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暗藏电气管线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7274发布日期:2020-09-04 15:4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建筑内暗藏电气管线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气管线布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内暗藏电气管线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房屋布线一直是房屋装修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布线方式一般是直接将线路固定在墙壁表面上,此种布线方式发生在墙壁装修之后,该方式不光容易对墙壁表面产生破坏,而且线路浮于墙壁表面也不美观。

因而人们想着将线路隐藏起来,在墙壁表面看不到线路的存在,使得墙壁看起来更加美观,而采取的方式多为直接将线路预埋在墙壁内部,此时因为在墙壁装修之前就已经把线路设置好,墙壁也就不会因为布线而再产生破坏,很好的保证了墙壁的完整性。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线路通过预埋的方式直接设置在墙壁的内部,使得线路在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会非常麻烦,首先需要破坏墙壁,之后才能从墙壁中将线路一条一条拉出,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比较多的时间,并且工程量浩大,而且墙体恢复起来也很麻烦,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内暗藏电气管线的布置结构,其具有方便对隐藏在墙壁中的线路进行简单快捷的更换、更换线路时不易对墙体产生破坏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内暗藏电气管线的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墙壁表面上和或室内地面上的走线槽;走线槽中固定设置有用于放置线路的走线盒,走线盒与走线槽相适配;走线盒远离走线槽底部一侧开口,并且在开口处设置有盒盖,盒盖与走线盒可拆式连接,盒盖远离走线槽槽底一侧表面与走线槽槽口边缘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走线槽的设置,使得走线盒可以被隐藏在墙壁或者室内地板中,减少室内线路对外界的影响;走线盒以及盒盖的设置,为线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放置位置,而且在走线盒中线路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可以直接打开盒盖对走线盒中的线路进行更换,方便快捷,相比于现有的线路预埋方式,此种方式在更换线路时,对室内地面以及墙壁有更少的破坏,而且在更换后还不需要对墙面进行修补,减少了施工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走线盒的两端处分别开口,并且在两端开口处均设置有转换插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换插座的设置,使得处于墙壁上的线路可以跟处于地面上的线路分隔开来,在墙壁上的线路或者地面上的线路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就不需要将处于地面以及墙壁上的线路全部拉出进行更换,一方面减少了更换时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还减少了线路的浪费。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走线盒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转换插座上设置有与滑块滑动相适配的滑槽;所述转换插座上还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固定转换插座在走线盒中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与滑槽的设置,使得转换插座在走线盒中需要改变位置时,可以通过滑动的方式来进行改变,这样不但达到了改变位置的目的,而且自身也不易发生状态上的随意改变,有助于走线盒中线路与转换插座的连接;限位组件的设置,使得转换插座在滑动到目标位置之后可以被固定,不易继续发生位置上的变化,提升了转换插座工作的稳定性,而且线路在走线盒中也更加不易发生混乱。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齿条、扇形齿轮以及限位杆,齿条固定设置在滑块靠近所述转换插座一侧的表面上;扇形齿轮转动设置在转换插座上且与齿条啮合,扇形齿轮的扇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转换插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限位杆同时插设在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与扇形齿轮的设置,使得两者在相互啮合且扇形齿轮被固定起来后,扇形齿轮与齿条就可以起到固定转换插座位置的目的,此时转换插座就不易发生位置上的变化;限位杆、第一限位孔以及第二限位孔的设置,使得扇形齿轮与转换插座被连接起来,而因为转换插座自身并不能进行转动,所以使得扇形齿轮也不易发生转动,而扇形齿轮不发生转动,则转换插座也就不能发生位置上的变化,从而达到限制转换插座发生位置变化的目的,而且在解除对转换插座的限制时,直接拔出限位杆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走线盒中还设置有隔线件,隔线件上并排设置有多个隔线孔;隔线件与走线盒可拆式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线件的设置,使得走线盒中的线路更加不易散乱,有助于后期维修线路时及时准确地找到对应的线路,降低了维修的难度,而且因为隔线件与走线盒可拆式连接,使得隔线件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有助于安装人员将其调整到更加合适的位置上。