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49386发布日期:2021-01-05 21:0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充电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使用汽车出行反而会变的更加不便,常常会遇到堵车或是停车难等问题,尤其是在短距离通勤的过程中使用汽车往往会增加路上的通勤时间。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电动自行车作为短途出行的首选工具。

相关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往往会在车架上设置专用的充电接口以供手机或其他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充电接口除了为手机这类通讯设备及时充电外,在外界环境温度较高的夏季,还可为小型的电风扇进行供电,帮助使用者降温;或是为车载音箱进行供电,以提高使用者驾驶时的娱乐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为小型电风扇或是支持低功率充电的手机而言,现有的充电接口所能提供的供电功率可以满足上述设备的供电需求;而对于车载音箱或是支持快充充电的手机而言,需要更高功率的充电接口才能满足高功率的充电需求。一般而言,电动自行车中的蓄电池除去正常驾驶所需的电功率之外,为充电接口剩余的功率在10-30瓦左右,现有的使用常用的快充协议的快充手机的快充充电功率普遍在15-18瓦之间,而一般的低功率电器的用电功率在5-10瓦左右。因此,现有的电动自行车上,一般要么设置两个低功率的充电接口,要么仅设置一个高功率的充电接口,这就导致了在同一辆电动自行车上为多个低功率用电设备和为一个高功率用电设备供电的需求无法共同满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电动自行车中为多个低功率用电设备和为一个高功率用电设备供电的需求无法共同满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盒,所述充电盒通过导线连接有供电电源,该种电动车充电装置还包括有切换结构,所述充电盒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有若干个低功率充电口,所述低功率充电口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2个,所述切换结构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有一个高功率充电口;

所述切换结构位于充电盒外时,所述低功率充电口通过充电盒与供电电源电连接;

所述切换结构位于充电盒内时,所述高功率充电口依次通过切换结构和充电盒与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低功率充电口与供电电源之间断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为一个或两个低功率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时,使用者需将切换结构从充电盒内取出,此时低功率充电口通过充电盒与供电电源之间电连接,两个低功率充电口最多可以同时为两个低功率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在需要为一个高功率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时,使用者需将切换结构插入安装至充电盒内,此时高功率充电口依次通过切换结构和充电盒与供电电源之间电连接,且同时低功率充电口与供电电源之间的连接断开,供电电源的电流全部流入至高功率充电口,单个高功率充电口即可为一个高功率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通过将切换结构在充电盒内进行插拔,即可实现为单个高功率用电设备和为两个低功率用电设备供电的切换,即实现了高功率充电口和低功率充电口之间的切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装配有该种充电装置的电动车在充电方面的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充电盒由一级壳体和二级壳体拼合而成,所述充电盒的一端设置有端盖结构,所述充电盒远离端盖结构的一端开口以供切换结构插入,充电盒内设置有一级电极片,一级电极片的一端连接有穿出端盖结构并与供电电源相连接的导线;

所述一级电极片在充电盒内沿充电盒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一级电极片包括有固定段和弹性段,充电盒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段的固定结构,所述弹性段包括一级弹性片、二级弹性片和三级弹性片,一级弹性片与固定段连接,且一级弹性片与固定段之间的位置即为导线与一级电极片的连接处,所述二级弹性片与一级弹性片远离固定段的一端连接且与一级弹性片之间呈90°弯折,所述三级弹性片与二级弹性片远离一级弹性片的一端连接且与二级弹性片之间呈90°弯折;

所述切换结构内设置有两个二级电极片,所述切换结构插入至充电盒内的末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通电缺口,所述二级电极片的部分裸露设置在通电缺口处;

所述切换结构插入安装至充电盒内时,所述三级弹性片的表面穿过通电缺口与二级电极片的表面贴合,且所述二级弹性片和一级弹性片受三级弹性片的挤压发生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电极片和二级电极片之间为面接触,通过增大电极片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降低接触电阻,从而降低一级电极片和二级电极片的整体电阻,从而使得一级电极片和二级电极片中允许通过更大的电流,从而为充电接口处提供更大的电流输出,并在相同电压的情况下提供更高的充电功率,以满足充电接口处的快充需求,为手机实现快速补电。

