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地埋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7335发布日期:2020-05-22 17:0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式地埋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式地埋变。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改变电压的场所,将发电厂输送过来的高压电流转化为低压电流供用户使用,因此,变电站一般设置在人群密集处。出于安全考虑,一般采用升降式地埋变,将变电站可升降的设置于地坑内,其安全性能相对较高。

目前,升降式地埋变通常在承载平台的各个端部底部各设置一个动力缸,以实现承载平台的升降。但是,首先,动力缸因其本身缸体的高度制约,其活塞杆的伸缩行程无法与变电站的升降行程相匹配,导致无法将变电站顺利的升至地面;其次,各个动力缸的驱动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不同步的驱动可能导致承载平台的倾斜,安全隐患极大;最后,如果其中一个动力缸损坏,则整个变电站均无法升降,需要进行维修,极大的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完全满足升降行程要求并能保证承载平台各端部同步升降的升降式地埋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升降式地埋变,其包括:可升降的设于地坑中的承载平台,安装于所述承载平台上的变电站,一端与所述变电站电相连、另一端能够穿出所述地坑并与外部电路相连的电缆,所述升降式地埋变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平台升降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所述承载平台各端部同步升降的同步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地坑内且位于所述承载平台一侧的动力缸,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动力缸的活塞杆端部的第一驱动轮,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地坑内侧壁的第二驱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轮相传动连接的驱动条,所述驱动条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平台和所述活塞杆上且所述驱动条能够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轮上;

所述同步组件包括绕着所述承载平台的周向排布且与所述驱动组件相对应的设置的同步单元、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平台相邻的两端部的多条同步索,每条所述的同步索分别能够依次经过相邻的两个所述的同步单元。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活塞杆侧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轮远离所述承载平台的一侧的第三驱动轮,所述第三驱动轮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轮上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和所述第三驱动轮的转动轴线相平行设置且均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同步单元包括支架、并排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同步模块和第二同步模块,每两个所述的第一同步模块或每两个所述的第二同步模块之间均连接有两条所述的同步索,所述的两条同步索中的任一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载平台的一端上部、另一端能够依次经过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第一同步模块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第二同步模块后连接于所述一端的相邻的另一端下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同步模块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上部的第一辊轮组a、设于所述第一辊轮组a靠近所述承载平台的一侧的第二辊轮组a、设于所述第二辊轮组a下方的第三辊轮a,所述同步索能够自所述承载平台的一端上部依次经过所述的第三辊轮a、所述的第二辊轮组a和所述的第一辊轮组a后向着相邻的所述第一同步模块伸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同步模块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上部的第一辊轮组b、设于所述第一辊轮组b靠近所述承载平台的一侧的第二辊轮组b、设于所述第二辊轮组b下方的第三辊轮b,所述同步索能够自所述承载平台的一端上部依次经过所述的第三辊轮b、所述的第二辊轮组b和所述的第一辊轮组b后向着相邻的所述第二同步模块伸出。

优选地,所述升降式地埋变还包括设于所述地坑内的防坠组件,所述防坠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升降平台底部的锁定部、设于所述地坑内壁且位于所述锁定部一侧的配合部,所述锁定部能够配合的锁定于所述配合部中,所述锁定部包括锁定本体、设于所述锁定本体上的电磁模块、可转动的设于所述锁定本体上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一端能够配合的吸附于所述锁定本体上或脱离所述锁定本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定件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当所述电磁模块通电时,所述锁定件能够配合的吸附于所述锁定本体上,此时所述锁定件处于解锁位置;当所述电磁模块断电时,所述锁定件脱离所述锁定本体并能够配合的锁定于所述配合部中,此时所述锁定件处于锁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升降式地埋变还包括设于所述地坑内的电缆托举组件,所述电缆托举组件包括两条相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承载平台和所述地坑内壁相连接的吊索、沿着所述吊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托架,所述托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条吊索相连接,所述电缆能够沿着所述吊索的长度方向依次经过所述的多个托架并架设于所述的多个托架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缆托举组件还包括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托架上的用于将所述电缆扣压于所述托架上的卡扣。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一种升降式地埋变,通过驱动组件和同步组件的配合,能够完全满足升降行程要求,并能保证承载平台各端部的同步升降,杜绝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升降式地埋变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升降式地埋变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d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5中e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升降式地埋变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8中f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8中g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地坑;2、承载平台;3、变电站;4、电缆;5、动力缸;6、第一驱动轮;7、第二驱动轮;8、驱动条;9、同步单元;91、支架;92、第一同步模块;921、第一辊轮组a;922、第二辊轮组a;923、第三辊轮a;93、第二同步模块;931、第一辊轮组b;932、第二辊轮组b;933、第三辊轮b;10、同步索;11、第三驱动轮;12、锁定部;121、锁定本体;122、电磁模块;123、锁定件;13、配合部;14、吊索;15、托架;16、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发明涉及对升降式地埋变的改进,改进后的升降式地埋变,通过驱动组件和同步组件的配合,能够完全满足升降行程要求,并能保证承载平台各端部的同步升降,杜绝了安全隐患。

