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0002]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产品的无线充电功能凭借自身的便捷性越来越为消费者所青睐。在现有的技术中,传统的无线充电装置采用近场电磁耦合原理,只需要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水平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座上即可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与传统的充电装置相比,具有更加有效的适配性,且不需要传输线,可以对不同型号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为广大的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市场上常见的无线充电基本上采用直接接触式,使用时手机直接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上,当用户需要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充电状态下使用时,需要将无线充电装置、手机或平板电脑同时握住,用户在对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进行操作时,无线充电装置容易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0003]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手机或平板电脑在无线充电状态下进行操作时无线充电装置容易滑落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本体;所述无线充电本体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至少一个磁体,设于壳体内的无线充电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pcb板,分别与pcb板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池、无线充电线圈、电源输入接口、控制组件。
[0006]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磁体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0007]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无线充电本体还包括贴附于壳体前侧表面的防滑垫。
[0008]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无线充电本体还包括设于壳体背部的指环扣。
[0009]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还包括电源输出接口。
[0010]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与无线充电本体分离的磁吸式定位片;所述磁吸式定位片设有与所述磁体相吸合的磁吸件。
[0011]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磁吸件为磁铁或铁片。
[0012]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磁吸件的数量与磁体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
[0013]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磁吸式定位片贴附于第一充电设备保护套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充电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0014]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磁吸式定位片粘贴于第二充电设备的背部表面;所述第二充电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001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是: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本体的壳体内设置磁体,通过磁体与移动智能设备相吸合的方式进行无线充电,由于无线充电本体与移动智能设备之间存在磁性吸合力,因此,用户在无线充电状态下操作移动智能设
备时,无线充电装置也不会滑落。
[0016]
进一步,无线充电本体还包括贴附于壳体前侧表面的防滑垫,可以增加移动智能设备与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本体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无线充电本体脱落的可能性。
[0017]
进一步,无线充电本体还包括固定于壳体背部的指环扣,通过指环扣来避免无线充电本体与无线充电装置同时滑落的风险。
[0018]
进一步,无线充电本体还包括无线充电组件还包括电源输出接口,用户可以自主选择采用无线充电还是有线充电。
[0019]
进一步,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与无线充电本体分离的磁吸式定位片,其中,磁吸式定位片分离与移动智能设备相结合,通过磁吸式定位片与磁体相吸合的方式,以确保移动智能设备与无线充电本体之间的吸合力足够大。磁吸式定位片上磁吸件的数量、位置也与无线充电本体上磁体数量、位置相对应,以保证移动智能设备与无线充电本体的吸合牢靠,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无线充电本体的自重或者受外部的抖动发生无线充电本体脱落的情况,并且,当移动智能设备靠近无线充电本体时,在磁吸力的作用下可以自动完成移动智能设备与无线充电本体的对接,磁吸式定位片上的磁吸件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以使得移动智能设备内的耦合受电线圈与无线充电本体保持恰当的距离,保证无线充电的高效性。
