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70267发布日期:2020-09-11 21:0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机包括有机壳、设置在机壳腔内的定子和转子、设置在机壳两端的端盖及设置在机壳外表的散热器。机壳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一般采用一体铸造或挤压成型等的制造方式加工而成。

如图7所示为挤压成型的挤压式机壳8,其存在如下缺点:挤压式机壳材质一般是铝合金,常用的是牌号为6063-t5,其材料屈服强度只有145mpa,强度较低,无法满足大体积、大扭矩的电动机强度需求。而且,铝制机壳在防爆电动机领域受到较多限制,难以满足防爆电动机要求。另外,挤压式机壳需要专门的挤压机进行加工,大尺寸的挤压模具需要大吨位压力的挤压机,大吨位压力的挤压机设备国内较少,生产周期比较长、价格昂贵。

如图8、图9所示为铸造而成的铸造式机壳9,其存在如下缺点:铸造式机壳材质一般是铸铁,铸造机壳一个模具只能生产一种结构尺寸的机壳,当生产多种规格尺寸机壳时需要多种模具,造成模具数量多、成本高昂。而且,机壳铸造周期长,库存压力大。

可见,一体铸造或挤压成型的机壳,在面对多型号多功率段需求时,需制造多套不同规格的模具,对于小批量电机产品而言,这样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所需要的模具费用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的制造方法,电机的壳体根据电机的规格需求用钢管裁剪而成,无需制造多种不同规格的模具,壳体外的散热器由多块散热片拼接而成,使得散热片易于加工,且拼接而成的散热器可自适应电机的热胀冷缩;此外,还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通过裁切长条形的钢管,形成其内带有用于安置电机内部构件腔体的壳体;

在形成的壳体外周安置两个以上弧形的散热模块,以通过所述散热模块形成环绕于壳体外部且可对壳体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其中,在壳体外周安置弧形的散热模块的过程中,通过弹性连接的方法将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连接在一起,以便形成的散热器可以自动适应电机壳体的热胀冷缩。

其中,通过弹性连接的方法将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连接在一起,包括通过弹簧连接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的步骤。

其中,所述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包括径向端面带有螺纹孔或通孔的第一散热模块和径向端面带有装配孔的第二散热模块,第一、第二散热模块为液冷散热模块;或者,所述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均为径向端面带有安装孔的风冷散热模块。

其中,通过弹簧连接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包括:

将弹簧套装在螺钉上;

将带有弹簧的螺钉的头端穿过第二散热模块的第二散热片的装配孔,使弹簧位于第二散热片上;

将螺钉的头端与第一散热模块的第一散热片连接。

进一步的,在壳体外安置散热模块,还包括在散热片的一对轴向端面分别对接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以通过第一端盖、散热片、第二端盖形成可利用液体对壳体进行散热的液冷散热模块。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上开设平行于其轴向的多个冷却腔;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轴向端面上带有多个第一密封槽,且第一端盖的两端带有沿径向延伸且与上述第一密封槽中位于两端的一对第一密封槽分别相连通的一对径向孔;第二端盖的一侧轴向端面上带有多个第二密封槽。

其中,通过第一端盖、散热片、第二端盖形成可利用液体对壳体进行散热的液冷散热模块包括:

将第一端盖的一对径向孔的开口朝外安置,并将第一端盖上的多个第一密封槽对准散热片上多个冷却腔的一端;

将第二端盖轴向端面上的多个第二密封槽对准散热片上多个冷却腔的另一端;

将第一端盖的一对径向孔的开口分别与进水接头与出水接头相连通,以形成与冷却腔垂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其中,由进水接头注入的液体经由第一端盖的进水口流入散热片后,经由第一端盖的出水口流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盖轴向端面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沿轴向朝外凸出的一对轴向凸起部,一对径向孔分别设置于一对轴向凸起部上。

或者,通过弹簧连接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包括:

将弹簧套装在螺钉上;

将带有弹簧的螺钉的头端穿过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中的一个散热模块上的安装孔,使弹簧位于该散热模块上;

