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3720发布日期:2020-07-29 02:4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电动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典型的电动压缩机具备压缩部、使旋转轴旋转的电动马达以及收容电动马达的壳体。压缩部通过旋转轴的旋转而压缩流体。旋转轴经由轴承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壳体具有对轴承进行保持的筒状的轴承保持部。电动马达具备筒状的定子以及在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置的转子。定子具有筒状的定子铁心。定子铁心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各个齿在前端具有凸缘部。在相邻的两个齿之间划定有插槽。定子铁心包括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面以及超过两端面而分别突出的环状的线圈端部。这些线圈端部是通过多个插槽且向齿卷绕的多个线圈的一部分。

为了使电动压缩机的体型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小型化,例如,可以考虑将轴承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配置于线圈端部的内侧。在该情况下,需要将线圈端部尽可能配置于定子铁心内的靠径向外侧的空间。例如,日本特开2005-18499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有插入于插槽的插槽绝缘片材的电动压缩机。通过将该插槽绝缘片材配置于线圈与齿之间,从而使位于插槽的内部的线圈的部分与凸缘部分离。由此,能够将线圈端部配置于定子铁心内的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由于插槽绝缘片材的坚固性低,因此插槽绝缘片材难以在使位于插槽的内部的线圈的部分与凸缘部分离的状态下支承该线圈的部分。因此,存在难以将线圈端部维持于定子铁心内的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风险。因此,存在无法将轴承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配置于线圈端部的内侧的风险。另外,希望有效地冷却线圈以及轴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旋转轴的体型在轴线方向上小型化、并且能够有效地冷却线圈以及轴承的电动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电动压缩机具备:压缩部,其构成为通过旋转轴的旋转而压缩流体;电动马达,其构成为使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电动马达具有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延伸的筒状的定子以及在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置的转子;以及壳体,其收容所述电动马达,且具有对轴承进行保持的筒状的轴承保持部。所述旋转轴经由所述轴承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定子具有:筒状的定子铁心,其具有沿所述径向延伸的多个齿,且包括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齿之间划定的多个插槽;以及多个线圈,其通过所述多个插槽而卷绕于所述多个齿,且包括超过所述定子铁心的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方的端面而突出的线圈端部。各个所述齿包括所述径向的外端即基端以及具有凸缘部的前端。所述电动压缩机还具备多个树脂构件。各个所述树脂构件包括沿着所述轴线延伸的壁部以及以被所述壁部包围的方式沿着所述轴线延伸的连通路。各个所述树脂构件的所述壁部在对应的所述插槽内配置于所述线圈与所述凸缘部之间,所述连通路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开口,由此,被所述定子铁心划分出的所述壳体内的两个空间通过所述连通路相互连通,所述轴承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开口的一方对置,并且在所述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线圈端部的内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离心压缩机所具备的电动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放大示出图2的电动马达所具备的定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离心压缩机所具备的树脂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放大示出图3的定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局部地示出图4的树脂构件被组装于图3的定子铁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将绕组向齿卷绕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树脂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树脂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7说明作为电动压缩机的一例的离心压缩机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搭载于燃料电池车。在燃料电池车搭载有供给氧以及氢并进行发电的燃料电池系统。而且,离心压缩机压缩向燃料电池供给的空气、即包含氧的流体。

如图1所示,离心压缩机10具备筒状的壳体11。壳体11具有马达壳体构件12、筒状的第一冷凝器壳体构件13、筒状的第二冷凝器壳体构件14、第一板15、第二板16以及第三板17。第一冷凝器壳体构件13、第二板16、第一板15、马达壳体构件12、第三板17以及第二冷凝器壳体构件14沿着壳体11的轴线依次排列。马达壳体构件12具有板状的端壁(底壁)12a以及从端壁12a的外周部延伸的筒状的周壁12b。第一板15与马达壳体构件12的周壁12b的开口端连结。即,第一板15将马达壳体构件12的周壁12b的开口闭塞。第一板15具有与马达壳体构件12相接的端面15a以及作为端面15a的相反侧的面的端面15b。

端壁12a的内表面121a、周壁12b的内周面121b以及第一板15的端面15a划定马达室18。在马达室18内收容有电动马达19。这样,壳体11收容电动马达19。马达壳体构件12的周壁12b具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套12c。冷却水套12c遍及周壁12b的整周延伸。在冷却水套12c内流动的冷却水冷却电动马达19。

