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已知具备由磁传感器检测磁通的传感器磁铁的马达。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安装在旋转轴上的传感器磁铁的马达。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115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马达中,使传感器磁铁露出于马达壳体的外部,通过设置于控制装置的磁传感器检测传感器磁铁的磁通。因此,存在铁屑等异物容易附着在传感器磁铁上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异物附着在传感器磁铁上的结构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有:转子,其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其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壳体,其在内部收纳所述转子,并保持所述定子;轴承,其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子;以及轴承保持架,其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保持所述轴承。所述转子具有:转子主体,其具有转子铁芯和转子磁铁;以及传感器磁铁。所述轴承保持架位于所述转子主体的轴向一侧。所述传感器磁铁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转子主体与所述轴承保持架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在马达中抑制异物附着在传感器磁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1中的ii-ii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2中的v-v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01、201、301:马达,10:壳体,13h:开口部,20、120、320:转子,20a:转子主体,22、122、322:.转子铁芯,23:转子磁铁,25、325:传感器磁铁,30:定子,40、240、340:轴承保持架,41a:保持架贯通孔,52、352:第2轴承(轴承),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各图中适当示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上侧、以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与z轴方向平行,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和下侧仅是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而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第1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搭载于车辆。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配置在车辆的动力滑动门的内部,是驱动车辆的动力滑动门的马达。马达1是内转子型的马达。如图1至图3所示,马达1具有壳体10、转子20、定子30、轴承保持架40、第1轴承51、第2轴承52、支承部件60和导电部80。
如图1所示,壳体10是沿与轴向垂直的一个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x轴方向表示壳体10延伸的一个方向。各图中适当示出的y轴方向表示与轴向和壳体10延伸的一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长边方向x”,将与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短边方向y”。
如图2所示,壳体10在内部收纳转子20。壳体10保持定子30、轴承保持架40、第1轴承51、第2轴承52、支承部件60和导电部80。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为树脂制。通过向插入有定子30、支承部件60和导电部80的模具中注入树脂的嵌入成形而将壳体10成形为单一的部件。由此,在壳体10中嵌入并保持定子30、支承部件60和导电部80。
如图1所示,壳体10具有保持部11和安装部12。保持部11是保持马达1的各部的部分。保持部11具有主体部13和连接器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3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如图2所示,主体部13具有定子保持部13a和轴承保持部13b。
定子保持部13a包围中心轴线j。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保持部13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在定子保持部13a中嵌入定子30和支承部件60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定子保持部13a具有在上侧开口的开口部13h。即,外壳10具有开口部13h。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壳体10、转子20和轴承保持架40的图示。
定子保持部13a具有位于后述的在周向上相邻的齿31b彼此之间的中介部13f。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中介部13f。中介部13f包括位于后述的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体32彼此之间的部分。中介部13f的下侧的端部和中介部13f的上侧的端部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体32彼此之间。
在定子保持部13a的上侧的面上设有固定凸部13e和保持凸部13g。固定凸部13e和保持凸部13g从定子保持部13a上侧的面向上侧突出。固定凸部13e为圆柱状。保持凸部13g是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如图1所示,各一对固定凸部13e和保持凸部13g分别在径向上隔着中心轴线j设置。一对固定凸部13e在短边方向y上隔着中心轴线j设置。一对保持凸部13g在长边方向x上隔着中心轴线j设置。固定凸部13e位于一对保持凸部13g彼此在周向的位置之间。
如图2所示,轴承保持部13b保持第1轴承51。轴承保持部13b位于定子保持部13a的径向内侧。轴承保持部13b从定子保持部13a的下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轴承保持部13b具有底部13c和筒部13d。
底部13c从定子保持部13a的下侧的端部的径向内缘部向径向内侧扩展。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13c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底部13c的下侧的面和定子保持部13a的下侧的面连续连接,并且配置在与轴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如图4所示,底部13c的径向外缘部与多个中介部13f的下侧的端部相连。即,底部13c的与定子保持部13a连接部分的一部分位于比后述的绝缘体32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由此,轴承保持部13b的与定子保持部13a连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定子30的下侧的端部的上侧的位置。
筒部13d从底部13c向上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13d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且在上侧开口的圆筒状。筒部13d位于比底部13c的径向内缘部更向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在筒部13d的径向内侧保持有第1轴承51。
如图1所示,连接器部14从主体部13向长度方向x的一侧(x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部14为大致长方体状。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部14中嵌入有支承部件60和导电部80。
如图1所示,安装部12是在长度方向x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箱状。安装部12在上侧开口。安装部12包围保持部11的周围。安装部12是固定在车辆的动力滑动门上的部分。安装部12例如被螺钉固定在车辆的动力滑动门上。由此,马达1被安装在车辆的动力滑动门的内部。另外,在图5、图7和图8中,省略了壳体10的图示。