将螺钉的头端穿过另一散热模块的安装孔,并将螺母紧固在螺钉的头端,以将两个散热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涂抹用于增强两者之间导热效率的导热材料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其包括:其内带有用于安置电机内部构件腔体的壳体;安置在壳体外周的多个弧形的散热模块,多个散热模块可拼装形成环绕于壳体外部且可对壳体进行散热的散热器;用于将多个弧形散热模块中的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连接在一起的弹性连接结构,以使散热器可以自动适应电机壳体的热胀冷缩。

其中,所述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包括径向端面带有螺纹孔或通孔的第一散热模块和径向端面带有装配孔的第二散热模块,第一、第二散热模块均为液冷散热模块;或者,所述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均为径向端面带有安装孔的风冷散热模块。

其中,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在其上套装所述弹簧的螺钉。

进一小的,还包括安置在散热片两侧且与其一对轴向端面分别对接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通过第一端盖、散热片、第二端盖形成可利用液体对壳体进行散热的液冷散热模块。

其中,所述散热片上开设平行于其轴向的多个冷却腔;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轴向端面上带有多个第一密封槽,且第一端盖的两端带有沿径向延伸且与上述第一密封槽中位于两端的一对第一密封槽分别相连通的一对径向孔;第二端盖的一侧轴向端面上带有多个第二密封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涂抹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用于增强两者之间导热效率的导热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及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

1、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制造壳体的钢管和用于制造散热片的铝型材都是长条状零件,零件长度可达数米,不同长度的电机机壳组件可以通过截取长条状的钢管和铝型材零件获得。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铸造式机壳,解决了因机壳长度不同而需要多种模具的问题,减少了铸造模具种类数量,解决小批量生产模具费高的难题。另外,减少了机壳库存种类,降低了库存成本。而且,加快了生产反应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2、本发明的散热机壳组件,包括一个钢管制成的机壳和由多个散热模块连接形成的散热器,由于电机的散热器是由多个弧形的散热模块组成,使得散热模块的尺寸要小于散热器尺寸,从而使制作散热模块中散热片的挤压模具尺寸减小,降低了散热器加工过程中对大吨位挤压机的依赖,降低了散热器生产难度,也降低了生产设备和模具的投资成本,降低电机的生产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散热机壳组件的电机的半剖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液冷式散热片的散热机壳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液冷式散热片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散热片a-a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端盖的用于与散热片连接的轴向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采用风冷式散热片的散热机壳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a是图6中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挤压式机壳的透视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铸造式机壳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铸造式机壳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通过裁切长条形的钢管,形成其内带有用于安置电机内部构件腔体的壳体;

在形成的壳体外周安置两个以上弧形的散热模块,以通过所述散热模块形成环绕于壳体外部且可对壳体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其中,在壳体外周安置弧形的散热模块的过程中,通过弹性连接的方法将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连接在一起,以便形成的散热器可以自动适应电机壳体的热胀冷缩。

制造时,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可采用液冷散热模块610(如图2-图4所示),也可以采用风冷散热模块620(如图6、图6a所示),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其它冷却方式的散热模块。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其包括:其内带有用于安置电机内部构件腔体的壳体;安置在壳体外周的多个弧形的散热模块,多个散热模块可拼装形成环绕于壳体外部且可对壳体进行散热的散热器;用于将多个弧形散热模块中的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连接在一起的弹性连接结构,以使散热器可以自动适应电机壳体的热胀冷缩。

本发明制造方法中,壳体根据电机的规格需求用钢管裁剪而成,因此无需根据不同规格的电机而制造多种不同规格的模具。而钢管壳体外的散热器由多个呈弧形的散热片拼接而成,便于制造加工。多个弧形的散热模块中,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通过弹性连接的方法连接在一起,使得拼装成的散热器中的相邻散热模块之间的间距可以自动适应电机壳体的热胀冷缩,即,电机因工作而使得壳体温度过高时,每相邻的两个散热模块之间的间距可增大,而电机停止工作或冷却后,每相邻的两个散热模块之间的间距可减小,这样,可避免电机壳体热涨时因散热模块的散热片之间相互挤压而造成散热片损坏,提高散热器使用寿命,有助于提高散热效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及制造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的制造方法,散热模块采用液冷散热模块610(如图2-图3所示)。

