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9721发布日期:2020-09-08 15:0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继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能够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实现这种自动化措施的成套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当电力系统故障而需要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会携带很多工具,因此现有的继电保护装置不便于维修人员的携带,而且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其运行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继电保护装置,其具有能够方便人们的携带以及防护性佳,实用性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包括检测器,检测器上设有若干个检测插接口,检测插接口的一侧设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一侧设有开关、usb插口与接口,检测器的两侧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架,检测器的一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键盘,检测器的下方设有箱体,检测器设置在箱体内,箱体内设有用于对检测器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箱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通过检测插接口能够连接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检测,通过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以及转动架,能够便于人们对检测器的拿取以及携带,同时通过将检测器放置在箱体内,在通过转动盖将箱体进行封闭,能够方便人们的携带,而且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散热机构能对检测器进行散热,防止长时间的使用,热量增加,造成运送的不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散热机构包括开设在箱体两侧上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其适配的进风板,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出风口,进风板上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进行散热时,进风板上的电机转动,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风扇分别在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转动,风扇转动,将产生的风通过该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的出风口进入到箱体内,以此对箱体内的检测器进行散热。

进一步设置: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储物槽,储物槽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伸缩杆,伸缩杆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卡紧杆,箱体上开设有滑槽,滑槽与伸缩杆适配,滑槽上开设有若干个卡紧槽,卡紧槽与卡紧杆适配。伸缩杆包括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第一套管转动连接在储物槽内,第二套管与卡紧杆固定连接,第二套管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管内,第二套管上设有复位按钮,第一套管上设有若干个与复位按钮适配的复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板上的储物槽能够对伸缩杆进行收纳,通过卡紧杆以及箱体上的滑槽与卡紧槽,能够将伸缩杆卡紧在滑槽内,以此对连接板进行支撑。通过若干个卡紧槽能够调节连接板的位置。通过连接板能够对检测器进行阻挡,起到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箱体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动板,检测器设置在滑动板上,且检测器为可拆卸式,滑动板的下方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分别固定连接在箱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板能对检测器进行支撑,检测器为拆卸式,方便人们将检测器从滑动板上取出,通过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能够驱动滑动板的滑动,能够对检测器进行驱动,调节检测器的高度,方便人们对检测器的使用。

进一步设置:转动盖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锁紧块,用于将转动盖锁紧在箱体上,转动盖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把手,用于便于人们对整体的搬运,转动盖内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连接的储物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紧块能够将转动盖锁紧在箱体上,通过把手方便人们对整体的搬运。通过转动盖内的储物袋能够方便人们放置其他的维修工具。

进一步设置:箱体的内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隔挡板,隔挡板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复位弹簧、阻挡板以及橡胶垫,能够对检测器起到保护的作用,在箱体掉落时,不会轻易的对检测器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人们通过箱体能够对检测器进行收纳,同时能够对检测器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且方便人们的携带,通过检测器上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以及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上的转动架,能够便于人们对检测器的拿取,方便人们对检测器的携带。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对箱体内的检测器进行散热。通过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能够驱动着滑动板滑动,滑动板带动着检测器在箱体内升降,能调节检测器的高度,方便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滑动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滑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散热机构中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器;11、第一滑动块;111、第二滑动块;112、转动架;12、第一套管;13、第二套管;14、卡紧杆;15、复位按钮;16、复位槽;17、储物槽;2、检测插接口;3、显示屏;4、开关;5、usb插口;6、插口;7、连接板;8、键盘;9、伸缩杆;10、滑槽;101、卡紧槽;102、箱体;1020、滑动板;10201、电机;10202、风扇;10203、出风口;10204、复位弹簧;10205、隔挡板;10206、橡胶垫;1021、第二凹槽;1022、第一气缸;1023、第二气缸;103、第一凹槽;104、进风板;105、转动盖;1051、把手;1052、锁紧块;1053、转动块;1054、挂绳;106、储物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包括检测器1,如图1所示、图2所示及图3所示,检测器1上设有若干个检测插接口2,检测插接口2的右侧设有显示屏3,显示屏3的右侧设有开关4、usb插口5与接口6,开关4、usb插口5与接口6从下往上依次水平排列,检测器1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11与第二滑动块111,第一滑动块11与第二滑动块111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架112,检测器1的前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连接板7,连接板7上设有键盘8,连接板7的下方开设有储物槽17,储物槽17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伸缩杆9,伸缩杆9包括第一套管12与第二套管13,第一套管12转动连接在储物槽17内,第二套管13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卡紧杆14,第二套管13上端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管12内,第二套管13上设有复位按钮15,第一套管12上设有若干个与复位按钮15适配的复位槽16,复位槽16从下往上依次水平排列,箱体102上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与伸缩杆9适配,滑槽10上开设有若干个卡紧槽101,卡紧槽101与卡紧杆14适配。

如图1所示、图4所示,检测器1的下方设有箱体102,检测器1位于箱体102内,箱体102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动板1020,检测器1与滑动板1020适配,且检测器1为拆卸式,滑动板1020下方的左侧与右侧上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1022与第二气缸1023,第一气缸1022与第二气缸1023分别固定连接在箱体102内。

如图1所示、图6所示,箱体102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盖105,转动盖105与箱体102适配,转动盖105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锁紧块1052,通过锁紧块1052能够将转动盖105锁紧在箱体102上,转动盖105内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连接的储物袋106,通过储物袋106能够便于人们对其它维修工具的放置,转动盖105的下方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把手1051,用于便于人们对整体的搬运。

如图1所示、图5所示及图6所示,箱体102上设有散热机构,用于对箱体102内检测器1的散热,散热机构包括开设在箱体102左侧与右侧上的第一凹槽103与第二凹槽1021,第一凹槽103的左侧与第二凹槽1021的右侧分别设有与其适配的进风板104,第一凹槽103的右侧与第二凹槽1021的左侧分别开设有出风口10203,进风板104上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机10201,电机10201的输出轴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风扇10202,通过电机10201带动风扇10202的转动产生风,风从出风口10203进入到箱体102内,对检测器1进行散热。箱体102的内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10204,复位弹簧10204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隔挡板10205,隔挡板10205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橡胶垫10206,用于对检测器1的保护。箱体102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块1053,转动块1053上固定连接有挂绳1054,用于便于人们对箱体102的提取。

工作原理:

人们通过拉动转动架112,转动架112带着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11与第二滑动块111在检测器1上滑动,以此能够将检测器1拿取,方便人们对检测器1的搬运,同时通过将检测器1放置到与其适配的滑动板1020上,通过第一气缸1022与第二气缸1023输出轴的收回,能够带动着滑动板1020在箱体102内滑动,以此将检测器1放在箱体102内,在通过转动盖105以及转动盖105上的锁紧块1052将箱体102锁紧,能够对检测器1进行保护,而且防护性佳,实用性强,同时人们还能够将其他需要维修的工具放置在转动盖105内的储物袋106内,便于人们对整体的携带。

在需要对箱体102内检测器1进行散热时,固定连接在进风板104上的电机10201转动,电机10201转动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风扇10202分别在第一凹槽103与第二凹槽1021内转到,风扇10202吹出的风通过第一凹槽103与第二凹槽1021内的出风口10203进入到箱体102内,以此对箱体102内的检测器1进行散热。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