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盒以及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5173发布日期:2021-07-20 17:1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接线盒以及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接线盒以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正在开发各种搭载有蓄电装置的车辆。在蓄电装置中,在容纳壳中容纳有电池模块等蓄电模块,所述蓄电装置有时搭载于车辆的车体的下方。容纳壳维持密封状态,但由于天气或者道路状态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发生水等液体浸入到容纳壳内的状况。

日本特许第5979508号公报(日本特许第5979508)公开了如下技术:对侵入到容纳壳内的液体进行检测,将所侵入的液体排出到容纳壳外。具体而言,日本特许第5979508中的蓄电装置在容纳壳的底部设置有能够打开的盖部,在配置于容纳壳内的传感器检测到侵入到所述容纳壳内的液体的情况下,盖部被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容纳壳如上述那样维持密闭状态,因此,可能发生液体随时间经过而逐次少量地向容纳壳内侵入的状况。日本特许第5979508所公开的传感器的具体结构并没有被公开。因此,根据传感器的结构,液体积存到能够被检测到的液位之前会需要相当程度的时间,担心液体的检测延迟。

本公开提供能够容易地检测周围的液体的接线盒以及具备所述接线盒的蓄电装置。

本公开的第1技术方案为接线盒。所述接线盒配置在容纳蓄电模块的容纳壳内。所述接线盒具备:壳体,其具有多个侧壁部;和液体检测部,其包括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上述第1端子部和上述第2端子部从上述壳体的内部朝向上述多个侧壁部中的任意侧壁部的下部侧引出到上述壳体的外部。

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构成液体检测部的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从壳体的内部朝向侧壁部的下部侧引出到壳体的外部。因此,通过将接线盒配置在容纳蓄电模块的容纳壳内(更特定而言为容纳壳的底部),在液体浸入到了容纳壳内的情况下,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能够容易地与存在于壳体周围的液体接触。其结果是,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由存在于壳体周围的液体导通,能够容易地检测液体。

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在上述接线盒配置于上述容纳壳内的配置状态下,上述多个侧壁部包括朝向前方的前壁部。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第1端子部和上述第2端子部从上述前壁部侧引出到上述壳体的外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由于搭载有容纳壳的车辆等发生倾斜而使所述容纳壳随着朝向前方去而向下方倾斜的情况下,侵入到了容纳壳内的液体也会向前方侧移动。因此,通过从液体容易移动的位于前方侧的壳体的前壁部侧引出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更容易检测液体。

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上述前壁部在上述配置状态下,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一方侧具有一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上述第1端子部和上述第2端子部在上述一端侧引出到上述壳体的外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在前壁部的一端侧引出到壳体的外部,能够将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接近地配置。由此,能够减小将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连接的液体的电阻,更容易检测液体。

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上述壳体包括上部侧壳和封闭部件,该上部侧壳包括上述多个侧壁部并向下方开口,该封闭部件将上述上部侧壳的开口部封闭。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在引出了上述第1端子部和上述第2端子部的所述多个侧壁部中的任意所述侧壁部设置有向下方开口且覆盖上述第1端子部的第1覆盖部和向下方开口且覆盖上述第2端子部的第2覆盖部。

根据上述结构,第1端子部由向下方开口的第1覆盖部覆盖,第2端子部由向下方开口的第2覆盖部覆盖。由此,能够在确保液体的侵入路径的同时,对引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进行保护。

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上述封闭部件包括以接近上述第1端子部的末端的方式向上述第1覆盖部的内部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以接近上述第2端子部的末端的方式向上述第2覆盖部的内部突出的第2突出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封闭部件设置向第1覆盖部的内部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向第2覆盖部的内部突出的第2突出部,能够抑制异物侵入到第1覆盖部和第2覆盖部的内部,进而,能够抑制异物侵入到壳体的内部。

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可以在上述第1覆盖部的比上述第1端子部的末端高的位置设有第1贯通孔,也可以在上述第2覆盖部的比上述第2端子部的末端高的位置设有第2贯通孔。

