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2214发布日期:2021-03-16 22:5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机定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子冲片。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主要有定子和转子组成,其中定子是构成电机磁通回路和固定定子线圈的重要部件,它由若干定子冲片堆叠构成。

目前的电机定子一般采用整体冲片,然后再将若干冲片进行叠装固定,实现定子的生产加工。但是采用整体冲片方式生产定子冲片,导致原料的利用率低下,造成资源的浪费,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降低原料资源的浪费,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子冲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定子冲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定子冲片,包括长条形的轭部,所述轭部的外壁间隔且均匀设置有若干齿部,所述轭部的内壁间隔且均匀设置有若干形变槽,并且若干所述齿部与若干所述形变槽呈交错状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生产定子冲片时,通过对长条形的原料进行冲压,使其形成轭部和齿部,即可实现定子冲片的冲压。最后再对轭部进行卷绕,使其叠摞固定在一起,即可实现定子冲片的加工。并且当对轭部进行卷绕时,通过设置形变槽,降低了轭部的卷绕应力,使得整个轭部可以平整的绕卷呈闭环状,实现定子冲片的稳定生产。因此通过设置加工长条形的轭部和齿部,并通过对插排样,减小冲裁时废弃边角料的产生,进而达到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效果,降低原料资源的浪费。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形变槽呈扩口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扩口状的形变槽,使得轭部绕卷后,形变槽的两侧内壁相抵触,因此使得形变槽由开口变为闭口,保证整个定子冲片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轭部靠近所述齿部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连通所述形变槽端部的通孔,并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形变槽的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孔保证原料冲裁以及轭部卷绕工艺的可实施性,并且避免轭部卷绕时出现撕裂现象,保证整个定子冲片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轭部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内扣点,每个所述内扣点均位于相邻两个形变槽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内扣点,实现相邻两层定子冲片之间的快速固定,同时提高定子冲片之间的稳定性以及紧密型。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齿部背离所述轭部的一端设置有外扣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外扣点,实现相邻两层定子冲片外边缘位置之间的快速固定,进一步提高定子冲片之间的稳定性以及紧密型。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轭部上均匀且间隔贯穿设置有多个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孔,实现定子冲片叠摞时的快速定位,从而实现定子冲片的快速叠摞和叠装。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轭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条,且另一端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条嵌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条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轭部两端位置之间的限位,从而实现轭部的快速卷绕和固定,即实现定子冲片的快速生产加工。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一对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凸棱,所述限位槽的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凸棱嵌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凸棱和凹槽的配合,实现轭部两端的锁紧固定,实现定子冲片的快速生产加工,同时保证定子冲片使用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加工长条形的轭部和齿部,并通过对插排样,减小冲裁时废弃边角料的产生,进而达到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效果,降低原料资源的浪费;

2.通过设置通孔保证原料冲裁以及轭部卷绕工艺的可实施性,并且避免轭部卷绕时出现撕裂现象,保证整个定子冲片的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内扣点和外扣点的配合,实现相邻两层定子冲片之间的快速固定,同时提高定子冲片之间的稳定性以及紧密型;

4.通过设置限位条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轭部两端位置之间的限位,从而实现轭部的快速卷绕和固定,即实现定子冲片的快速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限位条和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轭部;11、限位条;12、限位槽;13、凸棱;14、凹槽;2、齿部;3、形变槽;4、通孔;5、外扣点;6、内扣点;7、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定子冲片,包括长条形的轭部1,轭部1的外壁间隔且均匀设置有若干齿部2。

如图1、图2所示,轭部1的内壁间隔且均匀设置有若干呈扩口状设置的形变槽3,并且若干齿部2与若干形变槽3呈交错状分布。

如图1、图2所示,轭部1靠近齿部2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连通形变槽3端部的通孔4,并且通孔4的孔径大于形变槽3的孔径。

当生产定子冲片时,通过对长条形的原料进行冲压,使其形成轭部1和齿部2,即可实现定子冲片的冲压。最后再对轭部1进行卷绕,使其叠摞固定在一起,即可实现定子冲片的加工。

并且当对轭部1进行卷绕时,通过设置形变槽3,降低了轭部1的卷绕应力,使得整个轭部1可以平整的绕卷呈闭环状,实现定子冲片的稳定生产。同时通过设置扩口状的形变槽3,使得轭部1绕卷后,形变槽3的两侧内壁相抵触,因此使得形变槽3由开口变为闭口,保证整个定子冲片的结构强度。

与此同时,通过增设通孔4,有效的保证了原料冲裁以及轭部1卷绕工艺的可实施性,并且当轭部1卷绕时,可以避免轭部1卷绕时出现撕裂现象,保证整个定子冲片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所示,齿部2背离轭部1的一端设置有外扣点5,轭部1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内扣点6,每个内扣点6均位于相邻两个形变槽3之间,并且轭部1上均匀且间隔贯穿设置有多个定位孔7。

通过设置内扣点6和外扣点5,实现相邻两层定子冲片的轭部1以及齿部2外边缘位置之间的快速固定,同时提高定子冲片之间的稳定性以及紧密型,保证定子冲片使用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轭部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条11,且另一端设置有供限位条11嵌入的限位槽12。限位槽12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一对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凸棱13,限位槽12的内壁设置有供凸棱13嵌入的凹槽14。

通过设置限位条11和限位槽12的配合,实现轭部1两端位置之间的限位,从而实现轭部1的快速卷绕和固定,即实现定子冲片的快速生产加工。同时通过设置凸棱13和凹槽14的配合,实现轭部1两端的锁紧固定,实现定子冲片的快速生产加工,同时保证定子冲片使用时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