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线件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隔线件位置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安装块、椭球件、顶杆以及定位吸盘,安装块设置在所述隔线件下方,安装块内部设置有t形腔,t形腔竖直段上端向上延伸至安装块上表面,t形腔水平段两端分别与安装块两个平行的侧表面连通,并且两端口处分别与走线盒中两内侧壁相对;椭球件活动设置在t形腔中竖直段与水平段的连接处,椭球件上端与隔线件固定连接;顶杆设置有两根,两根顶杆分别滑动设置在t形腔中水平段两端处,并且两根顶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椭球件表面抵接;定位吸盘也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定位吸盘分别固定设置在两根顶杆相互远离一端的端部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的设置,有助于隔线件在改变位置后快速的进行位置上的固定,以便隔线件在走线盒中稳定的发挥作用,不易因为位置的随意改变而发生线路的混乱;安装块和t形腔的设置,为定位组件提供了安装的位置,以便定位组件发挥作用;椭球件的设置,以便通过椭球件表面的变化来达到顶动顶杆的目的,而在顶杆被顶动后,顶杆就可以将定位吸盘顶出t形腔并使定位吸盘吸附在走线盒侧壁上,从而达到对隔线件进行固定的目的。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杆在与所述椭球件抵接的表面上设置有弧形引导槽,弧形引导槽的侧壁与椭球件表面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引导槽的设置,一方面增大了顶杆与椭球件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使得顶杆与椭球件能够更加紧密的接触,提升了椭球件顶动顶杆的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根所述顶杆靠近t形腔中竖直段一端处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一隔挡件,所述t形腔中水平段远离竖直段两端处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二隔挡件,处于同侧的一个第一隔挡件和一个第二隔挡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顶杆滑回t形腔中的顶动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挡件与第二隔挡件的设置,有助于顶杆在向t形腔中伸出时挤压顶动弹簧;顶动弹簧的设置,则有助于顶杆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以便下次再次顶出,而且还使得顶杆能够更加有力的顶住椭球件,以便顶杆感应椭球件表面的变化而随时做出对应的改变,提升了顶杆运动的灵敏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走线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卡槽;所述盒盖靠近走线盒内部一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转动设置有延伸至弧形卡槽中的卡件;安装座上还活动设置有用于驱动卡件转入和或转出弧形卡槽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卡槽与卡件的设置,使得盒盖与走线盒连接了起来,此时盒盖就不易随意脱离走线盒,以便盒盖更加稳定的盖住走线盒的开口;安装座的设置,为驱动组件以及卡件提供了稳定的安装位置,以便驱动组件和卡件发挥作用;驱动组件的设置,以便卡件将盒盖与走线盒连接起来,而且也方便解除盒盖与走线盒的连接,有助于盒盖的快速打开。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l形腔,l形腔竖直段上端与所述盒盖的上侧表面连通,l形腔水平段远离竖直段一端与盒盖靠近所述走线盒内侧壁一侧表面连通,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l形腔中,驱动组件包括:联动环、转杆、联动块以及复位弹簧,联动环转动设置在l形腔中的水平段处且与所述卡件固定连接;转杆竖向活动设置在l形腔中的竖直段处且穿过联动环;联动块固定设置在转杆的侧表面上;联动环的内圈表面上设置与联动块相适配的联动槽,联动槽上下两端开口,l形腔水平段底部设置有供转杆上下滑动的让位槽,在转杆下端处于让位槽中时,联动块处于联动槽中;复位弹簧套设在转杆上且穿过联动环,复位弹簧上端与联动块下端抵接,复位弹簧下端与让位槽槽底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腔的设置,为驱动组件提供了安装的位置;联动环、联动槽以及联动块的设置,使得转杆既可以驱动联动环转动,从而达到驱动卡件进出弧形卡槽的目的,又可以在联动块离开联动槽后,转杆不易影响到卡件的状态,提升了卡件连接盒盖与走线盒的稳定性;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转杆不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让联动块自动进入到联动槽中,使得转杆更加不易影响到卡件的状态;让位槽的设置,为转杆提供了上下运动的空间,有助于联动块进入联动槽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走线槽的设置,使得线路可以被藏在地板以及墙壁中,不易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而走线盒和盒盖的设置,不但将走线槽填满,而且在更换线路时也会更加的方便快捷,一方面减少了更换线路时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对墙体以及底板的反复破坏;

