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施工孔作业的地线提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8833发布日期:2020-09-11 22:4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利用施工孔作业的地线提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施工孔作业的地线提线器。



背景技术:

目前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地线挂点、吊挂形式存在多重形式。需要提起地线消缺的情况,通常使用手扳葫芦、钢索、滑车组等提线方式。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工器具笨重,操作不方便,需多人配合,劳动强度大且用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施工孔作业的地线提线器,以达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检修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施工孔作业的地线提线器,包括:螺母套,呈套筒状结构,螺母套内设置有内螺纹;丝杆,外周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丝杆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母套内,且丝杆能够沿螺母套的轴向方向移动,丝杆的下端能够置于螺母套的下端外侧;挂钩,设置在丝杆的下端;连接组件,与螺母套的上端连接,连接组件能够挂设在施工孔处;棘轮摇杆,套设在螺母套外并能够驱动螺母套转动。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施工孔挂板,施工孔挂板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用于与施工孔配合的第一连接孔,施工孔挂板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螺母套的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地,螺母套还包括本体和位于本体上端的螺母套连接头,螺母套连接头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对应的配合孔,螺母套连接头的下端与本体能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螺母套连接头的下端通过推力轴承与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挂钩与丝杆通过挂钩连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挂钩连接头的上端开设有圆形安装孔,丝杆的下端穿设在圆形安装孔内,且丝杆的下端与挂钩连接头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挂钩连接头内还设置有挂钩卡接孔,挂钩包括直杆段和挂钩本体,直杆段上端卡接于挂钩卡接孔的上端,直杆段的下端穿过挂钩卡接孔并置于挂钩连接头外,挂钩本体能拆卸地设置在直杆段的下端。

进一步地,挂钩卡接孔的上端呈半圆球状结构,且半圆球状结构的弧形面朝向下方。

进一步地,棘轮摇杆为可伸缩结构。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延长附件,延长附件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二连接孔配合的第三连接孔,延长附件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螺母套连接头配合的第四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地线挂点的施工孔进行作业,工具大大简化,还能降低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挂钩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40mm延长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80mm延长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120mm延长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施工孔挂板;2、螺母套连接头;3、棘轮摇杆;4、螺母套;5、丝杆;6、挂钩连接头;7、挂钩;8、延长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施工孔作业的地线提线器,包括螺母套4、丝杆5、挂钩7、连接组件和棘轮摇杆3。螺母套4呈套筒状结构,螺母套4内设置有内螺纹。丝杆5的外周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丝杆5套设在螺母套4内,且丝杆5能够沿螺母套4的轴向方向移动,丝杆5的下端能够置于螺母套4的下端外侧。挂钩7设置在丝杆5的下端。连接组件与螺母套4的上端连接,连接组件能够挂设在施工孔处。棘轮摇杆3套设在螺母套4外并能够驱动螺母套4转动。

电力作业人员到达作业位置后将连接组件固定于施工孔上。将地线提线器调整至合适行程,将挂钩7挂住地线,摇动棘轮摇杆3,进行紧线。地线提线器与地线垂直受力,待地线作用力从地线挂点转移至提线器后开展检修作业。在完成作业后,调整棘轮摇杆3的方向,摇动棘轮摇杆3,放松地线。收回地线提线器,退出作业位置,完成作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地线挂点的施工孔进行作业,工具大大简化,还能降低人员劳动强度。

连接组件包括施工孔挂板1,施工孔挂板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用于与施工孔配合的第一连接孔,施工孔挂板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螺母套4的第二连接孔。施工孔挂板1采用lc4铝合金材料,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做到自重较轻。施工孔挂板1与施工孔接触面积较大(因为铝合金强度低,所以施工孔挂板1的尺寸较大),有利于限定提线器位置。

如图1所示,螺母套4还包括本体和位于本体上端的螺母套连接头2,螺母套连接头2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对应的配合孔,螺母套连接头2的下端与本体能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螺母套连接头2的下端通过推力轴承与本体连接。在使用棘轮摇杆3过程中螺母套4旋转平稳,不易磨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螺母套4总长400mm。螺母套4与丝杆5通过螺纹连结,螺母套4与施工孔挂板1通过螺母套连接头2相连。螺母套4上侧装配有棘轮摇杆3。

