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城市地下配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95729发布日期:2021-03-17 00:4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城市地下配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城市地下配电站。



背景技术: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配电站,将电送到用电设备或用户的站点,位于电网的末端,是放射形网络上的一个点,上连变电站,下连各用电设备。一般容量较小,电压等级在35千伏以下。由于城市地上可利用面积较为紧张,因此配电站也在逐步向地下转变,将配电站配置在地下,可有效提高智慧城市地上可利用面积。

现有的智慧城市地下配电站的主框架,主要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进行建造,在易发生地面沉降地区使用时,配电站容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城市地下配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城市地下配电站,包括两个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第三预制板和第四预制板,两个所述第二预制板均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之间,所述第三预制板套设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外侧,所述第四预制板套设于所述第二预制板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制板外壁顶部和底部对称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一预制板外壁两端对称设有与所述安装板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板外壁两侧对称设有若干个辅助条,所述安装槽内壁设有与所述辅助条相匹配的辅助槽,所述安装板外壁于相邻两个所述辅助条之间设有密封条,所述安装槽内壁设有与所述密封条相匹配的密封槽,所述第三预制板外壁一侧于所述安装槽外侧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外壁于所述第三预制板外侧设有第一插条,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安装板外壁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条相匹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四预制板外壁一侧于设有第二预制板外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外壁于所述第四预制板外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插条,所述第二预制板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条相匹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条和所述第二插条的横截面均为正五边形结构,所述第三预制板外壁远离所述第一插条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半球壳,所述第四预制板外壁远离所述第二插条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半球壳,所述第一半球壳与所述第二半球壳结构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半球壳内壁设有若干个限位筒,所述第一半球壳内壁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筒之间设有第一柔性条,所述第一柔性条远离所述第一半球壳一端设有同一个第一柔性球,所述第一柔性球外壁设有若干个第二柔性条,所述第一柔性球内部设有第一空腔。

进一步的,三个所述第二插条设于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外壁,三个所述第二插条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的第二插条支撑限位效果更佳,使得第二预制板与第四预制板安装效果更佳,安全性能更高,且所述等腰三角形顶点靠近所述第二预制板一侧,使得第二插条的受力点靠近第二预制板,第二预制板受力之后,位于三角形顶点的第二插条首先受力,然后向另外两个第二插条传递,对第二预制板的受力效果更佳,第二预制板损伤较小,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一百二十度,使得等腰三角形可由两个顶角为三十度的直角三角形组成,受力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半球壳的间距与所述第一半球壳的外径相等,使得第一半球壳在第三预制板外侧进行均匀分布,受力更加均匀,安全性高,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半球壳的间距与所述第二半球壳的外径相等,使得第二半球壳在第四预制板外侧进行均匀分布,受力更加均匀,安全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柔性条与所述第一柔性条长度大小相同,使得第一柔性条对第一柔性球的支撑效果更佳,第二柔性条的受力更加均匀,所述第一柔性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半球壳内径的二分之一,由于第一柔性条的长度未超出第一半球壳的球心位置,使得第一柔性球分布在第一半球壳的球心附近,可加强第一柔性球的稳定性,且第一柔性球与第一半球壳配合效果更佳,第一柔性球受力之后,作用力向第一半球壳内侧收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