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1001发布日期:2021-01-23 10:0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耳机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有线耳机容易对人的行动造成干扰,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无线耳机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由于无线耳机不与手机直接相连接,故需要携带蓄电结构为自身提供电力支持,在无线耳机自身电力用尽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耳机充电盒对耳机进行充电。
[0003]
耳机装入充电盒内,充电盒内设有的充电头与耳机上的充电部相接触后通电,实现充电盒对耳机的充电。通常情况下,耳机的充电部设置于耳柄部的端部,便于耳机上的充电部与充电盒内的充电头相接触,但该结构下耳柄部的直径较大。若将耳机的充电部设置于耳柄部的侧面,可以将耳柄部的直径制作的较小,但该结构下耳机装入耳机盒过程中,耳机盒内的充电头会对耳机表面进行刮擦,造成耳机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盒,旨在能够令使用该耳机充电盒的耳机结构小巧,同时能够方便的装入充电盒中进行充电,不会对耳机造成损伤。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充电盒,包括:
[0006]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容纳耳机的耳机槽,所述壳体还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均连通所述耳机槽;和
[0007]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旋转摇杆、驱动头和充电头,所述驱动头和所述充电头均连接于所述旋转摇杆,所述驱动头经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入所述耳机槽内,所述充电头位于所述耳机槽的外部,所述旋转摇杆于所述驱动头和所述充电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壳体;
[0008]
所述耳机于所述耳机槽内按压所述驱动头,所述旋转摇杆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使所述充电头由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入所述耳机槽内,所述充电头电性连接所述耳机上的充电部。
[0009]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壁面和侧壁面,所述底壁面和所述侧壁面围合形成所述耳机槽,所述底壁面面向所述耳机槽的槽口,所述底壁面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0010]
可选地,所述底壁面与所述耳机的耳柄部的端面相对应,所述侧壁面与所述耳机的耳柄部的侧表面相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于所述侧壁面。
[0011]
可选地,所述底壁面与所述耳机的耳柄部的侧表面相对应,所述底壁面还开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0012]
可选地,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连接所述旋转摇杆和壳体;
[0013]
所述复位结构驱动所述旋转摇杆将所述驱动头由第一安装孔伸入所述耳机槽内,
并将所述充电头置于所述耳机槽外;
[0014]
所述复位结构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并驱动所述驱动头朝向所述耳机槽外侧运动,将所述充电头由第二安装孔伸入所述耳机槽内。
[0015]
可选地,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旋转摇杆背离所述耳机槽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摇杆连接有所述充电头的一端,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弹性件呈拉伸状态。
[0016]
可选地,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旋转摇杆背离所述耳机槽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摇杆连接有所述驱动头的一端,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弹性件呈压缩状态。
[0017]
可选地,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锁持结构,所述锁持结构设于所述壳体;