丝杆5为主要承力部件,由60si2mn圆柱材料加工而成,有较高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丝杆5总长400mm,丝杆5的上端配有止退螺母,可以有效防止丝杆5从螺母套4中脱出。

棘轮摇杆3的材料为lc4高强铝合金,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做到自重较轻。棘轮摇杆3为可伸缩结构,携带方便,作业灵活。

优选地,棘轮摇杆3上设置有换向器,方便作业人员操作。棘轮摇杆3可以在小角度范围内工作,可以适应线上作业空间受限制的工作环境。

如图1所示,挂钩7与丝杆5通过挂钩连接头6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挂钩7与地线接触面积较大,为平滑平面,挂钩7的侧边设置有较大圆角,挂钩7上设置有橡胶垫,有效防止地线受损。

优选地,挂钩7为60si2mn材料加工而成,强度高,硬度大,在地线提线过程中变形小。克服了原用钢索方式,钢索具有较大的延伸率,造成提线困难的问题。挂钩7的钩子直径约为50mm,适用于大多数线路需求。

上述挂钩连接头6的上端开设有圆形安装孔,丝杆5的下端穿设在圆形安装孔内,且丝杆5的下端与挂钩连接头6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挂钩连接头6内还设置有挂钩卡接孔,挂钩7包括直杆段和挂钩本体,直杆段上端卡接于挂钩卡接孔的上端,直杆段的下端穿过挂钩卡接孔并置于挂钩连接头6外,挂钩本体能拆卸地设置在直杆段的下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杆段直径为15mm,挂钩卡接孔下部开孔直径为2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挂钩卡接孔的上端呈半圆球状结构,且半圆球状结构的弧形面朝向下方。该结构能够使挂钩7在水平方向360°旋转的同时还可以完成在其他方向一定角度的旋转(即摆动),使挂钩7受力均匀。

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组件还包括延长附件8,延长附件8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用于与施工孔挂板1上的第二连接孔配合的第三连接孔,延长附件8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螺母套连接头2上的配合孔对应配合的第四连接孔。

为适应不同作业情况,设计40mm、80mm、120mm不同长度的延长附件8。大大增大了地线提线器的作业范围。延长附件8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的穿向互相垂直,利用延长附件8可以调节作业角度。延长附件8与地线提线器之间配合灵活,在地线发生一定角度偏移时,延长附件8提高了地线提线器的适用性。延长附件8的长度并不是只有上述的三种尺寸,延长附件8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长度选取。

本实施例的最大行程800mm,最小行程400mm,行程400mm。满足一般地线悬挂要求。需要更长的行程时,可配合使用延长附件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电力作业人员到达作业位置后将施工孔挂板1固定于施工孔上。将地线提线器调整至合适行程,将挂钩7挂住地线,摇动棘轮摇杆3,进行紧线。提线器与地线垂直受力。在完成作业后,调整棘轮摇杆3的方向,摇动棘轮摇杆,放松地线。收回地线提线器,退出作业位置,完成作业。

当地线提线器行程不足时,可以配合使用不同长度延长附件8。

当地线提线器用于负载较大的地线时可以两支地线提线器同时配合使用,互为安全备份,提高作业安全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有效避免了多种危险因素,省时省力,安全高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巧妙利用地线挂点施工孔,工具大大简化,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采用两段式结构,棘轮摇杆位于整体结构上方,符合实际施工作业需求,在作业时作业人员坐于地线横担,弯腰作业,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止退螺母应用于丝杆各部分的连接,有效避免了在使用大行程过程中丝杆脱开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棘轮装置,并在棘轮装置上设置换向装置,大大方便了作业人员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开展作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棘轮摇杆采用可伸缩结构,便于携带,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有挂钩连接头,挂钩可以在水平方向360°旋转,可以在竖直方向有一定角度的旋转,使用过程中受力更均匀,避免因受力集中超出工器具承受范围造成意外。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各种规格延长附件,在行程较长时可以配合使用,在保证提线装置总体较轻的前提下,做到使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