、和从接合部46的长度方向l的一方侧的端部折弯的装配部47。在各装配部47形成有在长度方向l贯穿的装配孔48。
29.在此,如图2所示,在各侧壁42的长度方向l的一端部切口形成有退避部49,退避部49用于在盖40装配到壳体30时使壳体30的支架35的接合部36退避。支架45的接合部46从宽度方向w的外侧将退避部49覆盖。
30.通过壳体30的各支架35和盖40的各支架45在长度方向l上重叠,并且在插通于各支架35的装配孔38和各支架45的装配孔48的螺栓50上螺合螺母51,从而盖40装配于壳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槽部30a、30b和对置壁41构成收纳部20a、20b。
31.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1)电磁屏蔽构件20具有构成为收纳电线10的四方筒状的收纳部20a、20b。在各收纳部20a、20b设置有通过将一部分朝向内侧切起而形成的按压部33,按压部33按压电线10的按压部33。
32.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在电磁屏蔽构件20的收纳部20a、20b设置有按压各电线10的按压部33,所以通过在收纳部20a、20b内收纳各电线10,从而各电线10被各按压部33按压。因此,能够提高各电线10的外周面和各收纳部20a、20b的内周面的密合程度。由此,各电线10的热容易经由包括各按压部33的收纳部20a、20b向外部散热。例如,按压部33有助于电线10和电磁屏蔽构件20的接触面积的增加。因此,从电线10到电磁屏蔽构件20的热传导的效率提高。该热向电磁屏蔽构件20的外部释放。
33.另外,通过在各收纳部20a、20b形成按压部33,从而形成将各收纳部20a、20b的内外连通的贯穿孔34。因此,各电线10的热不易闷在各收纳部20a、20b的内部,容易通过各贯穿孔34向各收纳部20a、20b的外部散热。因此,能够提高电线10的散热性。
34.(2)电磁屏蔽构件20通过壳体30和装配于壳体30的盖40构成,各按压部33设置于壳体30的各侧壁32。
35.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壳体30和盖40以分体构成,所以以各电线10被各按压部33按压的方式在各按压部33与壳体30的底壁31之间布设电线10的作业变得容易。
36.(3)槽部30a和槽部30b共有位于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的侧壁32。在该侧壁32,在宽度方向w上相互向不同方向被切起的两个按压部33形成于长度方向l的不同位置。
37.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一个侧壁32构成两个收纳部20a、20b的单方的侧壁,并且能够在该侧壁32形成多个按压部33。因此,与两个收纳部不共有一个侧壁的结构、即两个收纳部由不同侧壁分别划定的结构比较,能够抑制电磁屏蔽构件20的宽度方向w上的体形增大。
38.(4)线束具备两条电线10和电磁屏蔽构件2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与上述作用效果(1)同样的作用效果。<第2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4及图5,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并且对与第1实施方式对应的结构赋予使第1实施方式的符号“**”加上“100”得到的“1**”,由此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40.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屏蔽构件120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壳体130及盖140。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133仅形成于盖140的对置壁141中构成各收纳部120a、120b的部分。各按压部133从对置壁141折弯而朝向壳体130的底壁131延伸,并且其顶端部进一步折弯而朝向宽度方向w的一方侧延伸。在对置壁141通过形成各按压部133,从而形成将各收纳部120a、120b的内外连通的贯穿孔134。另外,各贯穿孔134的长度方向l上的宽度比各按压部133的长度方向l上的宽度稍大。
41.各按压部133形成于长度方向l上的同一位置。另外,也能够将各按压部133形成于长度方向l上的不同位置。如图5所示,各电线10的外周面被各按压部133的朝向宽度方向w的一方侧延伸的顶端部朝向底壁131按压。
42.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5)收纳部120a、120b通过壳体130和盖140构成,壳体130具有收纳各电线10的槽
部130a、130b,盖140装配于壳体130,将槽部130a、130b覆盖。按压部133形成于与壳体130的底壁131对置的盖140的对置壁141。
43.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具有槽部130a、130b的壳体130装配盖140,从而各电线10的周围被壳体130及盖140覆盖,各电线10被电磁屏蔽。并且,在盖140的对置壁141形成有按压部133。因此,当在收纳有各电线10的壳体130装配盖140时,各电线10被各按压部133朝向壳体130的底壁131按压。由此,能够同时进行在壳体130装配盖140的作业和利用各按压部133按压各电线10的作业。
44.在此,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越向上方移动。因此,例如当以按压部133位于上方的姿势配置电磁屏蔽构件120时,经由伴随各按压部133的形成而形成于收纳部120a、120b的贯穿孔134,各电线10的热容易向收纳部120a、120b的外部散热。因此,能够提高电线10的散热性。
45.(6)线束具备两条电线10和电磁屏蔽构件12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与上述作用效果(5)同样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46.另外,在以下的图6及图7分别所示的第1变更例及第2变更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并且对对应的标注加上“200”及“300”得到的符号,由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47.·
在第1实施方式中,各收纳部20a、20b在宽度方向w的两侧设置有按压部33,但是各收纳部20a、20b也可以仅在宽度方向w的一侧设置按压部。在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当利用各按压部233使得各电线10的外周面与底壁231及与该按压部233对置的侧壁232密合时,各电线10的热容易经由包括各按压部233的各收纳部220a、220b散热。
48.·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也能够在壳体330的底壁331设置按压部333。即使是该情况,也能够起到与上述作用效果(5)同样的作用效果。