固定段用于实现一级电极片在充电盒内的固定,弹性段用于实现一级电极片和二级电极片之间的紧密接触,在切换结构插入至充电盒内后,切换结构上的二级电极片与三级弹性片之间相贴合,且二级电极片对三级弹性片施加作用力,三级弹性片受一级弹性片和二级弹性片的作用对二级电极片施加反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一级电极片和二级电极片之间紧密贴合,有效减少一级电极片和二级电极片之间发生脱离的可能性,使得切换结构和充电盒之间的电连接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充电盒内的一级固定片,所述一级固定片与充电盒长度方向一侧的内壁相连接,且一级固定片与充电盒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一级固定片的中部位置开设有供一级电极片插入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宽度与一级电极片的厚度相同,所述一级电极片的长度方向与充电盒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一级电极片和充电盒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对应一级电极片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头通过导线与低功率充电口电连接,所述连接头靠近一级电极片的一侧设置有电极凸点,所述电极凸点与一级电极片的表面抵接,所述电极凸点在连接头内部与连接头的导线电连接;

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二级固定片,所述二级固定片设置在固定槽的两侧且两个二级固定片均与一级电极片的固定段的表面抵接;

所述一级电极片远离充电盒的侧壁的末端设置有三级固定片,所述三级固定片与一级电极片平行,所述切换结构插入至充电盒内时,所述三级固定片远离一级电极片的一端与切换结构的外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一级电极片的定位段插入设置于卡接槽内即可实现一级电极片在固定结构内的固定安装,电极凸点用于实现一级电极片与连接头之间的电连接。一级电极片固定安装在固定槽内,若一级电极片的一端受到较大的作用力,则容易导致一级电极片的位置发生转动偏移,故设置二级固定片,两个二级固定片同时与一级电极片的表面贴合,可以对一级电极片的位置形态进行固定,减少一级电极片整体发生位置偏移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一级电极片的结构稳定性。三级固定片的末端可以对切换结构的插入位置进行限位,减少使用者在将切换结构插入至充电盒内时过度插入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减少充电盒因切换结构过度插入而导致损坏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切换结构包括相互卡接连接的一级外壳和二级外壳,两个所述二级电极片沿切换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一级外壳和二级外壳内均设置有一级卡接结构,所述一级卡接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二级电极片设置在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之间,所述外卡接片与一级外壳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外卡接片与二级外壳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通电缺口设置在一级外壳和二级外壳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一级外壳和二级外壳拼合后形成完整的通电缺口,所述二级电极片的厚度小于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之间的距离,所述二级电极片的表面设置有弹性拨片,所述弹性拨片的末端与内卡接片或外卡接片的表面抵接,所述二级电极片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为二级电极片的放置提供空间,且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同时对二级电极片进行定位,通电缺口为一级电极片和二级电极片的接触提供空间。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之间的距离大于二级电极片的厚度,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在组装时快速的将二级电极片放入至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之间。而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之间的距离过大容易导致二级电极片在其中安装后产生晃动,从而导致一级电极片和二级电极片之间发生脱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故设置弹性拨片,在安装至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之间后,弹性拨片与内卡接片或外卡接片的表面抵接,并使得弹性拨片与内卡接片或外卡接片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有效减少二级电极片在安装后发生晃动的可能性,提高一级电极片和二级电极片之间连接的稳定程度。

当高功率充电口对手机进行快充时,由于充电功率较高,导致二级电极片上经过的电流变大,从而导致二级电极片发热功率增加,通过在二级电极片表面开设散热孔,可以帮助二级电极片进行散热,减少二级电极片过热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切换结构内设置有二级卡接结构,所述二级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一级外壳内的连接短柱和设置在二级外壳内的连接套管,所述一级外壳和二级外壳之间连接安装时,所述连接短柱插入设置在连接套管内;

所述切换结构内还设置有三级卡接结构,所述三级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一级外壳内的一级卡接片和设置在二级外壳内的二级卡接片,所述一级卡接片和二级卡接片相错设置,且当一级外壳和二级外壳之间连接安装时,所述一级卡接片位于相邻的两个二级卡接片之间,所述二级卡接片位于相邻的两个一级卡接片之间;

