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可自动回流的电机散热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5506发布日期:2021-01-23 13:0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液可自动回流的电机散热外壳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机散热外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冷却液可自动回流的电机散热外壳。


背景技术:

[0002]
电机外壳是用于保护和安装电机的一种防护壳,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有了电机外壳的存在,在使用电机时,安装和保护作用显得更加方便。
[0003]
现有的电机外壳由于材质较为密封,会导致电机在长时间告诉运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长时间会损坏电机,影响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冷却液可自动回流的电机散热外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对电机外壳进行循环式高效散热的冷却液可自动回流的电机散热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液可自动回流的电机散热外壳,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底部设有实现冷却液输送与回流的储液机构,所述电机外壳内部嵌入设有第一热交换组,且电机外壳顶部内壁对称设有第二热交换组,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与储液机构连通。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组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热交换管和螺旋导流管,所述电机外壳内部等距嵌入固定有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一端穿出电机外壳固定连通有第一输送管,且热交换管另一端穿出电机外壳固定连通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热交换管内部设有螺旋导流管,且螺旋导流管一端与第一输送管内壁固定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二热交换组包括条形气球、储液腔、小孔、薄膜和收敛槽,所述电机外壳顶部内壁对称开设有收敛槽,且收敛槽内部固定嵌入有条形气球,所述电机外壳内部对应条形气球顶部固定有储液腔,且条形气球与储液腔之间固定有薄膜,所述储液腔两侧对称开设有小孔,且电机外壳外壁对应小孔的位置开设有弧形槽。
[0008]
优选的,所述储液机构包括输出管、移动活塞、椭圆气球、气泡发生腔、储液箱、液体回流管和输入管,所述储液箱固定在电机外壳底端内部,且储液箱靠近第一输送管的一端固定有输出管,所述储液箱靠近第二输送管的一端固定有输入管,且输出管和输入管分别于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固定连通,所述储液箱内部靠近输出管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移动活塞,且储液箱内部位于移动活塞远离输出管的一端固定有椭圆气球,所述储液箱内部位于椭圆气球远离移动活塞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泡发生腔,所述储液箱外部设有液体回流管,且液体回流管分别于输出管和输入管连通。
[0009]
优选的,所述气泡发生腔包括固定板、螺纹杆、移动板和导热块,所述固定板与储液箱内壁固定连接,且固定板两侧固定连接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与储液箱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箱内部对应固定板的位置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导热块为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
内部啮合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移动板与螺纹杆铰接,且移动板与螺纹杆卡簧完成轴向固定。
[0010]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管在电机外壳内部呈斜置式,且热交换管靠近第一输送管的一端高于热交换管靠近第二输送管的一端。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2]
本发明当电机产生热量过高时,热量通过导热块传递给气泡发生腔,气泡发生腔内物质受热产生大量气体,使气球膨胀,驱动移动活塞左移,将冷却液压入输出管,并送至热交换管,回收的冷却液通过输入管输送至储液区,储液箱内的冷却液在动力驱使下通过第一输送管输送至每个热交换管内,热交换管吸收电机内产生的热量后,通过第二输送管回流至储液箱,输送回来的液体在储液箱内得到冷却,可进行下一次的输送冷却,当电机过热时,条形气球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将压动储液腔的薄膜内凹,使得输液腔内的冷却液通过侧边的小孔被挤出至电机外壳的弧形槽内,起到冷却作用,此种冷却液可自动回流的电机散热外壳,在第一热交换组、第二热交换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电机外壳的高效散热,在储液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冷却液的回流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第一热交换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储液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第二热交换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