49.·
线束也可以具有三条以上电线和将这些多条电线单独地收纳的三个以上收纳部。
·
也可以使得在电线10与按压部33之间设置通过弹性体、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缓冲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电线10的外周面被按压部33损伤。
50.·
按压部33(133)也可以沿着电磁屏蔽构件20(120)的长度方向l设置有多个。
·
电磁屏蔽构件20(120)不限定于由铝合金形成。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由不锈钢等形成。
51.·
电线10也可以是与长度方向l正交的面中的截面形状具有半圆形、多边形等任意的截面形状的电线。
·
线束的搭载姿势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姿势,能够适当变更。
52.本公开包括以下实装例。并不用于限定,而作为辅助理解,标注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几个结构要素的参照符号。
53.[附记1]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装例适于构成为对电线(10)的预定的长度部分进行电磁屏蔽的电磁屏蔽构件(20),电磁屏蔽构件(20)能够具备:收纳室(20a),构成为收纳所述电线(10)的所述预定的长度部分;
金属壁(32;141;243;331),形成所述收纳室(20a)的向内面;金属按压板(33;133;233;333),具有基端部和顶端部,构成为将收纳于所述收纳室(20a)的所述电线(10)朝向所述收纳室(20a)的所述向内面按压,所述金属壁(32;141;243;331)能够是单一的金属材料的第1部分,所述金属按压板(33;133;233;333)能够是所述单一的金属材料的第2部分。
[0054]
[附记2]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所述收纳室(20a)能够通过槽(30a)和金属盖(40)形成,槽(30a)具有用于将所述电线(10)在长度方向(l)导出的开口端,金属盖(40)构成为除所述开口端之外将所述槽(30a)覆盖,所述金属壁(32;141;243;331)的端面能够构成为与覆盖所述槽(30a)的所述金属盖(40)接触并进行支承。
[0055]
[附记3]所述槽(130a)能够构成为将所述电线(10)的所述预定的长度部分从所述电线(10)的径向或者横向插入到所述槽(130a)。
[0056]
[附记4]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所述电线(10)能够具有第1截面形状(例如圆形),所述收纳室(20a)能够具有与所述第1截面形状不同的第2截面形状(例如矩形),在所述收纳室(20a)的所述向内面与所述电线(10)的向外面之间能够形成空闲空间。
[0057]
[附记5]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所述金属按压板(33;133;233;333)的所述基端部能够是与所述金属壁(32;141;243;331)连续的固定端,所述金属按压板(33;133;233;333)的所述顶端部能够是从所述金属壁(32;141;243;331)离开的自由端。
[0058]
[附记6]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所述金属按压板(33;233)能够是弯曲或者卷曲的金属板。
[0059]
[附记7]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所述金属按压板(133;333)能够是折弯或者折叠的金属板。
[0060]
[附记8]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能够构成为:在所述电线(10)的剖视时,所述收纳室(20a)的所述向内面和所述金属按压板(33;133;233;333)协作而与所述电线(10)的向外面中的、相互向周向离开的多个周向位置直接接触。
[0061]
[附记9]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能够构成为:所述金属按压板(33;133;333)与所述电线(10)的外表面中的第1周向位置直接接触,所述收纳室(20a)的所述向内面与从所述第1周向位置向周向离开的、所述电线(10)的外表面中的第2周向位置直接接触。
[0062]
[附记10]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能够构成为:所述金属按压板(233)与所述电线(10)的外表面中的第1周向位置直接接触,所述收纳室(20a)的所述向内面与从所述第1周向位置向周向离开的、所述电线(10)的外表面中的第2周向位置、和从所述第1周向位置及所述第2周向位置向周向离开的、所述电线(10)的外表面中的第3周向位置直接接触。
[0063]
[附记11]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所述金属按压板(33;133;233;333)能够具有对所述单一的金属材料的所述第2部分进行切起或者切割弯曲而形成的端缘或者端面,所述金属壁(32;141;243;331)能够具有与所述金属按压板(33;133;233;333)的所述端缘或者端面对应的贯穿孔(34;134)。
[0064]
[附记12]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所述电线(10)能够是电力线。
[0065]
[附记13]在本公开的一个以上的实装例中,所述收纳室(20a)能够使构成为将多
条电线(10)单独地收纳的多个收纳室(20a、20b)中的一个。
[0066]
本发明也可以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其他的特有方式具体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也可以将在实施方式(或者其一个或者多个方式)中说明的部件中的一部分省略、或者将几个部件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权利要求书,与权利要求书赋予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一起确定。符号说明
[0067]
10:电线;20、120、220、320:电磁屏蔽构件;20a、120a、220a、320a:收纳部;20b、120b、220b、320b:收纳部;30、130、230、330:壳体;30a、130a:槽部;30b、130b:槽部;31、131、231、331:底壁;32、132、232、332:侧壁;33、133、233、333:按压部;34、134:贯穿孔;35:支架;36:接合部;37:装配部;38:装配孔;40、140、240、340:盖;41、141、241、341:对置壁;42、142、242、342:侧壁;44:切口部;45:支架;46:接合部;47:装配部;48:装配孔;49:退避部;50:螺栓;51:螺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