第一板15具有从第一板15的端面15a的中央部朝向电动马达19突出的圆筒状的第一轴承保持部20、以及贯穿第一轴承保持部20的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与第一轴承保持部20的内周面连续。第一轴承保持部20对以贯穿第一贯通孔的方式配置的圆筒状的第一空气轴承21进行保持。第一轴承保持部20的第一贯通孔贯穿第一板15,并且具有与第一板15的端面15b相接的开口端。

马达壳体构件12的端壁12a具有与第三板17相接的外表面122a、以及外表面122a的相反侧的内表面121a。马达壳体构件12具有从内表面121a的中央部朝向电动马达19突出的圆筒状的第二轴承保持部22、以及贯穿端壁12a的第二贯通孔。第二贯通孔与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内周面连续。第二轴承保持部22对以贯穿第二贯通孔的方式配置的圆筒状的第二空气轴承23进行保持。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第二贯通孔贯穿马达壳体构件12的端壁12a,并且具有与端壁12a的外表面122a相接的开口端。第一轴承保持部20的轴心与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轴心一致。

第二板16与第一板15的端面15b连结。第二板16具有贯穿其中央的轴穿通孔16a、以及与第一冷凝器壳体构件13相接的端面16b。轴穿通孔16a通过第一贯通孔而与第一轴承保持部20的内周面所划定的空间连通。轴穿通孔16a的轴心与第一轴承保持部20的轴心一致。

第三板17与端壁12a的外表面122a连结。第三板17具有贯穿其中央的轴穿通孔17a、以及与第二冷凝器壳体构件14相接的端面17b。轴穿通孔17a经由第二贯通孔而与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内周面所划定的空间连通。轴穿通孔17a的轴心与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轴心一致。

第一冷凝器壳体构件13具有供空气吸入的圆孔状的第一吸入口13a。第一冷凝器壳体构件13与第二板16的端面16b连结。第一吸入口13a的轴心与第二板16的轴穿通孔16a的轴心以及第一轴承保持部20的轴心一致。第一吸入口13a开设在第一冷凝器壳体构件13的外表面、更详细而言为与第二板16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在第一冷凝器壳体构件13与第二板16的端面16b之间,划定有与第一吸入口13a连通的第一叶轮室13b、第一排出室13c以及第一扩散器流路13d。第一排出室13c以包围第一叶轮室13b的外周的方式绕第一吸入口13a的轴心延伸。第一叶轮室13b通过第一扩散器流路13d而与第一排出室13c连通。第一叶轮室13b与第二板16的轴穿通孔16a连通。

第二冷凝器壳体构件14具有供空气吸入的圆孔状的第二吸入口14a。第二冷凝器壳体构件14与第三板17的端面17b连结。第二吸入口14a的轴心与轴穿通孔17a的轴心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轴心一致。第二吸入口14a开设在第二冷凝器壳体构件14的外表面、更详细而言为与第三板17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在第二冷凝器壳体构件14与第三板17的端面17b之间,划定有与第二吸入口14a连通的第二叶轮室14b、第二排出室14c以及第二扩散器流路14d。第二排出室14c以包围第二叶轮室14b的外周的方式绕第二吸入口14a的轴心延伸。第二叶轮室14b通过第二扩散器流路14d而与第二排出室14c连通。第二叶轮室14b与轴穿通孔17a连通。

在壳体11内收容有旋转轴24。在第一叶轮室13b收容有第一叶轮25。在第二叶轮室14b收容有第二叶轮26。旋转轴24具有与第一叶轮25连结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二叶轮26连结的第二端。

旋转轴24具有旋转轴主体24a、第一支承部24b以及第二支承部24c。第一支承部24b为从旋转轴主体24a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的部分,且配置于第一板15的第一贯通孔内以及第一空气轴承21的径向上的内侧。第二支承部24c配置于端壁12a的第二贯通孔内以及第二空气轴承23的径向上的内侧。第一支承部24b一体地形成于旋转轴主体24a。第二支承部24c与旋转轴主体24a分体,且被压入至旋转轴主体24a的外周面。

在第二板16的轴穿通孔16a与旋转轴24之间,配置有抑制从第一叶轮室13b朝向马达室18的空气的泄漏的第一密封构件27。另外,在第三板17的轴穿通孔17a与旋转轴24之间,配置有抑制从第二叶轮室14b朝向马达室18的空气的泄漏的第二密封构件28。第一密封构件27以及第二密封构件28例如为机械密封。

