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用线缆引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5674发布日期:2021-01-23 10:4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交换机用线缆引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机构,确切地说是一种交换机用线缆引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交换机将线缆引入其防爆壳体,需要对线缆进行引入,以实现防爆壳体的密封、防爆性能、线缆压紧、线缆防划伤等功能需求。
[0003]
现有的线缆引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使用寿命短,固定的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换机用线缆引入装置,该装置使用寿命长,便于接线及空载两种状态的防爆安全,固定牢固,安全性好。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0006]
一种交换机用线缆引入装置,包括压紧螺母、联通节,联通节的一端与腔体钢板连接固定,连通节的另一端连接压紧螺母,所述的压紧螺母与联通节的相连通的腔体内设有可取出的封堵部件,联通节设有带内螺纹的连接腔,压紧螺母设有带外螺纹的连接腔,压紧螺母的一端与联通节螺纹连接,压紧螺母与联通节的连接处设有封堵部件,封堵部件封闭联通节。
[0007]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取出的封堵部件,穿入导线线缆在连接状态下使用时,拿掉封堵部件,接入线缆并旋紧压紧螺母,从而实现固定线缆且实现密封; 当本装置拆卸线缆后,重新装回封堵部件,然后再旋紧压紧螺母,利用封堵部件实现空载时的隔爆,另外,核心部件仅有三个组成部分,压紧螺母、联通节及封堵部件,结构相对简单,部件的连接可靠性高,防爆性能好。
[0008]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0009]
所述的封堵部件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密封圈的外径与联通节的内径大小相应,密封圈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密封圈的封闭端朝向腔体钢板,密封圈的开口端朝向压紧螺母。
[0010]
通过设置密封圈,便于利用密封圈封闭联通节及压紧螺母的空腔。
[0011]
所述的封堵部件还设有钢质堵头,钢质堵头设置在密封圈与压紧螺母之间。
[0012]
通过设置钢质堵头,便于利用钢质堵头与密封圈配合,形成更良好地密封性能。
[0013]
所述的钢质堵头呈t字形,其顶端部分朝向压紧螺母,底端部插套在密封圈中使密封圈的外侧壁与联通节的内侧壁紧密接触。
[0014]
通过上述形状设置的钢质堵头,便于其配合密封圈形成良好地密封。
[0015]
所述的联通节与腔体钢板焊接连接。
[0016]
焊接连接,使联通节与腔体钢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1-压紧螺母;2-金属垫圈;3-钢质堵头;4-密封圈;5-联通节;6-腔体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0]
参见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交换机用线缆引入装置,由压紧螺母1、联通节5及封堵部件组成,联通节5的一端与腔体钢板6连接固定,连通节的另一端连接压紧螺母1,压紧螺母1与联通节5的相连通的腔体内设有可取出的封堵部件,联通节5设有带内螺纹的连接腔,压紧螺母1设有带外螺纹的连接腔,压紧螺母1的一端与联通节5螺纹连接,压紧螺母1与联通节5的连接处设有封堵部件,封堵部件封闭联通节5。
[0021]
通过设置可取出的封堵部件,穿入导线线缆在连接状态下使用时,拿掉封堵部件,接入线缆并旋紧压紧螺母1,从而实现固定线缆且实现密封; 当本装置拆卸线缆后,重新装回封堵部件,然后再旋紧压紧螺母1,利用封堵部件实现空载时的隔爆,另外,核心部件仅有三个组成部分,压紧螺母1、联通节5及封堵部件,结构相对简单,部件的连接可靠性高,防爆性能好。
[0022]
封堵部件设有密封圈4,密封圈4为橡胶密封圈4,密封圈4的外径与联通节5的内径大小相应,密封圈4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密封圈4的封闭端朝向腔体钢板6,密封圈4的开口端朝向压紧螺母1。
[0023]
通过设置密封圈4,便于利用密封圈4封闭联通节5及压紧螺母1的空腔。
[0024]
封堵部件还设有钢质堵头3,钢质堵头3设置在密封圈4与压紧螺母1之间。
[0025]
通过设置钢质堵头3,便于利用钢质堵头3与密封圈4配合,形成更良好地密封性能。
[0026]
钢质堵头3呈t字形,其顶端部分朝向压紧螺母1,底端部插套在密封圈4中使密封圈4的外侧壁与联通节5的内侧壁紧密接触。
[0027]
通过上述形状设置的钢质堵头3,便于其配合密封圈4形成良好地密封。
[0028]
为防止压紧螺母1松动,在钢质堵头3与压紧螺母之间还设有金属垫圈2。
[0029]
联通节5与腔体钢板6焊接连接。
[0030]
焊接连接,使联通节5与腔体钢板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强。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