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聚集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0591发布日期:2020-09-08 15:0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聚集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卸料平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而现有的用于电缆聚集以及分线结构单一,且现有的电缆聚集以及分线的结构不能够快速的将电缆进行固定,且需要用到指定的固定零件进行插拔固定,从而使得电线的排布过程变得非常的麻烦且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缆聚集分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聚集分线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卡接凹槽、内侧凹槽、活动转轴、扭力弹簧、限位凸起、固定板、活动凹槽、延伸钢丝,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表面嵌套设置有卡接凹槽,所述卡接凹槽左右两侧表面嵌套设置有内侧凹槽,所述内侧凹槽中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转轴,所述活动转轴一侧末端套接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内侧凹槽通过活动转轴活动连接有限位凸起,且扭力弹簧一侧末端与限位凸起相连接,所述装置主体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内侧凹槽左侧表面卡接设置有活动凹槽,所述活动凹槽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延伸钢丝,且延伸钢丝与装置主体呈贯穿设置。

优选的,所述卡接凹槽分布有若干个,且卡接凹槽底部呈弧形状。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起宽度为5-10mm,且限位凸起以活动转轴为中心,且限位凸起的转动角度为0-35°。

优选的,所述卡接凹槽内侧设置有两组限位凸起,且每组限位凸起分布有两个,且限位凸起之间呈反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起顶部均呈倾斜设置,且限位凸起底部呈弧形状。

优选的,所述延伸钢丝长度为10-20cm,且延伸钢丝由材质较硬的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活动凹槽顶部呈弧形状,且延伸钢丝分布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聚集分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电缆聚集分线装置设置有卡接凹槽,卡接凹槽分布有若干个,且卡接凹槽底部呈弧形状,使用时先将装置主体通过固定板和膨胀螺丝固定到墙面,而装置主体的设置反向可为竖向或是横向的,然后将电缆卡接进卡接凹槽中,这个过程中电缆的底部两侧会先接触两侧限位凸起的顶部,然后将电缆进一步的压入到卡接凹槽中,此时限位凸起的中部会围绕着活动转轴旋转,而活动转轴的上方会向内侧凹槽进行卡接,而电缆卡接至限位凸起下方时,限位凸起会通过扭力弹簧进行一定角度的复位,使得两侧限位凸起底部均卡接电缆的上方,从而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而该种设置能够极大的缩减电缆卡接的所需时间,而分别将电缆卡接进卡接凹槽中就起到了一个聚集的作用,而通过该种设置使得多股电缆能够得到一个有序的排列,从而更加便于后期的整理与维护。

2、其次,该方案还设置有延伸钢丝,延伸钢丝长度为10-20cm,且延伸钢丝由材质较硬的钢材料制成,而线路需要导向不同的方向时首先将活动凹槽从卡接凹槽中取出,然后对延伸钢丝进行弯曲折叠,而不同位置的卡接凹槽可以通过延伸钢丝弯曲到不同的方向,从而对电缆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使得电缆分导过程中不在那么杂乱无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1-6中:1-装置主体,101-卡接凹槽,1011-内侧凹槽,1012-活动转轴,1013-扭力弹簧,102-限位凸起,2-固定板,3-活动凹槽,301-延伸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缆聚集分线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卡接凹槽101、内侧凹槽1011、活动转轴1012、扭力弹簧1013、限位凸起102、固定板2、活动凹槽3、延伸钢丝301,装置主体1顶部表面嵌套设置有卡接凹槽101,卡接凹槽101左右两侧表面嵌套设置有内侧凹槽1011,内侧凹槽1011中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转轴1012,活动转轴1012一侧末端套接设置有扭力弹簧1013,内侧凹槽1011通过活动转轴1012活动连接有限位凸起102,且扭力弹簧1013一侧末端与限位凸起102相连接,装置主体1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内侧凹槽1011左侧表面卡接设置有活动凹槽3,活动凹槽3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延伸钢丝301,且延伸钢丝301与装置主体1呈贯穿设置。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02宽度为5-10mm,且限位凸起102以活动转轴1012为中心,且限位凸起102的转动角度为0-35°。

本实施例中,卡接凹槽101内侧设置有两组限位凸起102,且每组限位凸起102分布有两个,且限位凸起102之间呈反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02顶部均呈倾斜设置,且限位凸起102底部呈弧形状,呈倾斜设置的限位凸起102顶部使得电缆进入时更加的快速,而底部呈弧形状的限位凸起102更加契合电缆。

本实施例中,活动凹槽3顶部呈弧形状,且延伸钢丝301分布有两个,呈弧形状的活动凹槽3与电缆更加的契合,而分布有两个的延伸钢丝301使得活动凹槽3不会发生偏移现象。

本实施例中,卡接凹槽101分布有若干个,且卡接凹槽101底部呈弧形状,使用时先将装置主体1通过固定板2和膨胀螺丝固定到墙面,而装置主体1的设置反向可为竖向或是横向的,然后将电缆卡接进卡接凹槽101中,这个过程中电缆的底部两侧会先接触两侧限位凸起102的顶部,然后将电缆进一步的压入到卡接凹槽101中,此时限位凸起102的中部会围绕着活动转轴1012旋转,而活动转轴1012的上方会向内侧凹槽1011进行卡接,而电缆卡接至限位凸起102下方时,限位凸起102会通过扭力弹簧1013进行一定角度的复位,使得两侧限位凸起102底部均卡接电缆的上方,从而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而该种设置能够极大的缩减电缆卡接的所需时间,而分别将电缆卡接进卡接凹槽101中就起到了一个聚集的作用,而通过该种设置使得多股电缆能够得到一个有序的排列,从而更加便于后期的整理与维护。

本实施例中,延伸钢丝301长度为10-20cm,且延伸钢丝301由材质较硬的钢材料制成,而线路需要导向不同的方向时首先将活动凹槽3从卡接凹槽101中取出,然后对延伸钢丝301进行弯曲折叠,而不同位置的卡接凹槽101可以通过延伸钢丝301弯曲到不同的方向,从而对电缆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使得电缆分导过程中不在那么杂乱无章。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聚集分线装置时,首先,使用时先将装置主体1通过固定板2和膨胀螺丝固定到墙面,而装置主体1的设置反向可为竖向或是横向的,然后将电缆卡接进卡接凹槽101中,这个过程中电缆的底部两侧会先接触两侧限位凸起102的顶部,然后将电缆进一步的压入到卡接凹槽101中,此时限位凸起102的中部会围绕着活动转轴1012旋转,而活动转轴1012的上方会向内侧凹槽1011进行卡接,而电缆卡接至限位凸起102下方时,限位凸起102会通过扭力弹簧1013进行一定角度的复位,使得两侧限位凸起102底部均卡接电缆的上方,从而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而该种设置能够极大的缩减电缆卡接的所需时间,而分别将电缆卡接进卡接凹槽101中就起到了一个聚集的作用,而线路需要导向不同的方向时首先将活动凹槽3从卡接凹槽101中取出,然后对延伸钢丝301进行弯曲折叠,而不同位置的卡接凹槽101可以通过延伸钢丝301弯曲到不同的方向,从而对电缆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