根据上述结构,在液体浸入到第1覆盖部和第2覆盖部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使第1覆盖部和第2覆盖部内的空气经过第1贯通孔和第2贯通孔而排出到外部。由此,能够使液体容易地侵入到第1覆盖部和第2覆盖部的内部。

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壳体设有供上述第1端子部贯通的第1贯通部和供上述第2端子部贯通的第2贯通部。另外,上述第1端子部的末端也可以位于比上述第1贯通部低的位置,上述第2端子部的末端也可以位于比上述第2贯通部低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上述第1贯通孔也可以位于比上述第1贯通部低的位置,上述第2贯通孔也可以位于比上述第2贯通部低的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设置于第1覆盖部的第1贯通孔也可以设置在比第1端子部贯通壳体的第1贯通部低的位置,设置于第2覆盖部的第2贯通孔也可以设置在比贯通壳体的第2贯通部低的位置。在液体侵入到第1覆盖部和第2覆盖部的情况下,位于比第1贯通孔和第2贯通孔靠上方的位置的第1覆盖部内和第2覆盖部内的气压上升。由此,能够抑制侵入到了第1覆盖部内和第2覆盖部内的液体到达位于比第1贯通孔和第2贯通孔高的位置的第1贯通部和第2贯通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液体浸入到壳体的内部。

本公开的第2技术方案为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壳体和液体检测部,该壳体具有多个侧壁部,该液体检测部包括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所述接线盒配置在容纳蓄电模块的容纳壳内。所述第1端子部和所述第2端子部从所述壳体的内部朝向所述多个侧壁部中的任意侧壁部的下部侧引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蓄电装置具备上述蓄电模块;和上述容纳壳,其具有底部,容纳上述蓄电模块和上述接线盒。上述接线盒固定于上述容纳壳的上述底部。

根据上述第2技术方案,通过上述接线盒配置在容纳壳的底部,能够在蓄电装置中容易地对侵入到容纳壳内的液体进行检测。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第1技术方案,能够提供能容易地检测周围的液体的接线盒以及具备所述接线盒的蓄电装置。根据本公开的所述第2技术方案,能够提供具备能容易地检测周围的液体的所述接线盒的蓄电装置。

附图说明

下文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产业的意义,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同样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表示搭载有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装置的车辆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线盒的上方侧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线盒的下方侧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iv-iv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线盒中取下了封闭部件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接线盒的上方侧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6所示的vii-vii线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图中对相同或者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反复进行其说明。

此外,图中的箭头u方向表示上方,箭头d方向表示下方。另外,箭头fr方向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re方向表示车辆的后方。箭头l方向表示车辆的左方,箭头r方向表示车辆的右方。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搭载有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装置的车辆的概略图。参照图1对搭载有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装置10的车辆10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车辆100搭载有蓄电装置10。车辆100是能够使用马达和发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动力来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或者通过利用电能得到的驱动力进行行驶的电动车辆。蓄电装置10能够作为这样的车辆100的动力源。

蓄电装置10例如配置在车辆100具有的地板2的下方。蓄电装置10具有容纳壳15、多个蓄电模块20以及接线盒30。

容纳壳15由上部壳和下部壳构成,在所述容纳壳15的内部容纳有接线盒30和多个蓄电模块20。容纳壳15具有底部16,在所述底部16固定有接线盒30。

多个蓄电模块20例如配置为在车辆100的前后方向上排列。多个蓄电模块20各自包括多个蓄电单元(未图示)。多个蓄电单元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

蓄电单元例如是镍氢电池或者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蓄电单元既可以是使用液态的电解质的蓄电单元,也可以是使用固体状的电解质的蓄电单元。蓄电单元也可以是构成为能够充放电的单位电容器。蓄电单元例如具有方形形状。

接线盒30在配置于容纳壳15内的配置状态下位于比多个蓄电模块20靠前方侧的位置。接线盒30与多个蓄电模块20电连接。接线盒30是对设备彼此的电连接进行中继的装置(电分配箱)。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线盒的上方侧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线盒的下方侧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iv-iv线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2~图4对接线盒30进行说明。

