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照明低压动力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1256发布日期:2020-12-25 08:1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照明低压动力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照明低压动力配电箱。



背景技术:

动力配电箱,也称动力控制箱,是配电箱的一种,配电箱分动力配电箱和照明配电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

但是现有的配电箱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配电箱很难实时智能化监测箱体内电器元件电流大小、内部温度和湿度信息,并不能够做出相应对策,不便于提醒人员及时维护和故障排查,无形中增加了人员的工作负担,导致配电箱的利用率较低;

2、现有的配电箱本身防护性能较差,导致配电箱常常因为受到碰撞后毁坏,使得配电箱的使用寿命大大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照明低压动力配电箱,解决了现有的配电箱很难对箱体内部实时智能检测和防护性能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照明低压动力配电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配电箱本体,所述配电箱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配电箱本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散热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丝,所述散热箱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导风槽,两个所述导风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底部与导风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配电箱本体的内顶壁与内侧壁之间对称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所述配电箱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右侧设有储存器,所述plc控制器的左侧设有gprs数据传输器,所述底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碰撞板,所述碰撞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套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照明灯,两个所述连接板均为l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三个所述风扇、照明灯和加热丝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三个所述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两个所述gprs数据传输器与储存器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储存器的输入端与gprs数据传输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电箱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碰撞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电箱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电箱本体的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表面设有把手。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照明低压动力配电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智能照明低压动力配电箱,通过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储存器、gps数据传感器和plc控制器的使用,是为了方便对该装置进行实时监测,方便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在使用的时候比较方便,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该智能照明低压动力配电箱,通过碰撞板、套杆、弹簧和防护板之间的配合使用,是为了提高该装置的防护性能,避免了该装置在受到碰撞后导致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与散热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配电箱本体;3、固定板;4、散热箱;5、风扇;6、加热丝;7、连接管;8、导风管;9、导风槽;10、导风板;11、湿度传感器;12、连接板;13、温度传感器;14、电流传感器;15、箱体;16、plc控制器;17、储存器;18、gprs数据传输器;19、碰撞板;20、套杆;21、弹簧;22、防护板;23、支撑板;24、支撑杆;25、防护棚;26、照明灯;27、散热槽;28、过滤网;29、箱门;3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照明低压动力配电箱,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配电箱本体2,配电箱本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配电箱本体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箱4,散热箱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风扇5,散热箱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丝6,散热箱4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7,连接管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8,固定板3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导风槽9,两个导风槽9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导风板10,导风板10的底部与导风管8的端部固定连接,固定板3的顶部设有湿度传感器11,配电箱本体2的内顶壁与内侧壁之间对称连接有连接板12,两个连接板12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3和电流传感器14,配电箱本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15,箱体1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16,plc控制器16的右侧设有储存器17,plc控制器16的左侧设有gprs数据传输器18,底座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碰撞板19,碰撞板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杆20,套杆20的表面套接有弹簧21,套杆2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22。

本实施方案中,当风扇5和加热丝6在使用时,通过导风板10和导风管8的配合使用,方便对该装置进行散热和干燥,设置湿度传感器11、电流传感器14和温度传感器13的使用,是为了便于对该装置进行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和电流大小,设置防护板22和弹簧21的使用,是为了提高该装置的防护性能。

具体的,两个连接板1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照明灯26,两个连接板12均为l形状。

本实施例中,设置照明灯26是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在进行检修时,比较方便。

具体的,三个风扇5、照明灯26和加热丝6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1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三个湿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3和电流传感器14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1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两个gprs数据传输器18与储存器17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1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储存器17的输入端与gprs数据传输器1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plc控制器16的型号为3u-16mr,是为了便于对湿度传感器11、电流传感器14和温度传感器13进行控制,便于对该装置进行实时监测,湿度传感器11的型号为th10s-b,是为了便于对配电箱本体2内部的湿度进行检测,电流传感器14的型号为fxky41,是为了便于对配电箱本体2内部的电流大小进行检测,温度传感器13的型号为wzp-236,是为了检测配电箱本体2内部的温度情况,温度过高时,将数据传递给plc控制器16,plc控制器16启动风扇5对配电箱本体2内部进行散热,湿度过低时,plc控制器16将启动加热丝6和风扇5的配合,对该装置进行干燥,从而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比较方便,gprs数据传感器18的型号为ke-ws-gprs-c3,当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电流大小不符规定时,在无线网络的支持下,通过gprs数据传输器18将监测异常数据及时远程共享,提醒人员对内部电器元件进行故障排查,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保证了配电箱本体2的高效利用。

具体的,配电箱本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3,支撑板23的底部与碰撞板19的顶部滑动连接,支撑板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4,支撑杆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棚25。

本实施例中,设置支撑板23是为了配合防护棚25的使用,是为了提高该装置的防护效果。

具体的,配电箱本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槽27,散热槽2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8。

本实施例中,设置散热槽27是为了便于将配电箱本体2内部的热量排放出去,提高该装置的散热效果,设置过滤网28是为了防止灰尘进入配电箱本体2的内部。

具体的,配电箱本体2的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29,箱门29的表面设有把手30。

本实施例中,设置箱门29是为了方便对配电箱本体2的内部进行观察,设置把手30是为了方便对箱门29的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通过湿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3和电流传感器14的使用,是为了便于对配电箱本体2内部的电流、湿度和温度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检测到的数据传递给plc控制器16进行整合分析,温度过高时,通过风扇5的使用,对配电箱本体2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湿度过低时,将启动加热丝6的使用和风扇5的配合,对配电箱本体2内部进行干燥,当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电流大小不符规定时,在无线网络的支持下,通过gprs数据传输器18将监测异常数据及时远程共享,提醒人员对内部电器元件进行故障排查,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保证了配电箱本体2的高效利用,设置碰撞板19是为了提高该装置的防护性能,碰撞板19在底座1的顶部滑动时,套杆20挤压弹簧21,通过弹簧21的弹力,使得该装置在发生碰撞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该装置在受到碰撞后导致损坏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