板外壁底部两侧倾斜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外壁远离所述第一预制板一端设有第三插条,所述第二预制板外壁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三插条相匹配的第三插槽,所述第二预制板外壁于两个第三插槽之间倾斜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外壁远离所述第二预制板一端设有第四插条,所述第一预制板外壁于两个所述第三插条之间设有与所述第四插条相匹配的第四插槽,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第二支撑杆外壁靠近所述第三插槽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柔性球,所述第二柔性球内部设有第二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保证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呈内外双层分布,加强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柔性球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插槽的间距,保证第二柔性球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抵紧,加强缓冲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柔性球外径的二分之一,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柔性球外径的四分之三,保证第二空腔缓冲变形性能更佳,同时保证第二柔性球的回弹力,使得第二柔性球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进行挤压回弹支撑,加强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第三预制板、第四预制板、第一半球壳、第二半球壳、限位条、第一柔性条、第一柔性球和第二柔性条,采用预制板结构,然后将多个预制板进行安装组合形成配电站的主框架,操作方便快捷施工工期短,工作效率高,施工对居民生产生活的不良影响较小,地下配电站主框架的组装操作,操作方便快捷,正五边形结构的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条可实现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第三预制板和第四预制板之间在五个不同方向的限位支撑连接,限位支撑效果更佳,装置稳定性更高,填充土层将第一半球壳和第二半球壳进行填充处理,限位筒内部填满紧密土层,第一柔性条、第一柔性球和第二柔性条外侧同样覆盖土层,土层包裹在第一半球壳内侧和外侧,实现对地下配电站底部和顶部进行多重多角度多方位限位支撑处理,可有效保证地下配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地面发生沉降时,土层断裂沉降,第一半球壳和第二半球壳进行变形缓冲处理,第一柔性球在土层内部进行柔性变形缓冲处理,第二柔性条在第一柔性球外侧位于土层内部进行柔性缓冲变形处理,土层发生沉降时产生的作用力通过第一柔性条、第一柔性球和第二柔性条柔性变形作用之下进行抵消,可有效缓解土层沉降断裂对主框架的影响,可有效避免地下配电站的主框架因地面沉降发生损伤或位移,有效延长地下配电站的使用寿命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且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条的结构设计和布局可有效加强地下配电站的稳定性,使得地面发生沉降时,地下配电站的结构更加稳固,不易受损,另外,当地下配电站需要进行拆除时,可将主框架拆卸分离,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第三预制板和第四预制板均可进行重复利用,可有效节省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2、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第三插条、第三插槽、第四插条、第四插槽、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柔性球,可有效对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连接处进行双重斜撑处理,实现双重三角支撑,可进一步加强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的稳定性,第二柔性球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进行缓冲支撑,进而加强对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的缓冲效果,在地面沉降断层发生时,可有效消除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的应力,进一步加强地下配电站主框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的主视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2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预制板的主视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预制板的主视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预制板的主视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预制板的主视剖面图;