参照图2~图4,接线盒30具备壳体31和液体检测部50,该壳体31具有多个侧壁部322。壳体31包括上部壳32和封闭部件33。上部壳32具有向下方开口的大致箱状形状。

上部壳32具有顶板部321和多个侧壁部322。顶板部321在俯视的情况下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多个侧壁部322设置为从顶板部321的周缘向下方延伸。多个侧壁部322包括前壁部322a和后壁部322b。前壁部322a在接线盒30配置于容纳壳15的配置状态下朝向前方侧。后壁部322b在上述配置状态下朝向后方侧。

前壁部322a和后壁部322b在上述配置状态下在车辆100的前后方向上相对。前壁部322a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一方侧具有一端322a1。此外,前壁部322a的宽度方向在上述配置状态下成为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大致平行。

如图3和图4所示,封闭部件33设置为将上部壳32的开口部封闭。封闭部件33包括基体部331、立壁部332、第1突出部335以及第2突出部336。

基体部331具有大致平板形状。基体部331具有与上部壳32的开口部对应的形状。立壁部332设置为从基体部331的周缘部立起。另外,在基体部331的缘部设置有与侧壁部322的下端相对的对置部337。多个对置部337设置于立壁部332的外侧。

立壁部332设置为嵌入于多个侧壁部322的内周面。在立壁部332设置有2个切口部333以使得后述的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能够引出。2个切口部333设置为向基体部331凹入。

第1突出部335以接近第1端子部51的末端51a的方式向后述的第1覆盖部41的内部突出。第2突出部336以接近第2端子部52的末端52a(参照图5)的方式向后述的第2覆盖部42的内部突出。通过这样设置第1突出部335和第2突出部336,能够抑制异物侵入到第1覆盖部41和第2覆盖部42的内部,进而,能够抑制异物侵入到壳体31的内部。

液体检测部50包括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朝向上述多个侧壁部322中的任意侧壁部322的下部侧,从壳体31的内部引出到壳体31的外部(延伸出来)。具体而言,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从前壁部322a侧引出到壳体31的外部。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在前壁部322a的一端322a1侧引出到壳体31的外部。

更详细而言,第1端子部51经过上述2个切口部333中的一方,从侧壁部322(更特定而言为前壁部322a)的下端与上述一方的对置部337之间的空隙引出到壳体31的外部。第2端子部52经过上述2个切口部333中的另一方,从侧壁部322(更特定而言为前壁部322a)的下端与上述对置部337之间的空隙引出到壳体31的外部。

这样,第1端子部51经过的部分处的侧壁部322的下端与上述对置部337之间的空隙,相当于第1端子部51贯通壳体31的第1贯通部。另外,第2端子部52经过的部分处的侧壁部322的下端与上述对置部337之间的空隙,相当于第2端子部52贯通壳体31的第2贯通部。

此外,第1贯通部和第2贯通部不限定于如上述那样的侧壁部322的下端与封闭部件33的另一方的对置部337之间的空隙,只要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能够贯通,可以适当地变更为设置于侧壁部322的孔部或者切口部等。

从壳体31引出的第1端子部51的末端51a侧向下方弯曲。即,第1端子部51的末端51a位于比上述的第1贯通部低的位置。

同样地,从壳体31引出的第2端子部52的末端52a侧向下方弯曲。即,第2端子部52的末端52a位于比上述的第2贯通部低的位置。

如图2~图4所示,在引出了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的侧壁部322(更特定而言为前壁部322a)设置有第1覆盖部41和第2覆盖部42。第1覆盖部41向下方开口,并且,覆盖第1端子部51。第2覆盖部42向下方开口,并且,覆盖第2端子部52。第1覆盖部41和第2覆盖部42保护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

