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8462发布日期:2021-02-03 17:5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电池的充电、放电过程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蓄电池有自身固有的一些缺陷,比如其不允许长时间过充电和过放电,即过充电易使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脱落,过放电容易使所述极板活性物质不可逆,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电池的失效,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在电动车辆上,充电是由充电器来独立完成,放电则是由电量表显示来提示用户。充电过程中充电器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的性能状态都无法知晓,这给客户的维护和分析每个区域电池使用环境的影响带来不便,且所述放电过程缺少必要的控制手段,如果使用者使用很频繁,将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及电动车,旨在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包括:
[0005]
电控板;
[0006]
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多个电接端口;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电连接端口与电池连接;
[0007]
电压检测电路,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通过所述电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池两端的电压,并输出电压检测信号;
[0008]
电流检测电路,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通过所述电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电池的电流,并输出电流检测信号;
[0009]
通讯电路,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所述通讯电路包括有线通讯电路和无线通讯电路,所述有线通讯电路通过所述电连接端口与充电设备和安装有所述电池的电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与终端通讯连接;
[0010]
电控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分别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及所述通讯电路连接;所述电控组件,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检测信号和所述电流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充电设备、电动装置及终端,以实现电池充放电管理。
[0011]
可选地,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12]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控组件连接;
[0013]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充电或者放电时的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至所述电控组件。
[0014]
可选地,所述无线通讯电路包括:
[0015]
gprs及gnss系统,所述gprs及gnss系统与所述充电设备通讯连接;
[0016]
所述无线通讯电路还包括:
[0017]
蓝牙模块及nfc模块,所述gprs及gnss系统与所述充电设备及终端通讯连接。
[0018]
可选地,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19]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后壳及上盖,所述后壳和上盖形成有供所述电控板安装的容置空腔;
[0020]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接端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池及所述充电设备连接。
[0021]
可选地,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22]
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所述电控组件连接。
[0023]
可选地,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24]
提醒电路,所述提醒电路与所述电控组件连接,所述电控组件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压检测信号和所述电流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提醒电路工作。
[0025]
可选地,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26]
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控组件连接,所述加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动装置的运动速度。
[0027]
可选地,所述电控组件包括充电管理芯片、放电管理芯片及中央处理器,所述充电管理芯片和放电管理芯片均通过所述电连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放电管理芯片、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及通讯电路连接。
[0028]
可选地,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29]
静电防护电路,所述静电防护电路通过电连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静电防护电路还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和放电管理芯片连接。
[0030]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动车,包括如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