如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用于电机的壳体1为其内带有用于安置电机内部构件腔体的壳体,其由中空长条形的钢管型材裁切而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长度较长的钢管中截取一段管体以作为电机的壳体1使用。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避免在生产不同长度的电机时需要制作多个模具的问题,从而减少制作模具的生产成本。

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器600呈环形围设于壳体1的外表面,该散热器600由2个或2个以上的弧形的液冷散热模块610拼接而成,多个弧形散热模块610的外形尺寸一致,内径等于或略大于壳体1的外径。如图3所示,每个散热模块610包括散热片611、固定在散热片611两轴向端面上的第一端盖612和第二端盖613、多个固定螺钉617。固定螺钉617将第一端盖612和第二端盖613固定于散热片611两侧的轴向端面上。制造时,散热片611采用通过挤压机生产的呈长条形的铝型材,加工工艺简单。为将多个散热模块610的散热片611固定在壳体1外周且相互拼接在一起,本实施例将散热片611分为两类,即,一类为径向端面带有螺纹孔611.5(如图2所示)的多个第一散热片611a,且第一散热片611a上的螺纹孔611.5为多个,并沿轴向延伸方向均布设置;另一类为径向端面带有装配孔611.4(如图3所示)的多个第二散热片611b,第二散热片611b上的装配孔611.4数量与螺纹孔611.5数量一致,且因装配孔611.4与螺纹孔611.5配接,因此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设计时,在第二散热片611b上还可以设置有贯穿第二散热片611b厚度(即沿散热片的径向贯穿散热片)的多个径向孔611.2,且多个径向孔611.2靠近第二散热片的带有装配孔的径向端面,每个径向孔611.2与一个装配孔611.4位置对应且相连通。当然,上述径向孔也可以为由第二散热片611b外表面向内表面方向凹进的沉槽。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某部件的径向端面,是指该部件平行于电机中心轴线的端面;某部件的轴向端面,是指垂直于电机中心轴线的端面。

在设计时,可以在第二散热片611b两侧的径向端面上均设置上述螺纹孔611.5,在第一散热片611a两侧的径向端面上均设置上述装配孔611.4;也可以在第二散热片611b一侧的径向端面上设置上述螺纹孔611.5、另一侧的径向端面上设置如第一散热片611a上的上述装配孔611.4,而在第一散热片611a两侧的径向端面上分别对应设置配接的上述装配孔611.4、螺纹孔611.5。

在壳体外周安置多个弧形的散热模块610时,将上述的第一散热片611a和第二散热片611b间隔安置,并在安置后,通过弹性连接的方法将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610连接在一起。

通过弹性连接的方法将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610连接在一起时,包括通过多组弹性连接结构(弹性连接结构的数量与螺纹孔或装配孔的数量相同)连接两两相邻的第一散热片611a和第二散热片611b的步骤。

每组弹性连接结构包括弹簧616、垫片615与螺钉614,而采用弹性连接结构连接两两相邻的第一散热片611a和第二散热片611b包括:

将垫片615、弹簧616先后套装在螺钉614上;

将带有垫片615、弹簧616的螺钉614的头端穿过第二散热片611b的装配孔611.4,使垫片615、弹簧616和螺钉614的尾端位于第二散热片611b上的径向孔611.2处;

在螺钉614的头端穿过第二散热片611b的装配孔611.4后,将头端与第一散热片611a上对应位置处的螺纹孔611.5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将两个散热片连接在一起。

通过弹性连接结构将壳体1外周两两相邻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弹性连接在一起,可以通过多个散热模块形成环绕于壳体1外部的可对壳体1进行散热的散热器600。

而通过弹性连接结构将相邻的散热片弹性连接在一起具有如下优点:当电机发热大时,各个液冷散热片之间的间距可通过弹簧的弹性进行自动调节,避免电机壳体热涨时引起的液冷散热片之间因相互挤压而造成损坏,提高散热片寿命及使用安全性。而垫片615、弹簧616和螺钉614的尾端可藏于径向孔611.2内,此设计可避免这些元件突出于散热片的外表面,且有利于缩小电机的径向尺寸,从而使电机可应用于装配空间狭窄的装置上。

