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测PDX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7190发布日期:2020-09-15 19:4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监测PDX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器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监测pdx配电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供电基础设施的各类高低压配电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智能监测用的配电箱内放有很多的线缆,这些线缆一部分做为电源线给配电箱内的设备供电,一方面做为信号线给监测设备传输信号,但目前使用的配电箱内信号线杂乱不易分辨信号线连接到的具体位置,导致故障时无法及时检修,并且当信号线破损时往往不能及时找到多余的信号线来替换,进而浪费了大量的检修时间。因此,发明一种智能监测pdx配电箱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监测pdx配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监测pdx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所述配电箱体的一端设置有电箱门,所述电箱门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线性分布的限位底板,所述限位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压紧板,且所述限位底板靠近压紧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线性分布的线缆槽,所述线缆槽内设置有信号线,所述配电箱体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线性分布的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套接在转动轴的外侧并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的上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块,所述绕线轮的内壁开设有多个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配电箱体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电箱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底板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压紧板靠近限位底板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相适配并位于限位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限位底板的上端通过螺栓与电箱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底板的下端和压紧板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压紧板靠近限位底板的一侧与信号线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绕线轮的中部缠绕有信号线,所述绕线轮的内径小于限位套的下端外径,且所述绕线轮的下表面与限位块的下端上表面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箱门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监测屏和多个调节按钮,所述电箱门的内侧边缘粘接连接有防水橡胶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箱门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多个限位底板,在限位底板一侧开设有多个线缆槽,在电箱门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监测屏和多个调节按钮,使得信号线能够被整齐的整理在电箱门的内壁上,工作人员打开电箱门后能够清楚的看到每根信号线所连接的设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动轴的外侧套接有多个绕线轮,在绕线轮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套,且绕线轮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与限位套固定连接,使得绕线轮上能够缠绕有备用的信号线并且绕线轮固定在限位套上,当需要信号线的时候将绕线轮向上推动便能够转动绕线轮将信号线抽出,大大节省了检修更换信号线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块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槽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电箱体;2、电箱门;21、监测屏;22、调节按钮;3、限位底板;31、线缆槽;32、限位滑槽;4、压紧板;41、磁铁;42、限位滑块;5、转动轴;51、绕线轮;52、限位套;53、限位块;54、限位槽;6、连接块;7、信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智能监测pdx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1,配电箱体1的一端设置有电箱门2,电箱门2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监测屏21和多个调节按钮22,多个监测屏21能够对不同的数据进行监测,并通过调节按钮22对数据进行调整和校正,电箱门2的内侧边缘粘接连接有防水橡胶条,配电箱体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5,转动轴5的两端分别与配电箱体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转动轴5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与电箱门2固定连接,因此电箱门2转动时不会影响转动轴5,电箱门2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线性分布的限位底板3。

进一步的,限位底板3的一侧设置有压紧板4,限位底板3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滑槽32,压紧板4靠近限位底板3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42,限位滑块42与限位滑槽32相适配并位于限位滑槽32内,限位底板3的上端通过螺栓与电箱门2固定连接,限位底板3的下端和压紧板4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磁铁41,限位底板3靠近压紧板4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线性分布的线缆槽31,线缆槽31内设置有信号线7,压紧板4靠近限位底板3的一侧与信号线7贴合连接,因此压紧板4在限位底板3上滑动时将线缆槽31露出来以方便将信号线7放入,并且在磁铁41和压紧板4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压紧板4下落并将信号线7紧紧的压在线缆槽31内,有效防止了信号线7脱落的可能。

转动轴5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线性分布的绕线轮51,绕线轮51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套52,限位套52套接在转动轴5的外侧并与转动轴5固定连接,绕线轮51的中部缠绕有信号线7,绕线轮51的内径小于限位套52的下端外径,且绕线轮51的下表面与限位块53的下端上表面贴合连接,限位套52的上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块53,绕线轮51的内壁开设有多个与限位块53相适配的限位槽54,限位块53位于限位槽54内,因此正常情况下绕线轮51因自身重力下落并套接在限位套52的外侧,并在限位块53和限位槽54的限位作用下固定而无法转动,通过将绕线轮51向上推动并脱离限位套52,绕线轮51便能够围绕转动轴5转动从而将缠绕在绕线轮51上的信号线7抽出。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当工作人员将信号线7接好后,向上推动转动绕线轮51使绕线轮51脱离限位套52,转动绕线轮51使信号线7缠绕在绕线轮51外侧,然后将绕线轮51套在限位套52上以固定,随后向上推动压紧板4并将信号线7放入露出来的线缆槽31内,松开压紧板4,在磁铁41和压紧板4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压紧板4下落并将信号线7紧紧的固定在线缆槽31内,有效避免了信号线7脱落的可能;当信号线7需要检修更换时,只需要逆向操作以上步骤即可抽出备用的信号线7,从而大大节省了检修的时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