所述一级卡接片设置在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之间,所述二级卡接片设置在内卡接片和外卡接片之间,所述一级卡接片远离一级外壳的末端设置有一级配合斜面,所述一级配合斜面设置在一级卡接片靠近内卡接片的一侧,所述二级卡接片远离二级外壳的末端设置有二级配合斜面,所述二级配合斜面设置在二级卡接片靠近内卡接片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短柱和连接套管相配合,可以有效提高一级外壳和二级外壳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降低两者之间发生脱离的可能性。在切换结构插入安装至充电盒内时,一级卡接片和二级卡接片之间相互配合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一级外壳和二级外壳之间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从而有效减少两者之间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相互脱离的情况。一级配合斜面的设置可以更加便于一级卡接片插入至二级外壳内,二级配合斜面的设置可以更加便于二级卡接片插入至一级外壳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对一级外壳和二级外壳的安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远离一级固定片的一端设置有延伸片,所述延伸片朝向切换结构的外表面延伸且其末端与切换结构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切换结构远离充电盒的末端设置有隔断片,所述隔断片与一级电极片平行,所述连接头远离充电盒的内部的端面开设有供隔断片插入的通孔,当所述切换结构插入至充电盒内部时,所述隔断片穿过通孔直至充电盒内部且隔断片的末端位于一级电极片和电极凸点之间;

所述三级固定片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三级固定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一级电极片表面抵接,所述压缩弹簧与一级电极片表面抵接时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

所述一级电极片靠近电极头的末端设置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不与电极凸点相接触,所述弯折段朝向远离连接头的方向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片用于和切换结构的侧面抵接,从而使得切换结构在插入安装至充电盒后更加稳定,不易与充电盒之间发生脱离,延伸片表面的通孔为隔断片的插入提供空间,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切换结构与充电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隔断片随切换结构插入至充电盒内后,其末端位于一级电极片和电极凸点之间,可以将一级电极片与连接头之间的连接断开,从而实现低功率充电口和高功率充电口之间的供电切换。

在切换结构多次插拔的情况下,一级电极片与电极凸点的连接处可能因为多次弯折而导致失去弹性,从而导致在切换结构拔出的情况下,一级电极片与电极凸点之间无法充分接触,故在三级固定片上设置若干压缩弹簧对一级电极片提供作用力,从而使得一级电极片的末端始终受到来自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并与电极凸点抵接,有效延长了该种充电盒的使用寿命。

由于制造误差的存在,在切换结构插入至充电盒内时,可能导致隔断片难以恰好插入至一级电极片和电极凸点之间,故在一级电极片的末端设置弯折段,加大一级电极片末端和连接头侧面之间的距离,隔断片可以顺着弯折段插入至一级电极片和电极凸点之间,大大提高了切换结构插入至充电盒内的成功率。

优选的,所述端盖结构包括设置在充电盒一端的一级端盖,一级端盖上设置有供导线穿出的一级穿线口,所述一级端盖的侧面的边沿处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一级壳体和二级壳体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凸块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一级端盖安装至充电盒内时,所述定位凸块插入安装至定位孔内,所述一级端盖的侧面与充电盒的内壁抵接;

所述充电盒的一端还设置有二级端盖,二级端盖上对应一级穿线口设置有二级穿线口,所述二级端盖贴合设置在一级端盖朝向充电盒内部的一侧,所述充电盒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条定位凸棱,所述一级端盖和二级端盖安装至充电盒内时,所述二级端盖的表面与定位凸棱的末端相抵接;

所述一级端盖与二级端盖贴合的一面上开设有一级配合凹槽,所述二级端盖与一级端盖贴合的一面上设置有一级配合凸条,所述一级端盖与二级端盖贴合时,所述一级配合凸条位于一级配合凹槽内;

所述一级端盖与二级端盖贴合的一面上开设有二级配合凸条,所述二级配合凸条的长度方向与一级配合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二级端盖与一级端盖贴合的一面上开设有二级配合凹槽,所述一级端盖与二级端盖贴合时,所述二级配合凸条位于二级配合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一级端盖的安装时,先将一级端盖与一级壳体之间进行安装,并使得一级端盖上的定位凸块与一级壳体上的定位孔一一对应,随后再将一级壳体和二级壳体之间配合安装,即可使得一级端盖在充电盒内固定。由于定位凸块和定位孔之间相互配合,使得一级端盖不易与充电盒之间发生相互脱离的情况,导线在与充电盒内部的一级电极片连接后从一级穿线口中穿出。