转换插座的设置,使得处于墙壁上的线路可以跟处于地面上的线路分隔开来,在墙壁上的线路或者地面上的线路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就不需要将处于地面以及墙壁上的线路全部拉出进行更换,一方面减少了更换时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还减少了线路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走线槽;2、走线盒;21、弧形卡槽;22、滑块;3、盒盖;31、安装座;311、卡件;312、l形腔;3121、让位槽;4、驱动组件;41、联动环;411、联动槽;42、转杆;43、联动块;44、复位弹簧;5、转换插座;51、插孔;52、滑槽;53、第二限位孔;6、限位组件;61、齿条;62、扇形齿轮;621、第一限位孔;63、限位杆;7、隔线件;71、隔线孔;8、定位组件;81、安装块;811、t形腔;8111、第二隔挡件;82、椭球件;83、顶杆;831、第一隔挡件;832、顶动弹簧;833、弧形引导槽;84、定位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建筑内暗藏电气管线的布置结构,其能够将室内的线路隐藏在墙壁或者底板中,并且在更换线路时也更加的方便快捷;该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墙壁表面上和或室内地面上的走线槽1,走线槽1截面呈长方形;走线槽1中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放置线路的走线盒2,走线盒2与走线槽1相适配;走线盒2远离走线槽1底部一侧开口,开口截面呈长方形,并且在开口处设置有盒盖3,盒盖3与走线盒2可拆式连接,盒盖3远离走线槽1槽底一侧表面与走线槽1槽口边缘平齐;通过将线路安装在走线盒2中,并将走线盒2安装在走线槽1中,使得线路可以被隐藏在地板或者墙壁中,而且因为盒盖3远离走线盒2一侧表面与走线槽1开口边缘平齐,使得走线槽1被很好的隐藏起来,提升了墙壁以及地面的整体性以及美观度;而在需要更换线路时,直接打开盒盖3,对线路进行更换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对墙体以及地板进行反复破坏修补,减少了更换时的工作量。

参照图1与图2,走线盒2呈长方体形状,走线盒2可以为pvc材质或者木质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走线盒2为pvc材质,走线盒2的两端处分别开口,使得走线盒2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便走线盒2更加适配走线槽1的长短,并且因为走线盒2两端开口,使得线路进出走线盒2时会更加的方便,同时走线盒2在生产时,可以不需要考虑长度,在走线盒2短时,可以通过拼接的方式加长,在走线盒2长时,可以通过锯短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参照图2与图3,盒盖3呈长方体形状且与走线盒2的材质相同,盒盖3盖在走线盒2开口处时,盒盖3周侧表面分别与走线槽1的侧壁抵接;为了将盒盖3与走线盒2连接起来,并且方便盒盖3与走线盒2分离,在盒盖3靠近走线盒2内部一侧表面上熔接有安装座31,安装座31处于盒盖3靠近走线盒2内侧表面的边缘处,并且安装座31绕盒盖3靠近走线盒2内部一侧表面的边缘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块81上转动设置有卡件311,卡件311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在走线盒2内侧壁上开设有弧形卡槽21;在卡件311进入到弧形卡槽21中后,卡件311就会与弧形卡槽21靠近走线盒2开口一侧侧壁形成隔挡,此时卡件311就将盒盖3与走线盒2固定连接起来,盒盖3自然也就不能被打开,而当卡件311转出弧形卡槽21后,盒盖3就可以被拿起,此种设计方式,使得更换走线盒2中线路时会比较方便。