[0031]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中设置电控板,并将电连接器、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讯电路及电控组件设置在电控板上,电压检测电路通过所述电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以检测所述电池两端的电压,并输出电压检测信号;电流检测电路通过所述电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以检测流经所述电池的电流,并输出电流检测信号;通讯电路的有线通讯电路通过所述电连接端口与充电设备和安装有所述电池的电动装置电连接;无线通讯电路则与终端通讯连接。电控组件分别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及所述通讯电路连接,从而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检测信号和所述电流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充电设备、电动装置及终端,以实现电池充放电管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电动装置本身的电池充电器没有太多的安全保障措施,不能充分保障充电安全。或者充电装置与电池之间未进行电量信息交互,而导致充电电流/充电电压不匹配,而电池端没有任何限制措施,导致极大的充电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电动装置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情况下进行动态调整,可以有效的避免电池容量各方面的损耗,会存在电动装置使用动力不足。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通讯电路与终端通讯连接,可以避免电动装置本身或者电池由于长时间使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时候,用户无法感知,而监管方也无法感知无法知会,导致危险累积最后产生事故。并且,通过通讯电路与充电设备通讯
连接,还可以在用户需要充电的时候,获取合适的充电场所。
附图说明
[003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6]
附图标号说明:
[0037]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电连接器60温度传感器20电压检测电路70提醒电路30电流检测电路51充电管理芯片40通讯电路52放电管理芯片50电控组件53中央处理器
[0038]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0]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1]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2]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43]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
[0044]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包括:
[0045]
电控板(图未示出);
[0046]
电连接器10,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所述电连接器10具有多个电接端口;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电连接端口与电池连接;
[0047]
电压检测电路20,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通过所述电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20,用于检测所述电池两端的电压,并输出电压检测信号;
[0048]
电流检测电路30,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通过所述电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20,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电池的电流,并输出电流检测信号;
[0049]
通讯电路40,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所述通讯电路40包括有线通讯电路40和无线通讯电路40,所述有线通讯电路40通过所述电连接端口与充电设备和安装有所述电池的电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电路40与终端通讯连接;
[0050]
电控组件50,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分别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20、电流检测电路30及所述通讯电路40连接;所述电控组件50,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检测信号和所述电流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充电设备、电动装置及终端,以实现电池充放电管理。
[0051]
本实施例中,电压检测电路20可以采用电阻组成的分压电路来实现,也可以采用电压传感器来实现,电压检测电路20用于对电池充电或者放电时的电压进行采集,以实现实时监控电池的电压值,通过检测电池充电和放电时的电压,可以判断电池是否过压和欠压,从而对电池的电压进行安全监控。
[0052]
电流检测电路30可以采用采样电阻来实现,也可以采用霍尔传感器来实现,电流检测电路30用于对电池充电或者放电时,流入至电池或者自电池流出的电流进行采集,以实现实时监控电池的电流值,通过检测流入至电池或者自电池流出的电流,可以判断电池是否过流,从而对电池的电压进行安全监控。在具体实施例中,例如在采用采样电阻来实现时,电流检测电路30还可以设置有高精度ad采样模块,对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采集,计算出实时充放电电流的大小。通过电池的电流、电压进行监控,还可以避免电池长时间过充电和过放电,从而解决过充电易使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脱落,过放电容易使所述极板活性物质不可逆,导致电池的失效,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并且,还可以通过检测电池的电流、电压,可以获取电池的监控信息,当根据监控信息,确定处于充电高峰时,自动进行功率限制,保障现场用电安全,并提示用户。
[0053]
电连接器10可以实现与电池、充电设备(充电站、换电柜、充电桩)的电连接,通过电连接器10,电流检测电路30和电压检测电路20可以与电池连接,以及与安装有电池的电动装置电连接。
[0054]
有线通讯电路40可以是电力载波通讯电路40,通过电源线,可以实现与电动装置和充电设备电连接。有线通讯电路40还可以是i2c,rs485_rs232等通讯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usb type-c等。
[0055]
无线通讯电路40可以是蓝牙模块、红外收发模块等。具体还可以是gprs、gnss系统、gsm网络、蓝牙模块及nfc模块等,所述gprs及gnss系统与所述充电设备通讯连接,所述gprs及gnss系统与所述充电设备及终端通讯连接。通过无线通讯电路40,可以实现与终端,例如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以及服务器、云端等数据服务器连接。电控组件5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如gsm网络等)将电池的各个参数发送到远程服务器数据库,用户可以在与远程服务器数据库互联的监控平台上实时监控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及其保护参数等数据,也可以给远程服务器数据库发送智能电池电压、电流、温度及其保护
参数等数据,可以使得监管单位或者运营管理单位可以知晓电池与车的运行状况,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帮助与干预处理。从而为远程用户提供完整的电池工作数据,远程用户能通过用户终端或者监控平台操作,实时在线更新并记录相关的数据,有利于对电池的维修和管理。
[0056]