转子20能够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如图2所示,转子20被收纳在壳体10的内部。更具体而言,转子20被收纳在主体部13的内部。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转子磁铁23、树脂部24、传感器磁铁25和转子罩26。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和转子磁铁23构成转子主体20a。即,转子20具有转子主体20a,该转子主体20a具有转子铁芯22和转子磁铁23。
轴21沿着中心轴线j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21是以第1中心轴线j1为中心在轴向延伸的圆柱状。轴21的上侧的端部相比壳体10更向上侧突出。轴21的上侧的端部是输出马达1的旋转的输出部。轴21的上侧的端部与车辆的动力滑动门连结。轴21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壳体10的下侧的面靠上侧的位置。轴21的下侧的端部位于底部13c的径向内侧。
转子铁芯22是以磁性体为材料的磁性部件。转子铁芯22被收纳在主体部13的内部。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正十棱柱状。转子铁芯22具有多个磁铁支承面22c。磁铁支承面22c是与径向垂直的平坦的面。多个磁铁支承面22c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一周。多个磁铁支承面22c分别是正十棱柱状的转子铁芯22所具有的多个径向外侧面。另外,转子铁芯22的形状可以是正十棱柱状以外的多边形柱状,也可以是圆柱状。
转子铁芯22具有沿轴向贯穿转子铁芯22的固定孔部22d。沿着固定孔部22d的轴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状。如图2所示,轴21穿过固定孔部22d。轴21例如被压入固定孔部22d。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直接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另外,转子铁芯22也可以通过树脂或其他部件等而间接地固定在轴21的外周面上。
如图6所示,转子铁芯22具有沿轴向贯穿转子铁芯22的多个通孔22e。多个贯通孔22e位于固定孔部22d的径向外侧。多个通孔22e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一周。例如设置有5个通孔22e。这里省略了图示,转子铁芯22例如通过将多个板部件沿轴向层叠而构成。构成转子铁芯22的板部件例如是电磁钢板。另外,转子铁芯22也可以是单一的部件。
如图2所示,转子铁芯22具有第1铁芯部22a和第2铁芯部22b。第1铁芯部22a是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的部分。第2铁芯部22b是从第1铁芯部22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的部分。第2铁芯部22b配置成从轴21向径向外侧离开,并且是包围轴21的环状。由第1铁芯部22a的径向外侧面和第2铁芯部22b的径向外侧面构成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即,磁铁支承面22c分别构成为第1铁芯部22a的径向外侧面和第2铁芯部22b的径向外侧面在轴向上相连。第2铁芯部22b的轴向尺寸比第1铁芯部22a的轴向尺寸小。如图3所示,第2铁芯部22b的下侧的端部位于筒部13d的径向外侧。
如图5和图6所示,转子磁铁23为在径向上扁平且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四棱柱状。如图5所示,多个转子磁铁23沿着周向配置。在周向上相邻的转子磁铁23彼此在周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转子磁铁23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一周。
如图3所示,转子磁铁23位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更具体而言,转子磁铁23位于第2铁芯部22b的径向外侧。转子磁铁23位于后述的定子铁芯31的径向内侧。转子磁铁23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转子铁芯22。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23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接触而直接固定在转子铁芯22上。
如图5所示,多个转子磁铁23分别从径向内侧被支承在多个磁铁支承面22c上。转子磁铁23的径向内侧面是与径向垂直的平坦的面,并且与磁铁支承面22c接触。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转子磁铁23的径向内侧面与磁铁支承面22c的下侧的部分接触。
如图5所示,转子磁铁23的径向外侧面是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弯曲面。转子磁铁23的径向外侧面的周向的中央部与转子罩26的后述的筒状部26b的内周面接触。由此,转子磁铁23在与转子铁芯22和转子罩26接触的状态下沿径向被夹持。转子磁铁23的径向外侧面随着从周向的中央部向周向两侧离开而从筒状部26b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离开。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23的轴向尺寸比转子铁芯22的轴向尺寸小。转子磁铁23的轴向尺寸例如比第2铁芯部22b的轴向尺寸大。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23的下侧的端部在轴向上位于与第2铁芯部22b的下侧的端部相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23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铁芯部22a的下侧的端部和第2铁芯部22b靠上侧的位置。转子磁铁23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铁芯部22a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23被跨越固定于第1铁芯部22a的径向外侧面和第2铁芯部22b的径向外侧面上。
树脂部24是树脂制的部分。树脂部24使转子铁芯22与转子磁铁23相互连结来进行保持。树脂部24例如通过使树脂流入到插入有转子铁芯22和转子磁铁23的模具的嵌入成形而成形为单一的部件。另外,树脂部24也可以与转子铁芯22和转子磁铁23分别成形。如图6所示,树脂部24具有环状部24a和多个柱部24b。
环状部24a是包围中心轴线j的环状。环状部24a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环状部24a包围轴21。如图3所示,环状部24a位于转子磁铁23的上侧。环状部24a的下侧的端部与转子磁铁23的上侧的端部接触。由此,环状部24a从上侧支承转子磁铁23。环状部24a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转子铁芯22靠上侧的位置。环状部24a的上侧的端部的径向外侧的角部24f是呈圆倒角的形状,带有弧度。
在环状部24a的上侧的端部的径向内缘部具有向下侧凹陷的凹部24c。如图6所示,凹部24c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凹部24c在径向内侧开口。如图3所示,凹部24c的底面在轴向上位于与转子铁芯22的上侧的面相同的位置。凹部24c的底面是凹部24c的内侧面中的朝向上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的上侧的面是第1铁芯部22a的上侧的面。凹部24c的底面的径向内缘部与转子铁芯22的上侧的面的径向外缘部连接。
如图6所示,多个柱部24b从环状部24a向下侧延伸。多个柱部24b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一周。多个柱部24b分别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转子磁铁23彼此之间。通过柱部24b,能够抑制转子磁铁23相对于转子铁芯22沿周向移动。
柱部24b的轴向尺寸例如与转子磁铁23的轴向尺寸相同。柱部24b的下侧的端部例如配置在轴向上与第2铁芯部22b的下侧的端部和转子磁铁23的下侧的端部相同的位置。
如图5所示,柱部24b的周向两侧面与在周向上相邻的转子磁铁23接触。多个柱部24b分别配置在转子铁芯22的角部的径向外侧。柱部24b的径向内侧面与转子铁芯22的角部的径向外侧面接触。由此,柱部24b相对于转子铁芯22的角部而挂靠在周向上,能够抑制树脂部24相对于转子铁芯22在周向上旋转。柱部24b的径向外侧面与转子罩26的后述的筒状部26b的内周面接触。柱部24b的径向外侧面是沿着筒状部26b的内周面的形状。
