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转换器、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4431发布日期:2021-03-05 20:1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燃料电池转换器、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转换器、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2.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压通常不稳定,而且有时候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压不一定满足各个设备对电压的要求,因此,通常在设备不会直接连接燃料电池,而是通过直流转直流(direct current to direct current,dc-dc)燃料电池转换器连接燃料电池,以便可以进行稳定的电压输出,且输出不同设备所需要的电压。一个dcdc燃料电池转换器通常应用于多种场景,需要连接不同的设备,不同的设备接口不同,现有的dcdc燃料电池转换器在这方面经常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外接其它接口,使用不方便,且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转换器,其可同时连接多种外部设备,无需使用转换接口,且结构紧凑,体积更小。
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5.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转换器,用于将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进行稳压输出,其包括壳体、正极输入接口、负极输入接口、信号控制接口、电压转换模块、及主输出接口;所述正极输入接口、负极输入接口及信号控制接口均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正极输入接口和所述负极输入接口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所述信号控制接口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设置在壳体内,其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正极输入接口和负极输入接口,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与所述信号控制接口电连接,且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在所述信号控制接口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所述主输出接口设置在壳体上,且电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为整车进行供电。
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两端开口的筒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两端的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所述筒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正极输入接口、所述负极输入接口及所述主输出接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信号控制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
8.进一步地,所述燃料电池转换器还包括空压机接口;所述空压机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以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
9.进一步地,所述燃料电池转换器还包括水泵接口;所述水泵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以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
10.进一步地,燃料电池转换器还包括冷凝系统;所述冷凝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对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进行冷却。
11.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系统包括冷凝管及分别连接所述冷凝管两端的进液管和出液
管;所述冷凝管设置在壳体内,且环绕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板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燃料电池转换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筒体上,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转换器固定在外部设备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为dcdc升压模块,用于将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后输出。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包括燃料电池及上述的燃料电池转换器;所述燃料电池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进行稳压输出。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燃料电池、上述燃料电池转换器及车身本体;所述燃料电池及所述燃料电池转换器均设置在所述车身本体内;所述燃料电池用于产生电能,所述燃料电池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进行稳压输出,以为所述车身本体供电。
16.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通过对电压转换模块、正极输入接口、负极输入接口、信号控制接口、主输出接口位置的合理排布,使得燃料电池转换器可以同时连接更多的外部设备,无需使用接口燃料电池转换器,且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
附图说明
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100,应用于将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进行稳压输出,其包括电压转换模块10、正极输入接口30、负极输入接口40、信号控制接口50、主输出接口70及壳体90。正极输入接口30、负极输入接口40及信号控制接口50均设置在壳体90上。正极输入接口30、负极输入接口40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具体地,正极输入接口30用于连接燃料电池的输出端正极(即电堆正极)。负极输入接口40用于连接燃料电池的输出端负极(即电堆负极)。信号控制接口50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电压转换模块 10设置在壳体90内,其输入端电连接正极输入接口30和负极输入接口40,电压转换模块10还
与信号控制接口50电连接,且电压转换模块10在信号控制接口50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主输出接口70 设置在壳体90上,且电连接电压转换模块10的输出端,用于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为整车进行供电。
26.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100可以用于进行大功率输出稳压输出。具体地,可以用于进行30kw-90kw功率的输出,例如30kw、50kw、60kw、 90kw等。
27.具体地,燃料电池转换器100可以为dcdc燃料电池转换器,电压转换模块10可以为dcdc升压模块,即将输入的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后进行输出。
28.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100通过对电压转换模块10、正极输入接口 30、负极输入接口40、信号控制接口50、主输出接口70位置的合理排布,使得燃料电池转换器100可以同时连接更多的外部设备,无需使用接口燃料电池转换器,且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
29.请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90包括相对两端开口的、分别设置于筒体91两端第一底板92及第二底板93,筒体91、第一底板92及第二底板93围合成一个封闭容置腔(图未示),电压转换模块10位于该封闭容置腔内。筒体9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第一侧板911、第二侧板912、第三侧板913及第四侧板914。
3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正极输入接口30、负极输入接口40及主输出接口70 均设置在第一侧板911上。信号控制接口50设置在第二侧板912上。
31.请参见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100还包括空压机接口20。空压机接口20设置在第一侧板911上,且电连接电压转换模块10的输出端,用于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
32.请参见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100还包括水泵接口60。水泵接口60设置在第一侧板911上,且电连接电压转换模块 10的输出端,用于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
33.请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100还包括固定件103。固定件103设置在筒体91的四周,用于将燃料电池转换器100固定在外部设备上。具体地,固定件103为3个、4个或5个,当固定件103为多个时,固定件103可对称设置在筒体91的四周,也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环境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进一步地,固定件103设有通孔105,通孔105用于供螺丝穿过,以固定固定件103。
34.请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100还包括冷凝系统(图未示)。冷凝系统设置在壳体90内,用于对电压转换模块10进行冷却,以增加燃料电池转换器100的使用寿命及使用的安全性。具体地,冷凝系统包括冷凝管(图未示)及分别连接冷凝管两端的进液管81和出液管83。冷凝管设置在壳体90内,且环绕电压转换模块10,以更好的对电压转换模块10进行冷却。进液管81和出液管83均设置在第三侧板913上。
35.请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200,其包括燃料电池210 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100。燃料电池转换器100的输入端与燃料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对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进行稳压输出。
36.请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300,其包括燃料电池2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转换器100及车身本体310。燃料电池210及燃料电池转换器100均设置在车身本体310内。燃料电池210用于产生电能,燃料电池转换器100的输入端与燃料电池的
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对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进行稳压输出,以为车身本体310供电。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