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保护自动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8745发布日期:2020-12-01 11:4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保护自动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继电保护自动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使之免遭损害,所以也称继电保护,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但是,由于现有的继电保护自动切换装置整体结构简单,难以拆卸,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检修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继电保护自动切换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保护自动切换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现有的继电保护自动切换装置整体结构简单,难以拆卸,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检修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继电保护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背侧安装有检修组件,所述检修组件包括后盖、导向条、导向槽、固定槽、活动板、定位块、定位杆、第一压缩弹簧和控制杆;

所述装置本体背侧安装有后盖,所述后盖两侧均粘接有导向条,所述装置本体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导向条对应的导向槽,所述装置本体背侧顶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两端粘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侧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活动板一侧两端均粘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活动板另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杆。

优选的,所述后盖侧面顶端两边均开设有与定位杆对应的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背侧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板、固定框、对接条、对接槽、固定筒、限位杆、第二压缩弹簧和活动把;

所述装置本体背侧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正面粘接有固定框,所述装置本体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对接条,所述固定框内壁两侧中部均开设有对接槽,所述装置本体两侧中部顶端均粘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固定筒内壁顶端粘接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限位杆外侧固定套接有活动把。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顶端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杆对应的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外侧顶端固定套接有限位环。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顶端中部开设有与控制杆对应的放置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安装后盖时,后盖通过导向条和导向槽滑动连接于装置本体背侧,同时按压控制杆,使控制杆带动活动板向固定槽内侧滑动,并压缩第一压缩弹簧,从而通过活动板带动定位块和定位杆一起运动,使后盖滑动至一端抵住装置本体内侧,释放控制杆,从而由于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使定位杆复位,并使定位杆一端插入后盖上的定位槽,从而完成后盖的固定,安装方便,且便于后期对装置本体内部元件进行检修维护。

2、在安装装置本体时,通过活动把将限位杆上拉一定距离,使限位杆顶端在固定筒内壁压缩第二压缩弹簧,然后将装置本体滑入安装板上的固定框内侧,并使对接条插入对接槽中,释放活动把,限位杆复位,且限位杆底端正好插入限位孔中,从而完成装置本体的限位固定,从而便于后期装置本体的拆卸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检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槽开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压缩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

2、检修组件;201、后盖;202、导向条;203、导向槽;204、固定槽;205、活动板;206、定位块;207、定位杆;208、第一压缩弹簧;209、控制杆;

3、固定组件;301、安装板;302、固定框;303、对接条;304、对接槽;305、固定筒;306、限位杆;307、第二压缩弹簧;308、活动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继电保护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背侧安装有检修组件2,检修组件2包括后盖201、导向条202、导向槽203、固定槽204、活动板205、定位块206、定位杆207、第一压缩弹簧208和控制杆209;

装置本体1背侧安装有后盖201,后盖201两侧均粘接有导向条202,装置本体1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导向条202对应的导向槽203,装置本体1背侧顶端开设有固定槽204,固定槽204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板205,活动板205两端粘接有定位块206,定位块206侧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07,活动板205一侧两端均粘接有第一压缩弹簧208,活动板205另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杆209,后盖201侧面顶端两边均开设有与定位杆207对应的定位槽,便于定位杆207插入对应的定位槽,从而完成后盖201的限位固定。

装置本体1背侧安装有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包括安装板301、固定框302、对接条303、对接槽304、固定筒305、限位杆306、第二压缩弹簧307和活动把308;

装置本体1背侧安装有安装板301,安装板301正面粘接有固定框302,装置本体1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对接条303,固定框302内壁两侧中部均开设有对接槽304,装置本体1两侧中部顶端均粘接有固定筒305,固定筒305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杆306,固定筒305内壁顶端粘接有第二压缩弹簧307,限位杆306外侧固定套接有活动把308,固定框302顶端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杆306对应的限位孔,便于限位杆306插入对应的限位孔,从而完成装置本体1的限位固定,限位杆306外侧顶端固定套接有限位环,使限位杆306顶端无法脱离固定筒305内壁,安装板301顶端中部开设有与控制杆209对应的放置槽,便于装置本体1与与安装板301上的固定框302完美契合。

工作原理:在安装后盖201时,按压控制杆209,使控制杆209一端带动活动板205在固定槽204内滑动一定距离,活动板205运动时通过定位块206带动定位杆207一起进行活动,此时第一压缩弹簧208被压缩,然后将后盖201通过导向条202和导向槽203滑入装置本体1内侧,直至后盖201一端滑动抵住装置本体1内壁一侧,然后释放控制杆209,由于第一压缩弹簧208的作用,使活动板205带动定位杆207进行复位,从而使定位杆207一端正好插入后盖201上对应的定位额槽中,从而完成后盖201的限位固定,在需要打开后盖201时,只需按压控制杆209,使活动板205带动定位杆207一端脱离定位槽,从而能够滑出后盖201,从而便于对装置本体1内部元件进行检修和维护;

在进行装置本体1的安装固定时,上拉两侧的活动把308,使活动把308带动限位杆306底端向上升起一定高度,此时,限位杆306顶端在固定筒305内滑动并压缩第二压缩弹簧307,然后将装置本体1滑入安装板301上的固定框302内侧,并使对接条303插入对接槽304中,释放活动把308,此时,由于第二压缩弹簧307的作用使限位杆306进行复位,从而正好使限位杆306底端插入固定框302上对应的限位孔中,从而完成装置本体1的限位固定,安装快捷方便,且便于后期装置本体1的拆卸和更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