其中,在壳体1外周安置上述散热模块610时,除了在壳体1外周间隔安置上述的第一散热片611a和第二散热片611b外,还在每个散热片的一对轴向端面分别对接第一端盖612和第二端盖613,以通过对应的第一端盖612、散热片611、第二端盖613形成可利用液体对壳体1进行散热的液冷的散热模块610。

如图3、图4所示,在散热片611(包括上述的第一散热片611a和第二散热片611b)上开设有平行于其轴向的多个冷却腔611.1,冷却腔611.1贯穿散热片611两侧的轴向端面,且在冷却腔611.1的内部设有缺口611.3,以使散热片611内各个独立的冷却腔611.1导通连接,该样,当向散热片的冷却腔611.1内注入冷却液时,可以延长冷却液在散热片内部的流动时间,让冷却液充分吸收电机壳体的热量,从而提升散热效果。优选的,本方案中的缺口611.3可为分别设置在散热片611两端轴向端面上的下沉部,且两轴向端面上的下沉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为形成液冷散热模块610,如图3、图5所示,在第一端盖612的一侧轴向端面(即用于与散热片611对应轴向端面对接的一侧轴向端面)上开设有沿轴向凹进的多个第一密封槽612.2,且第一端盖612的两端设有沿径向延伸且与多个第一密封槽612.2中的位于两端的一对第一密封槽612.2分别相连通的一对用于进水或出水的径向孔,即,径向孔612.4、径向孔612.3,且一对径向孔为沉孔,开口设置在第一端盖的外壁。此外,在第二端盖613的一侧轴向端面(即用于与散热片611对应轴向端面对接的一侧轴向端面)上开设有沿轴向凹进的多个第二密封槽613.1。

其中,通过第一端盖612、散热片611、第二端盖613形成可利用液体对壳体1进行散热的液冷散热模块610包括:

将第一端盖612的一对径向孔612.4、612.3的开口朝外安置,并将第一端盖612上的带有多个第一密封槽612.2的一侧对准散热片611上对应的轴向端面,使多个第一密封槽612.2分别对准多个冷却腔611.1的一端;

在多个第一密封槽612.2内分别灌注上密封胶,然后通过多个固定螺钉617将第一端盖612紧固在散热片611的轴向端面上;

将第二端盖613上的带有多个第二密封槽613.1的一侧对准散热片611另一侧的轴向端面,使多个第二密封槽613.1分别对准多个冷却腔611.1的另一端;

在多个第二密封槽613.1内分别灌注上密封胶,然后通过多个固定螺钉617将第二端盖613紧固在散热片611的轴向端面上,这样,第一端盖612上的多个第一密封槽612.2、散热片611上的多个冷却腔611.1、第二端盖613上的多个第二密封槽613.1分别对应连通,形成散热模块610的相互导通的可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通路;

将第一端盖612的一对径向孔的开口分别与进水接头与出水接头相连通,如径向孔612.4与出水接头螺纹连接,径向孔612.3与进水接头螺纹连接,则可通过一对径向孔形成与冷却腔611.1相垂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这样,由进水接头注入的冷却液经由第一端盖612的进水口即径向孔612.3可流入第一端盖612的第一密封槽,然后进入散热片611内部的冷却腔611.1和第二端盖612的第二密封槽后,最后经由第一端盖612的出水口即径向孔612.4流出。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可在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装配上密封圈,从而使对应的端盖和壳体1间实现密封的效果。

优选的,在第一端盖612的另一侧轴向端面(即背离散热片一侧的轴向端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沿轴向朝外凸出的一对轴向凸起部612.1,用于进水和出水的一对径向孔612.3、612.4分别设置于一对轴向凸起部612.1上。

由于散热片611为厚度较小的弧形柱状体,采用在第一端盖612两端设置用于进水和出水的一对径向孔612.3、612.4的结构,可以避免将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在散热片611上时、进水口和出水口因受散热片厚度的限制而无法设计成大直径开口的问题,因此,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可提升经过冷却腔的冷却液的流量,让更多的冷却液将电机壳体表面的热量带走,起提升散热效率的作用。

当然,也可以采用在第一端盖612和第二端盖613上分别设置一个轴向凸起部612.1,再在一对轴向凸起部上分别设置一个上述径向孔,从而由一对端盖分别形成用于进水的进水口和用于出水的出水口。