电动马达19具备固定于旋转轴24的筒状的转子31以及固定于壳体11的筒状的定子32。转子31配置于定子32的径向上的内侧并且与旋转轴24一体地旋转。转子31具有紧固于旋转轴24的圆筒状的转子铁心31a以及设置于转子铁心31a的多个永磁铁。定子32包围转子31的外周。定子32具有固定于内周面121b的圆筒状的定子铁心33以及卷绕于定子铁心33的线圈34。定子铁心33在旋转轴24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端面33a。线圈34超过定子铁心33的两端面33a而分别朝向沿着轴线的相反方向突出。线圈34的超过定子铁心33的各个端面33a而突出的多个部分形成整体成为环状的线圈端部34e。在电流从未图示的蓄电池向线圈34流动时,旋转轴24与转子31一体地旋转。这样,电动马达19使旋转轴24旋转。

在旋转轴24与转子31一体地旋转时,第一叶轮25以及第二叶轮26与旋转轴24一体地旋转。于是,从第一吸入口13a吸入的空气在第一叶轮室13b内被第一叶轮25压缩。压缩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扩散器流路13d而从第一排出室13c排出。然后,从第一排出室13c排出的空气经由未图示的配管而被吸入第二吸入口14a。吸入后的空气在第二叶轮室14b内被第二叶轮26再次压缩。压缩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扩散器流路14d而从第二排出室14c排出。从第二排出室14c排出的空气经由未图示的配管而向燃料电池供给。因此,第一叶轮25以及第二叶轮26为通过旋转轴24的旋转而压缩空气的压缩部。

第一空气轴承21到电动马达19(旋转轴24)的转数达到规定值为止,在与第一支承部24b接触的状态下支承旋转轴24。第二空气轴承23到电动马达19的转数达到规定值为止,在与第二支承部24c接触的状态下支承旋转轴24。而且,在电动马达19的转数达到规定值时,通过在第一支承部24b与第一空气轴承21之间产生的动压,第一支承部24b从第一空气轴承21浮起。此时,第一空气轴承21在不与第一支承部24b接触的状态下支承旋转轴24。另外,在电动马达19的转数达到规定值时,通过第二支承部24c与第二空气轴承23之间产生的动压,第二支承部24c从第二空气轴承23浮起。此时,第二空气轴承23在不与第二支承部24c接触的状态下支承旋转轴24。因此,旋转轴24经由第一空气轴承21以及第二空气轴承23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11。

如图2所示,定子铁心33具有圆筒状的轭35与多个齿36。多个齿36从轭35的内周面35a朝向轭35的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36在轭35的周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简称为周向时,指轭35的周向,在简称为径向时,指轭35的径向。各个齿36具有从轭35的内周面35a朝向定子铁心33的轴线延伸的齿延伸部36a、以及两个凸缘部36f。两个凸缘部36f从齿延伸部36a的前端、即与轭35的内周面35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周向两侧分别延伸。换言之,各个齿36在径向上的内端即前端具有相互朝向相反方向延伸的一对凸缘部36f。各个齿36在前端、即与轭3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面36c。面36c从齿延伸部36a的前端面、即与轭35相反的一侧的面延伸至两凸缘部36f的前端。各个面36c为沿着转子铁心31a的外周面的圆弧状的弯曲面。两凸缘部36f的构成该弯曲面的部分为与转子31对置的对置面。

如图3所示,轭35在定子铁心33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具有平坦的端面35e。各个齿36在定子铁心33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具有平坦的端面36e。沿着定子铁心33的轴线的轭35的长度与沿着定子铁心33的轴线的多个齿36的长度相同。在定子铁心33的轴线方向上的各个端部,轭35的端面35e以及多个齿36的端面36e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平面为定子铁心33的端面33a。

定子铁心33具有多个插槽37。各个插槽37被划定在于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齿36之间。线圈34由通过这些插槽37、并且以集中绕组方式卷绕于齿36的绕组34a组成。换言之,线圈34的一部分位于插槽37的内部。

