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接头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9479发布日期:2020-09-11 22:4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线缆接头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线路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接头保护套。



背景技术:

相关方案中,传递电能和控制信号的线缆往往设于关节机器人的壳体内部,而关节机器人各关节相对活动频繁,线缆接头的连接质量难以保证,容易造成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线缆接头的连接质量,避免接触不良的线缆接头保护套,以解决关节机器人各关节相对活动频繁而造成的线缆接头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线缆接头保护套,包括底板和多个第一侧板;多个第一侧板固定于所述底板的正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公线缆接头和母线缆接头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公线缆接头远离所述母线缆接头的一端和所述母线缆接头远离所述公线缆接头的一端;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均固定有朝向所述第一卡槽内侧的挡板,用于止挡所述公线缆接头和所述母线缆接头向两端移动而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与连接后的所述公线缆接头和所述母线缆接头的形状相适配,以形成所述卡槽与所述公线缆接头和所述母线缆接头的均匀贴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第二侧板;所述多个第二侧板固定于所述底板的背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公线缆接头和母线缆接头的第二卡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固定于所述底板的正面且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气管接头的第三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槽内固定有配合筋板,所述配合筋板开设有与所述气管接头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接头保护套外周开设用于固定扎带的扎带槽,所述扎带扎固于所述扎带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扎带槽环绕于所述第一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扎带槽设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所述多个第一侧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开设有防呆槽,所述防呆槽的截面呈梯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缆接头保护套,通过设置多个相互平行且垂直固定于底板的正面的第一侧板,从而在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板与底板之间形成容纳对接后的公线缆接头和母线缆接头的第一卡槽;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板的两端均固定有朝向第一卡槽内侧的挡板,从而可止挡公线缆接头和母线缆接头向两端移动而脱离,从而可有效提高线缆接头的连接质量,避免接触不良,适用于关节机器人各关节之间的电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线缆接头保护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底板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线缆接头保护套仰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线缆接头保护套安装线缆接头和气管接头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线缆接头保护套安装线缆接头和气管接头并使用扎带捆扎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板;11、正面;12、背面;13、防呆槽;2、第一侧板;21、挡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扎带;6、公线缆接头;7、母线缆接头;8、第一卡槽;9、第二卡槽;10、第三卡槽;101、配合筋板;1011、弧形槽;20、气管接头;30、扎带槽。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申请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申请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接头保护套,包括底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和扎带。

底板1呈矩形板状,包括面积最大且相背对的正面11和背面12以及底板1长边对应的两个面和底板1短边对应的两个面。其中,底板1的正面11和背面12只是用来表明两个面的相背关系,并不意味着实际使用中必须按特定的前后或朝向关系布置。

参照图2,底板1开设有防呆槽13,防呆槽13的截面呈梯形。防呆槽13贯穿底板1的宽度方向,也即分别对应梯形上底和下底的防呆槽13的大小不同的两个口分别位于矩形底板1长边对应的两个面上。防呆槽13用于与保护套固定座(图中没有示出)配合,从而可将线缆接头保护套安装固定于机器人外壳中。

第一侧板2有多个,多个第一侧板2相互平行且均垂直固定于底板1的正面11,从而在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板2与底板1之间形成容纳对接后的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的第一卡槽8。第一卡槽8的两端分别对应公线缆接头6远离母线缆接头7的一端和母线缆接头7远离公线缆接头6的一端,也即第一卡槽8的走向与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的插拔方向以及线缆走向方向一致。

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板2的两端均固定有朝向第一卡槽8内侧的挡板21,挡板21用于止挡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向两端移动而脱离。第一卡槽8的每一端均有两个挡板21,两个挡板21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侧板2,从而在两个挡板21之间留出供线缆通过的避让口,使线缆接头保护套仅起到固定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的作用,而不会影响线缆布置。

第一卡槽8内壁的形状与连接后的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的形状相适配,从而使第一卡槽8内壁与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均匀贴合。例如:母线缆接头7大于公线缆接头6,则第一卡槽8内对应母线缆接头7的部位大于对应于公线缆接头6的部位。如果母线缆接头7包覆于公线缆接头6的外侧,则第一卡槽8内壁的形状与母线缆接头7的外侧形状相适配。从而,使线缆接头着力更为均匀,解决相关方案中,关节机器人内部的线缆直接使用扎带5捆绑,由于扎带5捆扎面小,而造成的着力不均匀的问题。

具体实施中,第一侧板2可以仅设置两个,也可设置两个以上。设置两个第一侧板2,在底板1的正面11形成一个第一卡槽8。设置三个第一侧板2,在底板1形成两个第一卡槽8。也即,每增设一个第一侧板2则可多形成一个第一卡槽8,进而在底板1的正面11形成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卡槽8,可用于多对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的连接固定。

多个第二侧板3相平行且均垂直固定于底板1的背面12,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3与底板1之间形成容对接后的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的第二卡槽9。第二卡槽9与上述第一卡槽8的功能一样。从而,在底板1的正面11和背面12均形成可以固定对接后的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的卡槽。第二卡槽9可以仅有一个,也可以是并列的多个。

