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7751发布日期:2020-12-15 08:3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的除尘

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主要依托于光伏板接收太阳光,接收到的太阳光越多转化的电能越多,光伏板接收太阳光又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光照时长、光伏板接收光照的面积、气候和光伏板表面是否堆积灰尘等均会影响接收效果;而如果光伏板表面堆积了大量灰尘,将会直接导致发电过程终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的除尘装置,其能有效刮扫光伏板表面堆积的灰尘,保证光伏板能正常接收光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的除尘装置,完整的光伏板由数块光伏子板拼装而成,在相邻设置的四块光伏子板的对角拼接位置分别设有一个除尘机构,光伏子板通过支架完成拼装,拼装后的所有光伏子板位于同一倾斜平面内,相邻设置的支架间通过承板衔接,除尘机构设在承板上,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扫尘头、顶送结构、刮扫结构和推拉结构,扫尘头的内侧端与顶送结构固定连接,顶送结构固定连接在承板上,刮扫结构活动连接在扫尘头上,刮扫结构与推拉结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光伏子板的对角拼接位置呈弧形,四块光伏子板拼接后在对角拼接位置组合成完整的呈圆形的嵌入孔,扫尘头由一体成型的漏斗形头部和直杆部相接组成,漏斗形头部的大径端嵌合在嵌入孔中且在初始状态下其外侧端面与光伏子板的外侧受阳面齐平,直杆部的直径与漏斗形头部的小径端直径大小相同,直杆部的另一端与顶送结构固定连接,在扫尘头的侧壁上环周均布数道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开口的滑动槽。

进一步地,漏斗形头部的大径端直径与嵌入孔的孔径大小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顶送结构包括伸缩转动杆和与其相连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伸缩转动杆进行轴向伸缩和周向旋转运动,伸缩转动杆的自由端与扫尘头的直杆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推拉结构包括伸缩动力装置和推挤环,伸缩动力装置连接在扫尘头和顶送结构的连接端,推挤环间隙套接在扫尘头的小径端且可沿直杆部滑动,推挤环与伸缩动力装置的伸缩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扫尘头上的每个滑动槽内对应设有一个刮扫结构,刮扫结构包括弹性柱体和刮扫须,弹性柱体滑动插接在滑动槽内,弹性柱体靠近顶送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推挤环上,在弹性柱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同向分布数根刮扫须。

进一步地,弹性柱体的截面直径大于滑动槽槽口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若干除尘结构周期性依次对光伏板表面进行刮扫,避免光伏板表面堆积灰尘影响转化效率,能有效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合理利用绿色能源,保护环境;

2)扫尘头结构凸出与光伏板表面后,弹性刮扫须结构再延伸刮扫,之后弹性刮扫须结构回收后扫尘头结构被拉回,这样有序的运行且高效的对光伏板进行清理,能提高绿色能源的利用率,增加电能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的除尘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刮扫结构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的除尘装置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除尘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刮扫结构与扫尘头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光伏子板,2-除尘机构,3-支架,4-承板;

11-嵌入孔;

21-扫尘头,22-顶送结构,23-刮扫结构,24-推拉结构;

211-漏斗形头部,212-直杆部,213-滑动槽;

221-伸缩转动杆;

231-弹性柱体,232-刮扫须;

241-伸缩动力装置,242-推挤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6所示,为了保证光伏板能正常运作,避免因其表面灰尘堆积过多而影响光接收效果,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的除尘装置,完整的光伏板由数块光伏子板1拼装而成,在相邻设置的四块光伏子板1的对角拼接位置分别设有一个除尘机构2,(图1-3中只示出了光伏板的部分结构,未全部画出)光伏子板1通过支架3完成拼装,拼装后的所有光伏子板1位于同一倾斜平面内,相邻设置的支架3间通过承板4衔接,除尘机构2设在承板4上,所述除尘机构2包括扫尘头21、顶送结构22、刮扫结构23和推拉结构24,扫尘头21的内侧端与顶送结构22固定连接,顶送结构22固定连接在承板4上,刮扫结构23活动连接在扫尘头21上,刮扫结构23与推拉结构24固定连接。