定子32具备多个插槽绝缘片材39。各个插槽绝缘片材39在对应的插槽37内配置于线圈34与定子铁心33之间。各个插槽绝缘片材39在对应的插槽37的内部使线圈34与定子铁心33绝缘。各个插槽绝缘片材39的细长带状的片材沿着宽度方向弯曲成大致u字状。插槽绝缘片材39的长度方向与定子铁心33的轴线方向一致。插槽绝缘片材39沿着划定插槽37的轭35以及齿36延伸。这些插槽绝缘片材39从定子铁心33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插槽绝缘片材39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缘超过定子铁心33的两端面33a而分别突出。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离心压缩机10具备多个树脂构件40。各个树脂构件40具有沿旋转轴24的轴线方向延伸的两个壁部41、以及连接两个壁部41的抵接部47。两个壁部41分别插入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插槽37。各个壁部41在对应的插槽37内配置于线圈34与凸缘部36f之间。即,由于各个壁部41的存在,线圈34与凸缘部36f空出间隔地配置。

各个壁部41具有线圈接触壁42、凸缘部接触壁43、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线圈接触壁42与线圈34接触且支承线圈34。凸缘部接触壁43与凸缘部36f接触。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支承线圈接触壁42。线圈接触壁42、凸缘部接触壁43、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分别为细长的薄板。

线圈接触壁42、凸缘部接触壁43、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的长度方向相互一致。线圈接触壁42、凸缘部接触壁43、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线圈接触壁42、凸缘部接触壁43、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定子铁心33的沿着轴线的长度的大致一半。线圈接触壁42的宽度方向与凸缘部接触壁43的宽度方向一致。线圈接触壁42平行于凸缘部接触壁43地延伸。

凸缘部接触壁43沿着凸缘部36f的朝向轭35的方向的面延伸。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分别从凸缘部接触壁43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缘以及第二端缘朝向线圈接触壁42延伸。第一支承壁44沿着齿延伸部36a的侧面延伸。齿延伸部36a的侧面为划定插槽37的面。第二支承壁45以随着从凸缘部接触壁43离开而相对于第一支承壁44离开的方式延伸。第一支承壁44配置为比第二支承壁45接近齿36。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支承壁44在面向齿延伸部36a的位置具有接触面44a以及分离面44b。接触面44a与凸缘部接触壁43连续并且与齿延伸部36a的侧面接触。分离面44b位于第一支承壁44中的与凸缘部接触壁4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且与齿延伸部36a的侧面分离。接触面44a与分离面44b通过台阶面44c连接。台阶面44c沿与齿延伸部36a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第一支承壁44在与凸缘部接触壁4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壁厚部44d。壁厚部44d随着从凸缘部接触壁43离开而厚度逐渐加厚。壁厚部44d在与凸缘部接触壁43相反的一侧具有平坦的端面44e。端面44e沿线圈接触壁42的宽度方向延伸。分离面44b为壁厚部44d所具有的、面向齿延伸部36a的面。

线圈接触壁42从第二支承壁45的前端、即与凸缘部接触壁4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第一支承壁44的前端、即与凸缘部接触壁4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延伸。线圈接触壁42与第二支承壁45连续。线圈接触壁42的第一端、即与第二支承壁4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壁厚部44d的端面44e接触。因此,第一支承壁44不与线圈接触壁42连续,第一支承壁44被与线圈接触壁42分开。而且,各个壁部41具有由线圈接触壁42、凸缘部接触壁43、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划定的连通路46。连通路46以被壁部41包围的方式沿着定子铁心33的轴线延伸。连通路46在旋转轴24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具有开口。被定子铁心33划分出的马达壳体构件12内的两个空间通过连通路46相互连通。

各个树脂构件40具有抵接部47。抵接部47为抵接于定子铁心33的端面33a的薄的平板。抵接部47所抵接的端面36e的区域处于齿36的前端、即与轭3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附近。各个树脂构件40所具有的两个壁部41分别插入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插槽37。抵接部47以跨过对应的齿36的方式延伸,而连接两个壁部41(第一壁部41与第二壁部41)。换言之,第一壁部41与插入于隔着齿36相邻的插槽37的第二壁部41经由抵接部47相互连接。抵接部47将两个壁部41所分别具有的第一支承壁44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缘彼此连接。

抵接部47的周向的两端分别与树脂构件40所具有的两个接触面44a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缘连续。换言之,抵接部47将这两个接触面44a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缘彼此连接。各个树脂构件40具有两个片材用退避凹部48。各个片材用退避凹部48为在对应的分离面44b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缘与抵接部47之间形成的切口。