在第1覆盖部41的比第1端子部51的末端51a高的位置设置有第1贯通孔43。具体而言,第1贯通孔43设置在第1覆盖部41的上部。

同样地,在第2覆盖部42的比第2端子部52的末端52a高的位置设置有第2贯通孔44。具体而言,第2贯通孔44设置于第2覆盖部42的上部。

另外,在第1覆盖部41设置有从顶板部412向第1端子部51延伸的延伸部413。所述延伸部413作为抑制被引出到壳体31外部的第1端子部51向上方翘曲的压按部发挥功能。

虽然在图4中未图示,但同样地在第2覆盖部42也设置有从顶板部向第2端子部52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作为抑制从壳体31外部引出的第2端子部52向上方翘曲的压按部发挥功能。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线盒30中取下了封闭部件33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此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作为壳体31内的构造物,主要图示了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省略其他构造物。

如图5所示,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配置在壳体31内部,与构成液体检测部50的一部分的液体检测电路60连接。通过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经由存在于壳体31周围的液体而导通,电流在液体检测电路60中流动。液体检测部50通过对这样的电流进行检测,能够对存在于接线盒30周围的液体进行检测。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线盒30中,上述第1端子部51和上述第2端子部52从上述壳体31的内部朝向上述多个侧壁部322中的任意侧壁部322的下部侧引出到上述壳体31的外部。

因此,通过在容纳蓄电模块20的容纳壳15内(更特定而言为容纳壳15的底部16)配置接线盒30,在液体浸入到容纳壳15内的情况下,能够使存在于壳体周围的液体容易与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接触。由此,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容易通过存在于壳体31周围的液体进行导通。其结果是,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线盒30以及具备该接线盒30的蓄电装置10中,能够容易地对接线盒30周围的液体进行检测。

进一步,搭载有蓄电装置10的车辆100在行驶过程中其前方侧有时会向下方倾斜,在这样的情况下,容纳有接线盒30的容纳壳15也会随着朝向前方去而向下方倾斜。在该情况下,侵入到容纳壳内的液体也会向前方侧移动。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从液体容易移动的位于前方侧的壳体31的前壁部322a侧引出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更容易检测液体。

而且,如上述那样,通过在前壁部322a的一端322a1侧将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引出到壳体31的外部,能够将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接近地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小将第1端子部51和第2端子部52连接的液体的电阻,更容易检测液体。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第1覆盖部41的比第1端子部51的末端51a高的位置设置有第1贯通孔43,在第2覆盖部42的比第2端子部52的末端52a高的位置设置有第2贯通孔44。

因此,在液体浸入到第1覆盖部41和第2覆盖部42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覆盖部41和第2覆盖部42内的空气通过第1贯通孔43和第2贯通孔44排出到外部。由此,能够使得液体容易侵入到第1覆盖部41和第2覆盖部42的内部。

(实施方式2)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接线盒的上方侧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沿着图6所示的vii-vii线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6和图7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接线盒30a进行说明。

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接线盒30a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线盒30相比,不同点在于设置于第1覆盖部41的第1贯通孔43和设置于第2覆盖部42的第2贯通孔44的配置。其他结构大致是同样的。

第1贯通孔43设置于比第1端子部51的末端51a高且比上述的第1贯通部低的位置。同样地,第2贯通孔44设置于比第2端子部52的末端52a高且比上述的第2贯通部低的位置。

即使是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情况下,实施方式2涉及的接线盒30a也能得到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的效果。另外,实施方式2涉及的接线盒30a能够应用于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装置10。

在此,在液体浸入到容纳壳15内,液体侵入到第1覆盖部41和第2覆盖部42的情况下,位于比第1贯通孔43和第2贯通孔44靠上方的位置的第1覆盖部41内和第2覆盖部42内的气压上升。

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使第1贯通孔43和第2贯通孔44为上述位置,能够抑制侵入到了第1覆盖部41内和第2覆盖部42内的液体到达位于比第1贯通孔43和第2贯通孔44高的位置的第1贯通部和第2贯通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液体浸入到壳体31的内部。

以上,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是例示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