按照上述方法,将多个散热模块中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依次弹性连接在一起,可以拼装成环绕在壳体1外周的散热器600。

为了提升壳体1和散热器600之间的导热效率,在壳体1的外壁和散热模块的内壁之间还可以涂抹导热性好的材料,例如导热硅脂,以增强壳体1与散热片611之间的导热效率,提高对壳体的冷却速度。

本实施例壳体可根据电机的规格需求用钢管裁切而成,因此无需制造多种不同规格的模具,且钢管裁切所得的壳体内腔可以安置电机的内部构件如转子4、定子5等(如图1所示)。而散热器600通过多个散热模块610拼装而成,散热模块的散热片可挤压成型,从而便于制造加工。此外,多个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拼装可形成用于与壳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的上端盖2、下端盖3,也便于将接线盒7组装在上端盖2上。

相邻的散热片通过弹性连接的方法连接在一起,使得相邻散热模块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电机壳体热胀冷缩的程度而自动调节,避免电机壳体热涨时相邻散热片之间相互挤压而造成散热片损坏,提高散热器使用寿命。另外,多个散热模块拼装形成散热器,当其中一个或几个散热模块出现故障时,便于拆装维护,或者只需更换出现故障的散热模块即可,降低维修与采购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散热器采用风冷散热器。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器600由多个带有翅片的风冷散热模块620两两拼接而成,且拼接时,相邻散热模块通过弹性连接结构连接而成。当需要配合多个直径不同的电机壳体1时,可以通过增减散热器中散热模块620的数量来调节散热器所围成的环形体的直径大小。

如图6所示,风冷散热模块620包括呈弧形的采用铝材挤压而成的弧形板621、设置在弧形板621外壁的沿径向朝外凸起的散热翅片622、设置在弧形板621两端的一对连接片627,连接片627与相邻的散热翅片62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连接片627具有用于与相邻散热模块的连接片相对的径向端面,且连接片627的径向端面上设置多个安装孔626,多个安装孔626沿连接片轴向均布设置且沿连接片627的厚度方向贯穿连接片,连接片627通过弹簧与相邻散热模块的连接片连接在一起(如图6a所示)。

其中,通过弹簧连接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将弹簧624套装在螺钉623上;

将带有弹簧的螺钉的头端穿过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中一个散热模块的连接片上的安装孔,使弹簧位于该连接片上;

将螺钉的头端穿过另一散热模块连接片上对应的安装孔626,并将螺母625紧固在螺钉的头端,从而将两个连接片连接在一起,即,将相邻两个散热模块的相邻端连接在一起,并紧固在机壳1上。本方法采用在螺钉上套装弹簧625,且弹簧625位于同一个散热模块的连接片与最邻近的散热翅片之间,可以利用弹簧起到调节相邻散热模块之间间距的作用。相邻的两块散热模块620的连接片627之间预留有一定空隙,当壳体1在工作过程中受热产生膨胀,通过弹簧625的弹性力,使得弹簧随着壳体1的膨胀而压缩上述空隙,从而可避免相邻散热模块620之间相互挤压而造成散热模块的损坏,提高散热模块即散热器的使用寿命。

若在壳体1外沿轴向需安置多列散热模块(每列散热模块包括沿壳体周向安置的多个散热模块),则为了提升相邻两列散热模块620之间的连接强度,相邻两列散热模块与弹性连接结构配合的位置错开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散热模块620与弹性连接结构配合的位置错开,这样可以使得散热模块620与壳体1的接触更好,减少散热模块620与壳体1连接不紧密带来的导热损失。

同样,本实施例在壳体1与散热模块620的散热板之间可涂抹导热性好的材料,例如导热硅脂,使导热硅脂填满壳体1与散热板之间间隙,提高两者之间的导热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采用一种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机壳组件包括:

其内带有用于安置电机内部构件腔体的壳体1;

安置在壳体外周的多个弧形的散热模块,多个散热模块可拼装形成环绕于壳体外部且可对壳体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用于将多个弧形散热模块中的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连接在一起的弹性连接结构,以使散热器可以自动适应电机壳体的热胀冷缩。

其中,壳体1可通过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裁切长条形钢管形成,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制成,如铸造等。