柱部24b具有柱部主体24d和按压部24e。按压部24e从柱部主体24d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周向两侧突出。按压部24e与在柱部24b的周向两侧相邻的转子磁铁23的径向外侧面接触。由此,按压部24e从径向外侧支承转子磁铁23。因此,能够抑制转子磁铁23相对于转子铁芯22向径向外侧移动。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磁铁25是包围中心轴线j的环状。传感器磁铁25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传感器磁铁25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磁铁13沿周向具有多个磁极。传感器磁铁25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转子铁芯2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磁铁25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上侧的面。由此,传感器磁铁25与转子铁芯22接触,被直接固定在转子铁芯22上。
如图3所示,传感器磁铁25的下侧的面跨越转子铁芯22的上侧的面和凹部24c的底面而接触。传感器磁铁25的上侧的面例如位于在轴向上与树脂部24的上侧的端部、即环状部24a的上侧的端部相同的位置。传感器磁铁25的上侧的面露出于转子20的外部。
传感器磁铁25的径向外缘部隔着间隙与凹部24c的内侧面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相对。另外,传感器磁铁25也可以与凹部24c的内侧面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接触,从而嵌合于凹部24c的径向内侧。传感器磁铁25例如通过粘接剂等与转子铁芯22和环状部24a固定。
传感器磁铁25在转子磁铁23的上侧分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磁铁25的径向外缘部沿轴向观察时与转子磁铁23的径向内缘部重叠。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23和传感器磁铁25在沿轴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叠。转子磁铁23和传感器磁铁25在与环状部24a接触的状态下沿轴向夹持环状部24a。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磁铁25沿轴向观察时与第2铁芯部22b重叠。传感器磁铁25的内径与第2铁芯部22b的内径大致相同。传感器磁铁25的径向内缘部位于比第2铁芯部22b的径向内缘部略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m2由磁传感器s1进行检测。磁传感器s1例如是霍尔ic等霍尔元件。通过由磁传感器s1检测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m2,能够检测转子20的旋转。另外,磁传感器s1也可以是磁阻元件。
转子罩26是以非磁性体作为材料的非磁性部件。如图3所示,转子罩26具有底部26a和筒状部26b。底部26a位于转子铁芯22和转子磁铁23的下侧。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26a位于第2铁芯部22b的径向外缘部和转子磁铁23的下侧。
底部26a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底部26a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底部26a的上侧的面与转子铁芯22的下侧的面的径向外缘部和转子磁铁23的下侧的面接触。由此,底部26a从下侧支承转子铁芯22和转子磁铁23。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的下侧的面的径向外缘部是第2铁芯部22b的下侧的面的径向外缘部。这里省略了图示,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26a的上侧的面与柱部24b的下侧的面接触。由此,底部26a从下侧支承树脂部24。
筒状部26b从底部26a的径向外缘部向上侧延伸。如图5所示,筒状部26b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筒状部26b在上侧开口。筒状部26b位于转子磁铁23的径向外侧。筒状部26b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铁芯22、转子磁铁23和树脂部24。如图3所示,筒状部26b的上侧的端部是朝向径向内侧折弯的铆接部26c。铆接部26c沿着带弧度的角部24f折弯。铆接部26c从上侧与环状部24a接触。铆接部26c和底部26a在轴向上夹持环状部24a和转子磁铁23。由此,能够抑制转子罩26相对于转子铁芯22沿轴向脱落。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转子罩26的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20上设有以磁性体为材料的磁性体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体部是转子铁芯22。如图3所示,作为磁性体部的转子铁芯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转子磁铁23的上侧,且位于传感器磁铁25的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中的第1铁芯部22a的上侧部分位于转子磁铁23的上侧,且位于传感器磁铁25的下侧。第1铁芯部22a的上侧部分位于环状部24a的径向内侧。
如图2所示,定子30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包围转子20。定子30埋入定子保持部13a。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2、绝缘体32和多个线圈31。
定子铁芯31位于转子磁铁23的径向外侧。定子铁芯31的轴向尺寸比转子磁铁23的轴向尺寸小。定子铁芯31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转子磁铁23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定子铁芯31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转子磁铁23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1a和多个齿31b。如图5所示,铁芯背部31a是包围转子20的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背部31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另外,铁芯背部31a可以是多边环状,也可以是椭圆环状。
多个齿31b从铁芯背部31a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31b沿周向隔开间隔配置。多个齿31b沿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例如设置有12个齿31b。如图4所示,齿31b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在定子保持部13a的内周面露出。如图3所示,齿31b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与转子罩26的位于转子磁铁23的径向外侧的轴向部分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31由多个定子铁芯片31p沿周向连结而构成。多个定子铁芯片31p分别具有构成铁芯背部31a的周向的一部分的1个铁芯背部片31c、以及从铁芯背部片31c向径向内侧延伸的1个齿31b。铁芯背部片31c的周向两端部与在周向上相邻的铁芯背部片31c的周向端部接触而连结。这里省略了图示,各定子铁芯片31p例如通过将多个板部件沿轴向层叠而构成。构成定子铁芯片31p的板部件例如是电磁钢板。
另外,定子铁芯片31p也可以都是单一的部件。另外,定子铁芯31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多个定子铁芯片31p,并且不沿周向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定子铁芯31可以通过沿轴向层叠多个板部件而构成,也可以是单一的部件。
绝缘体32安装于定子铁芯31。更具体而言,在多个齿31b上分别安装绝缘体32。例如设置有12个绝缘体32。绝缘体32例如是树脂制。如图3所示,绝缘体32分别具有绝缘体主体部32a、一对内侧壁部32b、32c和一对外侧壁部32d、32e。绝缘体主体部32a是供齿31b通过的筒状。