图中:1、第一预制板;2、第二预制板;3、第三预制板;4、第四预制板;5、安装板;6、安装槽;7、辅助条;8、辅助槽;9、密封条;10、密封槽;11、第一支撑板;12、第一插条;13、第一插槽;14、第二支撑板;15、第二插条;16、第二插槽;17、第一半球壳;18、第二半球壳;19、限位筒;20、第一柔性条;21、第一柔性球;22、第二柔性条;23、第一支撑杆;24、第三插条;25、第三插槽;26、第四插条;27、第四插槽;28、第二支撑杆;29、第二柔性球;30、第二空腔;31、第一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0所示的一种智慧城市地下配电站,包括两个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第三预制板3和第四预制板4,两个所述第二预制板2均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1之间,所述第三预制板3套设于所述第一预制板1外侧,所述第四预制板4套设于所述第二预制板2外侧,所述第二预制板2外壁顶部和底部对称设有安装板5,所述第一预制板1外壁两端对称设有与所述安装板5相匹配的安装槽6,所述安装板5外壁两侧对称设有若干个辅助条7,所述安装槽6内壁设有与所述辅助条7相匹配的辅助槽8,所述安装板5外壁于相邻两个所述辅助条7之间设有密封条9,所述安装槽6内壁设有与所述密封条9相匹配的密封槽10,所述第三预制板3外壁一侧于所述安装槽6外侧设有第一支撑板11,所述第一支撑板11外壁于所述第三预制板3外侧设有第一插条12,所述第一预制板1和所述安装板5外壁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条12相匹配的第一插槽13,所述第四预制板4外壁一侧于设有第二预制板2外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支撑板14,所述第二支撑板14外壁于所述第四预制板4外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插条15,所述第二预制板2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条15相匹配的第二插槽16,所述第一插条12和所述第二插条15的横截面均为正五边形结构,所述第三预制板3外壁远离所述第一插条12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半球壳17,所述第四预制板4外壁远离所述第二插条15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半球壳18,所述第一半球壳17与所述第二半球壳18结构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半球壳17内壁设有若干个限位筒19,所述第一半球壳17内壁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筒19之间设有第一柔性条20,所述第一柔性条20远离所述第一半球壳17一端设有同一个第一柔性球21,所述第一柔性球21外壁设有若干个第二柔性条22,所述第一柔性球21内部设有第一空腔31。

三个所述第二插条15设于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14外壁,三个所述第二插条15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的第二插条15支撑限位效果更佳,使得第二预制板2与第四预制板4安装效果更佳,安全性能更高,且所述等腰三角形顶点靠近所述第二预制板2一侧,使得第二插条15的受力点靠近第二预制板2,第二预制板2受力之后,位于三角形顶点的第二插条15首先受力,然后向另外两个第二插条15传递,对第二预制板2的受力效果更佳,第二预制板2损伤较小,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一百二十度,使得等腰三角形可由两个顶角为三十度的直角三角形组成,受力效果更佳。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半球壳17的间距与所述第一半球壳17的外径相等,使得第一半球壳17在第三预制板3外侧进行均匀分布,受力更加均匀,安全性高,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半球壳18的间距与所述第二半球壳18的外径相等,使得第二半球壳18在第四预制板4外侧进行均匀分布,受力更加均匀,安全性高。

所述第二柔性条22与所述第一柔性条20长度大小相同,使得第一柔性条20对第一柔性球21的支撑效果更佳,第二柔性条22的受力更加均匀,所述第一柔性条2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半球壳17内径的二分之一,由于第一柔性条20的长度未超出第一半球壳17的球心位置,使得第一柔性球21分布在第一半球壳17的球心附近,可加强第一柔性球21的稳定性,且第一柔性球21与第一半球壳17配合效果更佳,第一柔性球21受力之后,作用力向第一半球壳17内侧收拢。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第三预制板3、第四预制板4、第一半球壳17、第二半球壳18、限位筒19、第一柔性条20、第一柔性球21和第二柔性条22,采用预制板结构,然后将多个预制板进行安装组合形成配电站的主框架,操作方便快捷施工工期短,工作效率高,施工对居民生产生活的不良影响较小,将地下配电站主框架进行组装时,将一个第一预制板1进行架空放置,然后将两个第二预制板2底部的安装板5分别放置到安装槽6内部,辅助条7插入辅助槽8内部,密封条9插入密封槽10内部,实现第一预制板1与第二预制板2的初步连接,然后将一个第三预制板3组装到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上,第一支撑板11对第一插条12进行支撑,第一插条12同时插入第一预制板1和安装板5的第一插槽13内部,第一插条12将安装板5和安装槽6进行限位连接,实现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和第三预制板3的组装工作,完成地下配电站主框架的底部组装工作,操作方便快捷,正五边形结构的第一插条12插入第一插槽13内部,可实现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和第三预制板3之间在五个不同方向的限位支撑连接,限位支撑效果更佳,装置稳定性更高,第三预制板3位于第一预制板1下方,第一半球壳17位于第三预制板3底部,然后将两个第四预制板4分别组装到第二