[0018]
所述耳机装入所述耳机槽时,所述锁持结构连接所述耳机,将所述耳机固定于所述壳体。
[0019]
可选地,所述锁持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磁铁,所述耳机上设有磁体,所述耳机安装于所述耳机槽内时,所述磁铁与所述磁体相吸附。
[0020]
可选地,所述锁持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卡持件,所述耳机上设有卡位件,所述耳机安装于所述耳机槽内,所述卡持件与所述卡位件相卡合。
[0021]
可选地,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元件和屏蔽元件,所述传感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屏蔽元件设于所述旋转摇杆;
[0022]
所述驱动头伸入所述耳机槽内,且所述充电头位于所述耳机槽外时,所述屏蔽元件避开所述传感元件,所述传感器处于断开状态;
[0023]
所述充电头位于所述耳机槽内,且所述充电头电性连接所述耳机上的充电部时,所述屏蔽元件覆盖所述传感元件,所述传感器处于开启状态。
[002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充电组件通过旋转摇杆转动连接于壳体,且该转动连接的部位位于驱动头和充电头之间,充电组件整体组成类似跷跷板的结构。当用户将耳机装入耳机槽内时,耳机的外表面与耳机槽的内表面相适配,耳机的外表面接触驱动头于耳机槽内的部分,并将该驱动头朝向耳机槽外的方向进行顶推,该过程中,旋转摇杆相对壳体转动,带动充电头移动,充电头经第二安装孔伸入到耳机槽内。
[0025]
与该充电盒相适配的耳机设有充电部,充电头经第二安装孔伸入耳机槽后,随着耳机完全装入耳机槽中,充电头接触耳机的充电部,并使充电头与充电部电性导通,实现耳机充电盒对耳机充电的功能。
[0026]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耳机充电盒在未安装耳机时,充电头位于耳机槽的外侧,能够避免耳机装入过程中充电头对耳机的外表面造成刮擦。该耳机充电盒直接通过耳机的安装直接触发耳机充电盒对耳机进行充电,无需额外操作,结构简单且操作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的下壳及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为图2中下壳和衬套的剖视图;
[0031]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32]
图5为安装有耳机的耳机充电盒的局部剖视图;
[0033]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视图。
[0034]
附图标号说明:
[0035]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耳机充电盒33驱动头10壳体35充电头11上壳50复位结构13下壳60锁持结构14耳机槽70传感器15衬套71传感元件151底壁面72屏蔽元件153侧壁面200耳机16安装腔210耳柄部17第一安装孔211充电部18第二安装孔230出声部30充电组件231磁体31旋转摇杆
ꢀꢀ
[0036]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9]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0]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1]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2]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100,该耳机充电盒100用于对无线耳机200进行充电,该无线耳机200具体为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200。
[0043]
无线耳机200通常包括出声部230和耳柄部210,其中,出声部230用于安装扬声器并发声,耳柄部210部用于安装连接线等电气元件,且便于用户拿捏。
[0044]
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充电盒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设有用于容纳耳机200的耳机槽14。壳体10进一步包括上壳11和下壳13,上壳1和下壳13盖合后形成容纳腔。进一步结合图3,壳体10还包括衬套15,该衬套15连接下壳13,并位于容纳腔内,该衬套15将容纳腔分隔成安装腔16和耳机槽14,耳机槽14具体为两个,分别用于容纳两耳机200,安装腔16用于安装对耳机200进行充电的电气结构或其他连接结构。耳机充电盒100的上壳11和下壳13具体可以为转动连接结构也可以为相盖合结构。
[0045]
结合图4,壳体10还设有第一安装孔17和第二安装孔18,第一安装孔17和第二安装孔18均连通耳机槽14,安装腔16内安装的电气结构或连接结构能通过第一安装孔17和/或第二安装孔18连接至耳机槽14内的耳机200。