一对内侧壁部32b、32c从绝缘体主体部32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沿轴向延伸。一对内侧壁部32b、32c是板面朝向径向的板状。内侧壁部34b从绝缘体主体部32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内侧壁部32b位于环状部24a的径向外侧。内侧壁部32b在径向上位于线圈33的上侧线圈端33a与环状部24a之间。内侧壁部32c从绝缘体主体部32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下侧延伸。内侧壁部32c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底部13c的上侧的面靠下侧的位置。内侧壁部32b、32c的径向内侧面例如在径向上位于与齿31b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相同的位置。如图4所示,内侧壁部32b、32c的径向内侧面例如在定子保持部13a的内周面露出。
如图3所示,一对外侧壁部32d、32e从绝缘体主体部32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沿轴向延伸。外侧壁部32d从绝缘体主体部32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外侧壁部32e从绝缘体主体部32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下侧延伸。如图7所示,各个外侧壁部32d均具有沿径向贯通外侧壁部32d的两个贯通槽32f。两个贯通槽32f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如图8所示,各个外侧壁部32e均具有沿径向贯通外侧壁部32e的两个贯通槽32g。两个贯通槽32g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壁部32d和外侧壁部32e具有相同的形状,在轴向上对称地配置。
多个线圈33安装在定子铁芯3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33经由绝缘体32分别安装在多个齿31b上。例如设置有12个线圈33。如图3所示,线圈33安装在绝缘体主体部32a上。线圈33通过卷绕导线而构成。多个线圈33例如通过三角形接线而连接。
线圈33具有比绝缘体主体部32a更向轴向突出的线圈端部33a、33b。线圈端部33a是比绝缘体主体部32a更向上侧突出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线圈33的一部分的线圈端部33a位于转子磁铁23的上侧,并且位于传感器磁铁25的下侧。
线圈端部33a的上侧的端部是线圈33的上侧的端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33整体位于传感器磁铁25的下侧。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磁铁25整体位于比线圈33靠上侧的位置。线圈端部33a的上侧的端部、即线圈33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内侧壁部32b的上侧的端部和外侧壁部32d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
从径向外侧观察时,线圈端33a与转子20中的轴向位置成为转子磁铁23与传感器磁铁25之间的部分重叠。换言之,线圈端部33a的轴向位置与转子磁铁23和传感器磁铁25之间的轴向位置相同。从径向外侧观察时,线圈端部33a与环状部24a和第1铁芯部22a的上侧部分重叠。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磁性体部的转子铁芯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作为线圈33的一部分的线圈端部33a的径向内侧。
线圈端部33b是比绝缘体主体部32a更向下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部33b位于比转子磁铁23靠下侧的位置。从径向外侧观察时,线圈端部33b与第1轴承51重叠。线圈端部33b的下侧的端部是线圈33的下侧的端部。
如图8所示,从多个线圈33中的一部分线圈33引出线圈引出线33c。线圈引出线33c是与构成线圈33的导线相同的导线。这里省略了图示,线圈引出线33c例如分别从12个线圈中的6个线圈33引出。另外,在图8中仅例示了1个线圈引出线33c,省略了其他线圈引出线33c的图示。
如图1和图2所示,轴承保持架40保持第2轴承52。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40是以磁性体为材料的磁性部件。轴承保持架40配置在壳体1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0固定在壳体10上。更具体而言,轴承保持架40被固定在主体部13的上侧的面上。如图2所示,轴承保持架40位于转子主体20a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0位于传感器磁铁25的上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磁铁25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位于转子主体20a与轴承保持架40之间。
因此,传感器磁铁25的至少一部分被轴承保持架40从上侧覆盖。由此,能够利用轴承保持架40保护传感器磁铁25,能够抑制在马达1的外部产生的异物附着在传感器磁铁25上。异物例如包括铁屑等磁性体。铁屑等磁性体容易通过磁力而附着在传感器磁铁25上。因此,容易在马达1的外部产生铁屑等磁性体的情况下,可利用轴承保持架40保护传感器磁铁25的效果尤为有效。
另外,例如在将传感器磁铁25配置在轴承保持架40的上侧的情况下,将会把传感器磁铁25相对于轴2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因此,轴21的轴向尺寸容易变大,存在马达1在轴向上大型化的可能。
与此相对,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传感器磁铁25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配置在转子主体20a与轴承保持架40之间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将传感器磁铁25固定在转子主体20a上的结构。因此,可容易抑制轴21在轴向上大型化,能够抑制马达1在轴向上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传感器磁铁25固定在转子铁芯22上,因而不需要在轴21的与固定转子铁芯22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处固定传感器磁铁25。因此,能够使轴21在轴向上变短,能够抑制马达1在轴向上大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轴承保持架40是以磁性体为材料的磁性部件。因此,能够利用轴承保持架40遮蔽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m2。由此,能够抑制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m2泄漏到马达1的外部。因此,能够抑制在马达1的外部产生的铁屑等异物被传感器磁铁25的磁力吸引到马达1。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磁铁25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位于转子铁芯22与轴承保持架40之间。因此,容易将转子铁芯22用作传感器磁铁25的磁轭,容易增大传感器磁铁25的磁力。因此,容易提高磁传感器s1的检测精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磁铁25的径向外缘部在轴向上位于转子磁铁23和环状部24a与轴承保持架4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40从上侧覆盖设置在壳体10上的上侧的开口部13h。因此,能够利用轴承保持架40抑制异物经由开口部13h进入到壳体10内部。轴承保持架40具有顶板部41、凸缘部42和保持部43。顶板部41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顶板部4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顶板部41位于转子铁芯22和传感器磁铁25的上侧。
凸缘部42从顶板部41的径向外缘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凸缘部42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凸缘部42位于比顶板部41靠下侧的位置。如图1所示,凸缘部42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凸缘部42与壳体10的上侧的面中的开口部13h的周缘部接触。凸缘部42具有圆环状的凸缘主体部42a、以及从凸缘主体部42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一对固定部42b。