预制板2上,组装时将第二插条15与第二插槽16对齐,将第二插条15插入第二插槽16中,多组且每组多个第二插条15配合使用可实现对第二预制板2与第四预制板4之间多重限位支撑连接,稳定性更高,且第二插条15为正五边形结构,可实现对第二预制板2和第四预制板4之间的多角度限位支撑连接,使得第二预制板2与第四预制板4安装固定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第二支撑板14对第二插条15进行支撑,实现第四预制板4与第二预制板2组装工作,第四预制板4位于第二预制板2外侧,第二半球壳18在第四预制板4外壁进行支撑,组装形成无顶盖的半成品框架,然后将另一个第一预制板1组装到无顶盖的半成品框架上,将安装槽6套在安装板5外侧,将辅助槽8套在辅助条7外侧,将密封槽10套在密封条9外侧,然后将第一插条12同时插入第一预制板1和安装板5的第一插槽13内部,第一插条12将安装板5和安装槽6进行限位连接,完成主框架的顶盖封闭的组装工作,操作方便快捷,正五边形结构的第一插条12插入第一插槽13内部,可实现主框架顶部连接处在五个不同方向的限位支撑连接,限位支撑效果更佳,装置稳定性更高,第二预制板2位于第一预制板1上方,第一半球壳17位于第二预制板2顶部,此时实现主框架的组装工作,然后将主框架平稳放入地下配电站的基坑底部,然后向基坑中填充土层,对地下配电站主框架底部、外侧和顶部进行填埋处理,然后将配电站主框架上方进行共振处理,将封土层对主框架进行均匀填充处理,保证填充的紧密程度,填充土层将第一半球壳17和第二半球壳18进行填充处理,同时将限位筒19填满,将第一柔性球21、第一柔性条20和第二柔性条22进行覆盖,在土层重力和挤压作用力共同作用下,将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第三预制板3和第四预制板4之间的连接压紧,使得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第三预制板3和第四预制板4连接得更加紧密,辅助条7在辅助槽8内部对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辅助,加强连接效果,密封条9在密封槽10内部,对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辅助条7与密封条9交错分布,可进一步加强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之间连接处的紧密型和密封效果,第一半球壳17内侧和外侧填满土层,第一半球壳17内侧限位筒19内部填满紧密土层,第一柔性条20、第一柔性球21和第二柔性条22外侧同样覆盖土层,土层包裹在第一半球壳17内侧和外侧,实现对地下配电站底部和顶部进行多重多角度多方位限位支撑处理,可有效保证地下配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二半球壳18在第四预制板4外侧进行限位处理,第二半球壳18内侧和外侧填满图层,第二半球壳18内侧限位筒19内部填满紧密土层,第一柔性条20、第一柔性球21和第二柔性条22外侧同样覆盖土层,土层包裹在第一半球壳17内侧和外侧,实现对地下配电站两侧进行多重多角度多方位限位支撑处理,可有效保证地下配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地面发生沉降时,土层断裂沉降,第一半球壳17和第二半球壳18进行变形缓冲处理,第一柔性球21在土层内部进行柔性变形缓冲处理,第一空腔31为第一柔性球21提供缓冲变形空间,第二柔性条22在第一柔性球21外侧位于土层内部进行柔性缓冲变形处理,土层发生沉降时产生的作用力通过第一柔性条20、第一柔性球21和第二柔性条22柔性变形作用之下进行抵消,可有效缓解土层沉降断裂对主框架的影响,可有效避免地下配电站的主框架因地面沉降发生损伤或位移,有效延长地下配电站的使用寿命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且第一插条12、和第二插条15的结构设计和布局可有效加强地下配电站的稳定性,使得地面发生沉降时,地下配电站的结构更加稳固,不易受损,另外,当地下配电站需要进行拆除时,可先将地下配电站主框架顶部的第三预制板3拆卸下来,再将主框架顶部的第一预制板1拆卸下来,然后将主框架架空,再将位于主框架底部的第三预制板3拆卸下来,最后将两个第二预制板2拆卸下来,最后将第二预制板2和第四预制板4拆卸分离即可,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第三预制板3和第四预制板4均可进行重复利用,可有效节省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率;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智慧城市地下配电站的主框架,主要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进行建造,在易发生地面沉降地区使用时,配电站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如附图1-2和附图6-8所示的一种智慧城市地下配电站,还包括倾斜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板1外壁底部两侧的第一支撑杆23,所述第一支撑杆23外壁远离所述第一预制板1一端设有第三插条24,所述第二预制板2外壁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三插条24相匹配的第三插槽25,所述第二预制板2外壁于两个第三插槽25之间倾斜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杆28,所述第二支撑杆28外壁远离所述第二预制板2一端设有第四插条26,所述第一预制板1外壁于两个所述第三插条24之间设有与所述第四插条26相匹配的第四插槽27,所述第一支撑杆23与所述第一预制板1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第二支撑杆28与所述第二预制板2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第二支撑杆28外壁靠近所述第三插槽25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柔性球29,所述第二柔性球29内部设有第二空腔30。

