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0302发布日期:2020-10-02 08:5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光伏发电并网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并网装置通常用于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蓄电池与输电网相连接,以完成电能外输的效果;现有的光伏发电并网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向输电网供电的过程中有时会造成自用电能的不足,自用电能没有保障,其次,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中,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的光能转化部位往往只面向一个方向,造成的光能一定程度的浪费,对于光能的转化效率较低,使用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出光伏发电并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光伏发电并网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光伏发电并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处理仓,所述处理仓的前端外表面斜向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自用蓄电池,所述自用蓄电池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并网蓄电池,所述自用蓄电池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计电器,所述底板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和底板之间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外表面设置有转轴。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装置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处理仓与底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处理仓以及底板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数量为四组且呈阵列分布,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处理仓之间的连接面大小相吻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太阳能电池板和处理仓之间相连接的契合性效果。

优选的,所述自用蓄电池与底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并网蓄电池与底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并网蓄电池与自用蓄电池之间为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将自用于与并网的电能相区分。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自用蓄电池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计电器与并网蓄电池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逆变器与自用蓄电池和并网蓄电池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控制器和计电器之间均为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控制器、计电器等构件的连接稳定。

优选的,所述支柱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柱位于底座的上端外表面中心处,所述支柱与底座之间无直接连接关系,所述转轴与支柱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大小与支柱之间相吻合,所述转轴与底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位于底座下端外表面中心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保持转轴和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

优选的,所述处理仓呈横向三棱柱型设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底板之间所形成角度为当地最佳照射角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对太阳能进行高效的转化和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光伏发电并网装置,通过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自用蓄电池与并网蓄电池,在使用者使用该设备时,太阳能电池板会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并优先供应于自用蓄电池,自用蓄电池电量充满后,太阳能电池板再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应于并网蓄电池,并网蓄电池连接于输电网,在满足自用的基础上再将电能供应使用与输电网端,在太阳能电池板供应于并网蓄电池电能时如自用蓄电池电量低于百分之三十时则立即切换至供应于自用蓄电池,保障了自用电能的不断电,通过设置有底座、底板、太阳能电池板、支柱与转轴,底座和支柱的布设确保了整个装置主体的整体稳定性效果,而在设备使用时,太阳由东向西缓缓移动,阳光随之与地面形成不能的照射角度,在整个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中,转轴转动带动底板缓缓转动,使得整个太阳能电池板时刻与面向正对阳光方向,使得设备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整个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转化光能的效果较好,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的后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的俯剖视图。

图中:1、装置主体;2、底板;3、处理仓;4、太阳能电池板;5、自用蓄电池;6、并网蓄电池;7、控制器;8、计电器;9、逆变器;10、底座;11、支柱;1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光伏发电并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底板2,底板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处理仓3,处理仓3的前端外表面斜向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4,底板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自用蓄电池5,自用蓄电池5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并网蓄电池6,自用蓄电池5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器7,控制器7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逆变器9,逆变器9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计电器8,底板2的下端设置有底座10,底座10和底板2之间设置有支柱11,支柱11的外表面设置有转轴12。

底板2与装置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处理仓3与底板2之间为固定连接,太阳能电池板4与处理仓3以及底板2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太阳能电池板4的数量为四组且呈阵列分布,太阳能电池板4和处理仓3之间的连接面大小相吻合,有利于设备构件之间的连接温和型效果。

自用蓄电池5与底板2之间为固定连接,并网蓄电池6与底板2之间为固定连接,并网蓄电池6与自用蓄电池5之间为活动连接,有利于保持设备部分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

控制器7与自用蓄电池5之间为固定连接,计电器8与并网蓄电池6之间为固定连接,逆变器9与自用蓄电池5和并网蓄电池6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逆变器9与控制器7和计电器8之间均为活动连接,有利于设备部分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支柱11与底座10之间为固定连接,支柱11位于底座10的上端外表面中心处,支柱11与底座10之间无直接连接关系,转轴12与支柱11之间为转动连接,转轴12的大小与支柱11之间相吻合,转轴12与底板2之间为固定连接,转轴12位于底座10下端外表面中心处,有利于保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处理仓3呈横向三棱柱型设置,太阳能电池板4与底板2之间所形成角度为当地最佳照射角度,有利于对设备对太阳能进行高效转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光伏发电并网装置,在使用时,在使用者使用该设备时,太阳能电池板4会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并优先供应于自用蓄电池5,自用蓄电池5电量充满后,太阳能电池板4再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应于并网蓄电池6,并网蓄电池6连接于输电网,在满足自用的基础上再将电能供应使用与输电网端,在太阳能电池板4供应于并网蓄电池6电能时如自用蓄电池5电量低于百分之三十时则立即切换至供应于自用蓄电池5,保障了自用电能的不断电,而底座10和支柱11的布设确保了整个装置主体1的整体稳定性效果,而在设备使用时,太阳由东向西缓缓移动,阳光随之与地面形成不能的照射角度,在整个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中,转轴12转动带动底板2缓缓转动,使得整个太阳能电池板4时刻与面向正对阳光方向,并将转化后的电能优先供应于自用蓄电池5,使得设备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整个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转化光能的效果较好,实用性较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