插槽绝缘片材39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位于分离面44b与齿延伸部36a的侧面之间。换言之,插槽绝缘片材39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支承壁44与齿36之间。另外,插槽绝缘片材39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中的、超过端面33a而沿轴线方向(插槽绝缘片材39的长度方向)突出的部分插入于片材用退避凹部48。

如图6所示,多个树脂构件40配置于定子铁心33时,各个抵接部47抵接于对应的端面36e,并且两个壁部41分别插入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插槽37。多个树脂构件40以在周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于定子铁心33。

在各个插槽37的内部,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接触壁42的与第二支承壁45相连的端部彼此相互接触。换言之,在各个插槽37的内部,在周向上相邻的壁部41彼此的周向上的端部彼此相互接触。这样,两个树脂构件40以在同一插槽37的内部相互相邻的方式配置。这些树脂构件40构成为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两个树脂构件40的壁部41相互分离时,插槽37朝向转子31开口,而在两个树脂构件40的壁部41相互接触时,插槽37的朝向转子31的开口封闭。即,壁部41的移动通过树脂构件40自身的弹性变形来实现。

离心压缩机10具有从轴线方向的第一端插入插槽37的多个第一树脂构件40、以及从轴线方向的第二端插入插槽37的多个第二树脂构件40。第一树脂构件40的抵接部47以及第二树脂构件40的抵接部47分别抵接于各个齿36的两端面36e。对于同一插槽37,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插入的两个壁部41的前端彼此在插槽37的内部相互对接。

如图5所示,各个树脂构件40具有两个卡止部49。各个卡止部49具有延设部(立设部)49a以及从延设部49a延伸的爪部49b。卡止部49例如为钩状的突出部。延设部49a从凸缘部接触壁43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缘朝向与第二支承壁45相反的一侧延伸。爪部49b从延设部49a的前端、即与凸缘部接触壁4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第一支承壁44突出。延设部49a的沿着轴线的长度与爪部49b的沿着轴线的长度相同。另外,延设部49a的沿着轴线的长度以及爪部49b的沿着轴线的长度与第二支承壁45的沿着轴线的长度相同。沿着轴线的长度是第二支承壁45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第二支承壁45中的与第一支承壁44相反的一侧的面以及延设部49a中的与第一支承壁44相反的一侧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延设部49a位于插槽开口37a内、即在周向上相邻的凸缘部36f彼此的间隙。爪部49b卡合于凸缘部36f中的与轭35相反的一侧的面。这样,树脂构件40所具有的卡止部49具有位于插槽开口37a内的延设部49a、以及卡合于凸缘部36f的对置面的爪部49b。各个卡止部49覆盖处于对应的凸缘部36f的前端的角部。

如图3所示,在插槽37内,线圈34与凸缘部36f相互分离在两者之间配置壁部41的量。其结果是,线圈端部34e尽可能配置于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而且,第一轴承保持部20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分别配置于两个线圈端部34e的径向上的内侧。此时,第一轴承保持部20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至少一部分与连通路46的开口对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插槽37内配置于线圈34与凸缘部36f之间的壁部41具有支承线圈接触壁42的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从凸缘部接触壁43朝向线圈接触壁42延伸。位于插槽37内的线圈34的部分在与凸缘部36f分离的状态下被壁部41稳定地支承。而且,与第一轴承保持部20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配置于各自对应的线圈端部34e的径向上的内侧相应地,离心压缩机10的体型在轴线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抵接部47抵接于定子铁心33的端面33a,从而抑制了树脂构件40的相对于定子铁心33的沿着旋转轴24的轴线的相对移动。并且,卡止部49卡合于凸缘部36f的与转子31对置的对置面,并且,在插槽37的内部,凸缘部接触壁43与凸缘部36f接触。由此,抑制了树脂构件40的相对于定子铁心33的沿着轭35的径向的相对移动。

各个壁部41具有沿着旋转轴24的轴线延伸的连通路46。连通路46在旋转轴24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具有开口。被定子铁心33划分出的马达壳体构件12内的两个空间通过连通路46相互连通。因此,例如,存在于马达室18内的空气在通过连通路46的内部时冷却线圈34。另外,第一轴承保持部20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与对应的连通路46的开口对置。因此,第一轴承保持部20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被从连通路46流出的空气冷却。作为其结果,第一空气轴承21以及第二空气轴承23被冷却。

