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输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1324发布日期:2021-01-05 18:0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路输出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输出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led照明的带功率因数校正的多路输出方案有:

①主要是pfc电路作为前级,带次级反馈的flyback/llc或者正激等各种功率变换线路作为第二级,需要多少路输出就用多少个带次级反馈的第二级功率变换线路。此方案的优点在于每一路输出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问题在于线路复杂成本高;②前级也是pfc电路,后级使用flyback/llc等各种功率变换线路,但是多路输出都使用同一个变压分别整流输出。此方案的有点在于线路简单成本低,问题在于每一路输出相互影响,增加了线路的设计难度;③前级也是pfc电路,使用flyback/llc或者正激等各种功率变换线路作为第二级,再使用耦合电感使每一路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达到设计值。此方案需要对总电流或者某一路电流进行反馈控制,因此每一路的输出并没有独立,也是存在相互影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多路输出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路复杂成本高,线路设计难度大且每一路输出并没有独立,造成输出电路之间相互影响”的缺陷,从而提出一种多路输出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路输出电路,包括直流电压源vdc、pfc-block模块、三支独立的dc/dc功率变换线路及其对应的led负载,所述pfc-block模块与直流电压源vdc相接,所述pfc-block模块包括控制器ic1和变压器,所述控制器ic1的脚inv与脚comp之间跨接有串联的电阻r4和电容c1,及电容c2,所述控制器ic1的脚vcc经电容c4接地,所述控制器ic1经脚drv与一号mos管栅极连接,所述一号mos管源极与控制器ic1脚cs之间跨接有电阻r5、r6和电容r6,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l1和次级绕组,所述次级绕组经电阻r24与零电流检测输入端zcd相接,所述初级绕组l1一路经电线缆调制解调器cm、电容c3和电阻r3与控制器ic1脚mult连接,所述初级绕组l1的另一路经电阻r1和r2与控制器ic1脚mult相接。

优选的,所述dc/dc功率变换线路unit1包括控制器ic3和变压器t2,所述变压器t2具有两个初级绕组和一个次级绕组,所述控制器ic3脚fb与变压器t2的一个初级绕组之间连接有电阻r16和r17,所述电阻r16与初级绕组的中间分压点连接有电阻r19、r20、二极管d7和电容c14,所述控制器ic3脚vs与脚comp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c11、c12和r18,所述控制器ic3脚drv与二号mos管栅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ic3脚cs经电阻r22、r23和c13与二号mos管源极连接,所述二号mos管漏极经二极管d6、电容c15和电阻r21与变压器t2另一个初级绕组连接,且经二极管d1与pfc-block模块中一号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t2次级绕组经二极管d5,电容ec3与led1连接。

优选的,所述dc/dc功率变换线路unit2包括控制器ic2和变压器t1,所述变压器t1具有两个初级绕组和一个次级绕组,所述控制器ic2脚fb与变压器t1的一个初级绕组之间连接有电阻r9和r8。

优选的,所述电阻r8与初级绕组的中间分压点连接有电阻r12、r11、二极管d4和电容c9,所述控制器ic2脚vs与脚comp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c6、c7和r10,所述控制器ic2脚drv与三号mos管栅极相连,所述控制器ic3脚cs经电阻r14、r15和c8与三号mos管源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三号mos管漏极经二极管d3、电容c10和电阻r13与变压器t1另一个初级绕组连接,且经二极管d1与pfc-block模块中一号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t1次级绕组经二极管d2,电容ec2与led2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不需要使用运放或者431/光耦等反馈器件,节约了成本,简化了线路板设计;本实用次级输出每一路之间完全独立,可以共用参考地,也可以相互隔离输出,还可以串联或者恒压输出;每一路输出的变压器原副边隔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路输出电路连接模块示意图;

图2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路输出电路的硬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多路输出电路,包括直流电压源vdc、pfc-block模块、三支独立的dc/dc功率变换线路及其对应的led负载,pfc-block模块与直流电压源vdc相接,pfc-block模块包括控制器ic1和变压器,控制器ic1的脚inv与脚comp之间跨接有串联的电阻r4和电容c1,及电容c2,控制器ic1的脚vcc经电容c4接地,控制器ic1经脚drv与一号mos管栅极连接,一号mos管源极与控制器ic1脚cs之间跨接有电阻r5、r6和电容c5,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l1和次级绕组,次级绕组经电阻r24与零电流检测输入端zcd相接,初级绕组l1一路经电线缆调制解调器cm、电容c3和电阻r3与控制器ic1脚mult连接,初级绕组l1的另一路经电阻r1和r2与控制器ic1脚mult相接,dc/dc功率变换线路unit1包括控制器ic3和变压器t2,变压器t2具有两个初级绕组和一个次级绕组,控制器ic3脚fb与变压器t2的一个初级绕组之间连接有电阻r16,控制器ic3脚fb经过电阻r17接地,电阻r16与初级绕组的中间分压点连接有电阻r19、r20、二极管d7和电容c14,控制器ic3脚vs与脚comp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c11、c12和r18,控制器ic3脚drv与二号mos管栅极相连,控制器ic3脚cs经电阻r22、r23和c13与二号mos管源极连接,二号mos管漏极经二极管d6、电容c15和电阻r21与变压器t2另一个初级绕组连接,且经二极管d1与pfc-block模块中一号mos管的漏极连接,t2次级绕组经二极管d5,电容ec3与led1连接,dc/dc功率变换线路unit2包括控制器ic2和变压器t1,变压器t1具有两个初级绕组和一个次级绕组,控制器ic2脚fb与变压器t1的一个初级绕组之间连接有电阻r9和r8,电阻r8与初级绕组的中间分压点连接有电阻r12、r11、二极管d4和电容c9,控制器ic2脚vs与脚comp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c6、c7和r10,控制器ic2脚drv与三号mos管栅极相连,控制器ic3脚cs经电阻r14、r15和c8与三号mos管源极连接,三号mos管漏极经二极管d3、电容c10和电阻r13与变压器t1另一个初级绕组连接,且经二极管d1与pfc-block模块中一号mos管的漏极连接,t1次级绕组经二极管d2,电容ec2与led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输入市电经过整流之后通过pfc-block模块升压组成第一级,升压之后给多个独立的dc/dc功率变换线路输入,每一个独立的dc/dc功率变换线路单独接led负载。此dc/dc功率变换线路使用原边控制的方案实现恒流输出,相对于传统的的副边反馈控制方案节约了431或者运放/基准/光耦等器件。因此节约不少器件并每一路输出都是相互独立不存在相互影响的问题,成本比带副边反馈的方案低,性能比不独立输出的方案要好;每路输出都拥有一个变压器;每路输出都有独立的原边控制器芯片,没有光耦,运放等反馈线路;每路输出可以不共地,也就是每路输出可以串联(恒压输出)或者并连(恒流输出)输出,以提高输出电压或者电流。

具体的,本实用不需要使用运放或者431/光耦等反馈器件,节约了成本,简化了线路板设计;本实用次级输出每一路之间完全独立,可以共用参考地,也可以相互隔离输出,还可以串联或者恒压输出;每一路输出的变压器原副边隔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