具体地,参见图1-10所示,其中示出了一种升降式地埋变,其包括:可升降的设于地坑1中的承载平台2,安装于承载平台2上的变电站3,一端与变电站3电相连、另一端能够穿出地坑1并与外部电路相连的电缆4,上述的升降式地埋变还包括用于驱动承载平台2升降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承载平台2各端部同步升降的同步组件。这里的承载平台2为方形,驱动组件有四个,且位于承载平台2的四个端部下方。

如图1、图5-6所示,其中驱动组件包括:设于地坑1内且位于承载平台2一侧的动力缸5,可转动的设于动力缸5的活塞杆端部的第一驱动轮6,可转动的设于地坑1内侧壁的第二驱动轮7,分别与第一驱动轮6和第二驱动轮7相传动连接的驱动条8,驱动条8两端分别连接于承载平台2和活塞杆上且驱动条8能够依次绕设于第一驱动轮6和第二驱动轮7上。在这里,动力缸5为液压缸,动力缸5的活塞杆沿着竖直方向可伸缩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平台2需要上升时,动力缸5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活塞杆带动第一驱动轮6以及驱动条8连接于活塞杆的一端向上运动。这里,第一驱动轮6向上运动能够带动驱动条8连接于承载平台2上的一端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承载平台2向上运动,运动的行程为活塞杆的伸缩行程;同时,连接于活塞杆的一端向上运动能够拉动驱动条8,进而带动驱动条8连接于承载平台2上的一端再次向上运动,使得承载平台2能够再次向上运动,运动的行程为活塞杆的伸缩行程;两次运动的累积行程能够完全与变电站的升降行程相匹配,实现行程的放大,并顺利的将变电站升至地面。

上述的驱动组件还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活塞杆侧部且位于第一驱动轮6远离承载平台2的一侧的第三驱动轮11,第三驱动轮11位于第二驱动轮7上方。其中第三驱动轮11位于第一驱动轮6远离承载平台2的一侧。这里的第三驱动轮11起到导向轮的作用,引导驱动条8的运动方向,减少驱动条8的磨损。

上述的第一驱动轮6、第二驱动轮7和第三驱动轮11的转动轴线相平行设置且均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第一驱动轮6、第二驱动轮7、第三驱动轮11以及驱动条8为相互啮合的链条和链轮。

如图2-3和图9所示,同步组件包括绕着承载平台2的周向排布且与驱动组件相对应的设置的同步单元9、两端分别连接于承载平台2相邻的两端部的多条同步索10,每条同步索10分别能够依次经过相邻的两个同步单元9。这里的同步索为钢索。

在本实施例中,同步单元9包括支架91、并排设置于支架91上的第一同步模块92和第二同步模块93,每两个第一同步模块92或每两个第二同步模块93之间均连接有两条同步索10,两条同步索10中的任一条的一端连接于承载平台2的一端上部、另一端能够依次经过相邻的两个第一同步模块92或相邻的两个第二同步模块93后连接于一端的相邻的另一端下部。这里的同步索10为钢索。