其中,本实施例的散热机壳组件中,散热模块可以为风冷散热模块620(如图6所示),也可以为液冷散热模块610(如图2-图4所示),即,散热器可以为风冷散热器,也可以为液冷散热器,还可以为现有技术的其它散热器。

其中,当散热模块采用液冷散热模块610时,散热模块610包括散热片611、固定在散热片611两轴向端面上的第一端盖612和第二端盖613、用于将第一端盖612和第二端盖613固定于散热片611两侧的轴向端面上的多个固定螺钉617。

而散热片611包括两类,即,一类为径向端面带有螺纹孔611.5(如图2所示)的多个第一散热片611a,且第一散热片611a上的螺纹孔611.5为多个,并沿轴向延伸方向均布设置;另一类为径向端面带有装配孔611.4(如图3所示)的多个第二散热片611b,第二散热片611b上的装配孔611.4数量与螺纹孔611.5数量一致,且因装配孔611.4与螺纹孔611.5配接,因此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在第二散热片611b上的与每个装配孔611.4位置对应处还可以设置有贯穿第二散热片611b厚度(即沿散热片的径向贯穿散热片)的径向孔611.2,且径向孔611.2与对应位置处的装配孔611.4垂直相连通。当然,上述径向孔也可以为设置于第二散热片611b外表面的沉槽。

在设计时,可以在第二散热片611b两侧的径向端面上均设置上述螺纹孔611.5,在第一散热片611a两侧的径向端面上均设置上述装配孔611.4;也可以在第二散热片611b一侧的径向端面上设置上述螺纹孔611.5、另一侧的径向端面上设置如第一散热片611a上的上述装配孔611.4,而在第一散热片611a两侧的径向端面上分别对应设置配接的上述装配孔611.4、螺纹孔611.5。

在壳体外周安置多个弧形的散热模块610时,将上述的第一散热片611a和第二散热片611b间隔安置,并在安置后,通过多组弹性连接结构将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610连接在一起,即,通过多组弹性连接结构(弹性连接结构的数量与螺纹孔或装配孔的数量相同)连接两两相邻的第一散热片611a和第二散热片611b。

每组弹性连接结构包括弹簧616、垫片615与螺钉614,而采用弹性连接结构连接两两相邻的第一散热片611a和第二散热片611b包括:

将垫片615、弹簧616先后套装在螺钉614上;

将带有垫片615、弹簧616的螺钉614的头端穿过第二散热片611b的装配孔611.4,使垫片615、弹簧616和螺钉614的尾端位于第二散热片611b上的径向孔611.2处;

在螺钉614的头端穿过第二散热片611b的装配孔611.4后,将头端与第一散热片611a上对应位置处的螺纹孔611.5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将两个散热片连接在一起。

通过弹性连接结构将壳体1外周两两相邻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弹性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环绕于壳体1外部的可对壳体1进行散热的散热器600。

在壳体1外周安置上述散热模块610时,除了在壳体1外周间隔安置上述的第一散热片611a和第二散热片611b外,还在每个散热片的一对轴向端面分别对接第一端盖612和第二端盖613,以通过对应的第一端盖612、散热片611、第二端盖613形成可利用液体对壳体1进行散热的液冷的散热模块610。

如图3、图4所示,散热片611(包括上述的第一散热片611a和第二散热片611b)上开设有平行于其轴向的多个冷却腔611.1,冷却腔611.1贯穿散热片611两侧的轴向端面,且在冷却腔611.1的内部设有缺口611.3,通过缺口使散热片611内部的各个独立的冷却腔611.1导通连接。

优选的,缺口611.3可为分别设置在散热片611两端轴向端面上的下沉部,且两轴向端面上的下沉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3、图5所示,第一端盖612和第二端盖613分别呈短片状,第一端盖612的一侧轴向端面(即用于与散热片611对应轴向端面对接的一侧轴向端面)上开设有沿轴向凹进的多个第一密封槽612.2,且第一端盖612的两端设有沿径向延伸且与多个第一密封槽612.2中的位于两端的一对第一密封槽612.2分别相连通的一对用于进水或出水的径向孔,即,径向孔612.4、径向孔612.3。一对径向孔为沉孔,开口设置在第一端盖的外壁。