参照图2与图3,而为了方便转动卡件311,在安装座31上活动设置有用于驱动卡件311转入和或转出弧形卡槽21的驱动组件4,该驱动组件4在盒盖3远离一侧表面处就可以操作;为了容置驱动组件4,在安装座31上内部开设有l形腔312,l形腔312竖直段上端与盒盖3的上侧表面连通,l形腔312水平段远离竖直段一端与盒盖3靠近走线盒2内侧壁一侧表面连通,驱动组件4设置在l形腔312中。

参照图2与图3,驱动组件4包括:联动环41、转杆42、联动块43以及复位弹簧44,联动环41呈圆环形且为不锈钢材质,联动环41转动设置在l形腔312中的水平段处且与卡件311远离弧形卡槽21一端焊接;转杆42呈圆柱形且为pvc材质,转杆42竖向活动设置在l形腔312中的竖直段处且穿过联动环41,转杆42可以在联动环41内圈中自由绕自身轴线转动;联动块43呈长方体形状且为pvc材质,联动块43熔接在转杆42的轴侧表面上且处于联动环41的上方;联动环41的内圈表面上开设有与联动块43相适配的联动槽411,联动槽411上下两端开口,l形腔312水平段底部还开设有供转杆42上下滑动的让位槽3121,在转杆42下端向下进入到让位槽3121中后,联动块43处于联动槽411中,此时联动块43与联动槽411形成隔挡,转动转杆42就可以达到带动联动环41一起转动的目的,进而达到驱动卡件311转动的目的,而在转杆42向上滑出让位槽3121中后,联动块43也会离开联动槽411,此时转动转杆42,联动环41也就不会被转杆42带动,卡件311也就不会发生位置的改变;复位弹簧44套设在转杆42上且穿过联动环41,复位弹簧44上端与联动块43下端抵接,复位弹簧44下端与让位槽3121槽底抵接。

参照图2与图3,在转杆42需要通过驱动联动环41转动来达到驱动卡件311进出弧形卡槽21的目的时,首先向下按动转杆42,使得转杆42下端进入让位槽3121中,联动块43也就可以进入到联动槽411中,同时复位弹簧44处于被压缩状态中,此时转动转杆42,转杆42也就可以带动联动环41一起转动,进而带动卡件311一起转动,卡件311也就可以达到进出弧形卡槽21的目的;而在不需要转动卡件311时,松开转杆42,在复位弹簧44的作用下,转杆42就会向上滑动,使得联动块43脱离联动块43,此时转杆42也就不能再驱动联动环41转动了,自然也就不能再继续驱动卡件311转动了;并且为了转杆42向上滑动后不易对外界产生影响,转杆42上端端面与l形腔312竖直段上端端口边缘平齐,而为了方便转动转杆42,转杆42上端端面中心处还开设有一字型槽,操作人员在转动转杆42时可以借用类似于“一”字形起子之类的辅助工具来达到转动转杆42的目的。

参照图2,为了将处于地面的线路跟处于墙壁上的线路分开,以便更换时能够局部更换,并且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在走线盒2两端开口处均设置有转换插座5,走线盒2的线路与转换插座5电连接,处于墙壁上走线盒2中的线路在跟处于地面上走线盒2中的线路连接时,可以在两个走线盒2相互靠近的一端处使用电线将相互靠近一端处的两个转换插座5电连接起来,从而达到墙壁上走线盒2中的线路与地面上走线盒2中的线路电连接的目的,并且在更换时,直接更换地面上走线盒2中的线路或墙壁上走线盒2中的线路即可。