所述第二支撑杆28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3的长度,保证第一支撑杆23与第二支撑杆28呈内外双层分布,加强支撑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柔性球29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3与所述第四插槽27的间距,保证第二柔性球29在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8之间抵紧,加强缓冲性能。

所述第二空腔30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柔性球29外径的二分之一,且所述第二空腔30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柔性球29外径的四分之三,保证第二空腔30缓冲变形性能更佳,同时保证第二柔性球29的回弹力,使得第二柔性球29在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8之间进行挤压回弹支撑,加强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8之间的稳定性。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23、第三插条24、第三插槽25、第四插条26、第四插槽27、第二支撑杆28和第二柔性球29,在将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组装在一起时,第三插条24插入第三插槽25内部,第四插条26插入第四插槽27内部,第一支撑杆23与第三插条24配合,对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的连接处进行第一重支撑,第二支撑杆28与第四插条26配合,在第一支撑杆23外侧对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的连接处进行第二重支撑,且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8均对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的连接处进行斜撑处理,实现双重三角支撑,可进一步加强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之间的稳定性,第二柔性球29在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8之间进行缓冲支撑,进而加强对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之间的缓冲效果,在地面沉降断层发生时,可有效消除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之间的应力,进一步加强地下配电站主框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10,通过设置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第三预制板3、第四预制板4、第一半球壳17、第二半球壳18、限位筒19、第一柔性条20、第一柔性球21和第二柔性条22,采用预制板结构,然后将多个预制板进行安装组合形成配电站的主框架,操作方便快捷施工工期短,工作效率高,施工对居民生产生活的不良影响较小,地下配电站主框架的组装操作,操作方便快捷,正五边形结构的第一插条12和第二插条15可实现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第三预制板3和第四预制板4之间在五个不同方向的限位支撑连接,限位支撑效果更佳,装置稳定性更高,填充土层将第一半球壳17和第二半球壳18进行填充处理,限位筒19内部填满紧密土层,第一柔性条20、第一柔性球21和第二柔性条22外侧同样覆盖土层,土层包裹在第一半球壳17内侧和外侧,实现对地下配电站底部和顶部进行多重多角度多方位限位支撑处理,可有效保证地下配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地面发生沉降时,土层断裂沉降,第一半球壳17和第二半球壳18进行变形缓冲处理,第一柔性球21在土层内部进行柔性变形缓冲处理,第二柔性条22在第一柔性球21外侧位于土层内部进行柔性缓冲变形处理,土层发生沉降时产生的作用力通过第一柔性条20、第一柔性球21和第二柔性条22柔性变形作用之下进行抵消,可有效缓解土层沉降断裂对主框架的影响,可有效避免地下配电站的主框架因地面沉降发生损伤或位移,有效延长地下配电站的使用寿命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且第一插条12、和第二插条15的结构设计和布局可有效加强地下配电站的稳定性,使得地面发生沉降时,地下配电站的结构更加稳固,不易受损,另外,当地下配电站需要进行拆除时,可将主框架拆卸分离,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第三预制板3和第四预制板4均可进行重复利用,可有效节省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2和附图6-8,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23、第三插条24、第三插槽25、第四插条26、第四插槽27、第二支撑杆28和第二柔性球29,可有效对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的连接处进行双重斜撑处理,实现双重三角支撑,可进一步加强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之间的稳定性,第二柔性球29在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8之间进行缓冲支撑,进而加强对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之间的缓冲效果,在地面沉降断层发生时,可有效消除第一预制板1和第二预制板2之间的应力,进一步加强地下配电站主框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