二级端盖位于一级端盖的内侧,并与一级端盖之间贴合设置,在一级端盖和二级端盖均安装于充电盒内时,二级端盖与定位凸棱的末端之间抵接,从而使得二级端盖对一级端盖起到支撑作用,并使得一级端盖与充电盒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减少了一级端盖和充电盒之间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一级配合凹槽和一级配合凸条之间相互配合,在一级端盖和二级端盖安装后,可以有效减少一级端盖和二级端盖之间产生相对移动的可能性。二级配合凹槽和二级配合凸条之间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一级端盖和二级端盖之间的安装稳定性,有效提高充电盒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二级端盖远离一级端盖的一面上设置有端头保护罩,所述端头保护罩远离二级端盖的一面设置有端头进口,所述端头保护罩靠近二级端盖的一端与二级穿线口连通,所述一级电极片与导线相连的一端位于端头保护罩内,所述端盖结构安装至充电盒内时,所述端头保护罩的末端与固定结构之间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头保护罩的设置可以对一级电极片和导线的连接处进行保护,从而有效降低一级电极片和导线之间发生脱离的可能性。固定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对二级端盖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二级端盖在充电盒内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充电盒的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切换结构的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d-d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7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中f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充电盒;11、一级壳体;111、定位孔;12、二级壳体;13、定位凸棱;2、固定结构;21、一级固定片;211、固定槽;22、二级固定片;23、三级固定片;231、压缩弹簧;3、连接头;31、电极凸点;32、延伸片;33、通孔;4、一级电极片;41、固定段;42、弹性段;421、一级弹性片;422、二级弹性片;423、三级弹性片;43、弯折段;5、端盖结构;51、一级端盖;511、一级穿线口;512、定位凸块;513、一级配合凹槽;514、二级配合凸条;52、二级端盖;521、二级穿线口;522、一级配合凸条;523、二级配合凹槽;524、端头保护罩;525、端头进口;6、切换结构;61、二级电极片;611、弹性拨片;612、散热孔;62、通电缺口;63、一级外壳;64、二级外壳;65、一级卡接结构;651、内卡接片;652、外卡接片;66、二级卡接结构;661、连接短柱;662、连接套管;67、三级卡接结构;671、一级卡接片;672、一级配合斜面;673、二级卡接片;674、二级配合斜面;68、隔断片;7、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参照图1,该种电动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盒1和切换结构6,充电盒1通过导线7连接有供电电源,充电盒1内设置有连接头3,连接头3与充电盒1之间电连接,连接头3通过导线7连接有低功率充电口,本实施例中,低功率充电口的数量为2个。切换结构6的一端通过导线7连接有一个高功率充电口。切换结构6位于充电盒1外时,低功率充电口通过充电盒1与供电电源电连接。切换结构6位于充电盒1内时,高功率充电口依次通过切换结构6和充电盒1与供电电源电连接,低功率充电口与供电电源之间断开。

参照图2和图3,充电盒1由一级壳体11和二级壳体12拼合而成,充电盒1的一端设置有封闭的端盖结构5,充电盒1远离端盖结构5的一端设置有供切换结构6插入的开口,充电盒1内安装固定有两个一级电极片4,一级电极片4的一端通过导线7与供电电源相电连接,与一级电极片4和供电电源相连接的导线7穿设于端盖结构5,一级电极片4的另一端与低功率充电口连接。

参照图2和图3,端盖结构5包括一级端盖51和二级端盖52,二级端盖52相较于一级端盖51设置于充电盒1的内部,一级端盖51上设置有供导线7传出的一级穿线口511,一级端盖51的侧面边沿处设置有定位凸块512,一级壳体11和二级壳体12的侧面设置有与定位凸块512相配合的定位孔111,当一级端盖51安装在充电盒1内时,各定位凸块512配合安装于各对应的定位孔111内,且一级端盖51的侧面与充电盒1的内壁抵接。本实施例中,定位凸块512的数量为3个,且各定位凸块512的截面形状不同,通过该种差异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在充电盒1的安装过程中快速定位。

参照图2和图3,二级端盖52上对应一级穿线口511设置有二级穿线口521,二级端盖52与一级端盖51相贴合设置。一级端盖51与二级端盖52相贴合的一面上开设有一级配合凹槽513,二级端盖52与一级端盖51贴合的一面上设置有一级配合凸条522,当一级端盖51与二级端盖52相贴合时,一级配合凸条522配合安装于一级配合凹槽513内。一级端盖51与二级端盖52相贴合的一面上开设有二级配合凸条514,二级端盖52与一级端盖51相贴合的一面上设置有二级配合凹槽523,当一级端盖51与二级端盖52相贴合时,二级配合凸条514配合安装于二级配合凹槽523内。