凸缘主体部42a嵌合在一对保持凸部13g各自的径向内侧。凸缘主体部42a的径向外缘部与一对保持凸部13g的径向内侧面接触。由此,轴承保持架40相对于壳体10在径向上被定位。一对固定部42b以在径向上夹着中心轴线j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固定部42b在短边方向y上夹着中心轴线j而配置。固定部42b具有供固定凸部13e通过的孔部42c。这里省略了图示,固定凸部13e的经由孔部42c而相比固定部42b更向上侧突出的部分例如通过热熔接等固定在固定部42b的上侧的面上。由此,轴承保持架40被固定于外壳10。
保持部43是从顶板部41的径向内缘部向上侧突出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43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在保持部43的径向内侧保持有第2轴承52。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43保持第2轴承52的下侧的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40具有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40的保持架贯通孔41a。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贯通孔41a设置于顶板部41。保持架贯通孔41a沿轴向贯通顶板部41。保持架贯通孔41a例如是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保持架贯通孔41a在沿轴向观察时与传感器磁铁25一部分重叠。因此,如图3所示,通过在保持架贯通孔41a中配置磁传感器s1,从而能够使磁传感器s1相对于位于比轴承保持架40靠下侧的位置的传感器磁铁25接近配置。由此,能够利用磁传感器s1高精度地检测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m2。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转子20的旋转。另外,与将磁传感器s1配置在轴承保持架40的上侧的情况相比,容易将搭载磁传感器s1的装置整体与马达1在轴向上接近配置。所谓搭载磁传感器s1的装置,例如是控制马达1的控制装置。因此,容易使组合了马达1和控制装置的组件整体在轴向上小型化。
如图1所示,保持架贯通孔41a设置在顶板部41的位于长度方向x的另一侧(+x侧)的部分。保持架贯通孔41a设置在以中心轴线j为基准沿长度方向x划分的区域中的与设置有后述的端子部70的一侧的区域相反一侧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由流过端子部70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与设置在保持架贯通孔41a中的磁传感器s1发生干涉。因此,能够抑制磁传感器s1的检测精度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40从上侧覆盖传感器磁铁25的与保持架贯通孔41a在轴向上重叠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如图2所示,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可旋转地支承转子20。第1轴承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轴21的位于比固定转子铁芯22的部分靠下侧的位置处的部分。第2轴承5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轴21的位于比固定转子铁芯22的部分靠上侧的位置处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是滚动轴承。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例如是球轴承。
第1轴承51被保持于壳体10。更具体而言,第1轴承51被轴承保持部13b保持。第1轴承51的外圈嵌合在筒部13d的径向内侧。第1轴承51的外圈被底部13c中的位于比筒部13d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从下侧支承。
第1轴承5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定子30的径向内侧。因此,与第1轴承51整体在轴向上相比定子30较远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马达1在轴向上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51整体位于定子30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使马达1在轴向上进一步小型化。第1轴承51的上侧部分位于第2铁芯部22b的径向内侧。
第2轴承52被保持在轴承保持架40上。第2轴承52的外圈的下侧的端部嵌合于保持部43的径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轴承52位于比定子30靠上侧的位置。第2轴承52露出于马达1的外部。
支承部件60是支承导电部80的部件。支承部件60例如由树脂制成。支承部件60位于定子30的径向外侧。支承部件60的至少一部分在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埋入壳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60整体埋入到壳体10中。支承部件60具有第1筒部61、第2筒部62、顶壁部63、突出板部64和端子保持部65。
第1筒部61位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如图5所示,第1筒部61包围定子铁芯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筒部6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筒部61与铁芯背部31a嵌合。第1筒部61的内周面与铁芯背部31a的外周面接触。如图2所示,第1筒部61的上侧部分61a位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第1筒部61的下侧部分61b位于外侧壁部32e的径向外侧。下侧部分61b位于线圈端部33b的径向外侧。下侧部分61b的外径和内径比上侧部分61a的外径和内径小。
如图8所示,下侧部分61b具有沿径向贯通下侧部分61b的多个贯通孔61c。多个贯通孔61c沿着周向隔开间隔配置。贯通孔61c配置在与设置于外侧壁部32e的贯通槽32g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
第2筒部62位于第1筒部61的径向外侧。第2筒部62包围第1筒部61。更具体而言,第2筒部62位于第1筒部61的上侧部分61a的径向外侧,并包围上侧部分61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筒部62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
如图2所示,顶壁部63将第1筒部61的上侧的端部与第2筒部62的上侧的端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壁部63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顶壁部63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顶壁部63的上侧的面位于与定子铁芯31的上侧的面在轴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
第1筒部61、第2筒部62和顶壁部63埋入定子保持部13a。通过第1筒部61、第2筒部62和顶壁部63而在支承部件60上设置有向上侧凹陷且沿周向延伸的收容槽66。如图8所示,收容槽66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
突出板部64从第2筒部62的下侧的端部向长度方向x的一侧(x侧)突出。突出板部64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突出板部64为大致矩形状。
如图7所示,端子保持部65从突出板部64的前端部、即长度方向x的一侧(x侧)的端部向上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端子保持部65。多个端子保持部65沿着短边方向y隔开间隔配置。例如设置有3个端子保持部65。端子保持部65分别具有保持槽65a。保持槽65a在上侧和长度方向x的一侧开口。
导电部80与线圈33电连接。导电部80将线圈33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电连接。未图示的外部电源经由导电部80向线圈33供给电力。导电部80具有多个端子部70和多个线圈引出线33c。多个端子部70是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连接的部分。多个端子部70分别被端子保持部65保持。例如设置有3个端子部70。端子部70具有基部71、端子主体部72和连接部73。