参照图2与图4,转换插座5呈长方体形状,转换插座5两个对称的侧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插孔51,两侧表面上的插孔51中均分别设置有导电铜片,并且一侧表面上的一个插孔51中的导电铜片与另一侧表面上的一个插孔51中的导电铜片通过导线电连接,走线盒2中的线路插入到插孔51中并与插孔51中的导电片电连接,将两个转换插座5连接起来的电线的两端也分别插入插孔51中且与插孔51中的导电片电连接;在更换走线盒2中线路时,直接将线路从转换插座5上的插孔51中拔出即可。

参照图2与图4,在走线盒2的长度进行适当调整前,转换插座5的位置需要首先调整,所以在走线盒2内侧壁上熔接有滑块22,滑块22呈长方体形状且为pvc材质,滑块22的长度方向与走线盒2的长度方向相同,为了使转换插座5滑动时更加的顺畅,在本实施例中,滑块22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块,两块滑块22分别处于走线盒2中两对称的侧壁上;转换插座5上开设有与滑块22滑动相适配的滑槽52,滑槽52也设置有两道,在转换插座5沿着滑块22长度方向在走线盒2中滑动时,滑块22在滑槽52中滑动。

参照图2与图4,而在转换插座5滑动到目标位置后,需要对转换插座5的位置进行固定,以避免转换插座5的位置随意发生改变而出现扰乱线路的情况,所以在转换插座5上还设置有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用于固定转换插座5在走线盒2中的位置。

参照图2与图4,限位组件6在一个转换插座5上可以是一组或两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6在一个转换插座5上为一组,限位组件6包括:齿条61、扇形齿轮62以及限位杆63,齿条61为pvc材质,齿条61熔接在滑块22靠近转换插座5一侧的表面上;扇形齿轮62转动设置在转换插座5上的滑槽52中且与齿条61啮合,扇形齿轮62的扇面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621,第一限位孔621间隔设置有两个;转换插座5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53,第二限位孔53处于第一限位孔621的正上方,第二限位孔53也间隔设置有两个,并且一个第一限位孔621对准一个第二限位孔53;限位杆63呈u形且为pvc材质,限位杆63两端同时自上而下插设在第一限位孔621和第二限位孔53中,从而限制扇形齿轮62转动。

参照图2与图4,在转换插座5的位置需要改变时,首先需要将限位杆63从第一限位孔621和第二限位孔53中拔出,此时扇形齿轮62的转动的限制就被解除,之后再滑动转换插座5即可;在转换插座5的位置需要固定时,首先需要拨动扇形齿轮62,使得扇形齿轮62与齿条61啮合,并且扇形齿轮62上的第一限位孔621与转换插座5上的第二限位孔53上下对准,然后再将限位杆63插入到第一限位孔621和第二限位孔53中,此时因为限位杆63限制了扇形齿轮62的转动,使得扇形齿轮62就可以配合齿条61一起限制转换插座5的滑动,从而达到固定转换插座5位置的目的。

参照图2与图5,为了对走线盒2中的线路进行梳理,使得走线盒2中的线路不至于太混乱,在走线盒2中还设置有隔线件7,隔线件7呈长方体形状且为硬质绝缘塑料材质,隔线件7间隔设置有多个,隔线件7上并排设置有多个隔线孔71,走线盒2中的线路可以分别从隔线孔71中穿过,使得线路能够被梳理的更加清晰,以便维修时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到相对应的线路。

