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2989发布日期:2020-12-08 13:5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电力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



背景技术:

三片式双排母线槽是母线槽的一种,母线槽是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在户内低压的电力输送干线工程项目中已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电线电缆。

随着三片式双排母线槽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在三片式双排母线槽工作的时候,装置内部的铜排表面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并且由于三片式双排母线槽的导热性能较差,铜排表面的温度会逐渐增高,最终会对装置的使用效果造成影响。

该改进型三片式双排母线槽在其内部设置有金属材质的移动块和伸缩块柱,安装时将其中两条铜排侧边与移动块和伸缩块柱相连,这样铜排表面产生的温度就能通过对应的移动块和伸缩块柱导至装置外部,从而能够有效的对铜排表面的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随着三片式双排母线槽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在三片式双排母线槽工作的时候,装置内部的铜排表面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并且由于三片式双排母线槽的导热性能较差,铜排表面的温度会逐渐增高,最终会对装置的使用效果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包括第一移动块、下盖板和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一端固定安装有连动块,所述连动块一侧连接有弹簧,其中,

所述弹簧一侧连接有第一伸缩柱,所述第一伸缩柱开口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一侧连接有铜排,所述铜排一侧设置有连接块;

所述连接块两侧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一侧连接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一侧连接有接头板盖,所述接头板盖一侧设置有连接销,所述铜排远离上盖板一侧设置有下盖板,所述连接销远离第一移动块一侧设置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柱。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关于连接销纵向中分线互相对称,且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为倒“t”结构,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横向端两侧设置有“c”形倒钩。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柱和第二伸缩柱内部为中空结构,且第一伸缩柱和第二伸缩柱内部都设置有一个弹簧,第一伸缩柱、第二伸缩柱、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都为金属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限位块分别设置两个在第一伸缩柱和第二伸缩柱开口端,并且对应的两个限位块内壁与对应的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外壁相切,对应的两个限位块内部之间的最大垂直长度小于连动块最大垂直长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块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连接块为“u”形结构,并且在连接块“u”形开口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t”卡块,连接块通过两侧卡块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为卡合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铜排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铜排关于第一伸缩柱横向中分线互相对称,并且第一伸缩柱两侧外壁分别与一个铜排侧壁相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的铜排设置有四个,将第一移动块、第一伸缩柱和连接块组装起来,然后再将第二移动块、第二伸缩柱和对应的连接块组装起来,接着使两个连接块开口端对接,将组装后的配件放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使第一伸缩柱和第二伸缩柱两侧外壁分别与一个铜排侧壁相连,这样在工作使铜排表面产生的温度会被金属材质的第一伸缩柱和第二伸缩柱吸走,然后再通过对应的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导至外部,从而使上盖板和下盖板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有效的散至装置外部。

2.该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的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关于连接销纵向中分线对称,将连接块两侧的卡块与对应的上盖板和下盖板进行连接,使第一移动块、第一伸缩柱、连接块、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组成一个回路状态,使用时将第一移动块的倒钩与地线相连,这样当装置表面产生静电使,静电会被引导走,从而使装置的安全性能更加强效。

3.该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的第一伸缩柱和第二伸缩柱内部都为中空结构,安装过程中若是上盖板和下盖板的横向长度大于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横向垂直长度时,将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向两侧拉动,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会从对应的第一伸缩柱和第二伸缩柱向外移动,从而使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横向垂直长变大,以满足安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伸缩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移动块;2、连动块;3、弹簧;4、第一伸缩柱;5、限位块;6、铜排;7、连接块;8、卡块;9、上盖板;10、接头板盖;11、连接销;12、下盖板;13、第二移动块;14、第二伸缩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包括第一移动块1、连动块2、弹簧3、第一伸缩柱4、限位块5、铜排6、连接块7、卡块8、上盖板9、接头板盖10、连接销11、下盖板12、第二移动块13和第二伸缩柱14,所述第一移动块1一端固定安装有连动块2,所述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关于连接销11纵向中分线互相对称,且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为倒“t”结构,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横向端两侧设置有“c”形倒钩,当第一移动块1、第一伸缩柱4、连接块7、上盖板9和下盖板12之间组成回路时,将第一移动块1的倒钩与地线相连,这样当装置表面产生静电使,静电会被引导走,所述连动块2一侧连接有弹簧3,其中,