基部71是由端子保持部65保持的部分。基部71是板面朝向短边方向y的板状。基部71插入保持槽65a中而被端子保持部65保持。端子主体部72从基部71向上侧延伸。端子主体部72是板面朝向短边方向y的板状。端子主体部72为长方形状。如图1和图2所示,端子主体部72的上侧的端部从壳体10向上侧突出,并在马达1的外部露出。未图示的外部电源经由端子主体部72的上侧的端部与导电部80电连接。
如图7所示,连接部73与基部71的长度方向x的一侧(-x侧)的端部连接。在沿轴向观察时,连接部73是在短边方向y的一侧(-y侧)开口的u字形状。连接部73在内侧夹住线圈引出线33c。连接部73和线圈引出线33c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由此,端子部70与线圈引出线33c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端子部70的连接部73分别连接有两根线圈引出线33c。
线圈引出线33c是连接端子部70和线圈33的配线部件。如图8所示,线圈引出线33c从线圈33向下侧引出后,通过贯通槽32g和贯通孔61c向径向外侧延伸,被收纳在收容槽66的内部。由此,导电部80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位于第1筒部61与第2筒部62之间。在收容槽66的内部,线圈引出线33c沿周向延伸至收容槽66中的位于长度方向x的一侧(-x侧)的部分。线圈引出线33c从收容槽66中的位于长度方向x的一侧的部分沿着突出板部64的下侧的面向长度方向x的一侧延伸,与端子部70的连接部73连接。
如图2所示,线圈引出线33c的在收容槽66内通过的部分在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埋入定子保持部13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80具有线圈引出线33c的在收容槽66内通过的部分,作为在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埋入壳体10的部分。这样,通过将电连接线圈33和外部电源的导电部80通过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配置,从而能够抑制导电部80相比定子30更向轴向突出。因此,能够使马达1在轴向上小型化。通过由树脂制成壳体10,并将导电部80的一部分埋入壳体10,从而能够采用这种能够将导电部80的一部分配置在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的结构。
另外,例如,在将定子插入筒状的壳体来组装马达的结构中,需要在壳体的轴向壁部与定子的轴向之间设置用于绝缘的间隙。因此,壳体的轴向尺寸需要以某种程度大于定子的轴向尺寸,在使马达沿轴向小型化的方面存在局限。
与此相对,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壳体10为树脂制,则能够通过嵌入成形将定子30埋入到树脂制的壳体10中。因此,不需要在壳体10与定子30之间设置用于绝缘的间隙。由此,能够使保持定子30的壳体10的轴向尺寸与定子30的轴向尺寸大致相同,从而实现薄型化。因此,能够使马达1在轴向上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连接端子部70和线圈33的配线部件的线圈引出线33c的至少一部分在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埋入到壳体10。这样,通过将在导电部80中全长容易变大的配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能够更容易抑制导电部80相比定子30更向轴向突出。由此,能够使马达1在轴向上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端子部70和线圈33的配线部件是从线圈33引出的线圈引出线33c。因此,与设置汇流条作为配线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配线部件的成本。因此,能够减少马达1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支承导电部80的支承部件60,支承部件60在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埋入到壳体10。因此,即使将配线部件构成为线圈引出线33c,也能够将线圈引出线33c稳定地向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引出来进行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部件60具有第1筒部61和第2筒部62,导电部80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位于第1筒部61与第2筒部62之间。因此,利用第1筒部61和第2筒部62,能够抑制导电部80在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沿径向移动。由此,可抑制在向模具流入树脂来制作壳体10时,配置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的导电部80的部分、即线圈引出线33c沿径向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壳体10的成形时,线圈引出线33c与模具的内侧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线圈引出线33c在成形后的壳体10的外侧面露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10具有埋入定子30的定子保持部13a,轴承保持部13b的与定子保持部13a连接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定子30的下侧的端部的上侧。因此,即使减小了定子保持部13a的位于定子30的下侧的部分的轴向尺寸,也能够增大轴承保持部13b的与定子保持部13a连接的部分、即底部13c的轴向尺寸。由此,能够确保轴承保持部13b的强度,并且能够使壳体10在轴向上小型化。因此,容易使马达1在轴向上进一步小型化。另外,由于能够将轴承保持部13b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定子30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采用将第1轴承5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定子30的径向内侧的结构。由此,能够使马达1在轴向上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传感器磁铁25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情况下,传感器磁铁25与线圈33的距离容易变得较小。因此,电流流过线圈33而产生的磁场与传感器磁铁25的磁场发生干涉,存在磁传感器s1对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m2的检测精度降低的可能。特别地,从位于转子磁铁23的上侧且位于传感器磁铁25的下侧的线圈端部33a产生的磁通m1有可能流向传感器磁铁25,阻碍由磁传感器s1进行的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m2的检测。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至少一部分位于转子磁铁23的上侧且位于传感器磁铁25的下侧的磁性体部,设置有转子铁芯22。因此,如图3所示,能够使从线圈端部33a产生的磁通m1拉近至转子铁芯22中的位于转子磁铁23的上侧且位于传感器磁铁25的下侧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从线圈端部33a产生的磁通m1向传感器磁铁25流动,能够抑制磁通m1与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m2发生干涉。因此,能够抑制磁传感器s1的检测精度降低。