光伏子板1的对角拼接位置呈弧形,四块光伏子板1拼接后在对角拼接位置组合成完整的呈圆形的嵌入孔11,扫尘头21由一体成型的漏斗形头部211和直杆部212相接组成,漏斗形头部211的大径端嵌合在嵌入孔11中且在初始状态下其外侧端面与光伏子板1的外侧受阳面齐平,这样设计能增强稳定性,能避免太阳光在不平整平面内发生不必要的折射而减弱光照的强度,能高效的合理利用照射下来的太阳光,直杆部212的直径与漏斗形头部211的小径端直径大小相同,直杆部212的另一端与顶送结构22固定连接,在扫尘头21的侧壁上环周均布数道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开口的滑动槽213。

漏斗形头部211的大径端直径与嵌入孔11的孔径大小相适应,可避免灰尘过多地堆积在漏斗形头部211的大径端与嵌入孔11的配合面间,影响正常工作。

所述顶送结构22包括伸缩转动杆221和与其相连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伸缩转动杆221进行轴向伸缩和周向旋转运动,伸缩转动杆221的自由端与扫尘头21的直杆部固定连接;具体设计时,驱动装置可由顶推气缸和旋转电机组合而成,顶推气缸固定连接在承板4上,顶推气缸的伸缩杆端连接一块固定板,固定板上连接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转轴即作为伸缩转动杆221,顶推气缸启动即可带动固定板伸缩,进而带动其上连接的旋转电机伸缩,即伸缩转动杆进行伸缩动作,最终带动扫尘头21进行轴向伸缩;旋转电机启动时,伸缩转动杆221进行周向旋转转动,即能带动扫尘头21进行周向转动。

推拉结构24包括伸缩动力装置241和推挤环242,伸缩动力装置241连接在扫尘头21和顶送结构22的连接端,推挤环242间隙套接在扫尘头21的小径端且可沿直杆部212滑动,推挤环242与伸缩动力装置241的伸缩杆固定连接。伸缩动力装置241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液压缸,具体设置时不做限制,能实现推挤环242在扫尘头21上的滑动即可。

在扫尘头21上的每个滑动槽213内对应设有一个刮扫结构23,刮扫结构23包括弹性柱体231和刮扫须232,弹性柱体231滑动插接在滑动槽213内,弹性柱体231靠近顶送结构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推挤环242上,在弹性柱体231上沿其长度方向同向分布数根刮扫须232。

弹性柱体231的截面直径大于滑动槽213槽口的直径,保证弹性柱体231在滑动槽213内滑动时不会从滑动槽213侧部开口处滑脱。

该除尘装置中涉及到的所有电控元件的启闭以及衔接操作过程均由主控制器进行操控,以保证流程操作顺畅。

使用时,各个除尘机构2按照主控制器上设定的顺序顺次进行工作,这样设计既能保证光伏板能正常接收光照,不会因除尘机构同时工作而遮蔽阳光;又能保证各除尘机构不会相互干扰,因为为了尽可能减小除尘盲区,避免光伏板上因覆盖有大量灰尘而影响其光照接收效果,相邻除尘机构的清扫覆盖面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叠,如相邻的除尘机构同时工作会出现刮扫结构相互碰撞的情况,影响装置正常运行,所以设定成了顺次工作的模式。

单个除尘机构的工作流程为:

首先,驱动装置工作带动扫尘头21向外伸出至突出于光伏板的光照接收面,接着伸缩动力装置241工作带动推挤环242沿着扫尘头21的直杆部212向漏斗形头部211方向运动,进而带动与其固定连接且插接收容在滑动槽213内的刮扫结构23顺着滑动槽213运动并从漏斗形头部211大径端的外沿向外滑动伸出,使得刮扫须232的自由刮扫端与光伏板表面相接触,接着驱动装置带动伸缩转动杆221周向旋转数圈进行刮扫以清除光伏板表面的灰尘;单个除尘机构2的清扫工作完成后,首先伸缩转动杆221停止转动,接着伸缩动力装置241工作使得推挤环242从漏斗形头部211的小径端向直杆部212运动缩回,带动与其固定连接且插接在滑动槽213内的刮扫结构23全部滑动缩回滑动槽213内,最后驱动装置启动,伸缩转动杆221回缩,带动扫尘头21回缩,直至扫尘头21的外侧端面与光伏板的外侧面齐平即完成了一个除尘机构2的完整作用过程。之后下一个除尘机构2同样按照上述流程进行工作。单个除尘机构2中所涉及到的动力装置的启闭及衔接均由主控制器进行控制,自动化的除尘工作更加的方便高效,避免光伏板表面堆积大量的灰尘而遮蔽照射到光伏板上的阳光,有利于保证光伏板的光电转化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