第二卡槽9内壁的形状与连接后的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的形状相适配,从而使第二卡槽9内壁与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均匀贴合,使线缆接头着力更为均匀。

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3的两端均固定有朝向第二卡槽9内侧的挡板21,挡板21用于止挡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向两端移动而脱离。第二卡槽9的每一端均有两个挡板21,两个挡板21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侧板3,从而在两个挡板21之间留出供线缆通过的避让口,使线缆接头保护套仅起到固定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的作用,而不会影响线缆布置。

进一步地,第二卡槽9与第一卡槽8在底板1的背面12和正面11对称设置,从而使线缆接头保护套呈大致的立方块状。

参照图1和图3,第三侧板4固定于底板1的正面11且与第一侧板2平行,第三侧板4、第一侧板2与底板1之间形成容纳气管接头20的第三卡槽10。从而,使线缆接头保护套不仅具有固定于保护线缆接头的功能还具有固定和保护气管接头20的功能,对线缆接头和气管接头20进行模块化固定。第三卡槽10内固定有配合筋板101,配合筋板101开设有与气管接头20圆周面相适配的弧形槽1011,使气管接头20受力均匀,固定可靠。

第三侧板4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三侧板4平行间隔设置且均处置固定于底板1的正面11。从而,在相邻的两个第三侧板4之间也形成容纳气管接头20的第三卡槽10。使多个第三卡槽10并列于底板1的正面11,从而满足对多个气管接头20的固定。

具体实施中,由上述底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等构成的线缆接头保护套可一体成型。

第三卡槽10还设置于底板1的背面12。具体地,底板1的背面12也固定设置有第三侧板4。底板1的背面12固定的第三侧板4与相邻的第二侧板3之间形成第三卡槽10。从而,满足对更多个气管接头20的固定的需要。

进一步地,底板1的背面12固定有多个第三侧板4。相邻的两个第三侧板4之间也形成第三卡槽10,使底板1的正面11和背面12的第三卡槽10相对称。第三侧板4与上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相平齐,使线缆接头保护套呈大致的立方块状。

可以理解,线缆接头保护套上第一卡槽8、第二卡槽9和第三卡槽10可根据需要布置。例如,第三卡槽10可以在第一卡槽8或第二卡槽9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也可以在底板1的正面11和背面12分别设置一个第三卡槽10,而第二卡槽9和第三卡槽10分别设置两个,两个第二卡槽9和两个第三卡槽10分别位于两个第三卡槽10的两侧。

参照图1和图4,线缆接头保护套的外周开设有扎带槽30。具体而言,扎带槽30开设于除第一卡槽8、第二卡槽9和第三卡槽10内壁之外的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的外侧表面上,使扎带槽30环绕于上述第一卡槽8、第二卡槽9和第三卡槽10。扎带槽30可根据需要开设一个或多个。

参照图5,扎带5可拆卸地捆扎固定于扎带槽30内,使第一卡槽8、第二卡槽9和第三卡槽10均从扎带5内穿过。扎带5的数量与扎带槽3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也即一个扎带5捆扎于一个扎带槽30内。扎带5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扎带槽30的横截面的形状相适配,如均为矩形,从而使捆扎牢固。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与上述线缆接头保护套配套使用的保护套固定座(图中没有示出)。保护套固定座包括保护套安装板和固定部。固定部可固定连接于机器人内部,如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机器人壳体内。

护套安装板与固定部固定连接,如保护套安装板与固定部可以是钣金经过裁剪弯折而成的一体结构。保护套安装板呈与线缆接头保护套上的防呆槽13相配合的梯形,从而保护套安装板插入防呆槽13而实现对线缆接头保护套的可拆卸安装固定。保护套安装板呈与防呆槽13相配合的梯形,使得线缆接头保护套只能以预先设定的方向安装固定于保护套固定座上,有效防止线缆接头保护套安装错方向。

综合以上结构设置,本申请线缆接头保护套和保护套固定座的使用过程如下:

保护套固定座预先以正确的方位固定于机器人壳体内壁的走线位置处。然后,通过保护套固定座上的保护套安装板与线缆接头保护套上的防呆槽13配合,将线缆接头保护套固定于保护套固定座上。

机器人内部的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对应对接好后,从线缆接头保护套的一侧卡入适配的第一卡槽8或第二卡槽9中。按照该法,将多对对接后的公线缆接头6和母线缆接头7分别卡入相适配的第一卡槽8和第二卡槽9中,完成对所有线缆接头的固定。

气管接头20按照对应关系对接好后,从缆接头保护套的一侧卡入适配的第三卡槽10中。按照该法,将多对对接后的气管接头20分别卡入相适配的第三卡槽10中,完成对所有气管接头20的固定。

将扎带5捆扎于线缆接头保护套外周的扎带槽30中,使插入线缆接头保护套中的线缆接头和气管接头20均捆扎固定于线缆接头保护套内,防止线缆接头和气管接头20从线缆接头保护套中脱落。从而,完成对线缆接头和气管接头20在机器人壳体内的捆扎固定。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