如图7所示,在向齿36卷绕绕组34a之际,通过了插槽开口37a的绕组34a在插槽37的内部要通过在周向上相邻的壁部41彼此之间。此时,第一支承壁44被与线圈接触壁42分开。换言之,线圈接触壁42虽然与第一支承壁44的端面44e接触,但能够相对于端面44e相对移动。因此,在树脂构件40从绕组34a受到外力时,线圈接触壁42的第一端被向第一支承壁44的端面44e引导,并且朝向齿36移动。此时,树脂构件40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在同一插槽37内相邻的第二支承壁45的前端彼此朝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通过该弹性变形,插槽37朝向转子31开口。由此,绕组34a能够通过在同一插槽37内相邻的壁部41彼此之间。此时,绕组34a被第二支承壁45的引导面与卡止部49引导。该引导面为位于插槽37内的、第二支承壁45的与第一支承壁44相反的一侧的面。在绕组34a通过两个壁部41之间时,树脂构件40恢复至变形前的形状。即,将绕组34a相对于齿36卷绕结束之后,在各个插槽37内相邻的壁部41彼此再次接触。由此,插槽37的朝向转子31的开口封闭。因此,防止了绕组34a通过插槽开口37a而从插槽37飞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离心压缩机10具备在插槽37内配置于线圈34与凸缘部36f之间的多个树脂构件40。这些树脂构件40沿着旋转轴24的轴线延伸。各个树脂构件40具有空出线圈34与凸缘部36f的间隔的壁部41。通过该壁部41,位于插槽37的内部的线圈34的部分在与凸缘部36f分离的状态下被稳定地支承。因此,能够维持在插槽37内将线圈端部34e配置于比凸缘部36f靠径向外侧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轴承保持部20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分别配置于两个线圈端部34e的径向上的内侧。另外,树脂构件40具有以被壁部41包围的方式沿着轴线延伸的连通路46。连通路46在旋转轴24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具有开口,且被定子铁心33划分出的、壳体11之内的沿着轴线排列的两个空间通过连通路46相互连通。因此,能够利用通过连通路46的内部的空气冷却线圈34。另外,第一轴承保持部20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与连通路46的开口对置。因此,第一轴承保持部20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被从连通路46流出的空气冷却。作为其结果,第一空气轴承21以及第二空气轴承23被冷却。根据以上情况,能够使离心压缩机10的旋转轴24的体型在轴线方向上小型化,并且能够有效地冷却线圈34、第一空气轴承21以及第二空气轴承23。

(2)树脂构件40具有抵接部47,抵接部47抵接于定子铁心33的端面33a。由此,能够抑制树脂构件40相对于定子铁心33沿着轴线相对移动。

(3)第一壁部41经由抵接部47与插入于跨过齿36而相邻的插槽37的第二壁部41连接。由此,通过将由抵接部47连接的两个壁部41分别插入于在周向上相邻的插槽37,从而能够将两个壁部41分别配置于跨过齿36而相邻的两个插槽37。因此,能够使将壁部41分别配置于多个插槽37的内部的作业简化。

(4)树脂构件40具有卡止部49,卡止部49卡合于凸缘部36f中的与转子31对置的对置面。并且,在插槽37内,凸缘部接触壁43与凸缘部36f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树脂构件40相对于定子铁心33沿径向相对移动。

(5)两个树脂构件40在同一插槽37内相互相邻。而且,在同一插槽37内两个壁部41相互分离时,插槽37朝向转子31开口。之后,在这些壁部41相互接触时,插槽37的朝向转子31的开口封闭。这样的壁部41的位移通过树脂构件40自身的弹性变形来实现。在向齿36卷绕绕组34a之际,通过了插槽开口37a的绕组34a在插槽37的内部要通过相邻的树脂构件40彼此之间。此时,树脂构件40自身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在同一插槽37内相互接触的两个壁部41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因此,绕组34a能够通过相邻的壁部41彼此之间。而且,在将绕组34a相对于齿36卷绕结束之后,树脂构件40恢复至初始的形状。即,返回至在各个插槽37内相邻的壁部41彼此相互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绕组34a从插槽37内朝向转子31飞出。

(6)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为了将线圈端部34e尽可能配置于在轭35内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而例如加厚凸缘部36f的厚度。因此,能够避免对在定子铁心33流动的磁通带来影响等情况而导致电动马达19的旋转效率降低。