此外,在第二端盖613的一侧轴向端面(即用于与散热片611对应轴向端面对接的一侧轴向端面)上开设有沿轴向凹进的多个第二密封槽613.1。

通过第一端盖612、散热片611、第二端盖613可形成能利用液体对壳体1进行散热的液冷散热模块610。而在形成液冷散热模块的过程中,需在第一端盖的多个第一密封槽612.2、第二端盖的多个第二密封槽内分别灌注上密封胶,再通过多个固定螺钉617将第一端盖612和第二端盖613分别紧固在散热片611的两轴向端面上。

通过第一端盖612上的多个第一密封槽612.2、散热片611上的多个冷却腔611.1、第二端盖613上的多个第二密封槽613.1分别对应连通,可形成散热模块610的相互导通的可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通路。

进一步的,第一端盖612的一对径向孔的开口可分别与进水接头与出水接头相连通,如径向孔612.4与出水接头螺纹连接,径向孔612.3与进水接头螺纹连接,这样,可通过一对径向孔形成与冷却腔611.1相垂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得由进水接头注入的冷却液经由第一端盖612的进水口即径向孔612.3可流入第一端盖612的第一密封槽,然后进入散热片611内部的冷却腔611.1和第二端盖612的第二密封槽后,最后经由第一端盖612的出水口即径向孔612.4流出。

进一步的,还可在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装配上密封圈,从而使对应的端盖和壳体1间实现密封的效果。

优选的,在第一端盖612的另一侧轴向端面(即背离散热片一侧的轴向端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沿轴向朝外凸出的一对轴向凸起部612.1,用于进水和出水的一对径向孔612.3、612.4分别设置于一对轴向凸起部612.1上。

当然,也可以采用在第一端盖612和第二端盖613上分别设置一个轴向凸起部612.1,再在一对轴向凸起部上分别设置一个上述径向孔,从而由一对端盖分别形成用于进水的进水口和用于出水的出水口。

按照上述方法,将多个散热模块中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依次弹性连接在一起,可以拼装成环绕在壳体1外周的液冷散热器。

或者,当散热器采用风冷散热器时,如图6所示,散热器由多个带有翅片的风冷散热模块620两两拼接而成,且拼接时,相邻散热模块通过弹性连接结构连接而成。

如图6所示,风冷散热模块620包括呈弧形的采用铝材挤压而成的弧形板621、设置在弧形板621外壁的沿径向朝外凸起的散热翅片622、设置在弧形板621两端的一对连接片627,连接片627与相邻的散热翅片62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连接片627具有用于与相邻散热模块的连接片相对的径向端面,且连接片627的径向端面上设置多个安装孔626,多个安装孔626沿连接片轴向均布设置且沿连接片627的厚度方向贯穿连接片,连接片627通过弹簧与相邻散热模块的连接片连接在一起。

其中,用于风冷散热器的弹性连接结构包括:螺钉624、弹簧625和螺母626,采用弹性连接结构将相邻散热模块连接在一起包括如下步骤:

将弹簧套装在螺钉上;

将带有弹簧的螺钉的头端穿过两两相邻的散热模块中一个散热模块的连接片上的安装孔,使弹簧位于该连接片上;

将螺钉的头端穿过另一散热模块连接片上对应的安装孔626,并将螺母紧固在螺钉的头端,从而将两个连接片连接在一起,即,将相邻两个散热模块的相邻端连接在一起,并紧固在机壳1上。

若在壳体1外沿轴向需安置多列散热模块(每列散热模块包括沿壳体周向安置的多个散热模块),则为了提升相邻两列散热模块620之间的连接强度,相邻两列散热模块与弹性连接结构配合的位置错开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散热模块620与弹性连接结构配合的位置错开,这样可以使得散热模块620与壳体1的接触更好,减少散热模块620与壳体1连接不紧密带来的导热损失。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壳体1和散热器600之间的导热效率,在壳体1的外壁和散热模块的内壁之间还可以涂抹导热性好的材料,例如导热硅脂,以增强壳体1与散热片611之间的导热效率,提高对壳体的冷却速度。

本发明的用于电机的散热机壳组件,结构简单、利于生产制造,制造成本低。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