电控组件5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如蓝牙模块等)近距离地将电池的各个参数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在使用电动装置时,可以实时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例如电池使用时间、使用次数、充电次数、充电时间以及剩余电量等。通过gprs,可以获取电动装置附近的充电设备(充电站、换电柜、充电桩)的位置信息,和充电排队/满额/预约情况,输出提示最佳充电地点以及距离远近,电池是否可以坚持到该充电地点。gnss系统还可以用于测试自行车在行驶时的速度。如此,用户可以便捷的找到附近的充电装置,及时快速进行补电,让电动自行车可以更远距离出行。或者,也可以借助终端(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实现电动装置与充电设备(充电站、换电柜、充电桩)的信息交互,例如电动装置与手机无线连接,手机与充电设备(充电站、换电柜、充电桩)通过gsm网络连接。电控组件50还可以通过通讯电路40接收终端的控制指令,或者通过通讯电路40接收电动装置输出的车辆信息,实现信号的交互。并且,用户借助终端(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或者设置在自行车上的显示屏,能够实时获知自行车行驶时的参数,例如车速,电量等。
[0057]
电控组件50中,可以设置有剩余电量计算模块,例如电控组件50通过安时积分法计算剩余电量,剩余电量soc=剩余容量/额定容量。电控组件50实时计算剩余容量的值,实时修正曲线,确保剩余容量的值准确。电控组件50还可以与充电设备通讯连接,根据设置的充电协议来进行认证,从而可以兼容铅酸与锂电两种架构的电动自行车,适配各种存量电动装置,例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在进行认证后再启动充电,同时充放电算法也会透过充电桩下发到充放电装置,如此实现对电池进行充电,并且电控组件50还可以将获取的电池的参数,例如最大充电压、充电电流等输出至充电设备,以使充电设备从可以提供的充电能力中,选取与电池匹配的充电电流/充电电压来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控组件50内预设有一充电曲线并可根据该设定好的充电曲线,对电池进行闭环控制。充电时,电控组件50根据预充电、脉冲快速充电、补足充电及浮充电的充电过程对电池进行充电监控,保证充电的电压电流都能够根据电池本身的特性进行提供。其中,充电曲线包含有阀值电压、电流等参数。
[0058]
电控组件50还设置有多个电压预设阈值点,例如减速保护电压点、停车保护电压点等。放电时,当电池的电压低于设定的“减速保护电压点”时,电控组件50可以将检测到的电压信号输出至电动装置,使电动装置的最大速度降为原来的一半。当电池的电压低于设定的“停车保护电压点”时,电控组件50可以触发电动装置的点火锁断开,使电动装置锁定再行走。
[0059]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中设置电控板,并将电连接器10、电压检测电路20、电流检测电路30、通讯电路40及电控组件50设置在电控板上,电压检测电路20通过所述电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以检测所述电池两端的电压,并输出电压检测信号;电流检测电路30通过所述电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以检测流经所述电池的电流,并输出电流检测信号;通讯电路40的有线通讯电路40通过所述电连接端口与充电设备和安装有所述电池的电动装置电连接;无线通讯电路40则与终端通讯连接。电控组件50分别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20、电流检测电路30及所述通讯电路40连接,从而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检测信号和所
述电流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充电设备、电动装置及终端,以实现电池充放电管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电动装置本身的电池充电器没有太多的安全保障措施,不能充分保障充电安全。或者充电装置与电池之间未进行电量信息交互,而导致充电电流/充电电压不匹配,而电池端没有任何限制措施,导致极大的充电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电动装置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情况下进行动态调整,可以有效的避免电池容量各方面的损耗,会存在电动装置使用动力不足。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通讯电路40与终端通讯连接,可以避免电动装置本身或者电池由于长时间使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时候,用户无法感知,而监管方也无法感知无法知会,导致危险累积最后产生事故。并且,通过通讯电路40与充电设备通讯连接,还可以在用户需要充电的时候,获取合适的充电场所。
[0060]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61]
温度传感器60,所述温度传感器60与所述电控组件50连接;
[0062]
所述温度传感器60,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充电或者放电时的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至所述电控组件50。
[0063]
在一实施例中,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设置烟雾传感器、液体检测传感器等,在检测到电池在充电或者在放电的过程中,出现烟雾、高温、漏液的故障情况,停止充电或者停止放电,从而例如,烟雾传感器检测电池附近有烟雾时,输出主电控组件50。或者,温度传感器60可以获取在充电或者放电时的温度,当检测到电池充电或者放电时的温度过高时,将温度检测信号输出至电控组件50。电控组件50根据电池出现的故障,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至充电设备、电动装置或者终端,从而使充电设备停止充电,或者触发电动装置停止工作,或者将信号发送给终端,从而使用户或者监控平台的用户能够监控电池电动装置的状态。
[0064]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65]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后壳及上盖,所述后壳和上盖形成有供所述电控板安装的容置空腔;
[0066]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接端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池及所述充电设备连接。
[0067]