(7)处于各个凸缘部36f的前端的角部被卡止部49覆盖。因此,能够避免在向齿36卷绕绕组34a之际,要通过插槽开口37a的绕组34a与凸缘部36f的角部触碰。

(8)在绕组34a被向齿36卷绕之际,存在插槽绝缘片材39在轭35内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插槽绝缘片材39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支承壁44与齿36之间,因此齿延伸部36a的侧面也难以露出于插槽37的内部。其结果是,能够使线圈34与齿36的绝缘的可靠性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第一支承壁44不与线圈接触壁42分开,而是线圈接触壁42与第一支承壁44连续。在该情况下,壁部41也可以呈中空状。由此,被线圈接触壁42、凸缘部接触壁43、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划分出的连通路46形成为除了两端的开口之外封闭的空间。因此,例如,插槽37的内部的绕组34a不向连通路46内侵入。因此,例如,能够将从线圈端部34e引出的线圈34的中性点插入连通路46内,或者能够将用于测定线圈34的温度的热敏电阻插入连通路46内。由此,能够将连通路46作为中性点或者热敏电阻的配置空间而有效利用。另外,在将中性点插入连通路46内的情况下,插槽37的内部的绕组34a不向连通路46内侵入。因此,能够不用绝缘管包膜中性点,而将中性点插入连通路46内。其结果是,能够使结构简化。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各个插槽37内相邻的壁部41彼此在周向上相互分离。另外,若壁部41呈中空状,则与壁部41不呈中空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树脂构件40轻量化。

○如图9所示,树脂构件40也可以具有供插槽绝缘片材39的一部分插入的切口50或者狭缝。切口50位于第一支承壁44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凸缘部接触壁4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线圈接触壁42的接近第一支承壁44的一方的端部之间。切口50沿着轴线(沿着第一支承壁44的长度方向以及线圈接触壁42的长度方向)延伸。切口5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第一支承壁4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以及线圈接触壁4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而且,插槽绝缘片材39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通过切口50而位于连通路46内。由此,能够确保使线圈34与定子铁心33的绝缘距离延长插槽绝缘片材39的一部分插入树脂构件40所具有的切口50的量。因此,能够使线圈34与定子铁心33的绝缘的可靠性提升。

○也可以是,在从旋转轴2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第一轴承保持部20的一部分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一部分比壁部41靠径向外侧或者径向内侧。总之,只要第一轴承保持部20以及第二轴承保持部22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在与壁部41对置的状态下配置于线圈端部34e的径向上的内侧即可。

○树脂构件40的形状能够变更。例如,树脂构件40也可以具有抵接部47以及插入于一个插槽37的一个壁部41。

○树脂构件40也可以不具有抵接部47。例如,树脂构件40既可以具有一个壁部41与一个卡止部49,也可以只具有一个壁部41。

○树脂构件40也可以不具有卡止部49。

○插槽绝缘片材39的一部分也可以不位于第一支承壁44与齿36之间。

○离心压缩机10也可以不具有插槽绝缘片材39。在该情况下,树脂构件40也可以具有沿着定子铁心33的侧面(划定插槽37的面)延伸的绝缘部。

○也可以是,在树脂构件40中,线圈接触壁42、凸缘部接触壁43、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定子铁心33的沿着轴线的长度相同。另外,也可以是,在树脂构件40中,线圈接触壁42、凸缘部接触壁43、第一支承壁44以及第二支承壁45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定子铁心33的沿着轴线的长度稍长。该情况下的离心压缩机10具有从定子铁心33的沿着轴线的第一端相对于定子铁心33插入的第一树脂构件40,但不具有从其相反侧插入的第二树脂构件40。

○在将树脂构件40从定子铁心33的两端面33a插入的情况下,定子铁心33的沿着轴线排列的两个树脂构件40形成为在沿着轴线的中央附近相互对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两个树脂构件40不到达中央附近,而是在两者之间空出间隔。

○壁部4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为圆筒状。总之,只要沿着轴线延伸的壁部41在插槽37内配置于线圈34与凸缘部36f之间即可。

○线圈34的绕组34a也可以以分布绕组的方式卷绕于多个齿36。

○轴承并不限于第一空气轴承21以及第二空气轴承23,例如,也可以是滚动轴承或者滑动轴承。

○离心压缩机10例如也可以不具有第二叶轮26,也可以是,被第一叶轮25压缩后的空气向燃料电池供给。

○电动压缩机并不限于离心压缩机10,例如,也可以是涡旋型的电动压缩机。

○压缩部所压缩的流体并不限于空气,例如,也可以是制冷剂气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