图5为本发明第二热交换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
图中:1、电机外壳;2、第一热交换组;21、第一输送管;22、第二输送管;23、热交换管;24、螺旋导流管;3、第二热交换组;31、条形气球;32、储液腔;33、小孔;34、薄膜;35、收敛槽;4、储液机构;41、输出管;42、移动活塞;43、椭圆气球;44、气泡发生腔;441、固定板;442、螺纹杆;443、移动板;444、导热块;45、储液箱;46、液体回流管;47、输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和图2,图示中的一种冷却液可自动回流的电机散热外壳,包括电机外壳1,所述电机外壳1底部设有实现冷却液输送与回流的储液机构4,所述电机外壳1内部嵌入设有第一热交换组2,且电机外壳1顶部内壁对称设有第二热交换组3,所述第一热交换组2与储液机构4连通,储液机构4用于第一热交换组2的冷却液输送与回流,第二热交换组3则自带冷却液,随着热量的升高以触发冷却液的自动释放,第一、第二热交换组3均嵌入在外壳的槽中,保证充分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散热效果。
[0021]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热交换组2包括第一输送管21、第二输送管22、热交换管23和螺旋导流管24,所述电机外壳1内部等距嵌入固定有热交换管23,所述热交换管23一端穿出电机外壳1固定连通有第一输送管21,且热交换管23另一端穿出电机外壳1固定连通
有第二输送管22,所述热交换管23内部设有螺旋导流管24,且螺旋导流管24一端与第一输送管21内壁固定连接,储液箱45内的冷却液在动力驱使下通过第一输送管21输送至每个热交换管23内,热交换管23吸收电机内产生的热量后,通过第二输送管22回流至储液箱45,输送回来的液体在储液箱45内得到冷却,可进行下一次的输送冷却,设置螺旋导流管24其作用是在冷却液向右流动时,有助于其形成涡流,这样能提高液体最大化吸收热量,避免管壁液体温度过高而管中心液体温度很低,没有使冷却液利用最大化。
[0022]
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第二热交换组3包括条形气球31、储液腔32、小孔33、薄膜34和收敛槽35,所述电机外壳1顶部内壁对称开设有收敛槽35,且收敛槽35内部固定嵌入有条形气球31,所述电机外壳1内部对应条形气球31顶部固定有储液腔32,且条形气球31与储液腔32之间固定有薄膜34,所述储液腔32两侧对称开设有小孔33,且电机外壳1外壁对应小孔33的位置开设有弧形槽,当电机过热时,条形气球31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将压动储液腔32的薄膜34内凹,使得输液腔内的冷却液通过侧边的小孔33被挤出至电机外壳1的弧形槽内,起到冷却作用。
[0023]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储液机构4包括输出管41、移动活塞42、椭圆气球43、气泡发生腔44、储液箱45、液体回流管46和输入管47,所述储液箱45固定在电机外壳1底端内部,且储液箱45靠近第一输送管21的一端固定有输出管41,所述储液箱45靠近第二输送管22的一端固定有输入管47,且输出管41和输入管47分别于第一输送管21和第二输送管22固定连通,所述储液箱45内部靠近输出管4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移动活塞42,且储液箱45内部位于移动活塞42远离输出管41的一端固定有椭圆气球43,所述储液箱45内部位于椭圆气球43远离移动活塞42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泡发生腔44,所述储液箱45外部设有液体回流管46,且液体回流管46分别于输出管41和输入管47连通,气泡发生腔44内盛放有遇热产生气体的物质(例如碳酸水),当电机产生热量过高时,热量通过导热块444传递给气泡发生腔44,气泡发生腔44内物质受热产生大量气体,使气球膨胀,驱动移动活塞42左移,将冷却液压入输出管41,并送至热交换管23,回收的冷却液通过输入管47输送至储液区。
[0024]
请参阅图3,所述气泡发生腔44包括固定板441、螺纹杆442、移动板443和导热块444,所述固定板441与储液箱45内壁固定连接,且固定板441两侧固定连接有导热块444,所述导热块444与储液箱45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箱45内部对应固定板441的位置设有移动板443,所述移动板443与导热块444为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441内部啮合连接有螺纹杆442,所述移动板443与螺纹杆442铰接,且移动板443与螺纹杆442卡簧完成轴向固定,通过旋转螺纹杆442能调节固定板441与移动板443的间距,进而控制气体发生腔的容积,这样就能调节气球的膨胀程度,从而控制每次压入新冷却液的体积。
[0025]
请参阅图3,所述热交换管23在电机外壳1内部呈斜置式,且热交换管23靠近第一输送管21的一端高于热交换管23靠近第二输送管22的一端,减少了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且在液体自身的重力下能加速冷却液的回流,防止冷却液长期滞留交换管内影响散热效果。
[0026]
本方案中,当电机产生热量过高时,热量通过导热块444传递给气泡发生腔44,气泡发生腔44内物质受热产生大量气体,使气球膨胀,驱动移动活塞42左移,将冷却液压入输出管41,并送至热交换管23,回收的冷却液通过输入管47输送至储液区,储液箱45内的冷却液在动力驱使下通过第一输送管21输送至每个热交换管23内,热交换管23吸收电机内产生
的热量后,通过第二输送管22回流至储液箱45,输送回来的液体在储液箱45内得到冷却,可进行下一次的输送冷却,当电机过热时,条形气球31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将压动储液腔32的薄膜34内凹,使得输液腔内的冷却液通过侧边的小孔33被挤出至电机外壳1的弧形槽内,起到冷却作用,此种冷却液可自动回流的电机散热外壳,在第一热交换组2、第二热交换组3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电机外壳1的高效散热,在储液机构4的作用下,实现了冷却液的回流循环利用。
[002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