参照图2和图3,充电盒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定位凸棱13,当一级端盖51和二级端盖52安装至充电盒1内时,二级端盖52的表面与定位凸棱13的末端相抵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二级端盖52在充电盒1内安装时的结构稳定性。二级端盖52远离一级端盖51的一面上设置有端头保护罩524,端头保护罩524远离二级端盖52的一端设置有端头进口525,且端头保护罩524靠近二级端盖52的一端与二级穿线口521连通。一级电极片4与导线7相连的一端位于端头保护罩524内。端头保护罩524的设置可以对电极片和导线7的连线处进行保护,从而有效降低电极片和导线7连接后由于振动而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参照图2和图3,一级电极片4包括有固定段41和弹性段42,充电盒1内设置有固定结构2,固定结构2用于实现固定段41的固定,从而实现一级电极片4在充电盒1内的固定。固定结构2包括设置在充电盒1内的一级固定片21,二级固定片22和三级固定片23。一级固定片21与充电盒1长度方向一侧的内壁相连接,且一级固定片21与充电盒1长度方向垂直,一级固定片21的中部位置开设有供一级电极片4插入的固定槽211,固定槽211的宽度与一级电极片4的厚度相同。连接头3设置在一级电极片4和充电盒1的侧壁之间,连接头3靠近一级电极片4的一侧设置有电极凸点31,电极凸点31与一级电极片4的表面抵接,电极凸点31在连接头3内部与连接头3的导线7电连接。

参照图2和图3,二级固定片22设置在固定槽211的两侧且两个二级固定片22均与一级电极片4的固定段41的表面抵接。两个二级固定片22同时与一级电极片4的表面贴合,可以对一级电极片4的位置形态进行固定,减少一级电极片4整体发生位置偏移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一级电极片4的结构稳定性。三级固定片23设置在一级电极片4远离充电盒1侧壁的末端,三级固定片23与一级电极片4平行,切换结构6插入至充电盒1内时,三级固定片23远离一级电极片4的一端与切换结构6的外表面抵接。三级固定片23的末端可以对切换结构6的插入位置进行限位,减少使用者在将切换结构6插入至充电盒1内时过度插入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减少充电盒1因切换结构6过度插入而导致损坏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2和图3,一级电极片4的弹性段42包括一级弹性片421、二级弹性片422和三级弹性片423,一级弹性片421与固定段41连接,且一级弹性片421与固定段41之间的位置即为导线7与一级电极片4的连接处,二级弹性片422与一级弹性片421远离固定段41的一端连接且与一级弹性片421之间呈90°弯折,三级弹性片423与二级弹性片422远离一级弹性片421的一端连接且与二级弹性片422之间呈90°弯折。

参照图4和图5,切换结构6内设置有两个二级电极片61,切换结构6插入设置在充电盒1内的末端且对称设置有两个通电缺口62,且二级电极片61的部分裸露设置在通电缺口62处。切换结构6包括相互卡接连接的一级外壳63和二级外壳64,两个二级电极片61沿切换结构6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切换结构6内设置有一级卡接结构65、二级卡接结构66和三级卡接结构67。

参照图4和图5,一级卡接结构65包括平行设置的内卡接片651和外卡接片652,二级电极片61设置在内卡接片651和外卡接片652之间,外卡接片652与一级外壳63的外表面相连接,外卡接片652与二级外壳64的外表面相连接,通电缺口62设置在一级外壳63和二级外壳64长度方向的两侧,一级外壳63和二级外壳64拼合后形成完整的通电缺口62,二级电极片61的厚度小于内卡接片651和外卡接片652之间的距离,二级电极片61的表面设置有弹性拨片611,弹性拨片611的末端与内卡接片651或外卡接片652的表面抵接,二级电极片6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612。二级卡接结构66包括设置在一级外壳63内的连接短柱661(参照图6)和设置在二级外壳64内的连接套管662,一级外壳63和二级外壳64之间连接安装时,连接短柱661插入设置在连接套管662内。连接短柱661和连接套管662相配合,可以有效提高一级外壳63和二级外壳64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降低两者之间发生脱离的可能性。在切换结构6插入安装至充电盒1内时,一级卡接片671和二级卡接片673之间相互配合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一级外壳63和二级外壳64之间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从而有效减少两者之间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相互脱离的情况。