另外,在转子铁芯22的内部通过的磁通主要是在与定子铁芯31之间流动的磁通。因此,从线圈端部33a流向转子铁芯22的磁通m1容易沿着转子铁芯22的内部的磁通流动的主流而流向定子铁芯31。因此,从线圈端部33a流向转子铁芯22的磁通m1不易与传感器磁铁25发生干涉。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磁性体部的转子铁芯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作为线圈33的一部分的线圈端部33a的径向内侧。因此,容易使从线圈端部33a产生的磁通m1拉近至径向内侧而入射到转子铁芯22。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线圈端部33a产生的磁通m1流向传感器磁铁25,能够进一步抑制磁传感器s1的检测精度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传感器磁铁25与作为磁性体部的转子铁芯22接触。因此,能够利用与传感器磁铁25相邻的转子铁芯22适当地拉近欲从线圈端部33a朝向传感器磁铁25行进的磁通m1。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m1向传感器磁铁25流动。另外,由于能够将转子铁芯22用作传感器磁铁25的磁轭,因此能够增大传感器磁铁25的磁力。因此,能够提高磁传感器s1的检测精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传感器磁铁25的整体位于比线圈33靠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线圈端部33a产生的磁通m1流向传感器磁铁25。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磁性体部是转子铁芯22。因此,不需要设置其他部件作为磁性体部,能够抑制马达1的部件数量增加。由此,能够抑制马达1的制造成本增加。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如图9所示,在本变形例的马达101的转子120中,转子铁芯122具有转子铁芯主体122f和突出部122g。转子铁芯主体122f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子铁芯22相同的形状。转子铁芯主体122f具有第1铁芯部22a和第2铁芯部22b。
突出部122g从转子铁芯主体122f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本变形例中,突出部122g从第1铁芯部22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突出部122g位于转子磁铁23的上侧,并且位于传感器磁铁25的下侧。因此,如图9中箭头所示,能够更为容易地将从线圈端部33a产生的磁通m1经由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22g向转子铁芯122拉近。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线圈端部33a产生的磁通m1流向传感器磁铁25,能够进一步抑制磁传感器s1的检测精度降低。
在本变形例中,突出部122g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传感器磁铁25的径向外缘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作为磁性体部的转子铁芯122具有位于比传感器磁铁25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因此,能够使作为转子铁芯122的一部分的突出部122g相比传感器磁铁25更接近线圈端部33a。由此,能够更容易地使从线圈端部33a产生的磁通m1流向突出部122g,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m1向传感器磁铁25流动。
突出部122g埋入环状部24a。突出部122g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环状部24a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突出部122g位于转子磁铁23的上侧。突出部122g位于传感器磁铁25的径向外缘部的下侧。突出部122g中的径向内侧部分在轴向上位于转子磁铁23与传感器磁铁25之间。即,作为磁性体部的转子铁芯122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位于转子磁铁23与传感器磁铁25之间。因此,能够将磁性体部的一部分配置在比较接近线圈端部33a的位置。由此,更容易将从线圈端部33a产生的磁通m1拉近到磁性体部,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m1在传感器磁铁25中流动。
突出部122g既可以是包围转子铁芯主体122f的环状,也可以沿着周向设置多个。在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突出部122g的情况下,多个突出部122g在沿轴向观察时,也可以相对于多个线圈33的线圈端部33a而分别配置在成为径向内侧的位置。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的马达201的轴承保持架24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架40不同,不具有保持架贯通孔41a。即,在轴承保持架240的顶板部241上不设置保持架贯通孔41a。在本变形例中,轴承保持架240是以非磁性体为材料的非磁性部件。轴承保持架240覆盖传感器磁铁25整体的上侧。因此,能够利用轴承保持架240保护传感器磁铁25的上侧整体,能够进一步抑制在马达201的外部产生的异物附着在传感器磁铁25上。轴承保持架240从上侧覆盖壳体10的开口部13h的整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进入到壳体10的内部。
在本变形例中,检测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的磁传感器s2配置在轴承保持架240的上侧的面上。更具体而言,磁传感器s2配置在顶板部241的上侧的面的沿轴向观察时与传感器磁铁25重叠的部分。在本变形例中,由于轴承保持架240为非磁性部件,因此位于轴承保持架240的下侧的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m2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240而流向磁传感器s2。由此,磁传感器s2能够检测传感器磁铁25的磁通。磁传感器s2是除了所配置的位置以外都与磁传感器s1相同的传感器。
<第2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301的转子320具备转子铁芯322、转子磁铁23、树脂部324、磁性体部327、传感器磁铁325和转子罩26。转子铁芯32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铁芯部22a相同的形状。转子铁芯322的轴向尺寸与转子磁铁23的轴向尺寸相同。另外,在图12中省略了转子罩26的图示。
如图12所示,树脂部324具有环状部324a、多个柱部24b和多个凸部324f。环状部324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如图11所示,环状部324a位于转子铁芯322和转子磁铁23的上侧。环状部324a的下侧的面跨越转子铁芯322的上侧的面和转子磁铁23的上侧的面而接触。
如图12所示,多个凸部324f从环状部324a的径向内缘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多个凸部324f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一周。在沿轴向观察时,凸部324f为大致矩形状。例如设置有5个凸部324f。
树脂部324具有槽部324c和多个凹部324g。槽部324c从环状部324a的上侧的面向下侧凹陷。槽部324c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凹部324g从槽部324c的内侧面的径向内侧的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凹部324g在上侧开口。多个凹部324g分别设置于凸部324f。
磁性体部327是以磁性体为材料的磁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体部327经由树脂部324而被固定于转子铁芯32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体部327是与转子铁芯322不同的部件。因此,在不改变转子铁芯322的形状的情况下,能够在比转子磁铁23靠上侧且比传感器磁铁325靠下侧的轴向位置处容易地配置磁性体部327的至少一部分。由此,能够简化转子铁芯322的形状,并能够通过磁性体部327抑制磁传感器s1的检测精度降低。
磁性体部327具有主体部327a和多个被保持部327b。主体部327a是包围中心轴线j的环状。更具体而言,主体部327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主体部327a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主体部327a配置在槽部324c的内部。主体部327a与槽部324c嵌合。如图11所示,主体部327a的下侧的面与槽部324c的槽底面接触。主体部327a的轴向尺寸比槽部324c的轴向尺寸小。
主体部327a位于转子铁芯322的上侧和转子磁铁23的上侧。更具体而言,主体部327a的径向外缘部位于转子磁铁23的径向内缘部的上侧。由此,磁性体部327和转子磁铁23在沿轴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叠。
多个被保持部327b从主体部327a的径向内缘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如图12所示,多个被保持部327b沿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多个被保持部327b分别埋入多个凸部324f中。由此,磁性体部327被树脂部324保持。
