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源集中打捆上网电能结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53088发布日期:2021-02-23 23:4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电源集中打捆上网电能结算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电源集中打捆上网电能结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国内当前新能源结算中,一般均依据“上网线路线损由新能源场站承担,电源送至公网后的转供电部分损耗由电网公司负责承担”的原则,采用“上下网结算关口设置在公网变电站侧,新能源场站升压站侧设置考核点。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共用一个结算关口,新能源实际结算电量为考核关口共同分摊上网线路线损后的电量”模式。对于单一新能源客户的专线线路而言,此种结算模式可有效确保抄表结算的同时性和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真实反映发电客户与电网之间的结算关系,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结算模式。
[0003]
对于集中打捆上网的双电源乃至多电源新能源上网专线而言,在集中打捆新能源电量考核点同时上网或同时下网情况下,依据线损分摊原则,公网变电站侧结算关口产生的电量可有效反映该线路所有新能源客户的上下网结算关系。但是若线路正常运行,一户新能源场站因迫停、检修、事故处理等原因停发,将会出现正常运行的新能源场站在上网的同时向停发新能源场站提供厂用电源,导致公网变电站侧结算关口不能客观反映正常运行新能源场站的上网结算和停发新能源的下网结算的弊端。
[0004]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多电源集中打捆上网电能结算方法,查找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历史结算数据,梳理历次结算过程中存在的互送隐藏电量,提高新能源场站电量结算的公平性,减少电网公司的经济损失,促进网源协调健康地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电源集中打捆上网电能结算方法,查找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历史结算数据,梳理历次结算过程中存在的互送隐藏电量,提高新能源场站电量结算的公平性,减少电网公司的经济损失,促进网源协调健康地发展。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电源集中打捆上网电能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1、对已并网光伏用户进行现场核查,查找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历史结算数据;步骤s02、梳理历次结算过程中存在的互送隐藏电量,在原有新能源结算关系基础上建立新型的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结算模型;步骤s03、补充和完善新能源场站供用电合同,追补漏记下网电量及部分新能源互送部分的上网电量。
[0007]
优选的,所述步骤s01中,建立主配电网信息融合的配网故障监控平台,为故障定位、隔离与故障恢复提供决策支持。
[0008]
优选的,所述步骤s01中,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历史结算数据包括:未录入营销系统的光伏用户、未单独安装下网结算电能表的光伏用户、以及光伏电站下网结算关口设在
公网变电站侧,站间下网电量为套减关系的光伏用户。
[0009]
优选的,所述步骤s02中,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结算模型包括:对于装机容量大、集中打捆电源数量少的新能源场站,公网变电站侧出线开关设为结算点,汇集的升压站相关新能源接入点设为考核点,各考核点分摊上网线路线损。
[0010]
优选的, 所述步骤s02中,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结算模型包括:对于装机容量小、集中打捆电源数量多的新能源场站,公网变电站侧出线开关设为结算点,升压站千伏母线汇集的相关新能源接入点设为考核点,各考核点分摊上网线路线损。
[001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电源集中打捆上网电能结算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查找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历史结算数据,梳理历次结算过程中存在的互送隐藏电量,在原有新能源结算关系基础上建立新型的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结算模型,补充和完善新能源场站供用电合同,追本溯源,追补漏记下网电量及部分新能源互送部分的上网电量,进一步促进网源协调健康地发展;2、在传统新能源结算模式基础上,研究建立基于融入互送电量和电能量采集系统延伸共享的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新型上下网同时结算机制,确保新能源“公平、公正”结算。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是本发明经升压站110千伏母线汇集的集中打捆上网模式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经110千伏汇集站集中打捆上网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发明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发明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5]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电源集中打捆上网电能结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1、对已并网光伏用户进行现场核查,查找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历史结算数据;步骤s02、梳理历次结算过程中存在的互送隐藏电量,在原有新能源结算关系基础上建立新型的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结算模型;步骤s03、补充和完善新能源场站供用电合同,追补漏记下网电量及部分新能源互送部分的上网电量。
[0016]
步骤s01中,建立主配电网信息融合的配网故障监控平台,为故障定位、隔离与故障恢复提供决策支持。
[0017]
在传统新能源结算模式基础上,研究建立基于融入互送电量和电能量采集系统延伸共享的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新型上下网同时结算机制,确保新能源“公平、公正”结算,促
进新能源健康发展。
[0018]
步骤s01中,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历史结算数据包括:未录入营销系统的光伏用户、未单独安装下网结算电能表的光伏用户、以及光伏电站下网结算关口设在公网变电站侧,站间下网电量为套减关系的光伏用户。
[0019]
本实施例中,组织调控、营销、计量专业对嘉峪关光伏产业园已并网光伏用户开展了现场核查工作,上述已并网光伏电站分别通过5回110千伏线路集中打捆并网。现场核查发现未录入营销系统有光伏电站6座; 1座光伏电站现场未单独安装下网结算电能表; 2座光伏电站下网结算关口设在公网变电站侧,站间下网电量为套减关系。
[0020]
步骤s02、梳理历次结算过程中存在的互送隐藏电量,以嘉酒地区为例,嘉酒地区电网属供电范围广、用电负荷小、新能源装机占比重的典型送端电网。随着国家能源战略实施,近年来地区电网风电、光伏项目发展迅猛。截止目前,总装机容量14943兆瓦,其中风电装机9198兆瓦,太阳能光伏装机2605兆瓦,新能源装机占全网78.98%。网内出于充分利用变电站出线间隔和新能源节省投资、集中运维等需要,在项目较集中地区大多采用集中打捆上网模式接线,110千伏及以下采用集中打捆模式上网的新能源占全网新能源总装机17.03%,占110千伏及以下新能源总装机48.94%。
[0021]
步骤s02中,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结算模型包括:如图1所示,对于装机容量大、集中打捆电源数量少的新能源场站,公网变电站侧出线开关设为结算点,汇集的升压站相关新能源接入点设为考核点,各考核点分摊上网线路线损。
[0022]
步骤s02中,集中打捆上网新能源结算模型包括:如图2所示,对于装机容量小、集中打捆电源数量多的新能源场站,公网变电站侧出线开关设为结算点,升压站千伏母线汇集的相关新能源接入点设为考核点,各考核点分摊上网线路线损。
[0023]
虽然本发明主要描述了以上实施例,但是只是作为实例来加以描述,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做出多种变型和应用而不脱离实施例的实质特性。例如,对实施例详示的每个部件都可以修改和运行,与所述变型和应用相关的差异可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4]
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实施例,其含义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地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说明书中出现于各处的这些术语不一定都涉及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都认为其落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其他实施例就可以实现的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