[0020]
进一步,磁吸式定位片贴附于移动智能设备保护套的内表面,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本体可以直接贴合在移动智能设备保护套的背部。
[0021]
进一步,磁吸式定位片粘贴于移动智能设备的背部表面,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本体可以直接贴合在移动智能设备的背部。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的分解视图;
[0024]
图2为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与第一充电设备使用状态的分解视图;
[0025]
图3为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与第二充电设备使用状态的分解视图。
[0026]
附图标记
[0027]
10
ꢀꢀꢀ
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
ꢀꢀꢀ1ꢀꢀ
无线充电本体
[0028]
11
ꢀꢀꢀ
壳体
ꢀꢀ
111
ꢀꢀ
安装槽
[0029]
12
ꢀꢀꢀ
磁体
ꢀꢀ
13 磁体套
[0030]
14
ꢀꢀꢀ
无线充电组件
ꢀꢀ
141
ꢀꢀ
pcb板
[0031]
142
ꢀꢀ
可充电电池
ꢀꢀ
143
ꢀꢀ
无线充电线圈
[0032]
144
ꢀꢀ
电源输入接口
ꢀꢀꢀ
145
ꢀꢀ
电源输出接口
[0033]
146
ꢀꢀ
控制组件 15 防滑垫
[0034]
16
ꢀꢀꢀ
指环扣
ꢀꢀꢀ2ꢀꢀ
磁吸式定位片
[0035]
21
ꢀꢀꢀ
磁吸贴片 22 磁吸件
[0036]
30
ꢀꢀꢀ
第一充电设备
ꢀꢀꢀ
40 保护套
[0037]
50
ꢀꢀꢀ
第二充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0039]
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本体,无线充电本体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磁体。通过磁体与移动智能设备相吸合的方式进行无线充电,由于无线充电本体与移动智能设备之间存在磁性吸合力,因此,用户在无线充电状态下操作移动智能设备时,无线充电装置也不会滑落。
[0040]
如图1所示,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10,包括:无线充电本体1,无线充电本体1包括壳体11,安装于壳体11内的磁体12。
[0041]
优选的,无线充电本体1还包括套设于磁体12外部的磁体套13,壳体11内设有安装槽111,磁体12入磁体套13后固定于安装槽111。
[0042]
优选的,无线充电本体1还包括设于壳体11内的无线充电组件14,磁体12设于无线充电组件14的外侧,无线充电组件14包括pcb板141,分别与pcb板141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池142、无线充电线圈143、电源输入接口144、电源输出接口145、控制组件146。当用户需要选用有线式充电时,可以将数据线插入电源输出接口145进行有线充电。
[0043]
优选的,无线充电本体1还包括防滑垫15,防滑垫15通过固定胶粘接贴附于壳体11的前侧表面,可以增加移动智能设备与无线充电本体1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无线充电本体1脱落的可能性,移动智能设备可以是可进行无线充电的手机或平板电脑。
[0044]
优选的,无线充电本体1还包括固定于壳体11背部的指环扣16,通过指环扣16来避免移动智能设备与无线充电本体1同时滑落的风险。
[0045]
如图2所示,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10还包括:与无线充电本体1分离的磁吸式定位片2。通过磁吸式定位片与磁体相吸合的方式,以确保第一充电设备30与无线充电本体1之间的吸合力足够大,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无线充电本体1的自重或者受外部的抖动发生无线充电本体1脱落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设备30为手机。
[0046]
磁吸式定位片2贴附于第一充电设备30保护套40的内表面,磁吸式定位片2包括磁吸贴片21,及固定在磁吸贴片21上的磁吸件22,磁吸件22为磁铁或铁片,本实施例中,磁吸件22的数量为4组,壳体11内的磁体12与磁吸式定位片2上磁吸件22的数量、位置相对应,磁吸式定位片2上的磁吸件22还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以使得移动智能设备内的耦合受电线圈与无线充电本体1保持恰当的距离,保证无线充电的高效性。
[0047]
使用时,将磁吸式定位片2贴附于第一充电设备30保护套40的内表面,再将第一充电设备30套入保护套40内,由于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10内设置的磁吸件22与磁吸式定位片2上的磁吸件22的位置相对应,因此,当第一充电设备30靠近无线充电本体1时,在磁吸力的作用下可以自动完成第一充电设备30与无线充电本体1的对接,从而对第一充电设备30进行无线充电。
[0048]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充电设备与第一充电设备的区别在于,第二充电设备没有保护套,因此,磁吸式定位片2采用直接粘贴于第二充电设备50的背部表面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充电设备50为手机。需要进行无线充电时,将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10靠近第二充电设备50的背部,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10会自动吸合到第二充电设备50的背部,从而对第二充电设备50进行无线充电。
[0049]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充电设备或第二充电设备还可以是平板电脑。
[0050]
在其他实施例中,磁体的数量为2组或3组,磁吸件的数量与磁体的数量相同且对应的位置也相同。
[0051]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