在沿轴向观察时,被保持部327b为大致矩形状。被保持部327b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被保持部327b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在凸部324f的径向内侧面露出。被保持部327b具有沿轴向贯通被保持部327b的孔部327c。孔部327c经由凹部324g而露出于树脂部324的上侧。
传感器磁铁325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磁体25相同的形状。如图11所示,传感器磁铁325在磁性体部327的上侧与槽部324c嵌合。传感器磁铁325固定在磁性体部327的上侧的面上。传感器磁铁325的下侧的面与主体部327a的上侧的面接触。传感器磁铁325的内径和外径例如与主体部327a的内径和外径相同。传感器磁铁325的径向外缘部例如位于与磁性体部327的径向外缘部、即主体部327a的径向外缘部在径向上相同的位置。传感器磁铁325的径向外缘部位于转子磁铁23的径向内缘部的上侧。
本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架340的保持部343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保持部343从顶板部41的径向内缘部向下侧突出。保持部343位于环状部324a的径向内侧、磁性体部327的径向内侧以及传感器磁铁325的径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343具有外侧筒部343a和内侧筒部343b。
外侧筒部343a是从顶板部41的径向内缘部向下侧延伸的圆筒状。外侧筒部343a的径向外侧面是保持部343的径向外侧面。内侧筒部343b是在外侧筒部343a的径向内侧从外侧筒部343a的下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的圆筒状。内侧筒部343b的径向外侧面与外侧筒部343a的径向内侧面接触。保持部343在径向内侧保持第2轴承352。轴承保持架340具有从内侧筒部343b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支承凸部344。支承凸部344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
第1轴承351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其至少一部分位于定子30的径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351的除了下侧端部以外的部分位于定子30的径向内侧。第1轴承351的下侧的端部相比定子30更向下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轴承35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定子30的径向内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351的至少一部分和第2轴承35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定子30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使马达301在轴向上进一步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轴承352的除了上侧端部以外的部分位于定子30的径向内侧。第2轴承352的上侧的端部相比定子30更向上侧突出。
第2轴承352位于环状部324a的径向内侧。第2轴承352位于磁性体部327和传感器磁铁325的径向内侧。即,传感器磁铁325位于第2轴承352的径向内侧。因此,与传感器磁铁325在轴向上比第2轴承352更远离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马达301在轴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301的支承部件360具有第1支承部件360a和第2支承部件360b。第1支承部件360a与第1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60相同。第1支承部件360a具有第1筒部61、第2筒部62和顶壁部63。第2支承部件360b与第1支承部件360a的下侧连结。第2支承部件360b具有第3筒部367和底壁部368。
第3筒部367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第3筒部367的上侧的端部与第2筒部62的下侧的端部连结。第3筒部367下侧的端部位于与第1筒部61的下侧的端部在轴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槽366由第1筒部61、第2筒部62、第3筒部367和顶壁部63构成。
底壁部368从第3筒部367的下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底壁部368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底壁部368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底壁部368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1筒部61的外周面隔着间隙在径向对置。底壁部368从下侧覆盖收容槽366。因此,在制作壳体10之前,即使收纳在收容槽366中的线圈引出线33c向下侧移动,也能够将线圈引出线33c挂靠在底壁部368上。由此,能够抑制线圈引出线33c从支承部件360脱落。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设置在转子上的磁性体部的材料只要是磁性体即可,没有特别限定。磁性体部也可以不位于线圈的一部分的径向内侧。例如,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磁性体部327也可以整体位于线圈端部33a的上侧。磁性体部也可以不具有位于转子磁铁的上侧且位于传感器磁铁的下侧的部分。
传感器磁铁只要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位于转子主体与轴承保持架之间,则其配置及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定。传感器磁铁也可以不与磁性体部接触。传感器磁铁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位于线圈的径向内侧。传感器磁铁的在轴向上位于转子主体与轴承保持架之间的部分可以不包含在轴向上位于转子铁芯与轴承保持架之间的部分,也可以不包含在轴向上位于转子磁铁与轴承保持架之间的部分。传感器磁铁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轴。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磁铁固定在轴中的在轴向上位于固定转子铁芯的部分与被第2轴承支承的部分之间的部分上。传感器磁铁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不是环状。传感器磁铁例如也可以是圆板状。
第1轴承和第2轴承只要可旋转地支承转子,则其配置和种类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1轴承和第2轴承都可以不整体配置于定子的径向内侧。第1轴承和第2轴承也可以是滑动轴承。壳体的结构和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定。在壳体中也可以不埋入马达的各部。壳体可以不是树脂制的,也可以是金属制的。
导电部只要将线圈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则其形状及结构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导电部也可以具有汇流条作为配线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条在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埋入到壳体中。另外,配线部件也可以是导线等。导电部在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可以不具有嵌入于壳体的部分。支承部件只要能够支承导电部,则其形状和配置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支承部件也可以不配置在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也可以不设置支承部件。
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例如也可以基于驱动动力滑动门的用途以外的用途搭载于车辆,还可以搭载于车辆以外的设备。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结构可以在彼此不相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