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板支架。
背景技术:2.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随着人们对太阳能认识的加深和太阳能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已经在很多地方开始使用太阳能,比如野外观测站或其他太阳能板使用的场所,由于现在野外科考仪器、户外运动照明、牧民生活用电,大多采用太阳能方式供电,一般而言,太阳能板是固定的,太阳能板的作用效率跟太阳光的辐射强度有关,太阳的直射太阳能板是实现光能最大转化率的最佳角度,而太阳时刻都在运动,太阳光能不能最大效率的收集使用,为此,提出一种太阳能发电板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支架。
4.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太阳能发电板支架,其包括底座、支撑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支撑杆和支撑板组件;支撑架固定在底座上,支撑架顶部设有凹槽;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凹槽上部、凹槽下部;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与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齿轮匹配啮合在一起;第二转轴向外延伸形成伸出凹槽外部的操作杆,操作杆的端头安装有操作手柄;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在第一齿轮上,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在支撑板组件下方。
5.进一步的,操作杆的外壁上设有凸块;操作杆外可滑动的套装有套筒,套筒内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定位槽;凹槽上设有定位通孔,套筒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插杆;对应固定插杆插入定位通孔位置时,定位槽匹配卡装在凸块上。
6.进一步的,凹槽内壁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转轴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轴承内;凹槽顶部设有一对间隔的竖板,竖板均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两个第一轴承内。
7.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下两个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顶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组件下方。
8.进一步的,支撑板组件包括外固定支架、内固定支架和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外固定支架下端面;外固定支架下部设有外插孔;内固定架的上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内插孔,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架通过插销固定相连;外固定支架顶部设有横置的第一固定板,内固定支架底部设有横置的第一固定板。
9.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转动操作手柄,从而第二转轴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一支撑杆转动;通过套筒滑动至凸块上,使固定插杆插入定位通孔内,锁死第二转轴,能够根据太阳移动的方向调整太阳能发电板的角度,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提高电力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10.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11.图1为本申请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中支撑架剖视图;
13.图3为图1中外固定支架剖视图;
14.图4为图1中的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图2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例:1、底座;2、支撑架;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外固定支架;6、第一固定板;7、发电板本体;8、竖板;9、第一转轴;10、第一轴承;11、第二转轴;12、第二轴承;13、第一齿轮;14、定位通孔;15、第二齿轮;16、插销;17、外插孔;18、内插孔;19、内固定支架;20、第二固定板;21、凸块;22、套筒;23、固定杆。
17.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18.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太阳能发电板支架包括底座1、支撑架2、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1、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5、第一支撑杆3和支撑板组件;支撑架2固定在底座1上,支撑架2顶部设有凹槽;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1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凹槽上部、凹槽下部;固定在第一转轴9上的第一齿轮13与固定在第二转轴11上的第二齿轮15匹配啮合在一起;第二转轴11向外延伸形成伸出凹槽外部的操作杆,操作杆的端头安装有操作手柄;第一支撑杆3的底部固定在第一齿轮13上,第一支撑杆3的顶部固定在支撑板组件下方。
19.如图1至5所示,操作杆的外壁上设有凸块21;操作杆外可滑动的套装有套筒22,套筒22内设有与凸块21相匹配的定位槽;凹槽上设有定位通孔14,套筒22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插杆;对应固定插杆插入定位通孔14位置时,定位槽匹配卡装在凸块21上。
20.使用时,顺时针转动操作手柄,第二转轴11带动第二齿轮15转动,第二齿轮15啮合第一齿轮13转动,再通过第一齿轮13同步第一转轴9转动;改变第一支撑杆3的倾斜角度,从而达到改变固定在第一支撑杆3的顶部的支撑板组件的倾仰角度;发电板本体7即固定在支撑板组件上。角度调节好后,滑动套筒22,令定位槽与凸块21匹配套装;此时对应的固定插杆可插入到定位通孔14内,从而达到锁死第二转轴11的目的。
21.本申请结构简单,角度调节方便可靠,采用纯机械配合,牢固耐用;能够能够根据太阳移动的方向调整太阳能发电板的角度,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提高电力使用效率。
22.如图1至5所示,凹槽内壁安装有第二轴承12,第二转轴11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轴承12内;凹槽顶部设有一对间隔的竖板8,竖板8均安装有第一轴承10,第一转轴9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两个第一轴承10内。通过第二轴承12、第一轴承10的设计,能令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1转动更平滑自如,轴向定位更准确;从而令第二齿轮15与第一齿轮13的啮合更贴合;这样在改变发电板本体7倾仰角度时,随着操作手柄的转动,角度变化会均匀。
23.如图1至5所示,第一支撑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下两个第二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顶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20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组件下方。
24.这样对支撑板组件形成三点支撑,在改变支撑组件的俯仰角度时更省力。
25.如图1至5所示,支撑板组件包括外固定支架5、内固定支架19和第一固定板6;第二
固定板20固定安装在外固定支架5下端面;外固定支架5下部设有外插孔17;内固定架的上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内插孔18,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架通过插销16固定相连;外固定支架5顶部设有横置的第一固定板6,内固定支架19底部设有横置的第一固定板6。
26.安装时,先卸下插销16,调节两第一固定板6之间的间距,令发电板本体7敲好装入二者之间;随后将插销16插入对应的外插孔17、内插孔18。固定外固定支架5与内固定支架19的相对位置。
27.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28.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