参照图2与图5,而为了方便调整隔线件7的位置,隔线件7与走线盒2为可拆式连接,隔线件7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隔线件7位置的定位组件8,使得隔线件7既可以调整位置,又可以在调整好之后进行位置的固定;定位组件8包括:安装块81、椭球件82、顶杆83以及定位吸盘84,安装块81呈长方体形状且为pvc材质,安装块81设置在隔线件7下方,安装块81内部开设有t形腔811,t形腔811竖直段上端向上延伸至安装块81上表面,t形腔811水平段两端分别与安装块81两个平行的侧表面连通,并且两端口处分别与走线盒2中两内侧壁相对;椭球件82为不锈钢材质,椭球件82活动设置在t形腔811中竖直段与水平段的连接处,椭球件82上端通过一根呈圆柱形的直杆与隔线件7下端固定连接,直杆为不锈钢材质,直杆上端与隔线件7固定插接,直杆下端与椭球件82焊接;顶杆83呈圆柱形且为不锈钢材质,顶杆83设置有两根,两根顶杆83分别滑动设置在t形腔811中水平段两端处,并且两根顶杆83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椭球件82表面抵接;定位吸盘84为普通的橡胶吸盘,定位吸盘84也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定位吸盘84分别固定粘连在两根顶杆83相互远离一端的端部处。

参照图2与图5,在椭球件82长径与顶杆83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时,顶杆83就会被顶出t形腔811中,此时顶杆83端部的定位吸盘84就会吸附在走线盒2内部的侧壁上,隔线件7也就不能继续在走线盒2中发生位置上的变化,从而达到固定隔线件7位置的目的;而转动隔线件7,使得椭球件82的长径与顶杆83的轴线垂直,此时顶杆83就不会被椭球件82顶住,操作人员就可以手动将定位吸盘84从走线盒2侧壁上分离下来,并塞回到t形腔811中,此时隔线件7也就可以进行位置上的改变。

参照图2与图5,而为了方便定位吸盘84与走线盒2内侧壁分离并回到t形腔811中,在两根顶杆83靠近t形腔811中竖直段一端处分别焊接有一个第一隔挡件831,t形腔811中水平段远离竖直段两端处的侧壁上分别粘连有一个第二隔挡件8111,第一隔挡件831与第二隔挡件8111均呈圆环形,第一隔挡件831为不锈钢材质,第二隔挡件8111为pvc材质,处于同侧的一个第一隔挡件831和一个第二隔挡件8111之间设置有用于顶杆83滑回t形腔811中的顶动弹簧832,顶动弹簧832套设在顶杆83上;在顶杆83将定位吸盘84顶动至吸附在走线盒2的侧壁上时,顶动弹簧832在第一隔挡件831与第二隔挡件8111的作用下被压缩,而在顶杆83未被椭球件82顶住时,顶杆83就会在顶动弹簧832的作用下,向t形腔811中运动,使得定位吸盘84与走线盒2分离。

参照图5,为了顶杆83与椭球件82能够更加稳定的抵接,在顶杆83在与椭球件82抵接的表面上还开设有弧形引导槽833,弧形引导槽833的侧壁与椭球件82表面相贴合,此种设计方式,不但顶杆83与椭球件82抵接的更加稳定,而且顶杆83能够更加灵敏的感应椭球件82的变化,以便顶杆83快速做出对应的动作反应。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该走线盒2时,首先需要选择好走线盒2的长度,使得走线盒2与走线槽1相适配,在选择好走线盒2之后,再将转换插座5安装在走线盒2中,待转换插座5安装好之后,再将隔线件7安装在走线盒2中,隔线件7安装好之后,再进行线路的安装;在进行线路安装时,需要将线路穿过隔线件7上的隔线孔71中,然后再将线路两端分别与处于走线盒2两端的转换插座5连接,从而完成线路的安装;之后再将安装好线路的走线盒2安装在走线槽1中,并且在地面上的走线盒2中的线路需要连接墙壁上的走线盒2中的线路时,还需要将两个走线盒2相互靠近一端的两个转换插座5用导线连接起来,待连接好之后,再将盒盖3盖在走线盒2开口处,将走线盒2封闭起来,同时通过驱动组件4驱动卡件311滑入到弧形卡槽21中,使得盒盖3与走线盒2固定连接起来,从而完成走线盒2的安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