本实施例中,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可以设置在电动装置上,也可以设置在充电设备上,或者设置为一个独立的装置。壳体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得,也可以采用铝或者铝质合金材料等金属材质制得,本实施例可选为金属材料实现。壳体通过螺钉、螺栓、铆接、焊接、卡接和插接方式中一种或多种组合设置在电动装置或者充电设备上。电池充放电管理的电控板容置在壳体内,后壳与上盖紧密配合形成密封结构。如此设置,有利于阻挡外界的冷空气、灰尘、雨水、蚊虫等危害物落入电控板上,保障电控组件50的安全运行。此外密封结构还能够将外部电场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发射、吸收,从而衰弱进入至壳体内部电子元件的电磁辐射,以使壳体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功能。密封结构同样也可以对壳体内部电子元件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反射、吸收,从而屏蔽壳体内部电子元件的电场产生的电磁信号,以避免壳体内的电子元件的电磁辐射影响周围的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0068]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上还开设有通孔,电控板上的电源导线、数据导线等可以通过该通孔与电池、充电设备及电动装置电连接。
[0069]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70]
指纹识别模块(图未示出),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所述电控组件50连接。
[0071]
增加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中可以设置有充放电开关,微处理器和指纹采集器组成。工作状态如下:当用户在指纹采集器上输入指纹时,微机控制器将输入的指纹与已经保存的指纹进行对比,识别用户的身份,当指纹比对结果正确时,激活电池打开放电开关,电池为可用状态,并且微控制器记录用户的使用记录。或者在需要充电时,识别用户的身份,当指纹比对结果正确时,激活电池打开充电开关,对电池进行充电。此外,通过指纹识别模块,实现智能上锁、解锁,还可以实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防拆解。
[0072]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73]
提醒电路70,所述提醒电路70与所述电控组件50连接,所述电控组件50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压检测信号和所述电流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提醒电路70工作。电控组件50可以监控电池的状态,当电池发生故障时,电控组件50发送播报指令并准确提取出需要播报的音频内容,通过扬声器将故障信息及时传达至骑行人员,及时提醒骑行人员电池已经处于故障状态,不要再骑行,有效地防止了因电池故障造成的安全事故。
[0074]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75]
加速度传感器(图未示出),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控组件50连接,所述加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动装置的运动速度。
[0076]
增加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车速超过预设速度时,提醒骑手超速。此外,还可以根据行车路况进行提示,例如上下坡是否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实现检测,是否需要结合gps定位或摄像头采集图像进行分析。本实施例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采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来实现,在自行车行驶的过程中,可以检测车辆行驶时的加速度,还可以检测自行车行驶时的倾斜度。如此,即可确定车辆行驶时,车辆或者电池是否发生倾斜。
[0077]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50包括充电管理芯片51、放电管理芯片52及中央处理器53,所述充电管理芯片51和放电管理芯片52均通过所述电连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53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51、放电管理芯片52、电压检测电路20、电流检测电路30及通讯电路40连接。
[0078]
本实施例中,充电管理芯片51、放电管理芯片52及中央处理器53可以采用dsp、fpga、plc、单片机等微处理器来实现。电控组件50中还可以设置有存储器,中央处理器53是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中央处理器53还可以集成有电池管理算法和管理策略模块,根据不同的电池的类型,容量,使用次数等,设置对应的充放电管理策略,可以实现自适应学习或者通过无线通讯电路40获取服务器、云端等数据远程下发的电池管理算法来实现充放电管理。
[0079]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中,装置的系统结构一般较为复杂,一个中
央处理器53,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数据吞吐量和采集、传输两部分功能的协调,因此可以在装置中设置充电管理芯片51和放电管理芯片52,利用两者分别独立执行各个任务。采用独立的充电管理芯片51和放电管理芯片52将功能进行分解,中央处理器53完成大部分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存储功能,以及参数设定显示等辅助功能。在电池充电的过程中,中央处理器53可以将各个电路模块反馈的数据进行处理后,传输至充电管理芯片51,充电管理芯片51再进行充电管理控制,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的管理效率。
[0080]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还包括:
[0081]
静电防护电路80,所述静电防护电路80通过电连接端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静电防护电路80还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51和放电管理芯片52连接。
[0082]
本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电路80可以采用esd器件、瞬态抑制二极管来实现。瞬态抑制二极管可以设置在电连接器10连接充电装置与电池的回路上,也可以设置在信号线上,或者设置在电池与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的回路上。可以有效的避免回路上的静电或者在雷击时,损坏电池。具体地,当回路上存在瞬态高压时,在瞬态峰值脉冲电流作用下,流过tvs的电流,由原来的反向漏电流id上升到ir时,其两极呈现的电压由额定反向关断电压vwm上升到击穿电压vbr,tvs被击穿。随着峰值脉冲电流的出现,流过tvs的电流达到峰值脉冲电流ipp。在其两极的电压被箝位到预定的最大箝位电压以下。尔后,随着脉冲电流按指数衰减,tvs两极的电压也不断下降,最后恢复到起始状态。
[0083]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动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分别与所述充电设备和所述电动装置电连接。
[0084]
该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电动车中使用了上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实施例包括上述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8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