[0046]
耳机充电盒100还包括位于安装腔16内的充电组件30,该充电组件30包括旋转摇杆31、驱动头33和充电头35,驱动头33和充电头35均连接于旋转摇杆31,驱动头33经第一安装孔17伸入耳机槽14内,充电头35位于耳机槽14的外部,旋转摇杆31于驱动头33和充电头35之间转动连接壳体10。
[0047]
耳机200于耳机槽14内按压驱动头33,旋转摇杆31相对壳体10转动,使充电头35由第二安装孔18伸入耳机槽14内,充电头35电性连接耳机200上的充电部211。
[0048]
充电头35可以为弹簧针或者弹片,在旋转摇杆31驱动充电头35朝向耳机槽14内侧方向运动过程中,为了保证充电头35与耳机上充电部211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充电头35接触到充电部211并可以进步一弹性压缩至两者接触充分。
[0049]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充电组件30通过旋转摇杆31转动连接于壳体10,且该转动连接的部位位于驱动头33和充电头35之间,充电组件30整体组成类似跷跷板的结构。当用户将耳机200装入耳机槽14内时,耳机200的外表面与耳机槽14的内表面相适配,耳机200的外表面接触驱动头33于耳机槽14内的部分,并将该驱动头33朝向耳机槽14外侧方向进行顶推,该过程中,旋转摇杆31相对壳体10转动,带动充电头35移动,充电头35经第二安装孔18伸入到耳机槽14内。
[0050]
与该充电盒相适配的耳机200设有充电部211,充电头35经第二安装孔18伸入耳机槽14后,随着耳机200完全装入耳机槽14中,充电头35接触耳机200的充电部211,并使充电头35与充电部211电性导通,实现耳机充电盒100对耳机200充电的功能。
[005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耳机充电盒100在未安装耳机200时,充电头35位于耳机槽14的外侧,能够避免耳机200装入过程中充电头35对耳机200的外表面造成刮擦。该耳机充电盒100直接通过耳机200的安装直接触发耳机充电盒100对耳机200进行充电,无需额外操作,结构简单且操作过程简单。
[0052]
具体地,壳体10包括底壁面151和侧壁面153,底壁面151和侧壁面153围合形成耳机槽14,底壁面151面向耳机槽14的槽口,底壁面15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7。
[0053]
充电组件30的驱动头33由第一安装孔17伸入到耳机槽14内,耳机200由耳机槽14的槽口朝向底壁面151的方向进行安装,该过程中耳机200由远及近逐渐靠近驱动头33,驱动头33逐渐朝向耳机槽14的外侧方向推移,驱动头33带动旋转摇杆31运动,旋转摇杆31相对壳体10进行转动,旋转摇杆31带动充电头35朝向耳机槽14内方侧向运动,充电头35由第二安装孔18进入到耳机槽14内部,随着耳机200的完全安装,充电头35在耳机槽14内与耳机200的充电部211相接触,并电性导通。
[0054]
可以理解地,耳机200上的充电部211与第二安装孔18相对应设置,并可以在耳机200上定义出触控部,该触控部与第一安装孔17相对应设置,耳机200在装入耳机槽14的过程中,触控部沿着第一安装孔17的轴线方向运动,并逐渐靠近第一安装孔17,充电部211也沿着第一安装孔17的轴线方向运动,并逐渐靠近第二安装孔18。
[0055]
结合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0的底壁面151与耳柄部210的端面相对应,壳体10的侧壁面153与耳柄部210的侧表面相对应,第二安装孔18设于侧壁面153。
[0056]
上述实施例中,耳机200与耳机充电盒100的安装方式为竖直安装。耳机200由耳柄部210至出声部230的方向容置于耳机槽14,耳机200上的触控部沿第一安装孔17的轴线运动,并逐渐靠近第一安装孔17,耳机200上的充电部211沿大致垂直于第二安装孔18的轴线方向运动,并逐渐靠近第二安装孔18。旋转摇杆3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呈夹角设置,具体地,第一连接段与底壁面151平行或两者夹角呈锐角设置,第二连接段与侧壁面153平行或两者夹角呈锐角设置,驱动头33连接于第一连接段,充电头35连接于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或第二连接段转动连接壳体10。可以理解地,旋转摇杆31还可以制作为弧形结构,以便于驱动头33和充电头35向耳机槽14内部进行运动。
[0057]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相互垂直,驱动头33凸设于第一连接段远离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并朝向耳机槽14方向延伸,充电头35设于第二连接段远离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并朝向耳机槽14方向延伸。
[0058]
进一步地,耳机200包括复位结构50,该复位结构50连接旋转摇杆31和壳体10,在耳机充电盒100未装入耳机200时,复位结构50驱动旋转摇杆31将驱动头33经所述第一安装孔17伸入所述耳机槽14内,充电头35位于耳机槽14外。