其中第一同步模块92包括设于支架91上部的第一辊轮组a921、设于第一辊轮组a921靠近承载平台2的一侧的第二辊轮组a922、设于第二辊轮组a922下方的第三辊轮a923,同步索10能够自承载平台2的一端上部依次经过第三辊轮a923、第二辊轮组a922和第一辊轮组a921后向着相邻的第一同步模块92伸出。第一辊轮组a921包括成梯形阵列排布的四个第一辊轮a,第一辊轮a的转动轴线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梯形阵列的长边位于梯形阵列的短边远离承载平台2的一侧,两条同步索10分别能够配合的穿过长边侧和短边侧。第二辊轮组a72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二辊轮a,第二辊轮a和第三辊轮a923的转动轴线相平行设置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第二同步模块93包括设于支架91上部的第一辊轮组b931、设于第一辊轮组b931靠近承载平台2的一侧的第二辊轮组b932、设于第二辊轮组b932下方的第三辊轮b933,同步索10能够自承载平台10的一端上部依次经过第三辊轮b933、第二辊轮组b932和第一辊轮组b931后向着相邻的第二同步模块93伸出。第一辊轮组b931包括依次排布的两个第一辊轮b,其中一个第一辊轮b位于其中另一个第一辊轮b远离承载平台2并靠近第一同步模块92的一侧,第一辊轮b的转动轴线沿着竖直方向延伸。两条同步索10分别能够配合的穿过两个第一辊轮b。第二辊轮组b932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二辊轮b,第二辊轮b和第三辊轮b933的转动轴线相平行设置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辊轮组b931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第一辊轮b远离第一同步模块92一侧的导轮。这里的导轮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辊轮b的转动轴线相平行设置。

如图5和图7所示,上述的升降式地埋变还包括设于地坑1内的防坠组件,该防坠组件包括设于升降平台2底部的锁定部12、设于地坑1内壁且位于锁定部12一侧的配合部13,锁定部12能够配合的锁定于配合部13中,锁定部12包括锁定本体121、设于锁定本体121上的电磁模块122、可转动的设于锁定本体121上的锁定件123,锁定件123一端能够配合的吸附于锁定本体121上或脱离锁定本体121。

在这里,锁定件123为锁钩,电磁模块122为电磁铁,锁钩为具有磁性的材料制成,能够被电磁铁吸附,锁定件123和电磁模块122分别位于锁定本体121相对的两侧,且锁定件123的转动轴线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且垂直于锁定部12和配合部13的排布方向。锁定件123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当电磁模块122通电时,锁定件123能够配合的吸附于锁定本体121上,此时锁定件123处于解锁位置;当电磁模块122断电时,锁定件123脱离锁定本体121并能够配合的锁定于配合部13中,此时锁定件123处于锁定位置。

具体地,当承载平台2的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磁铁因通电而具有磁力,锁钩被吸附于电磁铁上,此时承载平台2能够自由升降;当电力系统故障而断电时,电磁铁失去磁力,此时锁钩在重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并锁定于配合部13中,实现锁定,防止了承载平台2的坠落。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防坠组件还包括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防坠板,配合部13为沿着防坠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于防坠板上的多个锁槽,锁定件123能够配合的卡嵌于多个锁槽中的一个实现锁定。其中多个锁槽的开口朝向锁定件123的方向设置。

如图1、图4、图8和图10所示,上述的升降式地埋变还包括设于地坑1内的电缆托举组件,电缆托举组件包括两条相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承载平台2和地坑1内壁相连接的吊索14、沿着吊索1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托架15,托架15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吊索14相连接,电缆4能够沿着吊索14的长度方向依次经过多个托架15并架设于多个托架15上。这里,电缆4为松弛状态,而吊索14为拉紧状态,且吊索14为钢索,能够完全承载电缆4的重量。在变电站的升降过程中,吊索14和托架15能够承受电缆4的重量并将电缆4托起,避免因电缆4较重而在变电站的升降过程中发生电缆4脱落的现象,杜绝了安全隐患;同时避免了长时间的牵拉对电缆4造成的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上述的电缆托举组件还包括可拆卸的设于托架15上的用于将电缆4扣压于托架15上的卡扣16。且卡扣16通过螺栓安装于托架15上。通过卡扣16的设置,避免了电缆4滑落,提高了吊索14的托举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