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用活动型单层防滴灌膜外力破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4851发布日期:2020-10-30 21:44阅读:74来源:国知局
输电线路用活动型单层防滴灌膜外力破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防地膜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输电线路用活动型单层防滴灌膜外力破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架空输电线路不断延伸,这些线路普遍分布于城乡各地,由于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长期在自然环境中运行,在春秋季、大风天气期间,风筝、地膜、塑料布等异物,在风力的作用下沿电线杆拉线攀爬至电线杆顶部的输电线路上,如不尽快摘除,遇有雨水就会发生短路跳闸等事故,直接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另外,现有地膜捕捉装置存在不便于收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用活动型单层防滴灌膜外力破坏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地膜在风力作用下沿电线杆拉线攀爬至电线杆顶部的输电线路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输电线路用活动型单层防滴灌膜外力破坏装置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和固定装置,左壳体前端右侧铰接有与其结构相同的右壳体,左壳体前端左侧和右壳体前端右侧设有能使二者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固定装置;左壳体包括外筒体、上装半环体、下装半环体、挂膜钩和展开组件,外筒体呈开口向前的半筒形,外筒体上端内侧设有上装半环体,外筒体下端内侧设有下装半环体;外筒体外侧沿其外周方向左右间隔设有至少四个装钩孔,装钩孔内铰接有上部内端位于外筒体内且下端位于外筒体下方的挂膜钩;外筒体内设有下行后能使挂膜钩下端向上翻转的展开组件。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展开组件可包括内筒体、压紧半环体、安装半环体、导向装置、复位装置和限位装置,外筒体内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内筒体,内筒体呈开口向前的半筒形,内筒体上端外侧设有下侧座于挂膜钩上部内端的压紧半环体,内筒体下端外侧设有安装半环体,压紧半环体和安装半环体外侧与外筒体内侧之间设有间隙;上装半环体与下装半环体之间设有能对内筒体上下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上装半环体与压紧半环体之间设有能使向上移动的内筒体复位的复位装置,下装半环体与安装半环体之间设有能对内筒体向下移动限位的限位装置。

上述挂膜钩可包括压杆部、铰接部、直杆部和挂钩部,直杆部上端固定安装有铰接部,铰接部内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外筒体内的压杆部,直杆部下端固定安装有挂钩部,挂钩部的均开口朝上。

上述左壳体还可包括铰接铁丝,对应装钩孔中部位置的外筒体后侧沿其外周方向设有呈半环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铰接铁丝,铰接部上设有铰接孔,铰接部通过铰接孔与铰接铁丝对应位置铰接在一起。

上述导向装置可包括活动导向柱和固定导向柱,压紧半环体上左右间隔设有至少两个上导向孔,上导向孔内设有下端位于压紧半环体下方的活动导向柱,活动导向柱上端通过固定螺钉与上装半环体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安装半环体上左右间隔设有至少两个下导向孔,下导向孔内设有上端位于安装半环体上方的固定导向柱,固定导向柱下端与下装半环体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复位装置可为复位弹簧,压紧半环体与上装半环体之间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

上述限位装置可为顶紧螺栓,下装半环体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螺孔,安装螺孔内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顶紧螺栓,顶紧螺栓上端与安装半环体下侧对应位置相抵。

上述固定装置可包括左固定耳和右固定耳,左壳体前端左侧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左固定耳,对应左固定耳位置的右壳体前端右侧均设有右固定耳。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向上翻转的挂膜钩阻挡由风力吹起的地膜沿拉线攀爬至输电线路上,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通过一侧铰接在一起的另一侧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壳体和右壳体,便于安装在电线杆拉线上;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和顶紧螺栓,便于挂膜钩的展开与收回,具有便携、高效和防地膜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在内筒体下行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在使用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中在使用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右壳体,2为外筒体,3为上装半环体,4为下装半环体,5为铰接铁丝,6为装钩孔,7为内筒体,8为压紧半环体,9为安装半环体,10为压杆部,11为铰接部,12为直杆部,13为挂钩部,14为安装槽,15为活动导向柱,16为固定导向柱,17为固定螺钉,18为复位弹簧,19为顶紧螺栓,20为左固定耳,21为右固定耳,22为固定扁铁,23为夹线环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4所示,该输电线路用活动型单层防滴灌膜外力破坏装置包括左壳体、右壳体1和固定装置,左壳体前端右侧铰接有与其结构相同的右壳体1,左壳体前端左侧和右壳体1前端右侧设有能使二者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固定装置;左壳体包括外筒体2、上装半环体3、下装半环体4、挂膜钩和展开组件,外筒体2呈开口向前的半筒形,外筒体2上端内侧设有上装半环体3,外筒体2下端内侧设有下装半环体4;外筒体2外侧沿其外周方向左右间隔设有至少四个装钩孔6,装钩孔6内铰接有上部内端位于外筒体2内且下端位于外筒体2下方的挂膜钩;外筒体2内设有下行后能使挂膜钩下端向上翻转的展开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将左壳体顺时针翻转使其前侧面与右壳体1前侧面接触,上装半环体3和下装半环体4之间形成夹线环空腔23,使输电线路电线杆拉线位于夹线环空腔23内,通过左壳体上的上装半环体3和下装半环体4内侧,以及右壳体1上对应位置将输电线路电线杆拉线夹紧在夹线环空腔23内;通过固定装置将左壳体前端左侧和右壳体1前端右侧固定安装在一起,而后通过展开组件使挂膜钩下端向上翻转至挂膜钩与左壳体轴线垂直,通过向上翻转的挂膜钩阻挡由风力吹起的地膜,并定期对挂膜钩进行清理,避免地膜在风力作用下沿拉线攀爬至输电线路上,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根据需求,左壳体上可设置6至12个装钩孔6;另外,装钩孔6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上优弧孔、直孔和下优弧孔,由此便于挂膜钩从上优弧孔或下优弧孔装入,在直孔中铰接。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输电线路用活动型单层防滴灌膜外力破坏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4所示,展开组件包括内筒体7、压紧半环体8、安装半环体9、导向装置、复位装置和限位装置,外筒体2内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内筒体7,内筒体7呈开口向前的半筒形,内筒体7上端外侧设有下侧座于挂膜钩上部内端的压紧半环体8,内筒体7下端外侧设有安装半环体9,压紧半环体8和安装半环体9外侧与外筒体2内侧之间设有间隙;上装半环体3与下装半环体4之间设有能对内筒体7上下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上装半环体3与压紧半环体8之间设有能使向上移动的内筒体7复位的复位装置,下装半环体4与安装半环体9之间设有能对内筒体7向下移动限位的限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这样的设置,使内筒体7下行后能够通过压紧半环体8下压挂膜钩内端,使挂膜钩下端向上翻转;通过复位装置和限位装置配合,使挂膜钩便于展开和收回,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便携性。

