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3774发布日期:2021-02-09 17:4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轴承内的油脂会逐渐减少或变质,造成轴颈和轴套间摩擦发热,因温度升高而膨胀,于是摩擦力增大,从而造成电动机振动增大、轴承异响。因此,在电动机正常生产维护的时候,需要对轴承加油或者换油。对于采用双转子结构的电动机,第一转子、第二转子封闭在外壳内,由于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都可以转动且给轴承加油的进口和供油流出的出口在第一转子上,因此进口和出口朝向是变化的,使用者需要拆除外壳、端盖等零部件才能看到进口和出口的位置并进行加油和换油,这为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能够达到便于使用者加油和换油的效果。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包括外壳、进油塞、出油塞、第一轴承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转子转动连接,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加油孔,所述外壳的下端设有出油孔,所述第一轴承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设有第一油通道,所述第一油槽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油通道,所述第一油通道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油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当所述第一油通道的另一端对准所述加油孔时,所述第二油通道的另一端对准所述出油孔,所述加油孔用于供第一油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以及第二油通道的所述另一端显露出第一转子机壳的外部,所述进油塞用于封闭第一油通道的所述另一端,所述出油塞用于封闭第二油通道的所述另一端。
[0005]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铰接或可拆卸连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用于遮盖所述加油孔。
[0006]
作为优选,所述出油孔设有拦网。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转子设有输出轴,所述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输出轴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设有第二油槽,所述外壳设有供油从外壳的外部进入第二油槽的进油道和供油从第二油槽退出至外壳外部的出油道,所述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油槽的出油端的封闭塞。
[0008]
作为优选,所述进油道的进油口朝上,所述出油道的出油口朝下。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子设有环绕第二转子轴线的若干个工作绕组,工作绕组用于驱动第二转子转动。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还包括用于制动所述第一转子的制动器。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制动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一转子设有穿出所述外壳外部的连接轴,所述制动器通过制动所述连接轴制动所述第一转子。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设置有用于遮盖所述制动器的保护罩。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外壳上设置加油孔和出油孔、在第一转子上设置第一油通道,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加油孔知悉第一油通道和第二油通道的位置,并通过第一油通道和第二出油通道进行加油和换油,从而达到便于使用者加油和换油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标记为:1、外壳;11、加油孔;12、出油孔;13、进油道;14、出油道;15、保护罩;16、封闭塞;2、第一轴承;21、第一油槽;3、第一转子;31、第一油通道;32、工作绕组;33、连接轴;34、第二油通道;35、进油塞;36、出油塞;4、第二转子;41、输出轴;5、活动门;6、拦网;7、第二轴承;71、第二油槽;8、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7]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包括外壳1、进油塞35、出油塞36、第一轴承2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第一转子3 和第二转子4,所述第一转子3与所述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子4通过所述第一轴承2与所述第一转子3转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上端设有加油孔11,所述外壳1的下端设有出油孔12,所述第一轴承2设有第一油槽21,所述第一油槽21的一端设有第一油通道31,所述第一油槽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油通道34,所述第一油通道31 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油通道3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油槽21连通,当所述第一油通道31的另一端对准所述加油孔11时,所述第二油通道34的另一端对准所述出油孔12,所述加油孔11用于供第一油通道31的所述另一端以及第二油通道34的所述另一端显露出外壳1的外部,所述进油塞35用于封闭第一油通道31的所述另一端,所述出油塞36用于封闭第二油通道34的所述另一端。
[0018]
加油和换油时,手动盘车,转动第一转子3,使得第一油通道31 对准加油孔11,从加油孔11打开第一油通道31的进油塞35;再转动第一转子3,使第二油通道34对准加油孔11,从加油孔11打开第二油通道34的出油塞36,转动第一转子3,使得旧油逐渐从出油孔 12排出,根据注油牌上要求,使用加油枪加油,加油枪伸入外壳1 从第一油通道31对第一轴承2加入润滑油;擦除出油孔12的旧油,然后转动第一转子3使得第一油通道31和第二油通道34对准加油孔 11,从加油孔11装上第一油通道31的进油塞35和第二油通道34的出油塞36。同样地,可以为第一转子3的另一端轴承进行加油和换油。使用者换油和加油时,无需拆除外壳1和其它器件,有效达到便于使用者换油和加油的效果。
[0019]
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1铰接或可拆卸连接有活动门5,所述活动门5用于遮盖所述加油孔11。以防异物从加油孔11进入外壳1内部。
[0020]
如图所示,所述出油孔12设有拦网6,以防地面的大颗粒异物从出油孔12进入外壳1内部。
[0021]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转子4设有输出轴41,所述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还包括第二
轴承7,所述输出轴41通过第二轴承7与所述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7设有第二油槽71,所述外壳1设有供油从外壳 1的外部进入第二油槽71的进油道13和供油从第二油槽71退出至外壳 1外部的出油道14,所述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油槽71的出油端的封闭塞16。当需要对第一轴承2进行加油和换油时,打开封闭塞16使得第二油槽71中的旧油流出;通过进油道13向第二油槽71加适量的润滑油后安装封闭塞16即可。
[0022]
如图1所示,所述进油道13的进油口朝上,所述出油道14的出油口朝下,便于使用者从进油道13加油后,油流入第二油槽71;并使得旧油可以从出油道14流出。
[0023]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转子3设有环绕第二转子4轴线的若干个工作绕组32,工作绕组32用于驱动第二转子4转动。使用流程为:向第一转子32的工作绕组32通入交流电,使得工作绕组32产生旋转磁场,并使得第二转子4产生感应电势,形成感应电流,同时旋转磁场对第二转子4产生电磁力。由于第一转子3和第二转子4均可自由转动,因此第一转子3上的工作绕组32形成的旋转磁场对第二转子4施力时,第一转子3也受到反作用力,使得第一转子3和第二转子4反向转动。根据电动机原理,在双转子电动机中气隙磁场的转速n0等于第一转子3 产生的旋转磁场的转速n1和第一转子3的机械转速n2的代数和,即 n0=n1
±
n2。在常规电机中,定子无法转动,转子由定子上的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驱动,此时可看作双转子电机中第一转子3的机械转速 n2等于0的情况,即气隙磁场的转速n0等于旋转磁场的转速n1,此时第二转子42的转速与气隙磁场的转速n0间的转差率较大,因此起动电流较大,同时由于电动机的转子转速取决于气隙磁场的旋转速度,因此第二转子4的转速较大,不适用于需要低转速的场合。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起动后,第一转子3和第二转子4反向转动,此时气隙磁场的转速n0等于旋转磁场的转速n1减去第一转子3的机械转速n2,因此在起动时第二转子4的转速与气隙磁场的转速n0间的转差率较小,并且第二转子4的转速较小,不但达到起动电流小的效果,而且能够适应低转速大转矩的使用场合。
[0024]
如图1所示,所述带有注油结构的电机还包括用于制动所述第一转子3的制动器8,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制动第一转子3来改变第二转子4的转速。
[0025]
如图1所示,所述制动器8与所述外壳1连接,所述第一转子3设有穿出所述外壳1外部的连接轴33,所述制动器8通过制动所述连接轴33 制动所述第一转子3,从而实现对第一转子3的制动。
[0026]
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1设置有用于遮盖所述制动器8的保护罩15,以防异物进入制动器8,从而提高制动器8的安全性能。
[002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