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挖沟控制柜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6924发布日期:2020-10-20 12:1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挖沟控制柜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控制柜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挖沟控制柜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传统控制柜安装模式是提前设计图纸预留电缆沟用于后期电缆线的铺设和控制柜的安装,但是这种安装方式由于结构简单,控制柜直接坐落在地面上,缺少强电和弱电的进线位置,而多少控制柜需要从底部进线,这样就造成了现有的安装方式功能单一,应变能力差,如:

后期控制柜尺寸变更可能造成预留电缆沟不能正常使用,后期改造难度及改造费用较高;

设计图纸变更增加电缆铺设可能造成预留电缆沟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后期改造工程量及改造费用较高;

由于现场等其他因素造成控制柜无法安装在原设计位置,需要更换安装位置时会造成预留电缆沟无法使用而造成损失,同时需要再次建造新的电缆沟造成资源的浪费等;

同时预留电缆沟施工费、材料费、人工费较高,预留电缆沟的施工尺寸与设计尺寸误差较大,无法避免强弱电混合铺设造成的弱电信号干扰问题,人员后期维护难度较大,因此研究一种免挖沟控制柜安装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挖沟控制柜安装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安装方式功能单一,应变能力差,费用高,维护难度大和强弱电存在信号干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免挖沟控制柜安装装置,包括底座、法兰盘、固定架、强电进线槽、弱电进线槽和折弯扣件;所述底座为上端开口的壳体,法兰盘固定在底座的上端面,底座内固定有固定架,底座的侧面开有强电进线口和弱电进线口,所述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间隔设置固定架的上,并分别与强电进线口和弱电进线口连通;所述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的两侧开有卡槽,所述折弯扣件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两侧的卡爪和设置在主体端部的折弯头,所述卡爪卡装在卡槽内并可沿卡槽滑动,所述折弯头的弧度向上为电线向上进入控制柜提供过渡面;所述卡爪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折弯扣件固定的顶丝。

进一步的,所述的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通过贯穿的连接螺栓固定在固定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内设置有锡箔纸。

进一步的,所述的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捆扎有扎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控制柜安装方式进行改进,在控制柜的下方设置了底座,底座不仅作为控制柜的支撑座,同时还作为控制柜强电、弱电的进线单元,且底座为可拆卸的设置在控制柜的底部;使用方便,拆卸简单。

同时在底座内间隔设置了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这样强电和弱电可以分别进入相互独立的进行槽,并在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内设置了用于防电磁干扰的锡箔纸,防止了强电和弱电的相互干扰,增强了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同时本实用新型可预先对强电和弱电进线预先施工,并将强电和弱电预先排布到底座内,不同于现有的铺设电缆沟的情形,加快了施工进度。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在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设置了折弯扣件,折弯扣件为电缆线向上进入控制柜提供了过渡面,防止由于电缆线上行使电缆线从进线槽内凸出,结构合理,同时折弯扣件能够相对于进线槽滑动从而改变电缆线上行的节点,应变能力强,维护成本低,极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底座和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折弯扣件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折弯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为底座,2为法兰盘,21为连接孔,3为弱电进线槽,4为强电进线槽,5为折弯扣件,51为主体,52为卡爪,53为折弯头,6为固定架,7为连接螺栓,8为锡箔纸,9为卡槽,10为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免挖沟控制柜安装装置,现有控制柜的安装方式一般为通过提前设计图纸预留电缆沟用于后期电缆线的铺设和控制柜的安装,这种安装方式应变能力差,通过预留电缆沟的方式,如果预先将电缆线预先铺设到位,电缆的端头会外露在环境中,电缆线容易被损坏或者污染,影响电缆线的再次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挖沟控制柜安装装置,针对控制柜的结构,电缆线需要从底部进入控制柜,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底座2、法兰盘3、固定架6、强电进线槽4、弱电进线槽3和折弯扣件5;所述底座1为上端开口的壳体,法兰盘2固定在底座1的上端面,法兰盘2上开有连接孔21,控制柜上预留有对应的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将控制柜安装在法兰盘2上,这样将控制柜和底座1设置了可分离拆卸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单元。

这样强电和弱电预可先安装好,强电和弱电的电缆线端头会预先铺设在底座1内,底座1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电缆线的作用,同时底座1作为控制柜进线部分的向下延伸单元,免去了挖设电缆沟的步骤,解决了预设电缆线端头的污染和损坏问题,为预先铺设电缆线提供了保护,缩短了施工周期。

底座1内固定水平设置的固定架6,如图1所示,固定架6沿横向固定或者焊接底座1内,底座1的侧面开有强电进线口和弱电进线口,强电进线口和弱电进线口开设在底座侧面面积较大一侧;所述强电进线槽4和弱电进线槽3间隔设置固定架6的上,具体设置形式为:所述的强电进线槽3和弱电进线槽6通过贯穿的连接螺栓7固定在固定架6上,强电进线槽4和弱电进线槽3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布置,其基本形状呈l形,同时强电进线槽4和弱电进线槽3的进线口分别与强电进线口和弱电进线口连通,强电进线槽4设置在外侧,弱电进线槽3设置在内侧,且两者间隔布置,这样使强电电缆线和弱电电缆线布置在两个相互独立的进线槽内,抗干扰能力强。

所述强电进线槽4和弱电进线槽3的两侧开有卡槽9,所述折弯扣件包括主体51、设置在主体两侧的卡爪52和设置在主体端部的折弯头53,所述卡爪52卡装在卡槽9内并可沿卡槽9滑动,所述折弯头53的弧度向上为电缆线向上进入控制柜提供过渡面;所述卡爪52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折弯扣件固定的顶丝10。

同时卡爪52使折弯扣件卡装在进线槽(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的总称)侧面,同时能够沿进线槽滑动,从而能够改变电缆线向上行走的节点,折弯头53设置在折弯扣件的端部,折弯头53的弧度向上为电缆线向上进入控制柜提供过渡面,同时顶丝10的末端顶触在进线槽的侧面,顶丝螺纹连接在卡爪52的侧面,通过顶丝10末端与进线槽的摩擦力将折弯扣件固定,从而将电缆线向上行走的节点固定。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所述的强电进线槽4和弱电进线槽3内设置有锡箔纸8。

如图2所示,锡箔纸8设置在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的内侧,底座1是由高强度钢材焊接而成的框架,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使用镀锌板材制成的u形槽状结构,锡箔纸8将进线槽的内侧壁包裹,有效的降低了强弱电混合铺设造成的电磁干扰,增强了设备的稳定性能。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强电进线槽和弱电进线槽的结构进一步限定。

所述的强电进线槽4和弱电进线槽3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捆扎有扎带。

通过设置扎带能够进一步的对电缆线进线预先固定,防止电缆线外漏出进线槽,保证电缆线始终暗藏在进线槽内,设备稳定,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