如附图1、2、3、4所示,挂膜钩包括压杆部10、铰接部11、直杆部12和挂钩部13,直杆部12上端固定安装有铰接部11,铰接部11内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外筒体2内的压杆部10,直杆部12下端固定安装有挂钩部13,挂钩部13的均开口朝上。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压杆部10便于压紧半环体8下压,通过设置铰接部11便于挂膜钩向上翻转,通过设置挂钩部13便于将地膜挂住。

如附图1、2、3、4所示,左壳体还包括铰接铁丝5,对应装钩孔6中部位置的外筒体2后侧沿其外周方向设有呈半环形的安装槽14,安装槽14内固定安装有铰接铁丝5,铰接部11上设有铰接孔,铰接部11通过铰接孔与铰接铁丝5对应位置铰接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铰接铁丝5与挂膜钩铰接在一起,便于挂膜钩翻转。根据需求,铰接铁丝5可通过现有公知的固定件固定安装在外筒体2上,如呈开口向内的ω形的固定扁铁22和两个螺钉组合。

如附图1、2、3、4所示,导向装置包括活动导向柱15和固定导向柱16,压紧半环体8上左右间隔设有至少两个上导向孔,上导向孔内设有下端位于压紧半环体8下方的活动导向柱15,活动导向柱15上端通过固定螺钉17与上装半环体3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安装半环体9上左右间隔设有至少两个下导向孔,下导向孔内设有上端位于安装半环体9上方的固定导向柱16,固定导向柱16下端与下装半环体4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活动导向柱15和固定导向柱16,使内筒体7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靠,避免发生偏斜。根据需求,压紧半环体8上左右间隔设有三个上导向孔,每个上导向孔均位于对应位置的相邻的两个装钩孔6之间,由此避免挂膜钩在翻转过程中与活动导向柱15的位置发生干涉;安装半环体9上左右间隔设有三个下导向孔。

如附图1、2、3、4所示,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18,压紧半环体8与上装半环体3之间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8。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旋松顶紧螺栓19,即顶紧螺栓19上端向下移动,在复位弹簧18回复力以及内筒体7重力的作用下,压紧半环体8下压压杆部10使挂膜钩下端向上翻转;通过旋紧顶紧螺栓19,即顶紧螺栓19上端向上移动使复位弹簧18压缩,压杆部10失去压紧半环体8的压紧力,在挂膜钩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恢复到初始状态。

如附图1、2、3、4所示,限位装置为顶紧螺栓19,下装半环体4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螺孔,安装螺孔内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顶紧螺栓19,顶紧螺栓19上端与安装半环体9下侧对应位置相抵。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旋松顶紧螺栓19,即顶紧螺栓19上端向下移动,在复位弹簧18回复力以及内筒体7重力的作用下,压紧半环体8下压压杆部10使挂膜钩下端向上翻转;通过旋紧顶紧螺栓19,即顶紧螺栓19上端向上移动使复位弹簧18压缩,压杆部10失去压紧半环体8的压紧力,在挂膜钩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恢复到初始状态。

如附图1、2、3、4所示,固定装置包括左固定耳20和右固定耳21,左壳体前端左侧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左固定耳20,对应左固定耳20位置的右壳体1前端右侧均设有右固定耳21。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现有公知的固定件将左固定耳20和右固定耳21固定安装在一起,如螺栓螺母组合。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