[0059]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耳机充电盒100在复位结构50的作用下,能保证耳机200装入耳机充电盒100过程中,耳柄部210的侧壁面153均不会受到充电头35的刮擦而造成其表面的损坏,只有当耳机200安装完成的同时,充电头35才会与耳机200的充电部211相接触,进行电性导通。
[0060]
上述复位结构50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弹片。弹性件一端连接旋转摇杆31,另一端连接壳体10。
[0061]
一实施例中,弹性件具体连接于旋转摇杆31上连接有充电头35的一端,该实施例中,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或压缩状态。当弹性件位于旋转摇杆31背离耳机槽14的一侧时,弹性件为拉伸状态,弹性件对旋转摇杆31施加的作用力为拉力,将充电头35拉离至耳机槽14外侧;当弹性件位于旋转摇杆31朝向耳机槽14的一侧时,弹性件为压缩状态,弹性件对旋转
摇杆31施加的作用力为推力,将充电头35的推离至耳机槽14外侧。
[0062]
另一实施例中,弹性件具体连接于旋转摇杆31上连接有驱动头33的一端,该实施例中,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或压缩状态。当弹性件位于旋转摇杆31背离耳机槽14的一侧时,弹性件为压缩状态,弹性件对旋转摇杆31施加的作用力为推力,将驱动头33的顶推至耳机槽14内侧;当弹性件位于旋转摇杆31朝向耳机槽14的一侧时,弹性件为拉伸状态,弹性件对旋转摇杆31施加的作用力为拉力,将充电头35的拉近至耳机槽14内侧。
[0063]
进一步地,耳机充电盒100还包括锁持结构60,锁持结构60设于壳体10;
[0064]
耳机200装入耳机槽14时,锁持结构60连接耳机200,将耳机200固定于壳体10。
[0065]
由于复位结构50对旋转摇杆31施加有作用力,为了防止耳机200装入耳机槽14后,该复位结构50施加的作用力通过驱动头33将耳机200顶起,进一步在壳体10上设置了锁持结构60,耳机200装入耳机槽14后,该锁持结构60能够连接耳机200,使耳机200与壳体10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能保证耳机200安装于耳机槽14后驱动头33不会将耳机200顶起,保证了耳机200充电过程中安装的可靠性。
[0066]
具体地,该锁持结构60包括安装于壳体10内的磁铁,耳机200上设有磁体231,耳机200安装于耳机槽14内,磁铁吸附于磁体231。该结构下磁铁能够隐藏于耳机充电盒100的壳体10内部,磁体231也能够隐藏于耳机200的外壳内,使得耳机200的外观结构整齐、美观,磁铁也不会直接对耳机200的外部进行磨损,进步一保证了耳机200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0067]
可以理解地,锁持结构还可以为卡扣,卡扣安装于耳机充电盒100的壳体10内,耳机200上设有卡持件,耳机200安装于耳机槽14内,卡扣卡持于该卡持件。该结构下耳机200上的卡持件可以为耳机200的外形本身,也可以为设置于耳机200上的卡槽或卡扣。
[0068]
当锁持结构60为磁铁时,耳机200上的磁体231可位于耳机200的出声部230,耳机充电盒100上的磁铁与磁体231位置相对应,磁铁可位于耳机槽14内也可位于安装腔16内。根据现有耳机结构,耳柄部的端面与出声部的底部大致呈平行设置,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可以将第一安装孔设置于壳体设有磁铁的位置,而将磁铁设于底壁面的内侧或外侧,即,与耳柄部的端面相对应的位置,也可以实现本申请的实用新型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69]
进一步地,耳机充电盒100还包括传感器70,传感器70包括传感元件71和屏蔽元件72,传感元件71设于壳体10内,屏蔽元件72设于旋转摇杆31;
[0070]
驱动头33伸入耳机槽14内,且充电头35位于耳机槽14外时,屏蔽元件72避开传感元件71,传感器70处于断开状态;
[0071]
充电头35位于耳机槽14内,且充电头35电性连接耳机200上的充电部211时,屏蔽元件72覆盖传感元件71,传感器70处于开启状态。
[0072]
设置有传感器70的耳机充电盒100能够对耳机200的安装状态进行检测,当耳机充电盒100内未安装耳机200时,该屏蔽元件72避开传感元件71,传感器70处于断开状态,耳机充电盒100显示未装入耳机200。具体可以表现为耳机充电盒100设有用于显示耳机200安装状态的显示灯。当传感器70处于断开状态,该显示灯熄灭;当传感器70处于开启状态时,该显示灯亮起。若用户发现显示灯熄灭,则提示耳机充电盒100内未装入耳机200,或者耳机200未按要求安装好。用户发现显示灯亮起,则表示耳机200于耳机充电盒100内安装好,且能正常充电。
[0073]
该传感器70可以为红外发生器或者常用的各类具有检测功能的传感器70,只要能满足上述检测状态即可。
[007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