所述弹簧3一侧连接有第一伸缩柱4,所述第一伸缩柱4和第二伸缩柱14内部为中空结构,且第一伸缩柱4和第二伸缩柱14内部都设置有一个弹簧3,第一伸缩柱4、第二伸缩柱14、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都为金属结构,将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向两侧拉动,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会从对应的第一伸缩柱4和第二伸缩柱14向外移动,从而使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横向垂直长变大,所述第一伸缩柱4开口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限位块5分别设置两个在第一伸缩柱4和第二伸缩柱14开口端,并且对应的两个限位块5内壁与对应的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外壁相切,对应的两个限位块5内部之间的最大垂直长度小于连动块2最大垂直长度,当连动块2移动到限位块5开口端底部时,限位块5会对连动块2造成阻挡,从而防止第一移动块1和第一伸缩柱4以及第二移动块13和第二伸缩柱14脱离连接,所述限位块5一侧连接有铜排6,所述铜排6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铜排6关于第一伸缩柱4横向中分线互相对称,并且第一伸缩柱4两侧外壁分别与一个铜排6侧壁相切,使第一伸缩柱4和第二伸缩柱14两侧外壁分别与一个铜排6侧壁相连,这样在工作使铜排6表面产生的温度会被金属材质的第一伸缩柱4和第二伸缩柱14吸走,所述铜排6一侧设置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块7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连接块7为“u”形结构,并且在连接块7“u”形开口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t”卡块8,连接块7通过两侧卡块8与上盖板9和下盖板12之间为卡合连接结构,将连接块7两侧的卡块8与对应的上盖板9和下盖板12进行连接,使第一移动块1、第一伸缩柱4、连接块7、上盖板9和下盖板12之间组成一个回路状态;

所述连接块7两侧固定安装有卡块8,所述卡块8一侧连接有上盖板9,所述上盖板9一侧连接有接头板盖10,所述接头板盖10一侧设置有连接销11,所述铜排6远离上盖板9一侧设置有下盖板12,所述连接销11远离第一移动块1一侧设置有第二移动块13,所述第二移动块13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柱14。

工作原理:在使用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首先铜排6设置有四个,将第一移动块1、第一伸缩柱4和连接块7组装起来,然后再将第二移动块13、第二伸缩柱14和对应的连接块7组装起来,接着使两个连接块7开口端对接,将组装后的配件放在上盖板9和下盖板12之间,使第一伸缩柱4和第二伸缩柱14两侧外壁分别与一个铜排6侧壁相连,这样在工作使铜排6表面产生的温度会被金属材质的第一伸缩柱4和第二伸缩柱14吸走,然后再通过对应的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导至外部,从而使上盖板9和下盖板12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有效的散至装置外部,该装置的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关于连接销11纵向中分线对称,将连接块7两侧的卡块8与对应的上盖板9和下盖板12进行连接,使第一移动块1、第一伸缩柱4、连接块7、上盖板9和下盖板12之间组成一个回路状态,使用时将第一移动块1的倒钩与地线相连,这样当装置表面产生静电使,静电会被引导走,从而使装置的安全性能更加强效,另外,第一伸缩柱4和第二伸缩柱14内部都为中空结构,安装过程中若是上盖板9和下盖板12的横向长度大于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横向垂直长度时,将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向两侧拉动,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会从对应的第一伸缩柱4和第二伸缩柱14向外移动,从而使第一移动块1和第二移动块13横向垂直长变大,以满足安装的需求,这就是便于散热的三片式双排母线槽的特点,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