参照图5和图6,三级卡接结构67包括设置在一级外壳63内的一级卡接片671和设置在二级外壳64内的二级卡接片673,一级卡接片671和二级卡接片673相错设置,且当一级外壳63和二级外壳64之间连接安装时,一级卡接片671位于相邻的两个二级卡接片673之间,二级卡接片673位于相邻的两个一级卡接片671之间;一级卡接片671设置在内卡接片651和外卡接片652之间,二级卡接片673设置在内卡接片651和外卡接片652之间,一级卡接片671远离一级外壳63的末端设置有一级配合斜面672,一级配合斜面672设置在一级卡接片671靠近内卡接片651的一侧,二级卡接片673远离二级外壳64的末端设置有二级配合斜面674,二级配合斜面674设置在二级卡接片673靠近内卡接片651的一侧。一级配合斜面672的设置可以更加便于一级卡接片671插入至二级外壳64内,二级配合斜面674的设置可以更加便于二级卡接片673插入至一级外壳63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对一级外壳63和二级外壳64的安装效率。

参照图7和图8,切换结构6插入安装至充电盒1内时,三级弹性片423的表面穿过通电缺口62与二级电极片61的表面贴合,且二级弹性片422和一级弹性片421受三级弹性片423的挤压发生弯折。弹性段42用于实现一级电极片4和二级电极片61之间的紧密接触,在切换结构6插入至充电盒1内后,切换结构6上的二级电极片61与三级弹性片423之间相贴合,且二级电极片61对三级弹性片423施加作用力,三级弹性片423受一级弹性片421和二级弹性片422的作用对二级电极片61施加反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一级电极片4和二级电极片61之间紧密贴合,有效减少一级电极片4和二级电极片61之间发生脱离的可能性,使得切换结构6和充电盒1之间的电连接更加稳定。

参照图8和图9,连接头3远离一级固定片21的一端设置有延伸片32,延伸片32朝向切换结构6的外表面延伸且其末端与切换结构6的外表面抵接,切换结构6远离充电盒1的末端设置有隔断片68,隔断片68与一级电极片4平行,连接头3远离充电盒1的内部的端面开设有供隔断片68插入的通孔33,当切换结构6插入至充电盒1内部时,隔断片68穿过通孔33直至充电盒1内部且隔断片68的末端位于一级电极片4和电极凸点31之间。

参照图8和图9,三级固定片23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压缩弹簧231,压缩弹簧231的一端与三级固定片23的表面固定连接,压缩弹簧231的另一端与一级电极片4表面抵接,压缩弹簧231与一级电极片4表面抵接时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一级电极片4靠近电极头的末端设置有弯折段43,弯折段43不与电极凸点31相接触,弯折段43朝向远离连接头3的方向弯折。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为一个或两个低功率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时,使用者需将切换结构6从充电盒1内取出,此时低功率充电口通过充电盒1与供电电源之间电连接,两个低功率充电口最多可以同时为两个低功率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在需要为一个高功率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时,使用者需将切换结构6插入安装至充电盒1内,此时高功率充电口依次通过切换结构6和充电盒1与供电电源之间电连接,且同时低功率充电口与供电电源之间的连接断开,供电电源的电流全部流入至高功率充电口,单个高功率充电口即可为一个高功率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通过将切换结构6在充电盒1内进行插拔,即可实现为单个高功率用电设备和为两个低功率用电设备供电的切换,即实现了高功率充电口和低功率充电口之间的切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装配有该种充电装置的电动车在充电方面的实用性。

一级电极片4和二级电极片61之间为面接触,通过增大电极片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降低接触电阻,从而降低一级电极片4和二级电极片61的整体电阻,从而使得一级电极片4和二级电极片61中允许通过更大的电流,从而为充电接口处提供更大的电流输出,并在相同电压的情况下提供更高的充电功率,以满足充电接口处的快充需求,为手机实现快速补电。

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切换结构6的多次插拔,一级电极片4与电极凸点31的连接处可能因为多次弯折而导致失去弹性,从而导致在切换结构6拔出的情况下,一级电极片4与电极凸点31之间无法充分接触,故在三级固定片23上设置若干压缩弹簧231对一级电极片4提供作用力,从而使得一级电极片4的末端始终受到来自压缩弹簧231的作用力并与电极凸点31抵接,有效延长了该种充电盒1的使用寿命。

由于制造误差的存在,在切换结构6插入至充电盒1内时,可能导致隔断片68难以恰好插入至一级电极片4和电极凸点31之间,故在一级电极片4的末端设置弯折段43,加大一级电极片4末端和连接头3侧面之间的距离,隔断片68可以顺着弯折段43插入至一级电极片4和电极凸点31之间,大大提高了切换结构6插入至充电盒1内的成功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